第四百零七章 衝鋒

“開火!”

隨着炮營把總的一聲令下,左側的五門佛郎機炮依次發出了震耳欲聾的怒吼聲。

被清軍從後營趕來準備上前拆卸明軍拒馬的千餘名包衣,包括五百名清軍弓手,在還沒有靠近拒馬的時候便遭到了當頭一擊。

五顆彈丸先後落在密密麻麻的的包衣以及清軍弓手的人羣之中。

由於人員密集的緣故,這次彈丸的殺傷效果非常明顯,五顆彈丸分別犁出了五道血路,四十餘名包衣和弓手或死或傷,鮮血殘肢遍地都是,重傷未死者的慘嚎聲讓聽上去分外的瘮人。

沒等清軍反應過來,迅速更換過子銃的佛郎機炮再次打響,又是五枚彈丸在心膽俱裂的包衣人羣中趟出五條血路,一片鬼哭狼嚎聲中,又是幾十名包衣死傷倒地。

在這種巨大的心理壓力下,面臨崩潰的包衣們開始四處躲避或是向後逃遁,外圍的清軍則是催馬射殺並驅趕他們繼續向拒馬靠攏。

在佛郎機不斷髮出地巨響聲中,周遇吉一聲令下,五百名刀盾手邁步向左翼而去,準備在必要時給長槍手提供遮蔽,防備清軍弓手的重箭。

明軍使用的佛郎機炮是一種鐵製後裝滑膛炮,整炮由三部分組成:炮管、炮腹、子炮,開炮時先將火藥彈丸填入子炮中,然後把子炮裝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門進行射擊。

佛郎機炮採用了母銃與子銃結構,母銃即炮筒,子銃實爲小火銃,每門母銃配四到九個子銃,每門子銃事先裝填彈藥以備使用。

作戰時,先將一個子銃裝入母銃的彈室中,發射後,將空子銃退出,換裝另一個,由於可以輪流換裝子銃,減少了臨時裝填彈藥的時間,大大提高了射擊速度,因此又被稱作“子母炮”。

佛郎機炮還安裝了瞄準具,即增大了射程,又提高了精度,顯然,佛郎機已初步具備了現代火炮的基本特點。

但限於當時的鑄造水平和技術水準,佛郎機炮也有個致命的弱點:子炮與炮腹間縫隙公差大,造成火藥氣體泄漏,因此不具備紅夷大炮的遠射程。

在左側五門佛郎機炮不間斷的打擊下,死傷慘重的包衣們再也顧不得清軍的怒喝與砍殺,一窩蜂似的四散而逃,有數十人甚至向着壕溝這邊的明軍拼命跑來,但在清軍弓手精準的射殺下紛紛倒地斃命。

在佛郎機炮的打擊下,一千名包衣死傷達到近兩成,而清軍弓手也是二十餘人傷亡在彈丸下。

隨着包衣們的潰逃,清軍拆毀拒馬的第一次行動宣告失敗。

“繞餘貝勒,這樣怕是不行!明人的大炮太過厲害!若是那羣包衣再往前靠近,死傷會更重!那些拒馬也沒法毀掉!”

打馬趕到阿巴泰身邊的蒙八旗梅勒章京格日楞無奈的開口道。

“本貝勒早就看見了!這羣該死地尼堪簡直膽小如鼠!來人,傳我的話,把剛纔率先逃跑的尼堪全部就地斬殺!格日楞,你可有好法子破了明人的拒馬?”

阿巴泰沉着臉下令後轉頭衝着格日楞問道。

“貝勒,我倒是想了一個好主意,貝勒可吩咐手下找些長繩來,就讓我們蒙古騎士用最拿手的套馬法子,用繩索套住拒馬拖開,雖是麻煩一些,但定能管用!”

“好法子!真是個好法子!不過,爲防明人大炮轟擊,一次只遣幾人騎馬跑過去就好,這樣就算明人開炮也打不着咱們,快去快去!”

格日楞的法子讓阿巴泰喜笑顏開,他趕忙吩咐手下去後營找到繩索給右翼的馬隊送去,格日楞也隨即打馬馳回了本隊。

小半個時辰後,從後營找來的數十根長長的繩索送到,幾十名躍躍欲試的蒙八旗騎兵接過長繩,挽好繩頭圓圈後,幾名騎兵率先向三裡開外的拒馬衝去。

在明軍大隊人馬的注視下,幾騎蒙古騎兵飛奔而至,在隔着拒馬還有十餘步地地方,幾名蒙古騎兵同時放緩馬速,然後舉起繩子在頭上快速轉動數圈後揚手甩了出去。

由於只有幾名騎兵奔至陣前,明軍的炮營把總沒搞清楚清軍到底要做什麼,待看到幾根繩索穩穩地套住幾具拒馬並將其拖拽開後,這才知道清軍在搞什麼鬼。

但就算知道了也根本無濟於事,大炮是用來轟擊密集目標的,對於這種移動的個體卻是無可奈何。

就這樣,在明軍大隊人馬的注視下,蒙八旗的幾十名騎兵往來奔馳,不到半個時辰的功夫便將明軍左翼的拒馬全部拖走。

看着遠處無遮無掩的明軍長槍方陣,格日楞心裡暗自得意的同時下達了命令。

第一隊五百騎兵自大隊中踏着碎步出列,在領頭的一名牛錄章京的招呼下,五百騎兵排成了鬆散的錐形,開始打馬跑了起來,第二隊五百騎則是出列後下馬原地等待,隨時等待命令發起第二波的衝鋒。

由於懼怕明軍大炮的傷害,清軍弓手並未跟隨,只能遠遠地看着騎兵逐漸加速向前衝去,五百名步卒則是在佛郎機的射程外列隊,等候命令殺嚮明軍。

隨着周遇吉的吩咐,親兵揚起一面黑旗來回搖動幾下,左翼明軍長槍手向左轉身後,迅速組成了四個五百人的密集方陣,前排長槍手把槍的尾部插入地面後用腳踩住,彎腰躬身,雙手用力攥住槍桿,將雪亮的槍頭斜指向前。

後排的長槍手則是將長槍架在前排肩膀上向前探出,整個方陣頓時變得像一個刺蝟一般。

就在清軍第一隊五百騎兵馬速剛要起速的時候,霹靂般的巨響聲震四野,左側城頭上的兩門紅夷大炮再次打響,兩枚彈丸從城頭撲向兩裡之外的清軍馬隊。

雖然早就對明軍的大炮有所防範,並採取了鬆散隊形衝鋒的清軍騎兵,還是沒能躲過彈丸的覆蓋,兩枚先後落地的彈丸威勢驚人,先後將數匹奔跑中的戰馬直接撕裂或擊殺,馬上的騎士因爲身披鎧甲騰挪不便的原因,紛紛從疾馳的馬背上被甩了出去,輕者骨斷筋折,重則頭頸折斷當即斃命。

但紅夷大炮發射後,沉重的炮身會因巨大的後坐力而發生偏轉和挪移,再次發射時必須由十幾人合力將炮身復位後才能再次裝填發射,所以雖然威力巨大,但發射間隔需要數百息的時間,因此只適合與城頭防禦。

清軍騎兵並未因幾人的折損而產生慌亂,反而紛紛將馬速提到了極致,眨眼之間,衝在最前的的騎兵距明軍長槍手只有百餘步的距離,再有十餘息的功夫便要撞入方陣當中。

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二百章 客戶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十八章 容情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
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前閒話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二百零九章 民生論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四百八十一章 錯誤的排陣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五百八十二章 蠱惑和算計第六百七十三章 股權分給朝廷、新酒深受蒙古同胞喜愛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六百四十四章 逮人、抄家,還是錦衣衛更內行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八百四十八章 世間之奇女子第八十七章 苦難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四百七十三章 難以應對的陽謀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四百一十七章 巡鋪所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六百九十五章 豐收了,可是糧食賣不上價了第五百六十八章 朱由檢斷案第一百七十六章 撬動第四百四十一章 宮裡的陰暗面第六百七十五章 師範纔是教育發展的基礎第八百五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零二章 禁運第六百八十四章 軍醫制、西北邊鎮現狀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一百一十五章 搶鹽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一百二十九章 陳倉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骨肉第二百五十七章 會面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六百五十七章 皇帝要大開殺戒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二百章 客戶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六百四十九章 宗藩改革初見成效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三百零四章 面孔第四十二章 計劃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八百七十章 人才不問出處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十八章 容情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六百六十章 得有個好身體,帶家裡人去擼串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二百零七章 盛怒第八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下,沒忘了分化鄭家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六百九十四章 又一種出口掙大錢的新產品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