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

對於戰後軍隊整合這件事,朱由檢思考了很久,但始終沒有拿出自覺最爲合適的方案,這件事可以說這是他穿越過來後遇到的最爲棘手的問題。

因爲這會牽扯到衆多原來統兵的總兵大將最終安置問題,這是會產生深遠影響的大事,必須儘量考慮周全纔好。

因爲功臣的安置問題在大明是有前車可鑑的,其中尤以太祖太宗爲最,兩者截然不同的做法,對後世也是影響比較大的。

在朱由檢的眼中,從一個乞丐到君臨天下的太祖朱元璋,的確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但他對待功臣們的手段卻並不值得稱道。

在這個問題上可以看出老朱眼光上的侷限性。

老朱太狠了,也太過涼薄,小家子氣盡顯。

難道苦大仇深成功之後,就要翻臉不認人才對?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個典故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給自己的子孫後代埋下了君臣離心離德的禍根。

當初跟着他打天下的那幫文武重臣,最後僅有寥寥幾人得了善終,大多數都死在了老朱的屠刀之下,其中甚至包括他的親侄子朱文正,這得多狠?連親侄子都殺!

這一點上,老朱明顯不如他兒子朱老四。

在對待功臣的問題上,朱棣做到了仁至義盡,現在大明還存續的勳貴們,基本都是靖難功臣的後代。

所以,朱由檢準備以朱老四爲榜樣,不去學朱八八。

但是,這裡有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職位不好安排。

大明現在這麼多總兵大將,雖是多年來參與過剿賊平奴、抵禦靼虜等等諸多戰事,但論起個人的功績來,根本無法與開國和靖難功臣們相提並論,要是給他們封爵,這些將領的功勞明顯是不夠分量的。

有些人明顯是守成有餘、進取不足,例如鎮守宣大的楊國柱、虎大威,坐擁數萬邊軍,多年來也只是苟且在堅城之中,從無一絲一毫揚威塞外的雄心壯志,抱着一種得過且過的心態混日子,根本沒有真正替朝廷解憂祛煩的打算。

而其餘的大多數軍將則是沒有任何的戰略眼光和思維,好一點的唯命是從,私心重的乾脆陽奉陰違,或者出工不出力。如果不是還有像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這樣的重臣支撐,這羣武將根本指望不上,最後的結果就是順應歷史潮流,換個主子繼續效勞。

不過,說一千道一萬,自從朱由檢穿越過來後,這些軍將在剿滅流賊的戰鬥中還是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並且在這次關外會戰中也是拼盡了全力,尤其是宣大邊軍,在楊國柱、虎大威指揮下,給與了清軍以重大殺傷,單從這一點上,如果戰後酬功不合理,很可能會引發將領士卒們的不滿,對軍隊接下來的整合帶來不利影響。

有這幫老將在上面壓着,後起的秦軍、勇衛營、京營、川軍這幾隻新軍中那些當打之年的年輕將領想要拔擢就很難了。

在朱由檢的設想中,在後金覆滅、東北基本安定的情況下,大明未來在北方和西北方將會採取戰略攻勢,以收復漢唐疆域爲主要目標。這種情況下,騎兵將會成爲重中之重,像曹變蛟、羅世芳、馬科、李重進等一干騎將就要得到重用,而這次賞功就必須體現出來。

這次軍隊的整合其實就是變相的讓這幫傳統將領讓位,給渴望建功立業的年輕一輩騰出晉升的空間,裁汰不合格的兵卒,打造和長期保留幾支精兵,以此來維護政權和社會的穩定。

在這件事上,朱由檢已經密詔楊嗣昌和兵部幾名堂官入宮商議了數次,但還是沒有就此事拿出一個合適的方案,但是在關外大戰結束的情況下,這個問題必須要儘快解決了。

“聖上所提之事關係到方方面面,故兵部至今仍在會商此事,尚未有具體方略,臣意擴大會商範圍,可詔各位大學士參與會商,羣策羣力,儘快拿出相應方案。”

在被皇帝數度召對後,楊嗣昌和兵部幾位堂官有些承受不住朱由檢的壓力了,今日看到皇帝又當衆逼迫,無奈之下,楊嗣昌只得把球踢了出來,要求更多人蔘與進來,以免自己將來背上罵名。

因爲在商議幾次之後,朱由檢還是決定拋出自己的打算:恢復明初祖制,復設五軍都督府,用來安置這些立功後的總兵大將。

五軍都督府掌武官誥敕﹑水陸步騎之操練﹐軍伍之清勾替補﹐俸糧﹑屯費與屯種之器械﹑舟車﹐軍情聲息﹐邊腹地圖文冊﹑薪炭荊葦等,並節制中外諸軍事,可以說是權利極大的要害部門,而它所涉及的諸多權利現在是兵部所有。

如果五軍都督府復設,那它就會具備參與軍國大事決策的權利,這就意味着不光是從兵部搶權,而是等於武人地位的大幅度提高,這是楊嗣昌及兵部這些文臣所不能接受的。

如果他們答應了皇帝的策略,那肯定會被文臣們噴個半死,但不答應吧,又面臨着失去聖眷的危險,在如此兩難的境地下,楊嗣昌乾脆把來自皇帝的壓力轉移出去,讓更多人來和皇帝打擂臺。

在楊嗣昌他們看來,既然流賊建奴都已煙消雲散,那這些武將們也沒啥用場了,趁着皇帝提出整合裁汰的意見,乾脆讓這幫人解甲歸田得了。就像宋初那樣,一個個交出兵權,安心在家當個富家翁多好,至於這樣做是不是會打擊年輕將領以及全軍將士的心氣,那就不是他們該管的事了。

而朱由檢就是打算改變土木堡一役以來形成的這種文貴武賤的不良風氣,慢慢培養和鍛鍊年輕有爲的將領,做到文武各負其責,專業人士幹本專業之事,杜絕外行領導內行而導致的的決策性錯誤,並將之作爲國策長久貫徹下去。

“唔,楊卿之議可行,此事須得儘快拿出方案予以解決,並儘快形成文案,以聖旨明發,以慰將士之心。既是今日諸卿匯聚,那就趁熱打鐵好了,除大學士以外諸卿儘可迴歸本職,餘者昭仁殿內會商此事!”

朱由檢本着不給這些文臣私下溝通往來機會的原則定下了從速辦理的調子,殿內衆臣大多數不清楚具體事由,所以在朱由檢話音落下後齊齊施禮,隨後退出乾清宮回了衙門,剩餘的幾位大學士以及兵部堂官們舉步去了一側的昭仁殿,司禮監諸位大鐺、錦衣衛堂上官等人未得皇帝與會的吩咐,遂也是施禮後各自散去。

“此次復設五軍都督府是朕深思熟慮之後所定,諸卿皆爲朕之肱股,於朝廷大政方針定策中,首先要從全局處着眼,而不是爲了個人以及某個羣體之利益考量,這也是朕重用卿等之原由;否則的話,朕會對自家之眼光倍感失望!

故此,卿等有何建言或思慮,儘可暢所欲言,但一切要以國事大局爲出發點,勿要從文臣之角度,以狹隘之眼光論斷此事,要秉持一顆公心!好了,誰有異議提出來吧!”

昭仁殿中,等楊嗣昌把復設五軍都督府的策略簡要闡明之後,在重臣們一片訝異和疑慮的神色中,朱由檢發表了重要講話,言語中的期待與脅迫並存,可以說,這番話講得很重,一時之間,大殿內的氣氛頓時沉寂下來。

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八十章 困難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七章 皇莊3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五十章 殘暴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二百章 客戶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三十章 預謀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
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三百五十九章 寺務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五十一章 親情第四百六十六章 北進中的插曲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三百六十五章 驛站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八百二十六章 皇帝是個理想主義者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八十章 困難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二百零八章 懲處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四百九十二章 內閣人選第四百五十三章 巷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八百二十一章 民生工程第七章 皇莊3第六百六十三章 熱烈歡迎大明帝國使團到訪第二百三十一章 登島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三百八十八章 勇者勝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五百六十一章 新建行省、野有遺賢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二百五十六章 戰前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五十章 殘暴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七百一十章 懿安皇后的主意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五百零四章 千金市馬骨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二百章 客戶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三百七十四章 毆打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三十章 預謀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一百七十九章 安定第五百一十九章 葡萄牙教官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三百零八章 權衡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