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

就在孔府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分駐在各地的大明親王們也正在經受着同樣的逼迫和威脅。

這些名義上身份尊貴的宗室們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同爲皇室一員的自己有一天會淪落到被自家人徵稅的地步,幾乎所有宗室藩王們都對這種亙古未有的奇恥大辱表達了強烈的憤慨和不滿。

“由檢小兒越來越出息了!

數年來又是強搶天下鹽利,又是無故抄沒勳貴士紳家產,橫徵暴斂之下撈取錢財無數!而今又將惡手伸向自家叔伯兄弟身上來了!

好!好得很!

厚養宗藩,此乃太祖太宗之遺訓,兩百年來歷代皇帝盡皆不敢有半點違逆,生怕落下個不肖子孫之名,將來去往泉下無顏面見列祖列宗!

未曾想到,我朱家竟然出了此等劣種!敢置祖宗之規與不顧,悍然對血親下手,如此狼子野心那還有面目存活與世間!

孤是爲由檢小兒之親親叔父!當初若不是孤不忍見骨肉相殘,故此毅然將皇位讓與兄長,那現下面南背北之人還是孤!

爾等這般天殺的奴才不過是我朱家養着的一羣狗!今日居然膽敢想從福王府拿走田契,孤看爾等狗才是活膩了!還不趕緊給孤滾出王府!如若不然,孤便下令斬殺爾等狗才!”

坐落在洛陽城中心的福王府銀安殿中,體格肥碩的福王朱常洵坐在殿陛上的座椅中,宛如一頭養了數年的大肥豬一般,一張因常年沉迷於酒色之中而顯得面色蒼白的臉上散發出一股陰狠之色。

在他的身側立着的是世子朱由崧和朱常洵的貼身太監賈和,福王府長史李繼芳站在殿陛下的一旁,幾十名王府護衛正手持兵刃火銃與殿門口數名錦衣校尉對峙着。

當年福王朱常洵因其母鄭貴妃得寵於神宗,鄭貴妃曾挖空心思想廢掉其兄朱常洛的皇太子地位,使朱常洵成爲神宗萬曆皇帝的帝位繼承人,但最終未能得逞。

因子以母貴的原因,在萬曆二十九年,神宗做出讓步,立皇長子朱常洛爲太子,朱常洵爲福王,朱常洵封藩洛陽。

“享有大國,著聲藩輔”,地位十分顯赫。

萬曆四十二年朱常洵就藩洛陽,得莊田二萬頃,鹽引千計,金銀無算。

由於朱常洵接受了神宗大量賞賜,加上歷年來橫徵暴斂,財寶無數。

“民間藉藉,謂先帝耗天下以肥王,洛陽富於大內”。

福王朱常洵大婚時,神宗皇帝一下子拿出三十萬兩鉅款,給朱常洵在洛陽所修的王府,花費白銀二十八萬兩,超過祖制規定的十倍。

朱常洵就藩時,神宗一下子賜了上等良田四萬頃。

有了這樣巨大的財富和如此衆多的特權,朱常洵還不滿足。他在洛陽,與民爭利,“官校藐法,橫於洛中”,中使四出,“駕貼捕民,格殺莊佃,所在騷然。”

也就是說,朱常洵與其他沒了爪牙的宗藩不同,福王府是擁有持械護衛的,並且人數還不少。

“敢問福王殿下,自天啓年間至今凡二十載,天災頻發、國朝動盪、流賊四起、外有強藩之境況下,殿下坐擁百萬家財、糧米數百萬石之下,可曾爲朝廷獻出過一粒米、一分銀?

若無聖上英明睿智、力挽狂瀾,若是被那些流賊成勢之後席捲天下,福王殿下還能如現下這般安享榮華?

臣以如實將聖上旨意昭示殿下,此間章程殿下已是明瞭無比,連皇莊都要繳納租賦,爲何福王府卻納不得分毫呢?難道殿下自覺比當今還要尊貴不成?

現下聖意已明,還望殿下莫要抗旨爲好,若是殿下有違宗人府令,那臣當會依律行事!”

面對朱常洵的連番責問以及後面放出的狠話,宗人府經歷司經歷阮建蘇絲毫不懼,施禮之後言簡意賅地表明瞭堅決執行皇帝意志的態度。

“狗屁!少拿由檢小兒之名來嚇唬孤,你算什麼東西!

宗人府!

呵呵,閒置百餘年之宗人府何時變得如此要緊了?

還不是由檢小兒想借此拿捏朱家血脈!

坐享榮華?

這天下是他由檢小兒的!孤管它勞什子天災流賊,既是他做了天子,抗災剿賊、安撫天下那便是他應做之事!要不然讓他滾下來,讓孤來做皇帝!

王府家財百萬那是不假,可那都是孤憑本事掙來的,憑啥要給他用?

今日孤明確告知爾等,想要從王府之中帶走田契,除非由檢小兒親至,否則斷無可能!

孤再說一次,爾等速速離開王府,要不然可休怪孤不客氣!

來人!

將這些狗殺才打將出去!”

隨着朱常洵的一聲令下,王府的護衛們吶喊一聲便要上前驅趕阮建蘇等人強行打走,進入福王府的錦衣校尉人數雖不多,但也是毫無懼色執刀上前護住阮建蘇,眼看雙方就要兵刃相加動起手來,這時突然一聲輕喝傳了過來:“且慢動手!”,馬上就要打到一處的雙方頓時止住了腳步。

喝令衆人停手的正是世子朱由崧,歷史上的南明弘光帝。

朱由崧是朱常洵的庶長子,今年剛過三旬的年紀,但身形看上去只是比朱常洵略小了一號而已,面上氣色一如其父,也是青中透白,一副宿醉未醒的神態。

與從小驕橫的朱常洵不同,朱由崧因爲生母並非朱常洵正室的緣故,所以性格上與其父截然相反,從小便謹小慎微,慣於說一套做一套。

他之所以喝止雙方,並不是因爲願意接受朱由檢提出的方案,最主要就是因爲他膽子太小,生怕一旦錦衣衛並不退讓,雙方都有火銃在手,要是萬一有人動了真火鬧出了人命,那這事可就不好收場了。

“父王暫且息怒,阮經歷也是奉旨而來,自是不敢有違我那堂弟之意。

兒臣覺着,皇帝此舉定是受了身邊奸佞之蠱惑,方纔有此有違人倫之惡政推出。

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四百章 佈防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五章 皇莊1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七十章 商路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
第四百零六章 列陣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三百六十五章 登陸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七百二十四章 兵臨城下、搜撿土著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帝撐腰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五百六十五章 皇帝不高興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五百二十六章 老溫家的變化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二百三十七章 主帥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三百六十八章 爭議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一百六十九章 懷柔第二百八十二章 衍聖公第一百一十七章 佈置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三百六十六章 情弊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八百二十五章 多賺錢幹一件大事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一百一十六章 衝突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六百九十一章 有了平臺,才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四百章 佈防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八百零八章 衝突與應對第八百二十章 四海商行對大明發展的特殊貢獻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五百五十四章 額就是中意她!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三百四十一章 打鬥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一百四十章 宋應星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二百八十七章 釣魚第五章 皇莊1第四百四十七章 攻守易勢後的策略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三百九十七章 接戰第八百一十六章 被打懵的聯軍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七百四十四章 輿論的重要性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二百四十八章 條陳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九十一章 善後第七十章 商路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六百三十章 你們錦衣衛都是鄉下人嗎?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十九章 孫傳庭第六百六十四章 方以智還是太過年輕了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