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善後

朱國相也拱手道:“撫臺大人初來不久,一些狀況還是要多多瞭解再去論斷纔好,二位陳大人與我等一樣,俱是朝廷命官,還望大人三思啊!”

朱國相話裡話外就一個意思:你是站在我們這邊還是站在百姓那邊?

跪在臺階下的李樹春聽到這些人的無恥言論,心中怒火重又燃起,他直起上身大聲道:“大老爺!小的今日自知死罪難逃!小的就說一句話,就憑朝廷發下的官餉,陳弘祖哪來的數千畝田地,哪來的豪宅美婢!大老爺要是真心爲俺們軍戶着想,遣人一查便知!”

陳弘祖聽到李樹春的話,心裡既惱怒又擔心,但陳奇瑜沒有發話,他和陳其忠只能跪在原地。他偷偷扭回頭,用似要噴出火來般的眼睛瞪着李樹春,恨不得將他千刀萬剮才行。

李樹春昂然不懼,與陳弘祖目光相對,眼睛裡也是滿滿的恨意。

沒等陳奇瑜發話,楊澤大怒,尖聲嘶喊道:“這裡豈是你一個賤軍戶說話的地方!來呀!給我打!打死這個賤骨頭!”

數名楊澤的親信聞言就要上前,場下的軍卒裡有人鼓譟出聲,瞬間千餘人齊聲叫嚷起來,自從楊澤等人出來後,一衆軍卒便都用仇恨的目光看着他們,現在看到李樹春據理力爭下就要被打,原本被陳奇瑜壓制的憤怒情緒有再次爆發的徵兆。

陳奇瑜對楊澤越俎代庖之舉非常不滿,自己纔是鳳陽一地的主官,你一個死太監管着你皇陵就行,竟然敢越過自己下令,他大喝一聲:“我看誰敢!還不退下!”

楊澤的幾名親信上也不是退也不是,他們畢竟只是一些低級人物,欺壓尋常人還行,對於陳奇瑜這樣的封疆大吏可是打心裡害怕。

楊澤怒道:“怎麼着?陳大人!你還要給一個賤民出頭不成!咱家可是皇爺派來的,代表着皇爺的面子,你的意思是皇爺的話你也不聽?”

陳奇瑜冷笑道:“好大的一頂帽子!你是宮中派來的不假,本官同樣也是受皇命前來巡撫鳳陽!你不過是個守陵太監,誰與你的權利參與地方事務的?本官定會上本參你借用皇家之名,禍亂地方之罪!”

楊澤胸腔裡發出如同母雞下蛋般的笑聲:“咯咯!我說陳大人吶,您儘管去參就好,咱家一心爲皇爺辦差,你們外朝手再長,也伸不進內廷裡來!咯咯咯!”

陳奇瑜呵呵一聲,剛要開口反擊,一陣馬蹄聲傳了過來,他放眼望去,十餘騎奔馳的戰馬出現在幾百步外寬敞的街面上,馬上的騎士穿着打扮不像是官軍的裝束,片刻之後這十餘騎奔近了一些,他定睛細看,終於知道是誰來了。

這身打扮再熟悉不過了,是錦衣衛緹騎!

當年將他逮治入京的錦衣衛就是這樣的裝扮!

雖然知道這次不是來拿他的,但陳奇瑜還是不免有心驚肉跳的感覺,在詔獄裡的兩年是他一生中最不堪回首的日子,他發誓今後決不能再落入獄卒手中,那簡直就是天下最黑暗最骯髒最齷齪的所在。

十餘騎轉瞬之間飛奔而至,即至到人羣前時才放緩馬速,聚攏在一起的軍卒都在好奇來的是什麼人,所以未曾讓開一條通道,控馬在前的幾名緹騎悶頭不做聲,但凡前面有擋路的軍卒,就用手中馬鞭抽去,軍卒們懾於他們的威風,很快閃出一條路來。

十餘騎來到署衙臺階下,前面數騎閃向兩邊,一名二十餘歲,身穿青衣罩袍,頭戴纏棕小帽的年輕校尉跳下馬來,雙臂向後環繞幾圈,脖子扭動幾下後,笑道:“這一千多里路跑下來,身子都顛兒的散架了,大夥兒都下馬歇息下吧,正事辦完後得讓陳大人好好請咱們一頓!哈哈哈!”

緹騎們聞言都跳下馬來,從京師一路趕來,白天幾乎都在馬上渡過,確實累的夠嗆。

這名年輕校尉邊說便走上臺階,來至身着大紅官服的陳奇瑜面前,校尉拱手笑道:“不會是陳大人提前知曉今日咱們能趕到,特地搞這麼大場合迎接咱們不成?”

陳奇瑜微微拱手還禮道:“這位上差如何稱呼?爲何而來?”

年輕校尉楞了一下,哈哈大笑着拱手道:“哈哈,陳大人恕罪,某是錦衣衛西城千戶所副千戶王世勤,今日前來乃是有旨意傳達,請大人驗看腰牌!”說罷,伸手掏出一面小巧精緻的圓形銀牌,上面刻着“錦衣衛西城千戶所副千戶王世勤”。

陳奇瑜接過後掃了一眼,確認後遞還給王世勤,一旁的楊澤陰陽怪氣的開口道:“喲,咱家離京數年,沒成想昔日沒了牙的老虎今日竟然威風起來了!見了咱家居然不上來行禮,這是誰給錦衣衛壯的膽子啊?!”

王世勤將腰牌放入懷中,瞥了楊澤一眼,自言自語道:“這世道真是奇了,一個死人居然還會說話。”

楊澤氣的臉色發青,剛要發作,王世勤陡然高聲喝道:“有聖旨,所有人等跪下聽旨!”

陳奇瑜正正衣冠,走下臺階轉身跪下,楊澤、朱國相跟着下來跪倒在地,場下聽到喝聲的前排軍卒慌忙跪倒在地,後面的人雖然不明所以,但看到大老爺們都跪下了,也就跟着跪了下來,站着的只有京師來的錦衣衛十餘人。

王世勤伸手入懷,掏出一卷明黃色錦緞卷軸,展開後開始大聲誦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以涼德,繼承大統,意與天下更新,用還祖宗之舊。崇禎八年正月,流賊震驚皇陵,時至今日尚未修繕,祖恫民仇,朕心難安。本詔守陵太監楊某既速修整被毀陵墓,以慰祖宗之靈,並自內帑撥下銀錢,不意加派民間。忽聞楊某借皇家之名,施盤剝之行,以致鳳陽軍民衆心動盪,民間評議洶洶,此雖非朕之本意,亦是朕之失察也。詔令:錦衣緹騎赴鳳陽將楊某逮治入京處斬,其家產充公;其門下幫兇鳳陽中衛指揮使陳某、皇陵衛指揮使陳某二人,苛虐士卒,侵吞軍餉,着斬立決,家產充公,家眷流嶺南;鳳陽署正朱國相昏庸無能,念其爲禍不深之故,着罷職歸家,永不敘用。鳳陽巡撫陳某實心任事,特此嘉獎,着加右僉都御史銜,還望該員勤勉職事,廉潔奉公,以安軍民之心。鳳陽之地貧瘠,水患屢生,以致黎民顛連,百姓困苦。今特免鳳陽三年之徵,以寬黎庶之責。鳳陽衛所軍戶困頓日久,朕心不忍,今着令鳳陽巡撫陳某清查官員侵佔田地,按朝廷律令重新分派田地,畝徵以十三計。鼓勵軍民開墾荒田,新墾之田地,三年免徵,期滿後按十三計徵。皇陵修繕以鳳陽當地官員派員監工,僱傭民工當以酬勞計,皇陵內監不許插手。鳳陽諸衛所併爲鳳陽衛,額制兩千員,着巡撫陳某從中選練精兵,以抵外侮。糧餉實額發放,凡有貪墨者皆斬。欽此。”

長篇大論讀完,楊澤已癱軟在地,朱國相臉色青白互現,陳弘祖、陳其忠呆若木雞。前排聽懂聖旨中有關軍戶改革的軍卒大喜若狂,好消息瞬間傳遍全場,上千名軍卒有的嚎啕大哭,有的喜極而泣,有的大喊大叫,有的磕頭不止。

王世勤收起聖旨,陳奇瑜磕頭謝恩後站起身來走上臺階,對身邊的楊澤幾人看都不看一眼,自從他的密信送往京師那一刻起,楊澤在他心中已經是個死人了。

王世勤拱手笑道:“陳大人,楊澤由我等負責押送,抄家一事咱們就不摻和了,呵呵,陳大人自是明白人,呵呵,呵呵!”

陳奇瑜鄭重拱手還禮:“好說,好說,本官這就遣人帶上差回衙歇息,本官且將現下之事處置妥當,請吧!”

隨後的事都是例行程序而已,陳弘祖、陳其忠被當場處斬,楊澤被押回京師斬首,三人家中抄得白銀十餘萬兩,大大緩解了巡撫衙門的財政危機。李樹春等人雖然殺傷人命,但情有可原,按軍規刑五十軍棍以儆效尤,發軍前效力。衛所改革也在廣大軍戶的擁護下得以迅速實施,中間雖也屢有阻礙,但都被陳奇瑜以強力壓服。

經過數月操練,糧餉充足的刺激下,新的鳳陽衛兩千滿員精兵戰力得到極大提升。

近日陳奇瑜接到盧象升的塘報示警後,立刻下令郭太手下僅有的數十騎分成幾組,分別向西南和東南哨探,以便了解流賊的具體方位和動向。等到盧象升滁州大捷的喜訊傳來,陳奇瑜心裡終於鬆了一口氣,滁州的勝利,意味着東南方向的隱患已經徹底消除,現在只剩下西南方向流賊大隊人馬的威脅了。

這日陳奇瑜和陳良謨正在商討流賊事宜時,忽然接報,山東單縣黃得功部奉命馳援鳳陽,現已進抵鳳陽府懷遠縣,距離鳳陽只有幾十裡的路程,黃得功特遣親兵前來報信,並希望能和盧象升取得聯繫。

已經偵知闖賊高迎祥以及張獻忠部抵達壽州的陳奇瑜,正在爲手下兵少而發愁,聽聞黃得功率五千人抵達,陳奇瑜心中頓時大喜:立功的機會到了!

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十五章 譁變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四百章 佈防第十七章 樊城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五章 皇莊1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五十章 殘暴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六章 皇莊2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九十四章 獻營
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十五章 譁變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五百六十三章 農業不僅僅是種田第五百一十七章 準備總攻第一百四十一章 番薯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三章 改變戰略第七百八十章 保護貿易自由、敲竹槓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四百三十二章 措手不及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八百零二章 皇子的出路、朱媺娖的事業第六百零二章 都是皇帝的工具第八百七十九章 坐收漁利、以夷制夷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三百零三章 亂起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一百三十一章 白桿兵第二百零一章 助力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八百零一章 驅虎吞狼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二百三十二章 複雜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二百六十八章 料敵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六百五十九章 衙門年假、年終獎第三百一十八章 拿贓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三十四章 送信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五百八十八章 豪門講究的是與衆不同第七百五十九章 財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傾斜第四百三十一章 白杆悍卒 白甲兇猛第八百七十七章 與日本的“江戶條約”第七十三章 處置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三百七十章 壯烈第四百章 佈防第十七章 樊城第四百九十四章 聖駕親臨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五章 皇莊1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五十章 殘暴第六百四十章 不幹都不行了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三百零一章 誘惑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六章 皇莊2第四百一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七百三十一章 建立國中之國第八百九十章 獲利豐厚的農戶們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一百九十一章 放貸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六百五十四章 以大義爲名,目的還是利益第二百四十九章 方略第一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八百八十四章 孫克敵的執政之路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七百四十章 選妃第九十四章 獻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