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初見文臣

崇禎一行回到京師時大約巳時左右,駱養性在宮門外拜別皇帝后回署衙,抓緊落實錦衣衛整改方略去了,崇禎還是回了武英殿。

王承恩攙扶着皇帝下了馬車,李二喜匆匆趕了過來,跪下稟報:“皇爺,自昨日起,溫閣老等一衆閣臣幾次請見,奴婢特請聖斷。”

崇禎起身向殿內行去,邊走邊思襯。

自己這個冒牌崇禎來到大明已經數日,之所以一直沒見文臣,主要是因爲對歷史上崇禎期的閣臣心有厭惡。這些人絕大部分根本不具備閣臣的能力,都是某某黨,某派勢力代言人。內鬥起來個個精明無比,讓其治國理政卻束手無策,所以崇禎根本不想鳥他們。

這時期只有一個首輔溫體仁勉強夠用,並不是溫體仁才能夠用,而是因爲他聽話。溫體仁執政期間得罪太多朝臣,生怕如果有一天免職會遭到嚴厲報復,沒辦法只能緊緊抱着皇帝這根粗大腿。也學會了善於揣摩上意,從來不堅持自己的立場,一旦察覺皇帝的意見與自己相左,他會立馬改變原有的打算。

他雖然喜歡揣摩上意,但並不是一個會甜言蜜語欺騙皇帝的人,早年做會試主官,體仁曾經錄取了前閣老王錫爵的兒子王衡,但王衡卻評價他“嚴峭冷軍,人不可得親”,可見他的性格屬於不合羣那種。

他的缺點就是對於軍事,財政大事一竅不通,只擅長處理內政事物。表面上是孤臣,內裡也拉攏朝臣,但因爲性格的因素,沒幾個敢和他做盟友的。但溫體仁還有個最大的優點就是清廉謹慎,平日裡下朝回家後便緊閉大門,不見外客,就是想賄賂的也進不了家門。這是因爲他知道想抓他小辮子的政敵太多,所以根本不敢給政敵留下任何證據。

來到殿內的御案後坐定,崇禎吩咐道:“傳旨,準閣臣覲見”,李二喜領旨疾步而去。

內閣辦公地點離武英殿不遠,崇禎一杯茶還沒喝完,李二喜外面通稟道:“啓稟聖上,閣臣溫體仁等請見!”。

話音一落,幾個身穿緋色官袍年齡不一的大臣的邁步入殿,然後齊齊跪下高聲參見:“臣溫體仁,王應熊,張至發、鄭以偉叩見陛下!”。

“免禮,諸位閣老平身!”崇禎溫聲道,“卿等有事奏來!”。

衆人互相看了一眼,皆把目光投向了站在前面的溫體仁。這位內閣首輔出列奏道:“稟聖上,前番流賊犯鳳陽,焚燬皇陵,天下震動!今之要務就是派人代替聖上前往鳳陽,祭告皇陵,以安天下之心!”

”准奏,卿意屬意何人?“崇禎問道。

“可以駙馬都尉王昺、太康伯張國紀爲使!”溫體仁躬身回道。

“可,就以卿之奏爲準,卿可待奏對完畢後回內閣擬旨,交於王承恩加蓋御章施行!”,溫體仁又是躬身領命。

“卿等還有何事?”崇禎問道。

還是溫體仁出列回稟道:“今有吏部尚書王永光致仕,鳳陽巡撫巡按出缺,請問陛下屬意者何人?”

崇禎沉思起來,吏部尚書位置極爲重要,雖然不能入閣,但權柄並不下於閣老。

以前的尚書王永光老邁昏聵,崇禎下令將其解職,尚未任命新的尚書,就被崇禎奪魄而入。

至於鳳陽巡撫及巡按,崇禎腦海中浮現出了人選。他開口道:“吏部天官一職事關重大,朕還要仔細考慮部事以左侍郎暫且負責。鳳陽巡撫朕意陳奇瑜,巡按以御史陳良謨任之,卿意如何?”

溫體仁略微遲疑了一下回稟道:“臣不敢涉陛下之人事。但陳奇瑜前番因車廂峽縱賊之事已下詔獄數月,朝臣交相彈劾其罪不可恕,今陛下不知因何又要起復他?恐惹朝臣非議,望陛下三思!”

“前次奇瑜雖有縱敵之大罪,但實因身邊諸人受賊賄賂,替賊發聲之故。其此前剿賊之方略還是有可稱道之處,如今在詔獄數月,應能反思其過。只要自知其過,朕認爲其人還堪用。這樣吧,朕待會遣人去詔獄,令其自數前罪之因,如其幡然醒悟,朕可令其戴罪立功。如若不然,卿等有何可薦之人?”崇禎說完,目光從衆人臉上掠過。

自溫體仁一下諸人,聽到皇帝的最後一句話後,腦子迅速轉動,皆在考慮自己夾袋中有無巡撫的人選。崇禎微微一笑,也不催促,自顧自端起茶杯輕啜一口後放在御案上,王承恩趕忙端起茶壺續滿。

崇禎心裡清楚,眼下的鳳陽就是個火爐,以大明官員的尿性,就算巡撫位高權重,但誰也不敢去火爐上烤。這幫閣臣治政能力不行,可掄起爭權奪利,趨利避害來個個都是行家裡手。

果不其然,不一會,衆人皆躬身拱手,齊齊說道:“恭請聖裁,臣等別無異議!”

“那溫卿回去後擬旨吧!還有一事,前番陝西巡按李應期彈劾陝西巡撫甘學闊畏敵怯戰,龜縮於西安不出之事,着免去甘學闊巡撫一職,貶爲平民,陝西巡撫人選卿等可薦之。朕乏了,內政諸事,以溫卿爲主,你等退下吧!”崇禎揮手道,他實在不願與這羣廢柴打交道。

歷史已經證明,這些如木像泥胎般的文臣,從未給崇禎皇帝出過一個有利軍國大事的好主意,自己既然來到大明重生爲帝,一切還是要靠自己,目前這幫人根本指望不得。將來自己如果能力挽狂瀾,平定內外,有些人的才能倒是可以一用。

衆人面面相覷。以前的皇帝可是非常勤勉,平臺召對甚是頻繁,雖然自己對政事並無多少建樹,但經常面見聖駕,還是很讓朝臣豔羨,畢竟如果不是重臣,很難得見天顏。只有在大朝之時,方纔能遠遠看一眼皇帝。

可自從鳳陽皇陵被焚燬後,皇帝先是避而不見諸臣工。好容易見到,還未就國事發表一番慷慨激昂的廢話,好引起皇帝的好感,就被下逐客令了。雖然各人心存疑惑,但聖上既然已經趕人,諸人只得行禮後退出,回了內閣。

陝西是賊寇的起家之地,雖然在洪承疇的大力剿殺下逃亡河南、湖廣。但陝西境內還是小股流寇不斷出沒,攻擊縣城,侵犯城鎮。這樣情況下,當地官府根本無法組織正常的生產活動。

陝西巡撫必須要有一位強勢人物來鎮住場面。不能使小寇變巨寇,只有局勢穩定住後,百姓有了安全感,纔會恢復正常生活生產秩序,纔會不讓流民擴大化。

流民少了,賊寇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想到這裡,朱振卿覺得,該讓歷史上那位悲壯人才登場了。自己的到來肯定不會讓其重蹈歷史覆轍,朝臣對其進行的各種彈劾都會置之不理,更不會像歷史上的崇禎皇帝那樣不要命的催迫其剋日剿寇,致使其直接倉促成兵,死於戰場。

“王承恩,派人去吏部,查閱孫傳庭現居何職,然後召其覲見!”,崇禎吩咐道。

王承恩遵旨後去殿外安排小黃門道吏部傳旨,李二喜疾步入內,稟報駱養性求見,片刻後駱養性急急進殿,參拜後奏道:“陛下,現已查明,門頭溝村霸佔炭礦致死人命者,乃誠意伯府所爲。並查得其侵佔百姓良田,強搶婦女,非法奪取良民經營之店鋪等不法之事若干,請陛下定奪!”

“具體細節可有查探清楚?”崇禎問道。

“具已查明,被致死者家屬曾去順天府告狀,但順天府被誠意伯動用關係逼迫,最後不了了之”駱養性稟道。

“他府上這幾年有幾條人命?”崇禎繼續問道。

“人命三條,致殘者兩人!”

“爲何不見御史彈劾?”

“誠意伯劉孔昭與左都御史閔洪學交好!”

“朕知道了,你把收集的證據想辦法讓左僉都御史李邦華知悉,去安排吧!”崇禎揮手道,駱養性接旨匆匆離去。

這時王承恩已回到皇帝身邊,朱振卿問道:“勇衛營何人提督?”

”稟皇爺,曹化淳曹公公現提督勇衛營,劉元斌,盧九德爲監事太監,勇衛營計有官兵六千餘員,皆是京營裡挑選出來的,用以拱衛皇宮!”,王承恩倒是知之甚詳。

“用過午膳後,朕要去勇衛營巡視。不要大張旗鼓,和去皇莊一樣就好,你去通傳一聲”崇禎覺得應該去看一下直屬於皇帝的軍隊是什麼樣的。

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二章 駱養性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六章 皇莊2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二章 駱養性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九章 皇莊5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六十章 追擊2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五章 皇莊1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八十章 困難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三十章 預謀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
第一百九十四章 說服第二章 駱養性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六百九十七章 首輔的兒子就是不一樣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然出現的怪物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二百三十九章 名聲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六章 皇莊2第一百二十一章 伏擊1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政的第一次成果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二章 駱養性第五百二十四章 清軍潰敗第二百二十二章 封駁第三百五十八章 鄒家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五百二十二章 打進盛京城第九章 皇莊5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六百章 富家小姐嫁給了窮書生第二百二十一章 徵稅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二百一十六章 禁足第三百三十四章 朝堂第七百七十一章 前世故人來第七百五十六章 新產品賣給歐洲人、拋磚引玉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七百七十三章 公公,請您上路吧!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六十章 追擊2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一百三十章 淮鹽第三百六十四章 升格第七百九十一章 給阿三找點麻煩第一百零五章 夜襲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五百三十二章 來到大明就得守規矩!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五章 皇莊1第五百一十六章 熱刀切牛油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八百二十三章 新型戰列艦、大型商隊遠航第一百六十章 請降第六百零一章 聖上,這事得找塊擋箭牌第八十章 困難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五百三十章 愛挑事的大佛郎機人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五百五十五章 趙小娘子的婉拒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八百一十四章 誘敵出擊、斷其後路第七百五十四章 以賊首血肉祭奠甲申之變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四百一十四章 四輪馬車第一百五十五章 蛇尾第六十九章 發展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擊老巢、簽署不平等條約。第三十章 預謀第八百八十章 想挑起世界大戰的皇帝第五百零二章 開發遼東的勞力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五百四十三章 荷蘭人的考量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六百七十九章 瞧不上首輔之子的侯方域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五百九十五章 證據在手、開始抄家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一百三十五章 剿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