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驚變

“孫卿,此二人你可識得?朕來給卿引見一下,此是朕的大伴,提督東廠太監王承恩,亦算是朕之家人;此爲親軍都指揮使駱卿,這幾年執掌親軍亦是有了一番成就!”

賓主落座之後,主位上的朱由檢笑着給雙方介紹了一下,孫傳庭起身與王承恩、駱養性重新見禮,互道久仰後寒暄了幾句。

朱由檢從桌上隨手拿起一塊點心,剛要送到口中,一旁的王承恩趕緊開口勸阻道:“皇爺,這是宮外之食,您。。。。”

“唔,此爲孫卿府中,朕有何不放心之處?他人食得,朕亦食得,大伴莫要擔心!大伴、駱卿,你倆也嚐嚐,孫卿家的點心味道不壞!”

朱由檢滿不在乎地嚼着點心笑道。

王承恩趕緊過來拿起一塊點心一下子塞進口中,嚼了幾口就半囫圇着嚥了下去,駱養性衝着皇帝施了一禮後,從小几上拈起點心吃了起來。

孫傳庭對皇帝這番不拿自己當外人的舉動也是哭笑不得,他趕緊拿起一塊點心來放入口中,閉着嘴巴大嚼起來。

“孫卿此般儀態可不似文臣,更像是一名搏命沙場的大將一般,呵呵呵!這幾年孫卿於西北之境奔波勞累,爲國事操勞過甚,朕與朝廷諸臣都是卿之作爲看在眼中。朕之所以未急於招卿覲見,便是想讓孫卿好生歇息一番,安享天倫之樂再言其餘!”

朱由檢嚥下口中之食後笑道。

“回我皇之言,臣兩年間于軍中養成用食儘速之習,現下雖是回到家中,卻也一時無法改正。臣先謝過我皇賜宅之恩,至於安享天倫嗎,臣平常忙的慣了,乍一閒下來倒是有些手足無措之感;臣不敢問我皇討要官職,只想請我皇恩准,待過幾日秦軍返京後,能允臣能前往軍營巡視檢驗一番。臣此言出自公心,絕無不可告人之意,還望我皇周知!”

孫傳庭瞬間便將點心吞下,隨後起身衝着朱由檢拱手施禮道。

“待秦軍抵京之時,卿自當前往巡查其安置之況。孫卿,自崇禎八年你我君臣於京師一別,倏忽之間便已是兩載有餘。當是時也,我皇明北境狼煙四起、萬千黎民奔走哀嚎,朕亦是憂心如焚,但惜少有能臣可爲朕解憂。朕嘗寄厚望於卿,只盼卿能穩住危局、以待緩圖,而卿不僅不負朕望,更是立下滔天之功!卿之功可謂是隻手擎天!於短短兩載間便將欲傾之勢徹底挽回!擒賊首、滅餘寇、策安民、行保境,種種相類之事難以勝數,大明得卿之功可謂巨矣!朕得卿之奉可謂多矣!朕始終記得與卿別時的一段話:朕知卿之才能不僅限於剿賊,卿還有大理想大報復,等將來流寇覆滅,朕要與卿等創造一個嶄新之大明,一個民富國強之大明!”

朱由檢的這番話既是對孫傳庭所立功勳的肯定,更是要讓孫傳庭安心,讓他不要因爲生怕有功高蓋主的嫌疑便畏首畏尾,他們君臣之間應將眼光放得更加長遠,而他孫傳庭還會有更大的前程。

朱由檢一番推心置腹的言語使得孫傳庭感佩不已,也讓他內心積攢的疑慮和不安消散一空。

皇帝還是那個皇帝,從現在的言談舉止等某些細節中,孫傳庭能夠強烈的感覺到,皇帝和自己之間並沒產生任何隔閡和陌生感,這一點從皇帝那種親切溫暖的目光中可以反應出來。

隨着這幾年權勢日重,孫傳庭對朱由檢是否還如當初那般對他有着無條件的信任產生了懷疑。

畢竟自己立下的功勞有點過大了,並且在不經意間,自己已經成爲大明當下權勢最大的一省封疆。

洪承疇與盧象升雖然都有過五省總督以及五省總理的頭銜,但就算他們名頭最盛的時候,也遠不如自己現在所具備的實力。

洪承疇的手下從來沒有一隻屬於他親手創建的嫡系,他指揮的剿賊官軍都是七拼八湊起來的,而且最多時才兩萬餘人。

盧象升的天雄軍雖然是他親一手創建,但人數只有六千餘人,並且糧餉物資長期匱乏,戰鬥力雖然很強,但受制約的因素太多,根本不會被皇帝所疑慮。況且天雄軍已經被併入了京營,再也不是盧象升的私軍了。

而反觀現在的自己,雖然對大明威脅最巨的流賊已經覆滅,但自己還手握親手創建的數萬秦軍,治下也是大明面積最大的行省,由於特殊情況的需要,自己能夠掌控的錢糧數目也是多的驚人,這些強大的力量匯聚在一起,很容易讓帝王生出疑心。

若是再有他人趁機挑撥一番,雖然不至於讓皇帝生出殺心,但猜疑之念卻是很難避免的。

正是因爲心中的疑慮,孫傳庭前面纔出言試探,想通過請求巡視秦軍的要求來判斷皇帝的內心想法。

畢竟一隻幾萬人的強軍出現在京師附近,在京營與勇衛營大部去往關外之時,若是真有心懷叵測之人藉機煽風點火,想就此在皇帝和自己之間埋下不信任的種子,那將來這顆種子很有可能會長成參天大樹。

孫傳庭的想法是按照自古以來傳統官場思維來考慮的,若是按照歷史原先的軌跡發展,他的想法也不過分。歷史上的朱由檢在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情況下,的確會對此產生疑慮,並且會由此衍生出不可測的後果。

但他萬萬沒想到的是,現在的皇帝卻是來自於後世,對於功高蓋主這一說法根本是不屑一顧的。特別是他孫傳庭的名字,已經在歷史上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忠誠可靠,朱由檢怎麼會對他產生任何懷疑呢?

“臣之所爲皆是臣子應盡之本分,當不得我皇如此褒獎!我皇胸襟之寬廣,亙古未有也!唐宗宋祖亦難比矣!臣心下感佩之至矣!能於我皇階下從命,此乃臣無上之榮也!”

孫傳庭整整衣袍後跪倒在地,神情莊重的行大禮道,站在他身後的孫克敵也趕忙跪在了父親的身後。

“二位愛卿起身吧。朕於人事之上,一向本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之準則。不管是誰,也不管其擔任何職,只要其一心爲公,就算權勢再重,朕亦不會有絲毫疑心!朕亦有十足之信心能駕馭以及掌控全局!朕相信,只要朕心地坦蕩、心向光明,任何鬼蜮伎倆也終將無所遁形!”

孫傳庭父子再拜後起身迴歸原位,君臣幾人隨口笑談了幾句京城趣聞,天色也漸漸的暗了下來。

朱由檢並未有接見孫母的意思,他可不願讓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奶奶跪下給他磕頭見禮、

至於賜給孫母的壽禮也並不算如何的貴重,兩柄玉如意、一尊宋代紫檀木雕佛像,外加江南進奉的綢緞布帛若干。

東西雖不貴重,但那兩柄玉如意的寓意有心人自會明瞭。

就在孫傳庭準備邀約朱由檢等人去往宴會廳就坐時,西城千戶所千戶孫永勝腳步匆忙地奔入堂中後大聲跪稟道:“啓稟聖上,關外有緊急軍情送達!錦州城內似有官軍火併,薊遼督師洪承疇聞訊已前往城內彈壓,現下城內具體情況不明!”

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三百章 證據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五章 皇莊1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
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一百六十八章 邊鎮第四百五十二章 旗人與漢人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八百章 太子聽政、安撫鄭芝龍第一百三十七章 宗藩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五百四十六章 目標是馬尼拉的大佛郎機人第四百三十七章 阿濟格的夢想第七百八十九章 培育海外新興市場第一百二十六章 立威第一百一十八章 迎敵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七百一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三百六十七章 革新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明第一支大型建築隊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七十一章 京營1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四百三十六章 後路之憂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六百五十三章 歐洲人與蒙古部落差不多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九十二章 分進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一百四十三章 中產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二百二十九章 草民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五百四十四章 誘之以利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一百一十一章 鹽利第三百章 證據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七百八十五章 設立新的基層政權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五章 皇莊1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七百四十六章 準備就緒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是當年的薩爾滸第四百七十五章 賭命的祖大壽第八百三十四章 繁華的夜市、公主想打造小社會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一百八十九章 佛郎機炮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五百九十八章 納稅就從天家開始第七百二十二章 伏擊、斃殺敵酋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一百七十五章 勾連第四百零五章 斬將第一百八十章 爭議第四百零三章 慘敗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六百三十六章 蘇州府搶了首功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五百零八章 多爾袞和多鐸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六百三十四章 許某讀書少,你可不要騙我。第三百二十五章 探底第九十三章 城外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四十三章 看望第四十七章 收留第二百三十八章 入京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八百六十七章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第四十五章 鄭芝龍第七百六十章 笛卡爾的新生活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