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洲之地終於看到了如此多的東西,雖然在前面的兩個仙洲都有不同,但這一個生洲之地卻更不同,爲了不在此地留下過多的遺憾,張玄楚遊遍了這裡,他在遊歷的過程中認識了許多仙人。
如此衆多仙人當中,讓他最爲了解的是東極三官大帝,他正在遊歷山川之中,見到一位大帝神勇無比,與他攀談才知是暘谷神王水官大帝,由他帶路向前行進,一直來到三官宮,又見到二位大帝,還有衆多仙官。
二位大帝是九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無上大羅天長生保命護身天尊。七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第三位是五炁解厄水官扶桑大帝暘谷神王。
此三位大帝,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三官大帝,他們分別管理天地人三界的生老病死禍福。
天官賜福,天官名爲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界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爲天官賜福。
地官赦罪,地官名爲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爲人赦罪。
水官解厄,水官名爲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太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爲人消災。
此三官大帝在生洲之地有分靈化身,因爲在天界三官大帝爲真身之主,而下界的地方,住在生洲之地,就是此三官大帝也,屬於仙界在下方洲島之三官。
張玄楚道:“伏聞玄元妙道,運一炁而肇乾坤;清濁殊分,備三才而明日月。顯晦分於晝夜,寒暑布於四詩。人本沖和,爲萬類之最靈;性本清虛,因五行而受賦。列尊卑於貴賤,應罪福於因緣。是以三官考校,賞功過以無私;五帝紀明,着愆非而有在。切以人生下境,命繫上天。星辰運轉,值流逆而照臨;運限推遷,遇刑剋而衝並。或動止悞違於五典,或命運值罹於三災。殺生縱意於貪婪,益己損彼而不善。惡言咒咀,或違犯於天基;營造興工,或冒幹於地府。至於六根三業,種種過愆,非憑道力,無以蠲除。
今辰張某慶逢吉旦,節屆上中下元,當三官考校之辰,乃九天賜福之會。今日來到此處,得見三元三官大帝,實屬三生有幸,不知生洲之地還有誰在此。”
紫薇天官大帝說道:“紫旭天帝,來到此處遊歷此地,才方知我等三官大帝,實屬我等之榮幸,在此地當然還有東極太玄救苦天尊,實乃太乙救苦天尊也,在天界他爲東極太乙天帝,在下界爲太乙救苦天尊,常遊歷四方,聞聲救苦,他常有救苦救難衆天尊以及衆真人千萬人。”
張玄楚道:“原來如此,在衆天所有經文當中,已有三官燈儀,我只知其一。
九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伏聞自然大聖,降九天太極之權;總主上真,御七寶紫微之闕。降鳳輦於舉遷之會,回雲軿於上中下元之辰。校錄天人,標提功過,屆三陽而賜福,合九炁以流輝。今辰某注想高明,傾心酌獻,仰玄都而設像,建淨宇之陳儀。志心歸命,上元一品九炁賜福天官紫微帝君。伏願衝鑑融明,純禧錫善。北都幽籍,永詮不朽之名;南昌上宮,克注長生之字。生生道備,世世心清。
祝言:高上紫微宮九炁賜福天官。真都元陽,紫微宮主。自然大聖,賜福天官。統攝天界,役使鬼神。鳴鐘擊鼓,乘車駕雲。隊仗千萬,統攝天兵。滌除兇穢,去濁流清。上帝有勑,普濟含靈。祛邪輔正,保天長存。”
說完之後面對九氣賜福天官拱手行禮,而天官也對他抱手還禮,互相客套。
張玄楚又對地官說道:“七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伏聞太陽殿上,仰大道之清虛;洞陰闕中,瞻元君而洞耀。五嶽八紘之類,會校錄於慶生;九幽三府之流,願關宣而赦罪。矧茲下土,實仰元恩。今辰某澡滌塵襟,虔遵聖範,仰洞靈而設像,建淨宇以陳儀,志心歸命,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伏願啓耀流光,歆誠矚懇。削愆尤於動植,得遂生成;施善利於飛潛,鹹臻寧晏。至仁廣度,品物蒙庥。
祝言:高上洞空宮七炁赦罪地官。中兄赦罪,主帝元君。靈真大聖,社稷之神。滋生萬物,長養下民。祛除妖怪,掃蕩邪氛。乘雲跨虎,遊行乾坤。保安家國,內外咸寧。蠲消九橫,馘滅五瘟。流祥賜福,與道合真。”
地官聽之後也向張玄楚拱手行禮,張玄楚也同樣與他回禮。然後又面對水官。
對他說道:“五炁解厄水官暘谷神王,伏聞金靈炳景,水官理暘谷之宮;寶曆分權,大帝主洞陰之道。定川源之品彙,考江海之威靈。會五炁於建生,無幽不燭;遵羣倫之解厄,有願皆從。今辰某夙幸崇真,無生奉教,仰扶桑之設像,建淨宇以陳儀。志心歸命,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暘谷神王。伏願飆馭俯回,精崇仰達。長生大聖,願延海宇之生;度厄尊神,以解存亡之厄。福祥至止,禍患潛消。
祝言:高上洞源宮五炁解厄水官。下元解厄,金闕洞陰。大帝水君,清泠之神。乘雲御炁,搜捉邪精。驅雷逐電,海晏河清。平波伏浪,役使風雲。敢有小鬼,輒惱生靈。寸屍萬斷,永不留形。兇穢消蕩,道炁長存。”
面對水官,大家也同樣相互還禮。
張玄楚又說道:“既然來此,不知救苦天尊現在何處,吾與他見面相談!”
天官大帝說道:“天帝來得不巧,此時神州大地有苦難民衆,天尊赴感靈應前去救苦,此時正在忙碌!”
張玄楚道:“原來如此,既然這樣,那我也不好在此過多逗留,聽說方壺仙島之地擁有龍鳳萬衆,也好前去遊歷一番!”說完之後,四人互相回禮,騰昇飛行而去,此時再回身向下觀望,三官大帝的前後左右四方,仙官仙吏無比衆多,見到張玄楚已飛天而去,所有仙官一同跪拜告別。
張玄楚直接向方壺仙境而去,方壺,就是人們口中的方丈仙境。這個地方是所有龍蛇和鳳凰甚至許多仙獸的樂園,來到此地進行仙獸成仙成聖的地方,也是成爲仙獸真神的地方。
盤古天尊以陰陽法則開天地以來,有靈物秉承祥瑞之氣誕生,天生帶有大氣運,有通天徹地的奇異本事,修道者稱其爲—天地靈獸仙獸。龍與鳳就是其中之兩種,曾經在天下間出現的龍鳳呈祥,故事出在於方丈仙島之中,天下間的萬獸當中,蛇也是其中一類,他們最有可能化身爲龍的一種,而他們的本領也是一樣需要修煉與功德,經過許多劫難,才能夠化身爲龍。
蛇在其中區別很多,它們經過長久的修煉,當修煉到一定的程度時,就會出現在人們的視線當中,需要人們的誓言和咒語,在天下人當中,這樣的誓言後咒語叫封正,也就是說大蛇出現在人們的視線當中,需要人們封正它吉祥的話語,這種話語一般有很多模式。
“成龍就下海,成神就上天,”這兩句話。如果人們不懂,沒有封正到沒有關係,如果封正其它的如“成蛇就鑽草”,或者說“你根本就修煉不成”,那麼他就會一輩子纏着你,直到把你纏死爲止,然後他自己慢慢的就會老死或者成魔。又或者說“你可以變成人”,那麼它就可以變成人類,成爲一個妖仙。又或者說“成龍你就下海”,這樣子的話,他就會真的慢慢的修煉成龍,不過這個過程有點遠,但它們非常高興。如果說它們“修煉成蛇”,那麼它們就會成爲一個蛇魔,一直纏着那個封正它的人,直到把它纏死,然後這個蛇就變成了魔。這樣的例子非常之多,也不盡其數的無數,除了蛇,其它許多動物都是一樣如此,因爲人類是天地間獨一無二的,他們的話語有如天地間天然形成的咒語,正所謂,這就是人的心,心通萬法,口中成咒。
方丈又稱爲方丈山、方壺、方丈洲等。古代中國神話及道教傳說海上有神山名爲“方丈”,爲仙人所居,故其所居丹室,亦稱“方丈”。奇書記載,海上有五座仙山,岱輿、員嶠,流入海底。留下蓬萊、方丈,山上是仙境,有長生不老藥。
鼇魚,在遠古傳說中鼇魚負載大山或大地,鼇魚移動就會發生地震或滄海桑田,山川變遷。神話中天帝治下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遠的地方本有五座神山,但五座神山的根部並不相連,經常跟隨潮水的波浪上下移動,沒有一刻穩定。神人和聖人們都討厭此事,便報告了天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