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天堂

列車在疾馳,少帥的話也在乘客們的心中激盪。人民在私底下議論紛紛,都對未來充滿憧憬。有東北籍的乘客,也在得意中給少帥的話作背書。

“我家就是東北那嘎啦的,原先租了地主二十畝地,一年到頭來只得到5擔糧食,一家人吃糠咽菜都活不下去了。後來少帥帶人搞了個土改,嘿,你說怎麼地?我家光上等的好田就分到三十畝,年底打了六千斤糧食,只用上交600斤!天吶,打我爺爺闖關東起,家裡就沒收到過這麼多的糧食!就那一年,我們家的三小子第一次頓頓吃飽飯,還是乾飯!”

旁邊人聽得都流口水,有人驚呼說:“俺們那塊的地主恐怕都沒有這麼多糧食呢。”旁邊就有人接口說:“可不是麼,杜大善人家收成好的時候也就一千來斤穀子。”言下之意,對這人的好日子極爲羨慕。

那個東北人心中得意,又眉飛色舞地說:“以前愁沒得吃,後來又愁這麼多的糧食怎麼辦。按我老爹的意思,好日子當窮過,於是把糧食都存放在家裡,等賤年了再好過。

哪知道第二年又豐收了,家裡都放不下這麼多糧食了,怎麼辦?這個時候,少帥有新辦法了,要麼把糧食賣掉換錢,或者乾脆把糧食存在糧庫。”

有人就說了:“糧多隻怕會賤吧?記得有一年俺們那裡好不容易有一次大,結果糧食大減價,賣掉糧食交稅後還不如收成不好的年份。”

東北人搖搖頭:“不會啊,糧食是政|府統一收購的,沒有那些奸商上下其手,價格都是統一不變的。在東北,隨時可以用錢買到糧食,還不用擔心價格漲跌。所以我們家一合計,與其堆放在家裡生黴,還不如賣掉變成錢,至少錢存在合作社裡還有利息。就是存在糧庫換取糧食券,也比放在家裡好啊。”

又有人奇怪了:“合作社是什麼?”

東北人倒是樂意答疑解惑:“合作社就是農村的銀行啊,我們平時把錢存在這裡面,可方便了。而且如果有人想添置機器或者想做些小生意,錢不夠的話可以通過它週轉,利息十分的低也很方便----東北可不允許奸商放貸!”

咳,原來東北農民都是活在童話裡!有人便羨慕地說:“能到東北種地也是很好的,俺倒有一把好力氣。”

東北人忽然笑起來,他指着那個人說:“老兄你落伍了!你沒到過東北吧?現在我們很多人家種地,可不是一昧靠蠻力,我們都使上機器了,就是那個拖拉機,你聽說過吧?”看對方茫然地搖搖頭,他又解釋說:“嗯,有兩個大輪子冒煙的,耕地比人和牛快多了,一個勞力幹半個月,它一天就幹完了。”

回答他的還是茫然,還有駭然。

有人就問:“這個拖拉機很貴吧?”

東北人點點頭:“當然很貴。不過我們通常幾家人共買一臺拖拉機。忙時耕地,在閒時,有門路的人付點使用費,用拖拉機做些運輸的買賣。這個收入,有時比種地還要多,現在已經有些人家專門買拖拉機用來運輸,比種地過得都滋潤。”

便有人不解地說:“放着好好的地不種,那土地不就荒了,太可惜了。”

東北人搖搖頭:“荒不了!從去年開始,我們縣已經開始試驗土地集中耕作了。幾十成百甚至上千畝土地連成一片,僱傭有經驗的莊稼把式統一種植,小的叫農莊,大的叫農場,反正是那麼個意思。都是用拖拉機耕種,比零星小戶又省又快。

有些沒有成年勞動力的人家、和一些騰不開人手的人家,都把名下土地承包給一些大的農莊以換取租金。這樣他們不但可以平白獲得一筆地租,還能騰出手去做些別的事。我鄰居老張家就是這樣做的,他們家的兒子媳婦都在城內務工,老張夫妻年紀大了,種不動地了,就把地租給農場,25畝地一年也有50塊大洋的收益。”

有人插話說:“種田的不種田,非要務什麼工,難道務工收入比種田還強嗎?”

東北人看着他,一幅奇怪的樣子,讓那人丈二和尚摸不着頭,連想“我說錯了什麼了嗎?”同車的另外有東北人也忍不住拉開了話茬子:“當然了!務工收入比種地強過好多!”

他草草算了這麼一筆賬:“一畝地一年淨收益4塊,一家正常25畝,年入100元。可是城裡一個工人月薪就有15塊,省吃儉用總能落個10塊以上。我們那兒年底增加一個月工資的過節費,還有過年的路費,算起來,夫妻兩個務工的話,一年總有個兩百多塊,比一大家子種地的收入還多一倍以上。”

此話不虛。算起來,民國初一直到抗戰前的二十年間,由於當時以銀元計價,全國的物價基本穩定,人民的生活條件比之現代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個是有充分證據的。

黨的創始人李大釗當時做北大教授,月薪150元;陳獨秀更高,爲300元,當時的200大洋可以在北京買一套四合院。想來如果兩位是現代的教授的話,肯定不會兼職搞什麼革命。

國寶季羨林大師,北大剛畢業在濟南教中學國文,一週十節課還不當班主任,月薪160大洋。因此,人家去德國留學都是自費的,而且一去就十年。沒辦法,人家工資高啊。換作現在,我們教師拿十年工資去德國都不敢呆十天!

如果說這些人的生活狀況不能代表基層大衆的話,那麼用下面這些人的狀況也可見一般:當兵的,六塊半大洋每月;警察,七塊大洋每月;警察局長,40塊大洋每月,武漢紡織女工甚至月薪達30多元!

這些錢夠幹什麼?看看《銀元時代生活史》的作者陳存仁怎麼說。

陳存仁毫無忌憚地說自己在上海當見習醫生時,每月薪資只有8元,但袋中常有鏗鏘撞擊聲,使他氣概爲之一壯,外表飄飄然,“第一個月,吃過用過,口袋裡還剩5塊錢。”

由此可見當時銀元的購買力,也說明只要能夠在城裡務工,改善家庭生活是指日可待。只是,當時也就上海、武漢、青島、天津、廣州等一些大城市纔有些像樣的工廠,普通城市就沒這麼好的就業機會了。能進工廠的人畢竟也不多,絕大多數人還是遊離在外圍,像洗衣工人、傭人、服務員等還勉強算好的,駱駝祥子在帝都拉車,每月最多隻有2元,那是活在社會的底層了。

而在東北,這幾年的大發展,讓城鄉人民都有了好機會。像那位東北人所說的雙職工家庭是比比皆是,一年400元在這裡是常態。刨去吃穿住等用度,好歹也能落個二、三百塊,自然要比種地強得多了。要在過去,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就是在關內大部分地區,這種幸福感也是滿滿的。

所以關外能夠吸引很多關內人前往務工、務農也就理所當然了。無數的機會、優厚的條件,使得攜家帶口去東北碰運氣的人羣越來越多,直趕上後世深圳特區剛開始那會全國人民下廣東的盛舉。反正已經窮成這樣,不走也是個死,走出去,說不定還真有機會。

平頭老百姓是要來解決溫飽的,對有學問的人物,來東北可就是實現胸中抱負的地方。瀋陽、哈爾濱有全國最先進、門類最齊全的重工業,又捨得花錢投入在研發上,所以有志報國的各界人士都紛紛來這裡落戶。

至於待遇,完全不用提。技術工人、小學教師、醫護人員等家庭,年薪可達600元每元,完全是小康生活水準;中級職員、中學教師、工程師、醫生、記者、作家、律師、一般演員等家庭都有上千塊的年收入,十足的中產階級。

從1920年起,瀋陽的工業產值已經直逼上海,哈爾濱接近天津,就是長春,也不亞於武漢和青島。照這樣的速度,至多明年,東北三座最重要的城市就將領袖全國。

奉系老百姓對張大帥、包括這位少帥的尊敬,是發自內心的…這也是奉系始終抱團成一體、越來越強大的原因,也是張漢卿敢於在關內叫板一切牛鬼蛇神的基礎所在。人人有飯吃,人人有活幹,就沒有心思想些革命什麼的事,對於政|府有些強迫性的舉措如發行“奉天券”、“糧食券”的忍受能力也就越強。在關內的其它地方,老百姓對於白條不知道接受程度如何,反正在東北,老百姓是慢慢認可了這些白條的。

在大家七嘴八舌中,讓原本對闖關東還有一絲顧慮的許多人都安下心來,開始憧憬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原來,別人所說的關外有無數個機會是真的,關外的農民吃飯從來不摻雜糧也是真的,只要想幹,人人都有工作也是真的。

有人想起了少帥曾經在天津賑災時唱過的那首歌,“那裡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

在歡樂的氣氛中,列車駛過山海關,真正進入了東北的地界。雖然只是一個極普通的地理分界線,但在人們的心目中,這裡已經進入天堂。

第163章 牛刀小試第1章 穿越爲少帥第72章 打秋風第196章 上門第516章 長治久安的政策第788章 上門好女婿第624章 各領風騷第749章 空軍致勝的擁躉(下)第121章 學良進學第829章 引蛇出洞第499章 夜襲第962章 得道多助第785章 如此撫慰第282章 中國人的脊樑第259章 復辟第191章 解放農民就是解放中國第989章 五相會議第751章 空、潛、快第640章 又見皇后第642章 權力的第二次轉移第301章 分果果第44章 燈市口的追逐第663章 蘇聯之行第168章 撫卹第183章 打算賴賬的貸款第654章 浩浩大勢不可擋第562章 羅敷有夫第401章 海軍之始第686章 威第69章 王爺賣王府第1001章 讓每一個士兵體面地戰死第702章 席捲大西南第454章 蒙古自治前夕第758章 呼聲與應對第903章 僥天之倖第848章 用實力說話第686章 威第999章 全面進攻第259章 復辟第665章 驚魂第235章 軍訓總監第231章 對工業體系的一次籌劃第302章 接班人(上)第707章 政治遺言第931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754章 交通大建設(下)第363章 班底二十一條解析第822章 調查第686章 威第74章 拜碼頭第519章 舌尖能抵百萬兵第739章 設時間限的談判第224章 商業無間道第898章 不見刺刀紅第600章 臨城劫車案第260章 助力第505章 出塞第558章 拜訪漢冶萍第367章 人事與人勢第512章 姓張還是姓楊第67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547章 定贛第511章 推心置腹第888章 炮火連天第586章 詩壇先鋒第171章 差點閃了老腰第664章 列車上第695章 文化人那點事第866章 民國第一場海戰第658章 統一幣制第51章 禮物第379章 外蒙|獨立事件第139章 軍營女人第118章 禮遇第426章 招商引資第348章 東北新政第516章 長治久安的政策第608章 閒得蛋疼第412章 罷戰第657章 人民黨|領導中國第175章 直面第637章 皇宮裡的客人第274章 西原借款第233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391章 寧夏之戰第270章 行政管理之初體驗(下)第335章 糧食告急第856章 大戰爆發第827章 做案與作案第786章 你是我的皇后第328章 波瀾起第265章 落幕第96章 三個有利於第608章 閒得蛋疼第117章 虎口奪食第39章 變生卜測第638章 你要聽我話第909章 難啃的骨頭
第163章 牛刀小試第1章 穿越爲少帥第72章 打秋風第196章 上門第516章 長治久安的政策第788章 上門好女婿第624章 各領風騷第749章 空軍致勝的擁躉(下)第121章 學良進學第829章 引蛇出洞第499章 夜襲第962章 得道多助第785章 如此撫慰第282章 中國人的脊樑第259章 復辟第191章 解放農民就是解放中國第989章 五相會議第751章 空、潛、快第640章 又見皇后第642章 權力的第二次轉移第301章 分果果第44章 燈市口的追逐第663章 蘇聯之行第168章 撫卹第183章 打算賴賬的貸款第654章 浩浩大勢不可擋第562章 羅敷有夫第401章 海軍之始第686章 威第69章 王爺賣王府第1001章 讓每一個士兵體面地戰死第702章 席捲大西南第454章 蒙古自治前夕第758章 呼聲與應對第903章 僥天之倖第848章 用實力說話第686章 威第999章 全面進攻第259章 復辟第665章 驚魂第235章 軍訓總監第231章 對工業體系的一次籌劃第302章 接班人(上)第707章 政治遺言第931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754章 交通大建設(下)第363章 班底二十一條解析第822章 調查第686章 威第74章 拜碼頭第519章 舌尖能抵百萬兵第739章 設時間限的談判第224章 商業無間道第898章 不見刺刀紅第600章 臨城劫車案第260章 助力第505章 出塞第558章 拜訪漢冶萍第367章 人事與人勢第512章 姓張還是姓楊第67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547章 定贛第511章 推心置腹第888章 炮火連天第586章 詩壇先鋒第171章 差點閃了老腰第664章 列車上第695章 文化人那點事第866章 民國第一場海戰第658章 統一幣制第51章 禮物第379章 外蒙|獨立事件第139章 軍營女人第118章 禮遇第426章 招商引資第348章 東北新政第516章 長治久安的政策第608章 閒得蛋疼第412章 罷戰第657章 人民黨|領導中國第175章 直面第637章 皇宮裡的客人第274章 西原借款第233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391章 寧夏之戰第270章 行政管理之初體驗(下)第335章 糧食告急第856章 大戰爆發第827章 做案與作案第786章 你是我的皇后第328章 波瀾起第265章 落幕第96章 三個有利於第608章 閒得蛋疼第117章 虎口奪食第39章 變生卜測第638章 你要聽我話第909章 難啃的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