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對付這僅存的半個守備隊,第18軍也沒打算再用人力去征服。一個小時後,已經奉命推前的炮兵部隊再度發力,用炮彈給日軍刨了一個個很大的坑。
直打到他們再無還手之力,人民軍步兵團纔去打掃戰場。很多鬼子已經不需要他們動手了----埋葬他們的彈坑被其它彈坑揚起的塵土深埋在土裡,倒是相當完美的歸宿,也不需要再度掩埋了,算是在臨死前給了人民軍一個大禮。
僥倖不死的,也是在混噩狀態下被好心腸的人民軍戰士從土裡挖出來。
人民軍的炮火太犀利了。
其它的戰場情況都類似。三路一齊動手,9個軍和日軍的7個師團攪在一起,這次是全方位的進攻,就是憑人多炮多的優勢以衆凌寡、以多欺少、以勢壓人的。顧此失彼之下,中路日軍已經沒有心思去給兩翼支援了----他們自己的窟窿都補不完!
日軍司令部吃虧在於休整的時間太多,而對於此次戰役的預見性不足,精心制定的計劃又被軍部否決,造成退既不成守亦無備的局面。
由於相信廖雅權已經成功地“打入”了少帥身邊,日軍對此次進攻也有“準備”,但只是計劃稍有延遲而已。也不能全怪他們,誰又能想到這場戰役的發起,完全是張漢卿的心情導致的呢?
因爲中路左翼“皇協軍”的潰敗,使第4國境守備隊也受到牽連。不得已,在使用了幾乎自殘式的火力突突後才讓已經神經錯亂的朝鮮“二鬼子”們放棄衝擊本部的念想,轉而向人民軍伸出雙手。但是越打越順的人民軍乾脆連帶着收拾起這些老鬼子兵了。
沒有重火力,一向自詡爲戰力最強的這支亞洲勁旅也不過爾爾。人民軍用火炮壓陣,用機槍開路,硬把這支部隊攪得底朝天。找到感覺的人民軍這才碰到真正可以匹敵的對手,只可惜的是,這股敵人數量太少了,人民軍可是先後投入三個團進行輪番攻擊的!
在這種情勢下,久邇宮邦彥王大將命令全線撤退到漢江、北漢江、昭通江以南,以免全軍覆滅的悲劇。
東部多山,穿山越嶺是日軍的強項,倒不遺有它,只是西部兩個師團只怕是凶多吉少了,現在也管不了這麼多了,自己能平安退出戰場就不錯了。
俗話說兵敗如山倒,真正是至理名言。進攻中的日軍氣勢如洪,撤退中的他們儘管仍然訓練有素,卻不免氣勢爲之一滯。
而人民軍則痛打落水狗,驕傲地把日軍踩在腳下。想想他們當年在中國耀武揚威的勁,人民軍官兵的腳下都像生風似地快。每多追擊一番殘敵,就多一份軍功,未來就少一點損害。現在不狠狠打,難道等他們恢復元氣再來挑戰嗎?
加上根本沒有停火的命令,所以有些部隊乾脆滿足官兵的願望,讓他們直接向日軍後方插去。不管你有沒有工事,我們有人多的優勢,先圈一塊地方再回來慢慢和你纏。
日軍雖然安排了各梯隊漸次抵抗,但人民軍根本不是按對方的戰術來打,而是採取蛙跳戰術----這又是少帥的傑作:越是堅固的工事,移動起來越是困難,那我乾脆就避開你好了。等有時間,圍住你,困死你,不怕滅不了你!
這導致一支支的小股日軍不但不能完全斷後的任務,還有被人民軍分割包圍、聚而殲之的可能。非但如此,通過這樣的阻擊方法,日軍損失的人馬竟然比在人民軍直接進攻中的還要多。
久邇宮邦彥王決定實施壯士斷腕的招數,他喊過與他一道狼狽逃竄的皇協軍師團長李繼早:“此值帝國危急存亡之時,我命令你部立即沿漢江佈置防禦,在帝國蝗軍未完全撤退到漢江以南時,死守住南岸!”
到這個時候,他還打着與人民軍隔江據守的主意。人民軍炮兵再厲害又沒有帶翅膀或槳櫓,漢江不像後世有十數座大橋可過,唯一的鐵路大橋現在掌握在日軍的工兵部隊手裡,一旦對岸的日軍完成撤退,只要幾百公斤炸|藥,對方就只能望洋興嘆了。
人民軍西線的坦克確實殺到漢江邊就停下了,但是局勢對西線並沒有好轉,反而更惡化了。這是因爲無法渡河的坦克部隊沿着河岸東向迂迴攻擊並尋找渡江的地利,卻無形中切斷各部逃竄的退路。
因爲得知有裝甲部隊在身後出現,本已經動搖的軍心開始潰散,日軍的防線也就被人民軍逐段打開,大敗已經無可避免。
坦克調轉炮口殺個回馬槍,再度衝擊着被蹂躪過的戰場,一直衝到漢江的鐵路橋邊。對岸的日本工兵見到中國的坦克,竟然以爲中國軍隊已經殺到,於是忙亂地炸了橋,徹底斷了友軍的退路,也讓他們生存的一線希望破滅。
不是每次戰爭裡的破釜沉舟都能給官兵帶來勇氣,有時也會帶來絕望。接到全線撤退命令的日軍各中高級軍官本無戰心,加上戰線本來已無法保持,現在又有無可匹敵的坦克攪亂戰場,然後又發生後路被斷的事,他們第一反應不是如何就地組織起抵禦,而是想着更有利的逃跑方式。
最終是英雄所見略同,他們下令活着的官兵扔去負重,泅渡過江。反正只是十月天,反正漢江的江面普遍地並不寬,反正撤退的命令是司令部下達的。
於是會水的士兵爭先拋去一切可能妨礙其發揮水平的東西:步槍、子彈、手榴|彈、鋼盔、衣服,而不會水的士兵三三兩兩像個沒頭蒼蠅似地亂走。沒有指揮,沒有建制,只有本能的防守。
於是,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期的漢江江面上,罕見地出現這麼一幕:黑壓壓螞蟻一般的人頭密密麻麻地在江水裡攢動,後面的槍聲越激烈,他們揮動手臂的速度也就越快。因爲他們知道,一旦槍聲稀落下來,極有可能是他們的斃命之時。
有些幸運兒安全游到了對岸,也有些人還在掙扎,已經有些人沉在水中,但更多的人開始接受人民軍的點射----無組織的抵抗終究敵不過訓練有素的進攻,在肅清殘敵後許多人民軍戰士已經站到了江邊,看到他們一輩子都忘不掉的情形。
“真的是很壯觀呢,我估計着少說也有個七、八萬人吧,他們都在拼命向對岸劃。這時候,我們接到命令:對不向我方投降的日軍,當以戰鬥人員對待,絕不顧忌。
當時我就想,小日本在我國殺了那麼多人、搶了那麼多東西,上面說打我就打唄。於是我一槍一個,一連擊中幾十人,看着血水從江底冒上來,看着那些不知是官是兵的鬼子一個個沉下去,可痛快了。”
這是百歲退休老戰士牛百順在漢城戰役訪談錄中的原文。
“我們連在麻浦洞附近趕着一支鬼子部隊,其中一個鬼子爲了逃命,竟然沒跑到江邊就開始脫衣服。你脫上衣就脫唄,還想脫褲子。可是你想啊,跑起來脫褲子容易嗎?所以他難免被絆了一交,等褪掉褲子爬起來後我們也近了,他那個急啊,褲子也不管了就往漢江裡跳。
我當時一看,嘿,這樣讓你跑掉就太逗了,於是我就端起槍照着他屁股就是一下。你猜怎麼着?那小子中槍褲子又脫不下,竟然栽在水裡淹死了。本來我是可以救他的,可是當我趕到江邊時卻根本沒有時間管他,那江裡面都是人,我放槍還來不及,哪有時間管他?
等江面上再沒人了,那小子肚皮都鼓起來了。”
這是後來曾擔任漢城公安廳幹部的方天生在清明節面對掃墓的一羣中學生時的口述。
“江面上都是屍體啊,血都染紅了,半個月後都能看到偶爾的浮屍。我們殲敵五萬多人,有半數是在漢江邊打死的。”
這是戰後統計戰情的第18軍參謀部的內部通訊。
沒過江的日軍不是戰死就是俘虜,而準備據漢江而守的皇協軍最後也沒能守住,因爲在他們倉促構築工事時,西路人民軍一部從開豐、汶山越過漢江北,在進攻仁川、富川的同時從漢江南部殺進,本無戰心的這顆雜牌軍這次根本沒有大的抵抗就癱瘓了。
好在他們本來就是作爲壯士斷腕的一顆棄子,雖然全軍覆滅,卻給其它日軍的逃亡爭取到了時間,所以除了西線的第5、16兩個師團損失較重外,中路的主力得以安然退下,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不然,已經陷入狂攻狀態的人民軍勢如破竹,纔不會在乎多消滅一支勁旅呢。
大敗之下,日軍各部都無法收攏敗兵,通訊也在“運動”中不太靈光了,以至於總司令部也無法有效地掌控部隊。
在這種情況下,沒有一支軍隊願意冒着被包圍的風險主動殿後,都是爭先想着怎樣把損失降到最小。畢竟,以聯隊爲紐帶的日軍鄉土氣息最濃,親不親,都是故鄉人嘛,何必要送死?再說吃了敗仗不是我們的責任!
這樣,幾百公里的戰線形同虛設,人民軍主力在從容渡江後除繳獲了皇協軍的裝備外,基本沒再花費一槍一彈。日軍執行戰場紀律很嚴格,執行撤退命令也非常到位,反正能動得了的絕對不給人民軍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