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谷口尚真大將怎麼掩飾,它在黃海的失利是顯而易見的。
“出雲”號的沉沒舉國震驚。戰略成功又怎麼樣?至少在以張漢卿爲首的中|央軍委一幫人的構想中,是沒打算在海上和日軍一較高下的。日本海軍只要不進入渤海灣,不對中國入朝部隊造成大的制約和對環首都圈造成壓力,就是中國的成功。
所以雙方都認爲自己在戰略上勝利了。
海軍徒勞無功,陸上僵持不下,日本試圖用軍事力量快速地、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的想法破產了。
儘管東北在打仗,整個華中、西北、華南卻仍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經濟建設,就是在華南和華東,因爲有香|港、上海的租界,日本海軍無法實施大規模的登陸戰,基本上屬於小打小鬧,只能對沿海各港口實施騷擾,這裡的建設也是日新月異。
被渤海灣守護的京畿圈和華北也很安祥,民衆工作學習生活均未受到大的影響。
----國家大就是好哇!在這種情況下,在日本方面,如果有人還想繼續打下去,那他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政客。
少帥親臨大連,各國記者蜂涌而至。誰都知道,是少帥親自主導了這場戰爭,探詢中國政治、軍事生活的大小事件,他的態度就是人民黨的態度,就是這個國家的態度。此外,由於少帥平易近人,於社交場上也是風雲人物,瞭解中國,他是最好的人選。
作爲中國的非正式盟友,德國對這場戰爭給予了極大關注。當然,他們更多地想了解中國軍隊的作戰能力,以及特別重要的是,他們所設計或指導出來的武器的實戰效果。對未來德意志帝國的再度崛起,中國就是一面鏡子和力量源泉。
他們尤其對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坦克戰大感興趣,他們派出了龐大的軍事考察團。中國陸軍對坦克的使用戰術也引起考察團一位成員的矚目,他的名字叫古德里安,現任德國陸軍運輸處軍官。
古德里安在盯着比他更年輕、但指揮過數十萬人馬作戰的中國少帥時,這位少帥也在旁邊仔細地審視着他。
不光是他,還有德國總參謀部少校曼施坦因、維也納新城軍事學校校長隆美爾。這些日後被譽爲納粹三傑的陸軍軍官,鬼使神差地竟然在因爲這個機會、在這個時空聚集在一起,得以讓張漢卿得睹真容。
看得出,德國對於此行是真的很重視,儘管這三個人目前名聲不彰,但應該都是德軍中的佼佼者。這些因“閃電戰”、天才般地使用坦克和有着“沙漠之狐”爲敵我雙方都讚譽有加的人物,是張漢卿穿越到這個世界在軍事上的重要導師,只是這些導師們並不知道罷了。
現在,張漢卿這位學生,要對他的導師們宣講應該是他們創造的成果了。這個世界的荒謬,真能讓人啼笑皆非。
他們是在中德軍事交流懇談會上初次認識的,張漢卿也終於遇到了知音,能夠毫無保留地把他對於現代戰爭,特別是陸軍作戰的理解分享出來。難得的是,日理萬機的少帥,對他們抱有深厚的興趣,不厭其煩地分享着在關東州坦克戰的心得。
“此戰我們大勝,但我們爲此做出的準備是充分的,彈藥、燃油的消耗量也是驚人的。現代戰爭,打得是資源和後勤,將來更是如此。如果遇到勢均力敵或者更強大的敵人,消耗如此嚴重,仗該怎麼打?也許仗打勝了,但是國家也垮了。
在關東州大戰之初,我們就定下了速戰速決的作戰思想。在我們的土地上打仗,糜爛的是我們的家園,所以就想了個大踏步增強進攻火力和速度的辦法,那就是利用機械化的坦克。
坦克在古代,就是重裝的騎兵。有了它,步兵可以在一天之內行駛上百公里,它的突然性是敵人的致命傷,它的火力又是一般的步兵所無法超越。要不了多久,功率更大的重型坦克出現後,它的火炮口徑也會變大,那時它的火力與一般的炮兵相差無幾了,它的威力纔會更加顯現。
這種能夠長途機動的武器,加上能夠密集地對地轟炸的飛機,可以在很遠的地方發動大規模進攻,可以快速地切斷敵人的交通線、集結點,達到癱瘓敵方指揮系統與後勤線的作用。它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攻入敵人的大後方,從而把戰線拉到它的作戰半徑內,這叫做縱深攻擊理論。
當然它會有天敵,在關東州戰役中就發現這個問題,那就是單個的坦克在面對敵人用直瞄炮火、步兵羣組成的作戰單元時生存力太弱,這裡有發動機性能的問題,也有脫離步兵支援火力太弱的問題。畢竟,只有37MM的口徑太小,火力壓制效果不夠好。
肯定會有一種武器用來專門對付它,其實一般的加農炮就可以。所以在它進攻時,必須有相應的炮火準備,而常見的拖曳大炮無法機動地伴隨它作戰,所以它需要有一種能夠相同機動作戰的大炮。這個構想已經有了,就是用坦克的底盤安裝一門口徑較大的榴|彈炮,我們姑且稱之爲自行火炮。
遇到較大的障礙或者緊固工事怎麼辦?這就需要步兵協助撥除釘子。可是普通步兵跟不上機械化的坦克,怎麼辦?我們新組建了一種步兵,叫做裝甲步兵。
與摩托化步兵不同的是,裝甲步兵可以伴隨坦克進入戰場前端,而不是摩托化步兵那樣在接近戰場後就要人車分離。
這樣,有步兵、炮兵協同作戰的部隊,我們稱之爲裝甲部隊,將是未來中國陸軍發展的重點。
更厚重的裝甲、更犀厲的火力、更好的機動性是坦克的方向,我希望我的德國同行們少走彎路,用最少的代價實現德國的偉大復興。”
大縱深理論、裝甲集羣突擊、自行火炮與坦克攜同作戰、裝甲步兵的作用、俯衝轟炸機主導閃電戰進程等一系列新穎的理論讓三個人如癡如醉。
這種超前十年的理論很多人不理解,作爲軍中翹楚,他們三個人可是都有各自朦朧的認識的。現在,在東方的古老中國,有一位身居高位者,擁有這種超前的觀點,讓他們大爲吃驚。傳說中的中國睡獅,真的醒了!
有這樣的雄心,這樣的軍事理解深度,中國不強大倒是奇怪了。
所以,他們懷着敬畏之心,記下了這位年輕得不像話的中國少帥的每句話事後加以反覆琢磨。是否他們的成功有張漢卿的一份功勞?反正在德國軍界,中國少帥之名總讓人景仰。
本來他很想對德國海軍在二戰中的弱點提前進行糾正的,可惜中國海軍之弱是出了名的,代表團中並沒有海軍人員,倒讓張漢卿連呼可惜。
衆所周知,二戰時德國打得是歐洲列強,也嚴重消弱了蘇聯。這些曾經讓舊中國陷入深重災難的國家的死活,張漢卿並不放在心上。
都不是什麼好東西,他們打得越慘烈,中國的崛起纔會越順利,中國的強大也會越出彩。不見美國憑藉兩次遠離國土的大戰成功實現在全面超越,歷史給了中國一個這麼好的機會,爲什麼不呢?
那些高舉國際主義大旗的人們,就讓他們雙手舉着吧。他們理想很崇高,境界很高端,但是,張漢卿只是一個純粹的愛國主義者,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還是首先實現自己的強大再談這些個幫助和支持吧。
君不見,中國的老百姓生活還不富裕,經濟發展離人家發達國家水平還有極大差距!
攪亂歐洲的希望在這些德國年輕的、不顯眼的將領手裡,世界洗牌的重任還是要靠他們,爲此,張漢卿還有什麼可以藏着掖着的呢?他傾囊相授,賣弄着他的非同一般的歷史知識,成功地忽悠住這羣第三帝國的棟樑。
不知爲什麼,對於這位年輕的少帥,幾位德國少壯派有着一種天然的親近和尊敬。
他淵博的知識,尤其是對於歐洲的局面和世界的發展大勢的判斷,都有讓人匪夷所思但一經解釋便又覺得理應如此的認同感。他提到德國的振興,預見到德國可怕的成功,讓他們既心裡熱乎乎的,又有些沉甸甸的。
“他是一個十分出色的演說家,也是一位讓人血氣橫生的鬥士。在他的描繪下,我纔看到德國強大的希望。他幾乎把我們未來二十年的路都想好了,讓人覺得,只要我們按照他的指引去做,就一定會實現這個目標。更可怕的是,他的話後來都一一應驗了。”
這是古德里安在他的回憶錄裡爲數不多但不乏渲染地提到這次會面帶給他的印象。多年以後,當這本回憶錄出版後,世界各國的人們才認識到,原來,早在五十年前,中國的卓越領導人就科學地預見到了世界的變局,那麼,困擾歷史學界百年的中國快速崛起之迷就不言而喻了。
正確的戰略、超前一步的應對,因時而動的大國博弈學說,還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和經濟騰飛,造就了東方的這個超級大國。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張漢卿。他爲人們謀福利,他是人們大救星。”
三傑從此對中國少帥佩服得五體投地。人生在世,知音難覓,有多少人有機會碰到少帥並被他耳提面命呢?
他們的軍事素養本就比張漢卿更高,在成功地被張漢卿洗腦後,已經積累了成爲一代名將的素質。也許對他們來說,這造就了他們後來終生的榮耀,但是對世界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