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熙熙攘攘

梁山的前山和四野像是正兒八斤的山寨外圍,而後山及其沿海的大片平地,則坐落了大大小小的聚落,沿河而下八九里不遠,就是一個豁然開朗的河口,和坐落在河口沙洲上的所謂海市。

當然,相比正規的港口什麼的,這個更像是某個季節性的,大型後勤營地和走私集散地,常年有大量渡海而來的不明身份外來人員和物資,出沒在期間。

對於梁山這個以流寇爲根基,以反政府爲主業的山頭集團,本身所具有的生產和經濟結構是相對單調且畸形的。

因此從維繫自身的經濟命脈上,就不得不大量依靠海外藩的輸送和交易來彌補。

因而到了一年兩度開放海市的日子,梁山上下,平時很缺乏存在感的老弱婦孺,像是螞蟻一樣的蜂擁而出,讓這裡變成人生鼎沸的繁華之所。

隨着冬天的鄰近,靠近海邊地區,一下子冒出如此之多的人來,各種臨時搭建的攤位肆鋪,像是雨後春筍一樣的冒出來,然後淹沒在潺動的人頭之中。

平時在梁山上存在感很低的附庸人家和其他丁口。這也是一年到頭,缺少消費渠道的梁山上下,可以進行盡情採買和消費的少數幾個日子。

雖然這裡被圍攻的官軍,焚燬過一次,又被登州軍當作突入的戰場,但是還是很快被重建起來,當然主要是竹木結構。

停泊在近岸的大海船,用平板大舟,送來堆如山積的貨品和成羣的商家。其中包括了平日難得一見的稀罕物件,以滿足當地倉鼠一樣的過冬前的需求。

理論上我兼管的雜庫,也有交易的需求,不過就屬於那種瞎蒙式的淘貨了。不過,利用管理雜庫和日常出入中,各色個人認知和辨別的等差,我雖然沒能賺到什麼錢,但是手頭也積累了一筆灰色物資。這是也交換其他物品,乃至便攜通貨的好機會。

於是,

這次出門坐船的時候,我身邊已經多了一個,揹負着若大包袱推着小車,默不作聲緊隨其後的跟班,他一名明顯具有番胡血統的少年。

他是和前主人,一名身軀肥胖的胡商,一起被擄上山來的,算是戰勝了五州官軍圍山之後,梁山外圍打秋風活動的添頭之一。

只是花了大代價之後,他的主人好歹被贖出去,而他就被徹底遺忘在土牢的陰暗角落裡,發黴發臭。

當我在看守的引領下送一批生活用具到骯髒污穢的土牢裡,無意見到他的時候,已經廋的皮包骨頭,身上的創口長滿了蛆蟲,準備丟出去騰空間。

但是他活了過來,突然抱住我的大腿,說的幾句話,讓我改變了主意。我只用口頭許諾在內的很少代價,就獲得了這位明顯具有胡族血統少年的所有權。

我並不算是會照顧他人的人,刮掉生蟲的爛肉,用油脂和羊血、三七什麼的亂七八糟東西,熬成的膏糊敷上他的外傷,然後包在破毯子裡,偶爾灌點殘羹剩飯煮開的雜糊,在併發症的高燒和發熱中熬過來後。於是我就多了一個沉默寡言的小奴僕,從土牢裡撿出來的阿骨打。

沒錯,就是叫阿骨打,只是這個時代並沒有完顏這個部落,也沒有了女真這個族羣,而阿骨打是來自安東都護府境內,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雜胡小聚落,被當地藩領捕奴隊虜賣的後代而已。

雖然這個名字有點敏感,但是一想到時空錯位的歷史已經持續了數百年,已經足夠徹底泯滅或是改變許多人世世代代的生活軌跡和命運走向,因此經過無數代人之後,就算是提前或是推遲一些出現,似曾相識的名字,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事情。

這個朝不保夕的時代和輾轉人手的經歷,已經教會他足夠的恭順和服從,至少從表現上是如此的。也爲我省了很多事情,因此,偶爾有空我叫他辨識一些基本文字和常識。

“阿默達,到了……”

阿骨打低聲提醒打斷了我的回憶,“阿默達”是他對我的專用稱呼,既當地口語“恩主”的意思。

我哦的一聲站起來,伸展一下手腳,走出悶熱的船蓬來,迎面是一陣冰冷而清新的海風,然後看到的是,滿地是新搭建的木樓草棚,乃至席地而佔的攤鋪,

最顯眼的就是各色流動的妓館和兼職的酒肆,男男女女沉溺在東紅酒綠的調笑聲,充斥在這片區域內。到處是縱情恣意,喝的醉醺醺的人,以及那些時不時隨着掀翻的桌案,或是翻倒的草簾門板,成團滾在地上,或是乾脆一言不合大打出手的魯莽漢子,以及無所不在圍觀轟叫的人羣。

對於梁山上下大多數男性來說,最常見且最受歡迎的,顯然是同船前來做皮肉生意的女人們,這個道理,也同樣適用於,那些常年航行海上而來這裡落腳的船工水夫們,因此她們也佔據最靠裡面最是避風的好位置,甚至爲她們製作了彩色的布簾,和特別的招牌。

其中最多見的,據說是來自新羅和倭地的女人,她們操着結結巴巴並不熟練的漢話,哪怕是大白天,也在成羣結隊的招攬生意,甚至和意動的恩客們一邊調笑着,一邊光天化日之下,毫無顧忌的撩起裙襬和胸衣,算是當場驗證貨色。

不由讓我不由想起論壇裡某個狗大戶,特意發過的阿姆斯特丹紅燈區的視頻,各種喊着“有發票,可報銷”的各色大洋馬們。

越靠近裡面,就越是混亂不堪,我在這一路上至少目睹了五起以上的羣體鬥毆時間,還有一個扒光光,生死不明倒在巷子污水裡的人體。

領着阿骨打,穿過這些藏污納垢的風月敝數時,也惹來不少關注和招呼。

不過我腰上掛着這代表梁山身份的特製木牌,足以爲我省卻了大部分不必要的麻煩,只留下一堆匆衝覬覦又失望的眼神。

作爲梁山賊所維繫的特殊秩序體系下,越線或是犯下大錯的結果,直接忽略了傳統刑罰中懲戒救人的大多數選擇,只直接跳到了當場處死或是在試圖反抗的過程中,被剁成肉醬之類的二選一最終選項,對這些來自海外成色複雜的人來說,顯然粗暴而簡單實用。

隨着我繼續倖進的腳步,瀰漫在空氣中劣質脂粉混合酒味汗臭,終於變淡了,我也看到了一個正常集市所具有的其他東西,在鹹腥的海風中,綿連不絕的攤鋪肆位,絡繹往來的人頭,讓偌大的海邊灘地,變得狹促而擁擠。

還有仿若隔世的燒烤攤子,各種魷魚蝦類和大小整魚的烤串子,讓我放佛回到了大學門口的大排檔,只是成羣結隊的年輕牲口們,變成了敞開胸懷的摳腳大漢。

用麪皮捲起煎豆腐和蔥絲的夾盒子,雜糧炊熟的鹹糕,大海螺肉片成的炙白,肥肉裹上米粉的炸裹子,海米和蔬菜做成的雜羹,各種各樣頗具海邊特色的吃食和湯飲。

最多見是蛤蜊和海菜煮出來的鮮湯,隨着衆多湯鍋上冒出嫋嫋不去的煙霧,灌滿灌暖着那些被冰冷海風吹得,發青泛白的臉龐。

空中傳來帶有樂器伴奏的喧囂聲,那是來自那些比較高檔一些的草棚和木樓裡的,除了聚集在街頭賣吆喝,各種形式的雜耍表演,乃至比較高端的歌舞伎樂,主要是爲那些常年飄行海上,許久沒有落地的海商、私販之類所準備的。

然後就是各種亂七八糟,稀奇古怪的草市,絕大多數都是地攤,僅有少量草棚子和寥寥無幾,木板條搭成的店鋪。連書店都有,當然售賣的都是寫印刷質量低下,錯誤百出,專供下層人等消乏娛情的三俗故事。

甚至還有幾本春宮冊子,署名花間派名家溫庭筠、李商隱什麼的,只是翻進去看了幾眼,就讓人有種瞎掉眼睛的感覺。

海市中大多數是以物易物夾雜着錢幣交易,比如掛出招牌指定要交易什麼,然後拿些東西來換。我拿着這片牌子,註解驅趕開一羣上前兜攬的,佔了一個顯眼的位置,交代了幾句算是開張了。

作爲這個時代的通用貨幣有很多,從前朝古錢到開國發行的開元通寶,乃至外藩流行的金銀餅和各色寶貨什麼的都有,但是比較堅挺確實從泰興改新以後,開始通用海內的寶幣制度。

最小的單位是所謂足文鐵錢,因爲黑色鑄鐵的質料,也被稱爲小黑錢;其次爲青銅料的當五小錢和當十大錢,也被稱爲青錢或是青眼;然後是白銅料的當二十和當五十的大小白錢,也稱爲白眼兒。

然後接着是貴金屬的大額鑄幣,銀鑄折百文的小銀寶,當二百的中銀寶,當五百的大銀寶,當一緡的小金元,當五緡的大金元。

因爲相對於黑錢、青錢以及白錢,銀寶和金元是不打孔的,也被稱爲大小黃白餅什麼。其中尤以泰興到普寧年間的兩百多年間發行的幣值和成色,最爲穩定。

此後因爲各種緣故,朝廷例行發行的寶幣,或有同重增值或是面額減重,因此信用和比價不是那麼穩妥,因此一般以發行數量最多泰興年間的爲標準。

其中又以“三造”最爲上佳,其成色和工藝質量,甚至超過了京師鑄印局的官樣,既所謂的南平造,夷洲造和安西造,據說是因爲當地的礦色好,又結合擄自外藩匠人的精煉工藝,是爲天下一百多所爐治、錢監之中的翹首和樣範。

當然據我前身所知,夷洲造的說法已經被證明只是一種謬稱,實際上夷洲造的大多數錢料,都是來自倭國,只是按照慣例還是沿用下去而已。

比如我一直藏在身上中那十幾枚錢幣,最值錢的是一枚小金和七枚大銀,主要是我在洛都時帶出來的活動經費,合計大概有五六緡的身家,放在鬥米數錢道十數錢的太平年景購買力,就是一筆不菲的財富。哪怕是在這個物價騰貴的亂世之期,也可以足飽有餘的生活上一兩個月。

我也在路邊席地經營的飲食攤子裡,買了一份蟹蓋子,隨着摩肩擦踵的人流,慢慢渡開腳步,隨意的問價和看行情。

現撈張牙舞爪的大海蟹,揭蓋扣在新羅稻米上,大火蒸透蒸熟,直到黃白相間蟹汁蟹膏滲透到飯粒裡,蟹螯都被敲碎拍扁,直接剝出來雪白的蟹肉,就着木勺挖浸透蟹味的米飯,格外鮮美開胃。

比如這海市集裡,個頭最大的雜麪蒸餅一個,要一枚大青錢,相比之下最便宜的是乾魚蝦蟹之類的海產,都是按照筐簍賣的,理由很簡單,這些東西不耐餓還容易變質。

Wшw ¤ttka n ¤C O

最貴的是鮮活的禽畜,如果整雞或是半腿,則要至少兩三個大白錢或是一隻小銀,而且很少見,市面上能買到的,大多數風乾的臘味。

一邊吃着蟹蓋子,一邊陸續從這些雜亂的攤位上,淘出了好幾件有用或是有趣的東西。

比如:我甚至看見少量明顯帶有商標包裝的罐頭,以及一些深加工的乾貨海產,雖然只是竹筒、陶罐和不怎麼透明的雜色瓶子裝着,帶有液體或是呈現粘稠膏狀的果蔬肉類。

好吧,作爲一個有穿越者引導過的世界,這已經不足以讓我大驚小怪了,沒怎麼討價還價就打算買了下來。

不過賣法是用猜,就是一個大罐頭交一枚白錢,但是裡面究竟有什麼就全憑你自己手掂和的運氣了。

好些人都是圖個新鮮,然後開出來現吃,各種口味的醬菜和醃貨,是最常見的結果,豆類和豬血製品代肉罐頭或是質地不明凍泥狀的肉類,偶爾也有比較稀罕果肉和魚肉鬆之類的高檔貨色。

和這些罐頭一起賣的,還有號稱水軍乾糧的餅乾和醃肉,不過我一看那個色澤形狀和質地,就能肯定,發明這東西的人,一定和水軍是苦大仇深,不過看在價格實在便宜,就買了一點。

在一個賣藥的船商攤位上,我還順帶買了幾樣應時的南海成藥,畢竟我記憶中的南海諸道,算是這亂世最繁華太平的少數樂土之一了,因此雖然與北方的朝廷依舊勢不兩立,但是出於這些往來南北商人的節操實在太過硬,私底下各種物產和製品,卻是從來沒有斷絕輸入過。

比如號稱能夠治療大部分傷創,收瘡止血生肌拔毒的安南白藥。

沒錯,就是安南白藥,是不是有一種山寨的感覺,但人家說,這是僅次於最初原產地的劍南白藥和南平白藥,南嶺地區最好的外創傷藥了。

還有卻拔散,號稱是外敷內用皆應,消腫退毒,消解痢症腸胃各種不調的散劑。聽起來頗爲類似後世的應急藥——行軍散,甚至連瓶裝粉末裡的應急小丸,都一個樣。

還有一種紙包的清涼散,可以消抹蟻蟲叮咬之患,驅風散溼醒神之效,好吧,那個穿越者前輩的影響,真是無所不在啊。

雖然價格並不便宜,也有假冒的風險,但是我稍微驗證了一下後,還是掏錢賣了下來。

市集上最好賣的卻是種類衆多的酒水,當然大多數是下層人等飲用的廉價雜糧酒,我也買了一大瓶蔗頭燒,雖然有些渾濁發黃,但是的確是燒酒。

這樣拿回去,用絹紗過濾和再蒸之後,可以得到更加純淨的成分,無論是用來泡藥酒,或是炮製膏藥,或是當作外創處理的藥水,都可以派上用場。

我又買了一些糖,明顯這個時代南方已經擁有足夠規模的甘蔗或是甜菜以及其他糖類作物的種植規模,因此在這次海市中出現的糖類,既有粗粗熬製,殘渣很多的黑色或是焦黃色糖磚,亦有明黃色一大塊,用小錘子敲着賣的所謂板糖。

也有大桶裝的糖稀和小甕裝的膏糖,或是做成各種造型的糖藕、糖團之類。再好一點就是紙包的,顏色泛白的糖砂,類似冰糖一樣的粗、細糖晶。

乃至加了牛乳和其他成分的石蜜,帶果子味的小粒細糖,最昂貴的自然是用罐子和盒子裝起來的糖丸、糖果子。小小一盒,就要一個半小銀寶。

我花了一枚大銀寶的代價,買下幾大包糖塊和一罐糖稀,然後討價還價的搭送一小包味道古怪而賣不出去的藥糖,這些可不僅僅是作爲日常零嘴,在需要的時候,這些糖塊也可以用來解乏提神和暫時補充熱量。

糖稀可以用來做糖炒的米糕,在冬季也是可以長期貯放的便攜食物之一。好吧我承認我的倉鼠控,多少有些發作了。

買了這些東西后,我身上的錢就花差不多了,用剩下的零碎買了一包蝦醬,連同一份葉子包的蟹蓋子之後。

我拎着這些東西,,丟到阿骨打身邊看着,這段時間,排開的攤位上,已經賣掉了大半的貨品,看着袋子黃白混雜的顏色,看來收穫還不錯,

“看好東西……有什麼不能決定的,就留個口信”

“唔……”

他還是那麼惜字如金。

我吧這些錢都取出來,繼續走到另一個街區去。

這邊就乾淨整潔的多,各種棚子和木屋林立着,出入着川流的人頭,比較礙眼的,是在一個木柵欄圍起來的空地上,

這是個小規模的人牙市,這也是梁山處理那些過期肉票的渠道之一,不過眼下幾乎是一些是來自海外藩的土奴蕃人什麼,個頭矮小,皮膚黝黑,像牲口一樣的蹲在地上。

第448章 天傾16第874章 撥亂14第76章 史話第489章 漸變19第718章 大羅(8)第426章 戰局6第751章 徒變第634章 悵懷34第49章 夜酬第780章 萌動10第631章 悵懷26第963章 沉驚13第1000章 跌宕10第918章 臨峙18第191章 戰歸第658章 出援8第440章 天傾6第628章 悵懷28第78章 再聞第1118章 歸遠18第866章 撥亂6第233章 聽審前後第625章 悵懷20第58章 船聞第668章 出援18第730章 異夢5第676章 出援26第82章 轉變第185章 隱殺第192章 港西第1267章 又決7第1188章 江寧變2第1206章 淮動6第1000章 跌宕10第464章 歸亡12第914章 臨峙14第1199章 徐州起9第516章 兵戎6第85章 接手第324章 爺五死與喜當爹第594章 期新4第46章 漸遠第201章 迎送第646章 後手6第71章 偶見第381章 戰雲3第367章 烈戰第586章 變數6第340章 挖角和折轉第807章 淪沒7第1003章 夷變3第1237章 底定第1269章 又決9第787章 萌動17第134章 潛動第892章 反動12第680章 出援30第988章 浮夢18第1279章 卷蕩9第1092章 立新22第595章 期新5第388章 迴轉3第289章 戰淮北二第272章 戰了又戰第946章 破釜6第164章 展開?轉折第1005章 夷變5第230章 交涉、決定第280章 遭遇與反差第654章 出援4第583章 變數3第422章 戰局5第1244章 新章4第10章 轉職了?第8章 一場富貴?(下)第343章 兩岸第822章 啓新12第217章 反差第408章 入汴第618章 悵懷18第446章 天傾14第299章 戰淮北十三第562章 營生2第260章 交囑 幸運第451章 天傾19第498章 聞驚8第375章 再戰4第41章 出奔第1283章 旋滅3第798章 肘腋8第937章 驚破17第865章 撥亂5第1141章 潮新11第344章 變亂第415章 圖窮第82章 轉變第855章 風動15第180章 途變第1016章 頹然6第398章 在河北9
第448章 天傾16第874章 撥亂14第76章 史話第489章 漸變19第718章 大羅(8)第426章 戰局6第751章 徒變第634章 悵懷34第49章 夜酬第780章 萌動10第631章 悵懷26第963章 沉驚13第1000章 跌宕10第918章 臨峙18第191章 戰歸第658章 出援8第440章 天傾6第628章 悵懷28第78章 再聞第1118章 歸遠18第866章 撥亂6第233章 聽審前後第625章 悵懷20第58章 船聞第668章 出援18第730章 異夢5第676章 出援26第82章 轉變第185章 隱殺第192章 港西第1267章 又決7第1188章 江寧變2第1206章 淮動6第1000章 跌宕10第464章 歸亡12第914章 臨峙14第1199章 徐州起9第516章 兵戎6第85章 接手第324章 爺五死與喜當爹第594章 期新4第46章 漸遠第201章 迎送第646章 後手6第71章 偶見第381章 戰雲3第367章 烈戰第586章 變數6第340章 挖角和折轉第807章 淪沒7第1003章 夷變3第1237章 底定第1269章 又決9第787章 萌動17第134章 潛動第892章 反動12第680章 出援30第988章 浮夢18第1279章 卷蕩9第1092章 立新22第595章 期新5第388章 迴轉3第289章 戰淮北二第272章 戰了又戰第946章 破釜6第164章 展開?轉折第1005章 夷變5第230章 交涉、決定第280章 遭遇與反差第654章 出援4第583章 變數3第422章 戰局5第1244章 新章4第10章 轉職了?第8章 一場富貴?(下)第343章 兩岸第822章 啓新12第217章 反差第408章 入汴第618章 悵懷18第446章 天傾14第299章 戰淮北十三第562章 營生2第260章 交囑 幸運第451章 天傾19第498章 聞驚8第375章 再戰4第41章 出奔第1283章 旋滅3第798章 肘腋8第937章 驚破17第865章 撥亂5第1141章 潮新11第344章 變亂第415章 圖窮第82章 轉變第855章 風動15第180章 途變第1016章 頹然6第398章 在河北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