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風雨

七月十五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門又稱盂蘭盆節,道門爲中元地官誕辰,是爲上古演戲下來的祭祀先人之日,

相比嚴禁動用竈火煙氣,而需要上墳打掃的寒食(清明)節,

這一日正當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生麥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

因此,作爲自古以來重要的三元佳節之一,鎮撫府也提前曉諭各州,特地開放了諸多城邑之中的宵禁與出入門防,以便各地士民循例祭節。是以,各州難得吃上幾天飽飯的城中百姓們,也早早備了皮、紙、木枝等物,供上剛分到手未久的米麥新谷。

依照秋獲入庫後公六民四的分成規定,雖然他們最後拿到手的只有四成左右,尚未脫殼和烘乾的穀物,而其他的六成之中,有四成上繳官庫作爲儲備糧,亦有一成作爲集體提供耕牛馱畜工具種子的維持所費,還有一成則在縣內留中,作爲日常行政的開支。

但是在沒有其他多餘的苛捐雜稅和額外徵收明目之下,這些曬乾舂搗過只剩下七八成的分量,還是足以讓人勉強足食有餘,在本地的分營和編管制度之下,沒有宗族大戶相互依存的土壤,只剩下青壯年男女結對,外加上原來兒女若干的,小戶小姓的新家庭。

因此,日用所耗被進一步壓縮和省儉了,再加上日常自種的瓜菜豆薯,代養的雞鴨鵝兔等富餘產品的補充下,也能夠在年節之時緩上一口氣,拿出日常省減下來的剩餘,來在以物易物的小市和野市上,添置些許日用之物。

而這已是人不如犬的亂世之中,難得而彌足可貴的一隅亮色了。

須知在青、兗各州以外的在更多的地方,無數好容易熬過了往年的戰亂和饑荒,而苟延殘喘的人們,不是在胡馬的奴役與蹂躪下苦苦掙扎,便是在水患帶來的災荒中嗷嗷待斃。

就算是那些齊、濟、鄆、泗等新佔領的地區,也依舊在不停地有餓死人和流民出奔的消息。

故而,隨着夜色如幕,在沂水過城的支流之畔,早已經是星星點點,諸般造型的河燈,陸續放流而下了。隨着這些寫有先人姓名的河燈,明滅不定的消逝在遠處,也將衆多人家的哀思與寄望,一併順水流去。

而在河邊的一處臨時帷幕之中,作爲兩府的首席幕僚,勾管機宜文字第五平,也正跪坐在一副簡單的香案面前,一疊香果,一疊米菓、一疊燴子,各插三支線香,一副酒具,向東遙祭着那些已然逝去的人和事物,以及他曾經一度死去的夢想與追求。

睡着斟滿舉起的第一杯水酒,一張張熟悉火生疏的面孔,像是走馬燈一般的從他面前閃過,卻仿若昨日一般的鮮活再現。

作爲昔日皇道主義擁護者,主張鼎新革弊激進派一員的他,也曾經相當天真而簡單的以爲,只要能夠消滅了亂政弄柄的權臣,保扶天子重張權威,就能夠解決這世間的大多數問題、各種令人絕望的不公與荒唐。

但是來自當權者們血粼粼的事實,一次又一次給了他們殘酷的教訓。而最後一次也是最接近成功的努力,卻被他們這些最後的熱血志士,一心所保扶的對象——大唐天子,給主動背棄和輕易出賣,

最終一切努力都付之東流,好容易聚集起來臨時同盟和勢力,也就此行銷雲散各尋出路,然後有因爲內部不屑耽誤了最後的時機,而被反攻倒算的權臣黨徒,給困在洛都城中,而演變成了一場,慘絕人寰的死亡與屠戮的盛宴。

然後,他又斟滿了第二杯,爲自己揹負的那些秘密與過往。

但能夠爲那些理想而慨然死去的人,至少還是無知而幸福的。至於諸如他這樣歷經災劫而苟活下來的人,則還要在殘酷的現實反差之中,揹負着死者的期望與怨念,繼續在這世間蹉跎下去,在就此崩潰瘋掉或是自暴自棄的抉擇之外,苦苦尋覓着那茫然未知的前行之路。

但是當第五平,追隨大軍攻入洛都,親眼見證了諸多殘酷和悲慘的事件與情景之後,對於只剩下半口氣的北國朝廷,他復仇的心思和理念,業已經消散的七七八八了。

只是當他矢志復仇與雪恥的快意恩仇,隨着見歷而煙消雲散之後,卻又不免出現了動搖與混亂,以及前途未知的迷茫與發自心底的另般困惑,這難道就是他想要的選擇和結果麼。就算消滅了苟延殘喘的洛都朝廷之後,對世間的境況,又有什麼改善和變化呢。

他手中動作不停的斟滿了第三杯酒水,卻是爲刻骨銘心的那段心路歷程。

一夜之間的情勢劇變,隨着東路大軍的相繼覆滅,與中路軍的敗退不止,他們也從殺入中樞的首功之師,突然就成了被拋棄在敵後的孤軍了。

城內是捲土重來的優勢宿敵,城外時肆虐無數的胡馬,而呵氣凝冰而輕易凍掉肢體的殘酷冬日,也在不斷的削弱和折磨這隻年輕軍隊,一時間不免人心惶惑,就連第五平自己,也覺得前路無亮而悲觀失落。

而在這其中初衷不改,也一直沒有變的也就是他那位主公了。對於部下的困惑和迷茫,這位將主也沒有什麼多餘言辭來解惑和開導,只用親身帶領着這隻身陷敵國腹地,舉目皆敵的孤軍,一次次戰勝對手的實績和行動,來表明態度和心意。

既然走投無路,那就親手撕殺出一片自由縱橫的天地來好了,這就是他在軍中一以貫之的指導理念,格外的簡單而現實的追求。

而第五平,當時幾乎是見證着這千里轉戰的一切,也慢慢從渾噩的失落與低潮之中,重新振作起來,至少他們還好生生的活着,在不斷的擊敗、俘虜、殲滅和掠奪,一切敢於擋在面前的存在。

這時候,他又倒滿了第五杯酒,卻是紀念死去又重獲新生的自己。

當他追隨的那位主公,在青州當地安定下來,並且打出一片天地後。第五平卻突然發覺,自己似乎已經隨夢想和初衷,遠去不可及的改天換地,經時濟世的夢想,又在不經意間重新萌生起來。

至少他在這裡看到了切切實實的改變和作爲,以及大多數人爲了自己命運共同努力與奮鬥的表現。那是與別處渾渾噩噩隨波逐流的大多數民衆,所完全不同的氣象與活力。

在本地鎮撫府的規劃與籌謀下,至少這裡的多數人,起碼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並且在熟捻乃至十數年內,都有所追尋和努力的方向。

哪怕這只是偌大天下之中,這裡也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小一隅,但至少已經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全新開端與良好兆頭。

更何況,與過往藩鎮治下完全不同的治理手段與架構,雖然在明面上還是那麼一套守臣兼管軍民諸政的一把抓,但是第五平作爲其中親預和參與者之一,確實可以明確的感受到,來自私底下潛移默化間,各種建章立制和自成文法,卻是已然在另一條路子上逐漸初具成形了。

雖然還沒有明目張膽的拋開國朝的例制而自成體系,但也可以感受到那位主公,作爲上位者的勃勃雄心和野望了。更何況這位上位者,曾經也是認同過他們的理念,而有所建言和改良的人物。

往事一去兮,第五平嘆息着再次遙舉邀敬,倒滿不知道是第幾杯水酒,看着迅速深入席下泥土中的一道道溼痕,

卻是又想起來,當初他們這些精心挑選出來的志士種子,在大圖書館中暫避時,第一次遭遇這位主公的各種警惕與戒備。然後他是如何用賭約,激怒和撩撥他們,又一步步的獲得他們的信任和配合,換取他們的合作承諾與效力邀約,最終用了聲東擊西的火船之計,將包括老弱婦孺在內的大半數人員,都被帶着衝出了洛都窮圍的死地。

想到這節,第五平不禁露出一絲微笑,在衝出洛都的那些人之中,自己無疑又是幸運的。

在這位領頭人半途落水失蹤之後,在爭奪這隻臨時隊伍領導權的分裂中,他也只是了萬一的僥倖心理,相信如此別具一格的人物,斷然不會因爲一時意外和摧折,而在這個時代洪流中止步的。

要知道,這位可是哪怕處在絕境,自身難保而危險迫在眉睫,也不忘用各種理由和淵源,大力招攬他們這些反亂餘孽的。要知道,他當時也不過是個身無所有的流亡之人。

帶着最後一批追隨者來到廣府之後,又有人忍受不了生計的艱鉅與等候的孤寂,相繼出走另投而沒了消息。最後只有第五平在內的七個人,堅持等到了那位誓約之人,輾轉回歸的消息。

於是,他們長久的追尋和矢志不改,最終得以回報與響應,各自以元老親信的身份,追隨在更大的抱負與理想的道路上,繼續前進着。

而至於其他有所僥倖或是改變心意,最終背約另走他鄉的好些人,則在北朝的窮蒐羅盡之下,幾乎難得有幸免的。

如今作爲最早追隨的班底,兼鎮撫府的幕屬首席,第五平已經擁有令人側目的權勢與影響力,爾輩尊稱爲“大勾管”“內大參”。

“貪財貨而好聚斂”,“窮役民力而不知生聚”,“窮黷武事而好大喜功”,這是他在接觸的那些外派官僚之中,最常見到的私下風評,也是最好的掩護,

他很期待,自己追隨的這位主公,能夠走出怎樣的道路來,又能在這已經積重難返的世道,隨波逐流的大勢之下,借力使力的逆水行舟出多遠。

就像當初在微暗寒陋中,所發下的誓言一般,全心全意出謀獻策輔佐左右,哪怕爲此弄髒自己的手,也在所不惜的。

第683章 落盡3第1260章 再決10第1099章 立新29第1034章 瀾動14第71章 偶見第1191章 徐州起第568章 ,營生8第48章 再變第560章 歸還10第1084章 立新14第1289章 旋滅9第1015章 頹然5第519章 兵戎3第585章 變數5第1167章 滄瀾11第153章 捕亡?勞軍第667章 出援17第1258章 再決8第411章 天下雄關(下)第238章 請求 表示第475章 漸變5第1045章 殤國5第904章 臨峙4第629章 悵懷24第233章 聽審前後第191章 戰歸第234 眼界第752章 徒變2第720章 大羅(10)第638章 悵懷38第476章 漸變6第646章 後手6第1051章 零落第900章 反動20第583章 變數3第824章 啓新14第94章 厚積3第529章 經略3第352章 援濟5第58章 船聞第8章 一場富貴?(下)第1168章 滄瀾18第1248章 新章8第321章 相見時難第844章 風動4第265章 各處 閒愁第556章 歸還(6)第1268章 又決8第553章 歸還(3)第708章 啓東(8)第445章 天傾13第716章 大羅(6)第356章 合流與襲變第282章 求助與自救第1040章 瀾動20第609章 悵懷9第713章 大羅(3)第1194章 江寧變8第632章 悵懷32第839章 雲起9第634章 悵懷34第418章 敵情第1236章 底定6第402章 憂喜2第1085章 立新15第219章 私販們第530章 根本4第132章 徵兆第182章 因故第529章 經略3第800章 肘腋10第819章 啓新9第1034章 瀾動14第833章 雲起3第917章 臨峙17第632章 悵懷32第141章 交涉第489章 漸變19第780章 萌動10第844章 風動4第1048章 殤國8第687章 新氣3第938章 驚破18第763章 憂亂3第443章 天傾11第795章 肘腋5第235章 酬謝、 暗示第845章 風動5第332章 燕歸來第1129章 浪奔9第1260章 再決10第362章 吞併第934章 驚破14第1173章 會江寧3第351章 援濟4第199章 投獻?第1120章 歸遠20第249章 搽背、分析第357章 出陣第751章 徒變
第683章 落盡3第1260章 再決10第1099章 立新29第1034章 瀾動14第71章 偶見第1191章 徐州起第568章 ,營生8第48章 再變第560章 歸還10第1084章 立新14第1289章 旋滅9第1015章 頹然5第519章 兵戎3第585章 變數5第1167章 滄瀾11第153章 捕亡?勞軍第667章 出援17第1258章 再決8第411章 天下雄關(下)第238章 請求 表示第475章 漸變5第1045章 殤國5第904章 臨峙4第629章 悵懷24第233章 聽審前後第191章 戰歸第234 眼界第752章 徒變2第720章 大羅(10)第638章 悵懷38第476章 漸變6第646章 後手6第1051章 零落第900章 反動20第583章 變數3第824章 啓新14第94章 厚積3第529章 經略3第352章 援濟5第58章 船聞第8章 一場富貴?(下)第1168章 滄瀾18第1248章 新章8第321章 相見時難第844章 風動4第265章 各處 閒愁第556章 歸還(6)第1268章 又決8第553章 歸還(3)第708章 啓東(8)第445章 天傾13第716章 大羅(6)第356章 合流與襲變第282章 求助與自救第1040章 瀾動20第609章 悵懷9第713章 大羅(3)第1194章 江寧變8第632章 悵懷32第839章 雲起9第634章 悵懷34第418章 敵情第1236章 底定6第402章 憂喜2第1085章 立新15第219章 私販們第530章 根本4第132章 徵兆第182章 因故第529章 經略3第800章 肘腋10第819章 啓新9第1034章 瀾動14第833章 雲起3第917章 臨峙17第632章 悵懷32第141章 交涉第489章 漸變19第780章 萌動10第844章 風動4第1048章 殤國8第687章 新氣3第938章 驚破18第763章 憂亂3第443章 天傾11第795章 肘腋5第235章 酬謝、 暗示第845章 風動5第332章 燕歸來第1129章 浪奔9第1260章 再決10第362章 吞併第934章 驚破14第1173章 會江寧3第351章 援濟4第199章 投獻?第1120章 歸遠20第249章 搽背、分析第357章 出陣第751章 徒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