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商路斷絕,既然燧發槍沒辦法一時大批量上馬,那隻能動動腦子改進點邊邊角角了。
“你的這個火藥也是不太行啊!”劉澤看完孫墨的火藥配置過程,嘆了口氣,因爲在他的印象中戚家軍當年的黑火藥已經趨於完美了,可是現實告訴他這種技術的推廣任重道遠啊。
雖然明代就有了火藥顆粒化和相對成熟的配方,但黑火藥的比例配方並不是那麼簡單。
現代大家都衆所周知的小學課本里學過的配比沒有問題,但是如果在古代那就是個問題了。因爲原料的純度達不到現代的水平,那所導致的問題就是沒辦法充分燃燒,威力受限。
所以劉澤對於這個黑火藥的行內人要說的就不是開車的技術,是開車的藝術了。
這涉及到原理的的小門道小技巧還是很多,一旦用好了,就可以顯著提高火藥的特定威力。
比如這裡的說的木炭是木材在密閉容器中乾餾的產物,而不是直接用煤炭或者單質碳。
如果你用純石墨來替代木炭,那你配出來的東西就壓根沒法用。
用於製造黑火藥的木炭要嚴把質量關,要易於點燃,能迅速燃燒,吸溼性小、灰分小,此外還必須保證木炭在其成分與性質上的均勻一致,並具有足夠的熱值。不允許有木焦油殘渣和菸灰粒、目力可見的泥土、砂粒等雜質、炭化過度和炭化不足的炭塊、直徑超過15毫米和有雜質的節子、通過篩網孔徑爲1釐米的碎炭。
所以選取製造木炭的原料就很重要,樹木按其樹葉的形狀可以分爲針葉樹和闊葉樹兩大類。大多數針葉樹比闊葉樹的樹脂及醮的含量高,所製得的木炭燃點髙,燃燒性能不穩定,因此製造黑火藥所用的木炭一般不選用樹脂較高的針葉樹木材來燒製。
樹木的成分中含有纖維素、木質素、水分和其他含量較少的物質(樹脂、澱粉、糖、蛋白質、無機鹽等)。
樹木的表皮和內皮所含的樹脂和無機鹽較多,而表皮往往還夾有泥土砂粒等雜質。如果用帶有表皮的木材來燒製木炭,則會造成炭化不均勻、性質不好、吸溼性大、嚇點高等許多缺點。
因此燒製木炭所用的木材,一般都應去掉表皮和內皮,並應在露天的環境下自然風乾較長一段時間爲最好。經過自然揮發和雨水沖洗,可以減少木材中的有機鹽和無機鹽類,並可使木材內所含的水分保持一定,但要注意防止腐朽。
燒製黑火藥用木炭最好只用木材的木質部(邊材和心材)。木質部主要是由木質素和纖維素組成,其中只含有少量的樹脂和其它物質。值得注意的是,木質部的邊材易叫昆蟲蛀咬,心材易腐朽,選用、加工時必須嚴格檢查。
除樹脂對木炭的質量有一定的影響外,纖維結構的疏密對木炭的性質也有影響。一般說來,在相同的炭化條件下,纖維結構鬆的木材質軟,所燒製的木炭的比重小、硬度小、燃點低、燃速快;而纖維結構密實的木材質硬,所燒製的木炭的比重大、硬度大、燃點高、燃速慢。
用腐朽、蟲蛀、發黴的木材所燒製的木炭其發火點低,並且在空氣中極易引起自燃。因此不用這些壞木材來燒製木炭。爲了防止木材的這些變質現象,對所加工好的木材,應存放在乾燥、通風的工房或工棚內,同時注意防止泥土、砂粒等雜質混入。
所以木材通常是選用白楊木、赤楊木、醋柳木、柳木等闊葉樹木材,這些木材中應儘可能選用年青的(生長年代短)樹木,
且樹幹直徑在60?300毫米之間最好,因爲生長年代短的樹木其樹脂和灰分含量小。
在樹木的發芽季節砍伐最好,此樹木中的漿汁較多、水分豐富、鹽類較少,而且砍伐後的樹木容易剝去表皮,便於加工處理;剝去表皮的木材最好在露天“放半年以上,使其自然風乾,蒸發掉大量的水分和低分子揮發物,並使樹漿凝固,纖維性增強,以利於木材的炭化。
現代我們說的黑火藥的工業生產標準質量比例爲硝酸鉀75%、硫磺10%、木炭15%。
也就是說按照這樣的配比製備出來的火藥才能充分燃燒。
黑火藥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4KNO3 + S +7C = K2S + + 2N2 + +
但是這也只是理論上的,實際黑火藥因爲材料純度的原因導致其反應極爲複雜。
也有可能觀察到其他反應,所以根據配料純度的區別,其配比也是有細微差別的。
這就需要針對每批原料進行詳細實驗,唯一確定的是與現代工業標準配比相差不大。
但工業化之前是沒有精確的最佳配比的,因爲硝和碳都很容易有雜質,配方並不具有廣泛適用性。
唯一相同的是原理相同。
而炮架的改進主要遵循一點,就是在不影響性能的情況下,儘量減重,去除一切不適用的裝飾品,用最簡約的設計,可以將炮架、牽引車與彈藥車連接在一起共同用騾馬拉運。
每門炮都裝備肩繩,就是用於拖拽的繩索,可以纏繞在士兵肩帶上,這樣就能相對更輕鬆的將火炮拖拽至合適陣位。
使用機械槓桿使仰角調節更容易,螺絲調節的高度升降器使瞄控更加迅捷與精確。
在行軍時,分離式炮尾被緊固在一起,上面架着彈藥箱。
在作戰時,彈藥箱將被放在前車上,方便取用。
用一條較長的繩索將炮架與前車連在一起。在急需移動火炮的時候,直接拖拽前車就可以讓火炮也跟隨移動,不必再將火炮套設回前車再移動了。
將輪軸的材質改用更爲堅固的鐵質,而不是更容易變形的木質。輪子尺寸被加大,同時結構變得更堅固。挽具有了木製的洞孔,而不是像以前那樣只有皮具和繩索, 所以更加牢固和容易操作。
騾馬隊改爲2匹一隊的排列法,可以極大的降低了行軍途中炮兵輜重部隊的隊列長度。
還有一點極爲重要的就是統一度量衡,所有的部件尺寸規則化原則。目的是使炮架,牽引車與彈藥車上的任何一個部件都具備互換性。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炮擊技術,現在明代流行的矩度與銃規,劉澤卻並不太清楚詳情,只知道所謂銃規,就是可用來量炮管的仰角,炮手可用銃規測量火炮的射程和測量火炮應該裝填的火藥量。
不過銃規雖然可用來量炮管的仰角,但在操作時必須冒着槍林彈雨的危險到炮口處測量,因此後來又改進發明瞭可放在炮管末端使用的測炮象限儀。
炮術家們認爲所需裝填的火藥應該有一個理想值,最恰當的狀況是在火藥完全燃燒的瞬間,剛好將炮彈推至管口,這就是基本原理。
劉澤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與孫墨、韋家輝兩位剛上任的裝備部負責人探討了裝備的各種問題,見還是囫圇吞棗的半懂不懂,劉澤索性就住在了衛城中,邊組織訓練邊和技術人員探討方案。
並將城內外所有匠人全部徵募入伍,再派出隊伍中部分年輕人共同組成裝備部下屬的火器科、刀槍科、盔甲服裝科、車輛載具科、雜項科。
完善種種規則,並與軍隊一樣對所有人開展掃盲運動與民衆會宣傳工作。
沒日沒夜的忙碌幾天後,午後在課堂中給下屬上課的時候,突然有之前派出的探哨回來覆命。
二哥一日後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