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離間計

程閔三次渡河在渭南紮營,整個戰局發生了根本轉變。原先兩軍局於狹小一隅,互相牽制難以用武,如今雖然還是對峙,但戰場已換成了廣闊的關中平原,而程閔的謀劃屢屢得手,也使得關中諸軍士氣低靡。馬超等人陷入一片混亂,各部將領想法各不相同,有人主戰有人主和,對程軍的行動已無章法可言。馬超時而率兵到程營討戰,程閔不理不睬任其叫囂。堪堪至九月底,一天比一天冷,韓遂召集衆將商議對策,衆將吵得面紅耳赤,最後纔拿定主意——與程閔交涉,願割黃河以西之地請求和解。

使者是軍師荀攸接待的,但他卻對此事不做意見,直接把書信交到程閔手中,靜候答覆。程閔看罷韓遂的書信不禁笑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說割地請和,割的難道不是大漢之地?他想的什麼我能猜到,如今天寒地凍,諸部將領又意見不一。他是想暫時罷兵,等熬到來年春暖再做打算。”

“屬下如何答覆?”

“軍師有何看法?”程閔反問道。

荀攸唯恐自己動輒得咎,只是拱手道:“惟主公之命是聽。”

程閔知其所思所想,默然半晌,無奈地擺了擺手:“你先去吧,明日再說。”

龐統這會兒就坐在大帳角落裡檢視公文,低着腦袋翻來看去,也不知聽沒聽見方纔的談話。程閔緩緩走到他身邊:“士元兄,你在做什麼?”雖是上下級,程閔對他卻不近不遠,帶着三分客氣。

“隨便看看軍報。”龐統略微擡頭道,“步騭已誅滅吳巨,交州之地歸附孫權……劉璋復遣使者結好諸葛亮,似有援引之意……幽州烏丸軻比能貢獻良馬千匹……青州又有海盜作亂,已被剿滅……淮南屯民逃役…”

程閔見他東拉西扯不着邊際,乾脆把話挑明:“韓遂欲割地議和,你以爲如何?”

龐統放下手裡的軍報,起身拱手:“惟主公之命是聽。”

程閔聽他也是這句,不禁笑了:“你這滑頭,有話不能直說嗎?”

“主公破敵之策早已成竹於胸,何必更問我輩?”

“哦?”程閔蠻有興趣,“那敢問士元,我究竟何所思?”

這回再繞不開了,龐統只得回答:“離間計。”

“哈哈哈……”程閔撫掌大笑,“天下高見多有相合,士元所言正是我心中所思。”其實這不難窺見,程閔從收降劉雄起就一直在找機會給關中諸部製造矛盾,南渡設疑兵更是利用了他們各自的心理。只要稍加時日,關中諸部必然內訌,軍心生變何以再戰?

龐統冷眼旁觀瞧得清清楚楚,既開了口索性把話講完:“以在下所觀,關中諸部最強者無過韓遂、馬超。主公既要離間,便該從他二人下手,前番馬超連連挑釁,足見其主戰;韓遂今又致書請和,可料二人已生矛盾。兵不厭詐,他既來請和,主公何不僞許之,令韓、馬愈加相疑,伺機破之?”

“好。”程閔腦中靈光一現,已有了下一步計劃,“就有勞你轉告使者,本官願意議和。但恐韓遂所言有詐,眼下還不能收兵。請韓遂來日與我陣前相會,我要好好與他談談……”

第二日午後,程、韓兩人會於渭南原野,東邊程軍衆將率軍保駕,西邊關中諸將也帶兵接應。兩軍隔半里之遙,程閔帶着心腹之將許褚,韓遂身邊跟着貼身猛將閻行,四匹馬奔至陣中相會。

韓遂邊打馬邊思量:議和之事諸將多有不願,而今乃一時權宜,到時若論起割分地界之事,我可不能多讓。倘若弟兄們失了地盤,豈能與我善罷干休?這事可不好談啊!

正思忖間已至程閔近前,韓遂剛要抱拳施禮,怎料程閔搶先收住繮繩,笑呵呵拱手道:“文遂兄,別來無恙?”

韓遂一愣,沒想到程閔會與自己稱兄道弟,而且稱呼的是自己昔日的表字,心頭一熱當朝太尉他聲將軍已是天大面子,何況以兄弟相稱?給臉不能不兜着,韓遂也馬上換了副笑臉:“不敢不敢,太尉自折身份了。”

程閔一擺手:“我與文遂兄也曾有一面之緣,何必這樣生分?”

韓遂早年遊學洛陽,是曾與程閔見過面,可當初一個涼州文生,一個是暴發戶,彼此間又能有什麼印象?人家既這麼念舊,他也只好隨着客套:“是啊,昔日一別都二十年了。”他這麼一說,身邊閻行直眨巴眼——這兩人越說越近,究竟什麼交情?

程閔滿臉感慨:“唉!二十多年,咱們都老了。”

“太尉所言不虛,往事如過眼煙雲。”韓遂也是懂禮之人,還真捧着他聊。

“沒想到你我這把年紀還要爲敵,這世道真叫人摸不透。”程閔嘆了口氣,韓遂滿心以爲他要話歸正題,哪知他卻接着道,“我年輕時就想建功立業爲一代名臣,如今也算得償所願,卻總是忍不住回憶過去的事,這可能就是老態吧。”

韓遂覺他越聊越遠,趕緊打斷道:“唉!太尉大人太過自謙!”

原以爲這句一出口就能把話題引回來,哪知適得其反,越發詳細起來興致還挺高,從家世說到籍貫,從籍貫說到幼年之事,從幼年之事說到舉孝廉,繞了一大圈纔回來。接着又述說自己怎麼破的黃巾,怎麼輔佐曹操的,怎麼自己乾的。他指天畫地口若懸河,韓遂漸漸也聽進去了——畢竟是有歲數的人,本來就念舊,程閔說的這些韓遂也曾親身經歷,因而感觸頗多。

許褚拄着長矛陪在一旁,他知道程閔葫蘆裡賣的什麼藥,見程閔把韓遂說得蹙眉凝思一臉專注,想笑又不敢笑,咬着嘴脣忍着。那邊閻行心裡着急,兩軍陣前不談軍務卻聊家常,後面衆將離着老遠瞪眼瞅着,這算怎麼回事啊?可他畢竟是個部將,不好隨便插口,只能耐着性子聽,程閔說到討董卓,破袁術,滅呂布,敗袁紹,定烏丸……叨叨唸念半個時辰,閻行總算有了盼頭,心說定烏丸之後便是現今戰事了,這還能有錯嗎?

哪知程閔說到烏丸戛然而止,繼而仰天長嘆:“哎!”

韓遂見他這般愴然也不禁動容,隨口勸慰道:“我聽人言,太尉大人所作《短歌行》有‘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之語,足見太尉大人也是豪性之人。您雖多經坎坷,但畢竟已成我大漢三公,是非功過任憑世人去說,又何必在意?”說到此不知觸了哪根心絃,苦笑嗟嘆道,“可我這等碌碌之輩呢?此生已難免惡名,這世道逼人啊!”

程閔見他話匣子要開,豈能錯過?忙趁機相問:“想來令尊乃孝廉之身,將軍您也是西州名士,怎會跟從羌人反叛?本官誠不可解。”

“孝廉名士?”韓遂一陣慘笑,“中州有孝廉名士,我們偏僻之地哪講究這些?只要非匠、非巫、非醫、非商就算良家子弟。即便當了官,戶籍一輩子不準內遷,生下來就比你們低一等。”

“羌人爲禍西疆百年之久,不得不防啊!”

“可羌人爲何要叛?難道都是天生反骨?”提起昔日之事,韓遂甚爲憤慨,“那些派到涼州的官員皆以天朝名士自居,雖口口聲聲說胡漢一家,其實何嘗把羌人看成大漢子民?邊庭之將更是惡劣,縱容部下官吏盤剝羌人,所獲牲口財物盡情揮霍。把人家逼反了再堂而皇之領兵去剿,打贏了又成了他們的進身之階。如此周而復始爲害不已,羌人焉能不叛?這天下又焉能不亂?”

程閔見他越說越氣,又順水推舟道:“聽聞將軍當年是被羌人誣爲同黨硬拉下水的,可有此事?”

“一言難盡啊!”不提此事便罷,一提此事韓遂唏噓不已,他這輩子誤入歧途皆因此事而起。靈帝之時羌胡部落造反,其首領北宮伯玉、李文侯爲擴大聲勢,虜劫涼州衆多名士至叛軍之中,韓約也在其列,被羌人誣良爲盜,強行任命爲部將。州郡官員不察,便將其歸爲叛賊同黨,購捕文書遍貼天下。韓約洗刷不清,只得入夥當了真賊,自此變易名字,韓約字文遂易爲韓遂字文約。他處事幹練又有智謀,很快就成了叛軍的重要頭目。後來叛軍勢力坐大,當時的涼州刺史耿鄙重用酷吏排擠良善,其麾下軍司馬馬騰因而舉事,與韓遂並勢。後來朝廷派張溫率部戡亂,叛軍勢力稍挫,韓、馬藉此機會發動兵變,誅殺北宮伯玉、李文侯、邊章等頭目,自此平分西涼成爲兩大匪首,與朝廷征戰不休。直到董卓身亡,李傕當政,與關東諸將敵對,爲了穩固後方,封韓遂爲鎮西將軍,馬騰爲徵西將軍,他二人私鹽變官鹽,纔算有了體面身份。

程閔聽其述說身世經歷,也不禁扼腕嘆息——十個謀反之人倒有八個其情可憫,誰又是天生惡人?

今日韓遂徹底打開話匣子,有些事連閻行都不清楚,在一旁聽得出神。韓遂說着話漫指遠處諸將:“太尉大人請看那旁駐馬的列位將軍,他們人人都有段辛酸往事,非是我等不忠不孝,乃是朝廷逼人,世道逼人,不反作何?先帝昏庸無道用人不明,派到我涼州的都是些什麼昏官?昔日有個孟佗孟伯郎,賄賂宦官張讓,用一斛葡萄酒換得涼州刺史之位。他之後又有個左昌,殘暴不仁草菅人命。左昌罷免又來了宋梟,此人一介白面書生,竟要以《孝經》退敵,笑煞天下人!再有便是樑鵠梁孟皇……”提到樑鵠,韓遂一臉不齒,譏笑道,“這老兒有家學淵源,憑一筆書法便被授以高官,整日舞文弄墨逢迎權貴,家父舉孝廉之時他正是選部尚書,庸懶無能專務鑽營之術。”

兩人撫掌大笑,倒真似一對多年未見的老友。但笑罷多時又霎時相對無語——彼此真的不是一路人!程閔出身寒門(後世也不過是個屌絲而已),穿越之後此生雖久經波折,本末舛逆有違本志,但不論究竟爲誰打天下,他終歸是以戡平四海爲己任。韓遂出於邊庭之郡,雖也讀孔孟之書,卻陰錯陽差成了一方匪首,其實並無縱橫四海之志,只想保存地盤,到老留個整臉,給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將士一個交待。一個要平定天下,一個要割據稱雄,他倆雖未談及劃地議和之事,但註定這場議和難有什麼結果。他二人頃刻間無語,一陣凜冽的西北風襲來,都不禁扭頭避風——又見天已轉陰夕陽將近,恰似他二人也將步入遲暮之年。人生這條路真是奇妙,往往一步不同,後來的路便差之千里,他們各自的晚節又是什麼呢?

佇立良久,還是程閔先回過神來,沉吟道:“來日不可待,往事不可追。過去之事無可更改,你我各自珍重吧……”

“雖是兩下爲敵,也請太尉大人保重。”韓遂也很客氣。

“天氣寒冷,咱這年歲都經不起折騰,我看就談到這裡吧。”

“好。”韓遂隨口答應,方要撥馬突然醒悟——不對啊!這半天一句有用的都沒談!忙道:“太尉大人慢行一步。”

“哦?”程閔聽他呼喚轉過頭來,“莫非文遂兄又想起什麼陳年往事?天色不早,咱們改日再聊吧。”

還陳年往事呢,正經事都耽誤了!韓遂挽留道:“太尉大人,你我爲何而來?議和退兵之事尚未談妥。”

“哎呀!”曹操連拍腦門,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你我闊別多年相談融洽,不知不覺就忘卻了,都成老糊塗啦!這樣吧,今天太晚了,議和之事我先應下,具體收兵事宜咱們改日再談。韓將軍,就衝咱們是朋友,本官絕對信得過你,怎麼劃分地界都好商量,改日再見!”說罷帶着許褚打馬而去。

韓遂哭笑不得,也只好撥馬回陣,今日雖未能詳議息兵之事,但憶起這麼多往事,說了這麼多知心話,也算不虛此行吧。閻行自謀叛之日就滿心反對,是迫於無奈才相隨舉事,見韓遂與程閔相談甚歡,既感無奈又有喜悅。若促成韓遂歸順朝廷,父母得脫於難,也未嘗不是好結果。

關中諸將立馬陣前,在寒風中等了一個多時辰,手腳都凍僵了,心中卻如火燎般着急,一見韓遂轉來,都迫不及待迎了上去:“老將軍,這半日都與程閔談些什麼?”“割分地界之事可曾談妥?”“程閔所言是否有詐?”“這仗還打不打?”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韓遂卻沉浸在方纔的感慨中,連頭也不擡,只擺了擺手:“無所言也。”

衆將面面相覷——什麼都沒說?一個時辰什麼都沒說,誰信啊!

馬超擠到近前質問:“兩軍陣前焉能不言軍務?”

韓遂苦笑道:“程閔不言,吾何獨言之?”

衆將兀自不信,閻行從旁解勸:“程閔與我家將軍所論皆陳年往事、人情舊誼,與軍情無干,至於議和之事改日還要再議,到時候再說吧。”說罷分開人羣,保着韓遂先行回營。

諸將你看我,我看你,雖然都沒說破,但心裡早萌生了懷疑——明明看到他與程閔商談甚久,還曾拊手歡笑,一個時辰豈能什麼都沒說?難道這老賊變了心,跟程閔串通一氣,有何不可告人之事?我們這幫人裡他勢力最大,若是他把我們賣了可怎麼辦?看來韓遂老兒甚不可信,什麼同袍之義都是扯淡,還得自己長心眼啊……

馬超早氣得鋼牙直咬,把掌中大槊往地上狠狠一插,嚷道:“我久欲與程閔一決生死,爾等偏偏要議和!議和議和,若照這個議法,早晚都把咱們議死在這裡!”

程閔施用離間計,假意准許議和,約韓遂陣前商談退兵事宜,卻不言軍務只聊昔年往事,又故意與其交馬拊手作親近之態。韓遂渾然未覺,馬超等將看在眼裡疑在心中,回營後又因戰和不定再起爭執,饒是韓遂年高壓事,纔算沒鬧起來,卻也不敢主動接觸程閔了。可是他不來找程閔,程閔卻要想方設法見他。

時隔三日沒有消息,程閔便要親往敵營約見韓遂。衆將唯恐此去有險,竭力阻攔。但程閔一來是想趁熱打鐵挑撥離間,二來也有意在敵人面前炫耀武力,故而執意前往。商量之後決定由許褚統領五千騎士護衛,並且把年少的郭奕、田宇帶上左右相隨見見世面。

初冬的大地一片蕭索,西北風嗚嗚作響,卷着零星的雪花,枯草敗葉都被裹在薄薄冰霜之下。五千鐵騎馳於原上,程閔一馬當先神采奕奕——這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戰事越來越有利,他也不似先前那般愁眉苦臉了,瞧什麼都順眼。傳說老子騎牛出函谷,三秦乃祖龍發祥之地,吞併六國一統天下,實乃勇士之鄉。田宇、郭奕也馬上加鞭神清氣爽,不住讚歎這蒼茫景色。

¤тTk án ¤c○

見此情此景,程閔突然有了一種想要裝逼的心情,程閔只會花拳繡腿三腳貓功夫,用武的來裝逼肯定是不行了,不過好在小學的時候沒少背古詩,突然又想到了曹操,反正曹操已經死了,就拿曹操的詩來裝裝逼吧,於是程閔沉思了一下,爲了裝逼也要做好氣氛,隨後緩緩而道: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舉翅萬餘里,行止自成行。

冬節食南稻,春日復北翔。田中有轉蓬,隨風遠飄揚。

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奈何此征夫,安得驅四方!

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

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吟完這首詩歌郭奕這小子直接就驚呆了,不過田宇這小子也不知道聽懂沒聽懂還炸着嗓子喊好。

這首詩歌表面看來是曹操所嘆不過是征夫思鄉之情,但細細品味大有深意。他在感慨人生漂泊不定,冉冉老將至,一生所求在何方?“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的不是別人,正是曹操!神龍藏泉猛獸在崗,他若不邁出那一步,此生永遠不知是在爲誰而忙。何止如此,連日後的事業他都不知究竟該託付與誰。

我也不知道這首詩歌我哪來裝逼對還是不對,不過郭奕這小子卻沉思了起來。

郭奕心想,我自謂得家父之才學,想來不輸於先朝邊讓、孔融之流,但主公天賦之高真古今少有,莫說他征戰四方功冠天下,即便就是這風雅之才,我輩安能比及?不能不服啊……正思忖間,關中連營已遙遙可望了。

想罷郭奕開口道:“主公這首詩歌當真乃是天下少有,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給它起個名吧!”

程閔心下好笑,嘿嘿!老曹啊,反正你都不在了,勞資用你的詩歌來裝裝逼,你應該不會怪罪吧?再怎麼說我們也是結拜兄弟,借用一下應該沒事吧?哈哈!

程閔想歸想不過臉卻沒表現出來,隨後開口道:“就叫《卻東西門行》吧!”這本是曹操寫的詩歌,名字也是曹操自己的取的,所以這麼叫肯定沒錯,嘿嘿!

第381章 皇上來了1第236章 超級大糉子第122章 曹丕撤退,關羽斬顏良第342章 逃竄的孫權第64章 拉攏呂布第292章 守株待兔第163章 收服田豐第305章 落鳳坡射擊戰第4章 陳登做代理第96章 不戰而勝第81章 彭城大捷第73章 點兵出征第291章 夜襲第59章 張繡還是叛變了第314章 大王叫我來巡山第188章 蒲阪之戰第174章 郭嘉之疾第40章 偷襲呂布第109章 處置叛黨第224章 誓死守衛第22章 搶個戰功第91章 曹操身亡第190章 險渡渭水第226章 叛逆者死第54章 斬殺劉備第319章 程半仙第383章 攻入羅馬第320章 瘴氣林第227章 突發其變第355章 鴉片第51章 劉備來投第139章 夜襲烏丸第193章 深入敵穴第50章 遷都許縣(上)第42章 平定兗州第280章 呂布的抉擇第284章 諸葛亮之謀第319章 程半仙第242章 迴歸鄴城第177章 鮮卑境內第177章 鮮卑境內第211章 被抄後路第36章 曹嵩要來兗州第188章 蒲阪之戰第191章 築寨之法第321章 防毒法器第364章 抵抗安息第383章 攻入羅馬第50章 遷都許縣(下)第321章 防毒法器第335章 可憐的周瑜第71章 禰衡出鏡第105章 脣槍舌戰第96章 不戰而勝第360章 福壽膏大賣第207章 誘敵之計第142章 襄平火拼第186章 招降劉雄第112章 爲什麼?第216章 鄧家莊大屠殺第341章 大軍登陸第57章 袁紹憎怒第85章 下邳大勝第267章 雄關釜戰第203章 程閔來了第346章 海峽戰爭第263章 白虎軍團揚威第325章 挖墳掘墓第37章 曹嵩被殺第336章 詐降書第364章 抵抗安息第108章 風雲突變第229章 對抗貴霜第263章 白虎軍團揚威第383章 攻入羅馬第329章 抓到奸細第98章 安撫關中第142章 襄平火拼第75章 曹操回許都第43章 收服張遼第104章 揚兵河北第124章 結實黃月英第335章 可憐的周瑜第102章 袁術末日第226章 叛逆者死第157章 曹丕撤軍第51章 劉備來投第68章 迷惑張繡第107章 出事了?第74章 曹操撤退第124章 結實黃月英第374章 打一棒子給顆紅棗第129章 重新規劃第172章 田疇第100章 河北軍議(下)第179章 生擒塌頓第372章 帝國級挑戰第204章 貴霜撤軍第228章 又見貴霜第366章 戰略包圍
第381章 皇上來了1第236章 超級大糉子第122章 曹丕撤退,關羽斬顏良第342章 逃竄的孫權第64章 拉攏呂布第292章 守株待兔第163章 收服田豐第305章 落鳳坡射擊戰第4章 陳登做代理第96章 不戰而勝第81章 彭城大捷第73章 點兵出征第291章 夜襲第59章 張繡還是叛變了第314章 大王叫我來巡山第188章 蒲阪之戰第174章 郭嘉之疾第40章 偷襲呂布第109章 處置叛黨第224章 誓死守衛第22章 搶個戰功第91章 曹操身亡第190章 險渡渭水第226章 叛逆者死第54章 斬殺劉備第319章 程半仙第383章 攻入羅馬第320章 瘴氣林第227章 突發其變第355章 鴉片第51章 劉備來投第139章 夜襲烏丸第193章 深入敵穴第50章 遷都許縣(上)第42章 平定兗州第280章 呂布的抉擇第284章 諸葛亮之謀第319章 程半仙第242章 迴歸鄴城第177章 鮮卑境內第177章 鮮卑境內第211章 被抄後路第36章 曹嵩要來兗州第188章 蒲阪之戰第191章 築寨之法第321章 防毒法器第364章 抵抗安息第383章 攻入羅馬第50章 遷都許縣(下)第321章 防毒法器第335章 可憐的周瑜第71章 禰衡出鏡第105章 脣槍舌戰第96章 不戰而勝第360章 福壽膏大賣第207章 誘敵之計第142章 襄平火拼第186章 招降劉雄第112章 爲什麼?第216章 鄧家莊大屠殺第341章 大軍登陸第57章 袁紹憎怒第85章 下邳大勝第267章 雄關釜戰第203章 程閔來了第346章 海峽戰爭第263章 白虎軍團揚威第325章 挖墳掘墓第37章 曹嵩被殺第336章 詐降書第364章 抵抗安息第108章 風雲突變第229章 對抗貴霜第263章 白虎軍團揚威第383章 攻入羅馬第329章 抓到奸細第98章 安撫關中第142章 襄平火拼第75章 曹操回許都第43章 收服張遼第104章 揚兵河北第124章 結實黃月英第335章 可憐的周瑜第102章 袁術末日第226章 叛逆者死第157章 曹丕撤軍第51章 劉備來投第68章 迷惑張繡第107章 出事了?第74章 曹操撤退第124章 結實黃月英第374章 打一棒子給顆紅棗第129章 重新規劃第172章 田疇第100章 河北軍議(下)第179章 生擒塌頓第372章 帝國級挑戰第204章 貴霜撤軍第228章 又見貴霜第366章 戰略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