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求賢

直到呂布離開下邳城不見蹤影,曹操纔算踏實下來,吩咐將下邳降兵盡數收編,宋憲仍統舊部暫歸中軍聽調。滿營文武各行其是。

“昔日周公求賢,一飯三吐脯,一沐三握髮。咱們也要效仿一下古人。”曹操語帶興奮道:“民間有三大賢,鄭康成、荀慈明、陳仲弓,惜乎鄭玄身在北海無法徵召,荀爽被董卓囚禁死於西京,陳寔去世已有多年。現有陳寔之子陳紀、嫡孫陳羣居於下邳城中,若能將此父子徵入朝中,乃是一樁美事。”

王必在一旁諫道:“下邳之水未退,況城內尚有呂布餘黨,主公不宜以身犯險,不如將陳氏父子請過營來相見。”

曹操不贊同道:“大賢面前豈可怠慢,我必要親自前往方顯敬重之意。再說陳元方已經六十多了,要他老人家涉水而出,豈不失了朝廷的一片仁愛之心?”

王必又道:“此非軍國大事,大可推後兩日。待下邳一應事務安排已畢,洪水稍退,主公再去無妨。”

“你曉得什麼?”曹操已面露慍色道:“許都新立人心未穩,當此時節正該徵召賢良入朝,這般重要的事豈能推後?”

陳登也順着他說話道:“明公胸懷社稷,求賢若渴一片摯誠,王主簿怎忍阻攔?若顧及兇險,選些虎豹衛士留神保護也就是了。那陳氏素有賢名,能將這對父子徵入朝廷,不但是許都之榮耀,曹公之榮耀,也是你我之榮耀啊!”

這幾句話把王必噎得無言以對,只好諾諾連聲。曹操甚覺陳登的話貼心,笑道:“還是元龍眼界高人一籌,事不宜遲咱們速速動身。”說罷拉着陳登的手,親親切切就往營外去。王必見狀,趕緊請曹純點了三十名虎豹騎,付與許褚統領,護送曹操同往。

剛處大帳便見郭嘉高舉手板道:“主公快快轉回!河內有緊急軍報到來!”

曹操伸手接過郭嘉掌中手版道:“何事如此要緊?”

郭嘉道:“河內張楊提兵臨河,欲爲呂布報仇!”

曹操原以爲是袁紹有了動靜,這會兒聽是張楊,心裡不再爲念。那張楊也有迎駕東歸之功,受封大司馬,但此人毫無進取之心,甘願讓別人迎走天子,自己仍回河內駐守。河內之北屬袁紹、以南屬曹操,他在兩強的夾縫中一直壯大不起,至今兵馬不過數千,倒也安之若素,只等局勢分明擇主而仕。

張楊雖胸無大志不善謀劃,卻是個寬宏義氣的人,帳下部將造反,若是被擒之後向他啼哭認錯,一概原諒不罪。昔日他與呂布同屬幷州部,交情莫逆,在呂布被袁紹逐出的時候還曾慷慨收留,撥劃河內兵給呂布調遣,更私下供給關西良馬武裝陷陣營。此番得知曹操東征,開始時並未多想,以爲張繡、劉表定會襲擊於後。哪知過了兩個多月,誰都沒動靜,曹操已兵圍下邳,張楊坐不住了,有意渡河南下攻擊許都救朋友脫困;但實力太薄弱,過了黃河無異於送死,只得臨河下寨遙做聲勢,逼曹操退兵。殊不知他來得太晚了,呂布早就跑了。

曹操看罷軍報沉吟不止道:“唉……明知不可爲而爲之,張楊倒也是條好漢!昔日我有一鮑信,張超有一臧旻,沒想到呂布那等頑劣之徒還能結下這麼個生死至交,幷州漢子當真了得!”

郭嘉可沒那麼感慨說道:“張楊雖弱,但河內郡地處大河以北,乃河南屏障,倘此地有失,中原門戶洞開啊!”他不能當衆明言,但意思已透露,倘若張楊聞呂布之事,因而倒向了袁紹,那河北大軍就可以借河內爲道直至許都城下。

蹙眉片刻便有了主意道:“速提曹仁爲帥、史渙爲先鋒,分八千兵馬回擊,定要給張楊點顏色瞧瞧!”他也想馬上走,但此間豪強未定,還不能安心。好在河北局勢清晰,袁紹仍在易京強攻公孫瓚,張燕又跑去添亂,沒有工夫南顧。派曹仁回軍向西,即便不能全勝,也可將張楊羈絆在河內,防止與袁紹合流。這邊他處理完青徐豪強,再率部追趕應該來得及。

“諾。”郭嘉領命而去。

曹操緩了口氣,這才感覺滿臉塵土,加之水花一濺都成了污泥,想到要見陳紀父子,把繮繩付與許褚,到水坑邊掬水洗臉。關羽則匆忙爬到水邊,摘下鎧甲,將身上穿的衫襦撕扯一塊,雙手舉到曹操眼前:“主公,這水太涼了,您趕緊擦擦吧!”

曹操到是一愣,這關羽什麼時候會這麼一套了?正在思考間就聽關羽道:“主公……那個……杜氏……”

這倒提醒了曹操,讓曹操又想起曾許諾把杜氏轉贈關羽之事,心下越發詫異,這事真奇了!不就是王允府中一個捧貂蟬冠的丫鬟嘛,還嫁了個無賴,怎麼呂布、關羽竟會如此傾心於她?倒要親眼見上一見!

曹操越想越好奇,這好色之心也起來了,於是道:“雲長莫急,你先且回營,吾這就名人準備。”

見關羽走遠曹操便涉水進入下邳城,已有幾支自己的隊伍進駐,呂布的降兵列着隊從各處城防下來,所繳兵刃堆成一座座小山。洪水稍有減退,不少百姓也相互扶持着下了城,蹚水去觀看自家被淹的房子,往來之人熙熙攘攘。

曹操甚覺煩擾,趕緊叫手下打聽陳氏父子所在。虎豹騎去問接收兵將,接收兵將問降兵,降兵又問百姓,前前後後打聽了好幾圈,才知陳氏父子在最裡面一道城牆的東閣棲身。曹操不敢怠慢,信馬來至內城,只帶了許褚及三十名虎豹衛士來到東牆以下。石階陡峭異常,上上下下的百姓見來了一位大有身份的官,都嚇得不知所措。曹操也不怪罪,叫大家紛紛先行一步讓出石階,這才拴了馬匹,由許褚攙扶着登上城樓。

遷居的百姓亂糟糟跪了一地,曹操示意他們各行其是,徑直奔了樓閣。閣門敞着,他只一眼就瞥見裡面有不少插手而立的僕人,趕忙退後幾步一揖到地,正正經經道:“沛國曹操拜謁陳元方先生。”此番拜謁賢士,曹操自報籍貫不稱官職以示平等。沒辦法我也跟着作揖道:“徐州程閔也來求見。”

原以爲裡面聞知大人物來了必有一番騷動,哪知陳紀一門大有身份,竟絲毫不亂,有個家僕端正走出還禮道:“聞曹公前來,我家主人甚感榮光,大駕至此快快請進。”

曹操與我一先一後而入,那些家僕頗有規矩,皆是深施一禮很自覺地退出去。閣裡光線甚是昏暗,卻見西首不分老少坐着四個人。這樣的坐法曹操頗感意外,但略一沉吟倒也釋然——以前聽荀彧說過,潁川陳紀與平原華歆齊名,治家卻頗有不同。華子魚馭子弟甚嚴,雖閒室之內嚴若朝典;陳元方兄弟恣柔愛之道,父子兄弟隨隨便便。二門雖大相徑庭,卻都不失雍熙(意爲和樂)之軌。

見我跟曹操又要施禮,三個年輕的趕忙攙扶中間一位白髮老者站起,搶先向我二人見禮,曹操作揖已畢,瞧四個人中卻有三人跪倒見禮,唯獨最左邊的中年文士直身挺立,僅僅抱拳作揖。國家禮制所定,天子面見三公尚要躬身問安,至於九卿之下當大禮參拜,更何況平頭百姓。此人遇當朝司空而長揖不拜,也忒張狂了!曹操暗自詫異,卻不便出口質問,單打量中間年邁老者,料定此人必是陳紀,趕緊伸手相攙。

果不其然,那老者微笑道:“君身爲朝廷三公,竟屈尊涉水至此,老朽頗感不安,請坐下講話吧。”

陳羣恭敬再揖道:“吾是陳羣字長文。”曹操拱手客套:“久仰久仰。”見陳羣三十多歲,面容白皙五官端正,神態柔和甚是可親,眉目間總是含着一縷笑意道:“曹公涉水而來,我父子受寵若驚。”

“豈敢豈敢。”說話間曹操眼往右看。

陳羣會意趕忙引薦道:“這是陳國袁氏昆仲。”陳國袁氏雖不及汝南袁氏聲名赫赫,卻也不是泛泛之輩,袁滂曾在先朝問鼎三公,現已故去。這對兄弟哥哥三四十歲、弟弟二十出頭,想必是袁滂的子侄一流。

那不肯參拜的中年人略微拱手道:“在下袁渙,這是舍弟袁敏。”

曹操心中瞭然,久聞袁滂有四子渙、霸、徽、敏,都小有名氣,原來是老大和老四,要能一併徵入京師,倒是錦上添花。趕忙把方纔袁敏不向自己跪拜的芥蒂拋到九霄雲外,笑道:“久聞大名,敢問袁先生另外兩位手足可在此間。”

袁渙甚是拿大,捋髯道:“二弟今在河北,三弟避亂交州。”看來袁家四兄弟也是各幹各的,老二投到袁紹麾下,老三卻做了流亡隱士。交州雖是南方荒蠻之地,那裡卻有一家土豪士燮(xiè)、士壹兄弟,精通《左傳》之學、倡禮儀風教,南蠻土人視其爲尊,敬愛有加。士氏一門佔據州郡要職,不啻爲交州的土皇上,對待避難之人親切有加。因而交州雖荒,卻成了蜀中劉璋、荊州劉表、遼東公孫度之外的又一處避難樂土。

“別站着了,咱們坐!”站累了的我率先打破客套的氣氛。

閣中雖陋,諸人不拘主客團團圍坐,曹操言語很主動道:“喪亂以來中原名士紛紛四出避難,陳老先生及令公子輾轉至徐州,一定很思念故土吧?”陳氏就是潁川許縣人,這倒方便了,回鄉就是去許都。

陳紀這十多年可沒少經歷風雨,先是被董卓威逼做了官,蒙孔融周旋逃至下邳,沒想到又落入呂布之手。這樣的事見多了,自然曉得曹操也要拿他裝點門面。老人家捋了捋灰白的鬍鬚,緩緩道:“多謝曹公關照,老夫本當前往都城贊輔朝廷。但是不怕您笑話,如今體弱多病懶散慣了,風燭殘年不能再有何建樹。在下邳住了兩年,對這裡的氣候也習慣了,不想再移了。”

曹操道:“這說的哪裡話來?今韓融、楊彪、孔融、桓典皆在朝中,老先生回去與大家相聚,敘一敘往日交情多好啊。”

陳紀沉吟不語,陳羣卻目光熠熠。別人尚且不論,陳氏與孔融可是老交情,當初孔融爲北海相,爲陳氏父子避難徐州幫了些忙。孔融年紀正在陳氏父子之間,原來與陳紀平輩論交,但結識陳羣之後情趣甚篤,甘願自降一輩以叔伯之禮尊奉陳紀。

曹操眼睛雪亮,見陳羣有所動容,趕緊又道:“老先生年事雖高,可長文老弟尚在壯年,當爲朝廷效力啊!”

陳紀怎能說個“不”字?又見兒子目光懇切瞧着自己,面容尷尬哭笑不得道:“話雖如此,不過老夫我……”他知許都官僚多半是擺擺樣子,自己也一把年紀了,早沒了雄心壯志,與其折騰回去,朝廷有事跟着跪起八拜,還不如就在下邳踏踏實實養老呢。

我粲然一笑,幫着曹操勸道:“陳老先生,豈不聞樹欲靜而風不止?呂布雖剪除,但您老名氣太大了,現在要是不走,北邊的袁紹、南面的袁術也會派人來接您。曹公是一片好心,您去了許都既是還鄉又是效力朝廷,豈不比一把年紀長途顛簸再跟了那幫割據要強?他們可不似曹公這般名正言順講情講理,弄不好差來夥兵劫持於您,到那時進退兩難,哪找後悔藥去?”

太會說話了!曹操恨不得攬着我親一口,連忙就坡下驢道:“文傑之言不假,您老不願爲官也罷,回去閒居,鄉里之地總比下邳穩妥吧?”話是這麼說,曹操心下暗想,先把你接回許都,到時候三天兩頭派人去央求你爲官,看你心軟不心軟!

“哎呀……曹公如此厚意,卻之不恭受之有愧,這……”陳紀很爲難。不過老頭頗識時務,剛纔我說袁紹、袁術可能會挾持,但惹惱了曹操也未必不會行此下策,況且兒子也願意去他一咬老牙,一拍老腿道:“也罷!老朽就隨明公回去!”

“承蒙賞光。”曹操樂開了花繼續道:“您老要是身體吃力可以不跟大軍走,叫長文隨我先行。我另派人伺候着您,等到春暖花開,您老人家坐着車走走歇歇,一路遊山玩水又有何妨啊?”

“您太周到了。”陳紀連連拱手,雖說道不同不相爲謀,卻由衷佩服曹操的胸襟。

見陳氏父子搞定,曹操回首再問袁渙道:“袁先生,你們昆仲也隨我回許都吧,若有家眷在此,我安排人送他們回陳國,你看可好啊?”

袁渙開口道:“明公,方纔在下多有失禮,還望上人見諒。”

“不敢不敢。”曹操知道袁渙說的是沒有跪拜之事,故作大度道,“本官若是有何得罪之處,還望先生指明。”

“明公以三公之貴、節鉞之尊親來探望,我等受寵若驚,又談何得罪?不過”袁渙站了起來踱到後窗,手指城下正色道:“您掘泗、沂兩河水淹下邳,不知害了多少芸芸衆生啊!”

曹操一陣悚然,站起身隨他到窗邊望去,下邳城內遍地狼藉,民房倒塌,殘破的石木凝凍在冰水之中;有許多百姓淌水回來,伏在自家的斷柱殘樑上痛哭流涕,抽泣聲、哀號聲、咒罵聲不絕於耳。

袁渙見他臉色蒼白,厲聲責問道:“您看到了吧?爲了破呂布,這一場水害了多少無辜百姓啊?明公之所以征戰天下掃平割據,上報天子下安黎民。呂布雖死,百姓更遭其難,如此行事豈不是本末倒置?”

“本官原只想鋤奸,沒料到會是這種結果。”曹操低頭認錯。其實他有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爲趕在袁紹平定河北之前消滅呂布,爲佔有對戰袁紹的主動性,甚至可以說爲維護許都穩定、大漢國祚……但在痛不欲生的百姓面前,曹操覺得那些理由都已站不住腳。

袁渙見他似有動容,捋髯道:“在下有一言,望明公詳思。”

“願聽賜教。”曹操這會兒再提不起堂堂三公的氣魄了。

“不敢當您這‘賜教’二字。”袁渙態度和藹了不少,娓娓道來:“夫兵者,兇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鼓之以道德,徵之以仁義,兼撫其民而除其害。夫然,故可與之死而可與之生。自大亂以來十數年矣,民之慾安,甚於倒懸,然而暴亂未息者,何也?意者政失其道歟……”

曹操低頭思量,袁渙這話大有抱憾之意,豈不是批評許都朝廷一切都沒走上正軌嗎?我又何嘗不想與民太平,可是我不去犯別人,別人也要來犯我,恢復太平時節的章法政令又怎麼能資養軍隊、抵禦敵人呢?只有擊敗袁紹這個朝廷宿敵,中原人心才能真正安定,朝廷政令也才能真正頒佈落實。

袁渙尚不知曹操此刻所想,兀自闡述自己的主張,臉上漸漸露出神往之色道:“渙聞明君善於救世,故世亂則齊之以義,時僞則鎮之以樸;世異事變,治國不同,不可不察也。夫制度損益,此古今之不必同者也。若夫兼愛天下而反之於正,雖以武平亂而濟之以德,誠百王不易之道也。公明哲超世,古之所以得其民者,公既勤之矣;今之所以失其民者,公既戒之矣。海內賴公,得免於危亡之禍,然而民未知義,其惟公所以訓之,則天下幸甚。”

“兼愛天下而反之於正,以武平亂而濟之以德……此真至理名言也!”曹操不住點頭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本官回至許都一定奏明天子,先免去徐州百姓今年課稅,以武平亂而濟之以德嘛!”

袁渙沒想到曹操這麼從善如流好打交道,心中大感暢快道:“數聞明公廣開言路誠心納諫,今日一見名不虛傳。既然如此……”說着話已跪倒在地補上一禮繼續道:“在下願追隨明公爲朝廷效力。”袁渙這種人是典型的威武不能屈、吃軟不吃硬。生死安危不在心上,哪還管你是什麼三公九卿?要是不能尊重其氣節與志量,就是白刃加頸也休想令他折腰;若是肯依從其主張,他便會投桃報李大感知遇之恩。

“多謝先生不棄。”曹操雙手相攙道:“水淹下邳爲禍衆矣!只恐一兩年的賦稅也不能抵去此間百姓的損失。單是周匝的積水就是難題,即便退去,這附近也成了無法耕種的泥坑了。”

哪知此言說罷,一旁袁敏接過了話茬道:“不就是退下邳之水嘛!這點小事又算得了什麼?明公若信得過在下,就交給我來辦吧。”

第233章 世界大戰第42章 平定兗州第180章 蔡昭姬第354章 割地賠款第257章 時機已到第199章 貴霜帝國的慾望第317章 諸葛逃亡第32章 入主兗州第206章 程閔來了第158章 中原局勢第92章 臧霸來降第161章 陳登撤退第110章 神魂意亂第267章 雄關釜戰第281章 曹丕很凌亂第73章 點兵出征第40章 偷襲呂布第272章 許昌困境第149章 青州攻伐戰第129章 重新規劃第257章 時機已到第46章 聯合許褚第170章 郭嘉命不久矣第246章 登基大典第205章 袁紹的進攻第294章 窮途末路第2章 研製精鹽第299章 偷渡陰平第254章 真正開端第170章 郭嘉命不久矣第328章 兩岸聯姻第133章 出海第341章 大軍登陸第69章 擊退鄧濟第226章 叛逆者死第245章 程氏江山第299章 偷渡陰平第73章 點兵出征第297章 加士子冠第33章 鮑信身死,于禁歸順第284章 諸葛亮之謀第91章 曹操身亡第4章 陳登做代理第243章 弘威大帝第25章 董卓遷都第305章 落鳳坡射擊戰第160章 徐州戰事第372章 帝國級挑戰第126章 一顧茅廬第299章 偷渡陰平第225章 王者歸來第146章 拿下昌黎第13章 最後的黃巾第111章 幕後主導第46章 聯合許褚第250章 一千八百年前的冷戰(上)第17章 進入潁川第376章 要搶就去搶華夏第71章 禰衡出鏡第83章 水淹下邳第70章 開啓農業革命第91章 曹操身亡第147章 遇見龐統第117章 血腥的戰場第225章 王者歸來第162章 揚州戰事第313章 孟獲的軍隊第63章 袁術稱帝第122章 曹丕撤退,關羽斬顏良第105章 脣槍舌戰第92章 臧霸來降第198章絲綢之路第72章 專治狂病第58章 征討張繡第25章 董卓遷都第114章 淒涼天子第308章 死而復生第65章 孔融推賢才第148章 收服龐統第213章 鄧艾第227章 突發其變第89章 曹操遇刺第68章 迷惑張繡第44章 入主豫州第23章 斬殺華雄第269章 連戰連捷第270章 玩死你第320章 瘴氣林第193章 深入敵穴第231章 無敵鐵褲衩第312章 叢林遇襲第275章 民間支援第39章 對戰劉備第168章 大公子程遠第198章絲綢之路第110章 神魂意亂第306章 裝死被拆穿第251章 一千八百年前的軍事演習第321章 防毒法器第162章 揚州戰事
第233章 世界大戰第42章 平定兗州第180章 蔡昭姬第354章 割地賠款第257章 時機已到第199章 貴霜帝國的慾望第317章 諸葛逃亡第32章 入主兗州第206章 程閔來了第158章 中原局勢第92章 臧霸來降第161章 陳登撤退第110章 神魂意亂第267章 雄關釜戰第281章 曹丕很凌亂第73章 點兵出征第40章 偷襲呂布第272章 許昌困境第149章 青州攻伐戰第129章 重新規劃第257章 時機已到第46章 聯合許褚第170章 郭嘉命不久矣第246章 登基大典第205章 袁紹的進攻第294章 窮途末路第2章 研製精鹽第299章 偷渡陰平第254章 真正開端第170章 郭嘉命不久矣第328章 兩岸聯姻第133章 出海第341章 大軍登陸第69章 擊退鄧濟第226章 叛逆者死第245章 程氏江山第299章 偷渡陰平第73章 點兵出征第297章 加士子冠第33章 鮑信身死,于禁歸順第284章 諸葛亮之謀第91章 曹操身亡第4章 陳登做代理第243章 弘威大帝第25章 董卓遷都第305章 落鳳坡射擊戰第160章 徐州戰事第372章 帝國級挑戰第126章 一顧茅廬第299章 偷渡陰平第225章 王者歸來第146章 拿下昌黎第13章 最後的黃巾第111章 幕後主導第46章 聯合許褚第250章 一千八百年前的冷戰(上)第17章 進入潁川第376章 要搶就去搶華夏第71章 禰衡出鏡第83章 水淹下邳第70章 開啓農業革命第91章 曹操身亡第147章 遇見龐統第117章 血腥的戰場第225章 王者歸來第162章 揚州戰事第313章 孟獲的軍隊第63章 袁術稱帝第122章 曹丕撤退,關羽斬顏良第105章 脣槍舌戰第92章 臧霸來降第198章絲綢之路第72章 專治狂病第58章 征討張繡第25章 董卓遷都第114章 淒涼天子第308章 死而復生第65章 孔融推賢才第148章 收服龐統第213章 鄧艾第227章 突發其變第89章 曹操遇刺第68章 迷惑張繡第44章 入主豫州第23章 斬殺華雄第269章 連戰連捷第270章 玩死你第320章 瘴氣林第193章 深入敵穴第231章 無敵鐵褲衩第312章 叢林遇襲第275章 民間支援第39章 對戰劉備第168章 大公子程遠第198章絲綢之路第110章 神魂意亂第306章 裝死被拆穿第251章 一千八百年前的軍事演習第321章 防毒法器第162章 揚州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