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八章 周家填房

因爲今年過年晚,雨水節與新年趕在同一天,年後天氣日漸暖和起來,溪水開始解凍,村裡人破五之後便急着下田忙碌。這邊的老農都知道,“雨水到來地解凍,化一層來耙一層”、“麥田返漿,抓緊鬆耪”,“春天比糞堆,秋後比糧堆”等,若想秋日糧倉滿,春日裡鋤地、上肥上水絲毫馬虎不得。大家都憋了一冬的勁,恨不得這幾天都使出來,尚未進程做工的年輕人也脫去棉衣,幫着父母在田間忙活。

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寬。不過,農家更講究春捂秋凍,特別是老人孩子。因爲去年春暖,藍怡沒有照顧好兩個孩子讓他們生了病,今年她格外注意,和賈氏一起認真照看兩個孩子,飲食和衣物的添加都極爲講究。

家裡沒有麥田,山坡上的牡丹也不到鬆綁的時候,藍怡這幾日在家忙着給宇兒預備去義學要用的東西。雖說書包文具這些大件都是早就預備好的,但坐墊、暖鞋、露手指頭的手套、保溫的水杯等也都要一一備齊。

其他還好說,保溫的水杯比較難辦。藍怡騎着毛驢到竹林裡挑了一跟粗細適中的竹子砍回來,請二叔幫宇兒用竹節做了水杯,之後她又用粗布夾棉花做成杯套保溫,效果還不錯。陳氏瞧着好用,給大福也做了一個,大福今年也要入義學。除了他們倆,還有牛嫂家的牛蛋和一對雙生女兒小花小草,八婆二嫂家的大妮子和二妮子也要一起入學。

村裡女娃隨着男娃一起入學的事情,在村內熱熱鬧鬧地開了幾次會商量後就定了下來,女娃的束脩是男娃的一半,不過上義學的日子和時辰是一樣的。

束脩。就是學生入義學讀書的學費。大周各村的義學,衙門每年會撥給一部分銀子,村裡的各家族也會出族產補貼一部分,這些錢基本就能支持義學的開支,所以家長拿的束脩並不算多,一般家庭都能湊出來。北溝村的義學男娃的束脩一年二百文,女娃一年一百文。若是家中實在沒錢的。也可以給村裡出工替代銀錢,不如幫義學修屋頂,幫村裡鋪路。或修河堤等。這樣聽着,似乎讀書花不了多少銀子,但是除了束脩,還需要給孩子買書、買紙筆和墨。這部分也需要不少錢,若家裡需要讀書的孩子多。也是筆很大的開銷。所以村裡人多是讓八九歲的男娃讀一兩年書,認得幾個字後便跟着父母幹活,換適齡的弟弟上義學。

女娃子,以前是沒有機會的。這次能夠讓她們跟着男娃一起入義學。也是趙里正和幾個家族的族長、族老商量幾次後的結果,好在村裡義學的夫子們也都是開明的,不反對教女學生。

村裡人都曉得識字的好處。所以能支撐得起的人家,都打算送女娃入學。這次入學的女娃從七八歲到十一二歲都有。大大超出男娃的人數,所以過年後,女娃們入學成了村裡人茶餘飯後熱議的話題,相互之間打聽着。沒有分家的幾個大戶,甚至有七八個孩子一起入學的,牛嫂家也有三個孩子一起入學,這兩日就在家帶着兩個女兒準備東西。

按着牛嫂的話說,“咱日子能過得去了,不能再讓女兒跟我一樣大字不識一個,圍着鍋臺轉一輩子”。

村裡人能有這樣的覺悟,趙里正的腰桿更直了,憋足勁計劃着驚蟄後破土給義學再添三家屋子,夫子也要再請兩個,不過這屋子好蓋,好的夫子確實很難請到的,再加上今年是朝廷開科舉的年份,很多讀書人都打算閉門苦讀一年應試去,好的師資就更少了,趙里正爲此頗爲撓頭。

人日這天后晌,村裡的周財主家門口就開始搭臺開鑼,準備唱大戲。藍怡既提前受了周財主的填房、周興祖的孃親的邀請,吃過晚飯後就帶和賈氏帶着兩個急不可待的小傢伙搬着凳子去看戲。

戲臺搭在周財主家門口的曬麥場上,足有一丈來高,臺子前聚集了不少來看戲的村裡人,藍怡看着攢動的人頭,估摸大半村子的人都來了。

她們剛到曬賣場,周家的管家就快步迎上來,請藍怡帶着孩子到院內看戲。

周家的大門修得十分氣派,院內豁亮,靠近戲臺的花園子內的花園空地上,也搭起一個高臺,藍怡四人上了高臺一回頭,才知道這高臺不只將院牆外的戲臺子看得一清二楚,也將整個曬麥場的村民望在眼下。戲臺上緊張準備,戲臺下兒童嬉戲追打,大人搬凳子爭搶好位置,更有婦人們坐一塊嗑瓜子指指點點地聊天,老大爺們湊堆抽旱菸侃農事,比之臺上更是吸引人。

藍怡和賈氏對視一眼,這周家的填房夫人真有幾分意思。

高臺北面用雕花屏風遮擋住寒風,屏風前放一張八仙桌,桌上擺了精緻的糕點乾果,八仙桌後的木椅上坐着一個年輕女子,衣着精緻,頭上金簪吐春,白麪溫潤,眼角眉梢暖意融融,正含笑看着藍怡四人,此女正是周財主的填房夫人薛氏。

馬氏旁邊規規矩矩地坐着胖乎乎的周興祖,身後站着一個丫鬟一個婆子,對比院牆外的熱鬧,藍怡覺這高臺實在太過冷清。

“夫人,王家大嫂到了。”周管家介紹道。

年輕女子輕點頭,“林山家的,快帶着孩子們過來坐。周管家,老爺那邊勞你多照看着,有事速來回我。”

“是。”周管家恭敬地拱手退下。

藍怡走到桌前,正不知該如何稱呼。薛氏便笑着說道,“林山家的,這就是宇兒和文軒吧?早就聽興祖日日唸叨呢,果真是倆玉雕的娃兒。來,到奶奶這裡來。”

奶奶……,藍怡忍不住抽抽嘴角,她這輩份也着實誇張了些。

似乎是知道藍怡在彆扭什麼,薛氏輕笑道:“文軒他娘。你別看我年輕,老爺他卻是跟林喜林遠的爹同輩的,孩子們確實該喊我聲‘奶奶’。”

也對,聽說周財主的年紀的確跟王二叔相仿,老夫少妻,隨行就市吧,“宇兒。文軒。去給奶奶拜年吧。”讓她開口喊嬸子或伯孃,實在是太難了。

兩個孩子規矩地給薛氏鞠躬拜年,“小奶奶。過年好。”

聽得這個“小”字,賈氏臉色微變,像薛氏這等由丫鬟怕上來做夫人的,最忌諱人提她之前的事。“周家爺爺行五,你們該叫五奶奶纔對。不能看着這位奶奶年輕就加個小字。”

“喊小奶奶我才高興呢,五奶奶真個就喊老了。”薛氏站起身走過來,拉着倆小傢伙,“來。這是奶奶給的壓歲錢,好好收着出去買糖吃。”

她拉着兩個孩子,又對賈氏說到:“想必您就是孩子們的姥姥吧?”

賈氏行屈膝禮。“孩子們的確喊我一聲姥姥,見過夫人。”

賈氏出身高門大戶。又跟隨在周老夫人身邊多年,見得場面極多,並不怵薛氏這樣的鄉間小財主夫人,表現的落落大方,薛氏忍不住上下打量她一番,嘖嘖稱奇,“沒想到村裡人有口皆讚的女郎中,竟這麼年輕端正,這裡有風,快到這邊坐。”

藍怡隨着她到桌邊,扶手椅上鋪着雪白的皮毛,旁邊燃着兩盆銀霜炭,暖意鋪面而來。周興祖衝着宇兒和文軒招招手,“宇兒,文軒,快來小叔叔這裡坐,小叔叔有好吃的。”

宇兒撅着小嘴,“你是周小胖,纔不是小叔叔。”

周興祖得意洋洋地往嘴裡填了塊棗糕,他正在換門牙,吃東西看着有點彆扭,“你們剛纔喊我娘奶奶,我當然就是你們的小叔叔。”

藍怡看着這熊孩子,也無話可說,人家蘿蔔頭不大,但長在輩兒上了。

薛氏回到座位,掏出帕子給兒子擦擦嘴角,“莫頑皮,先帶着宇兒和文軒到老爺那邊去見禮,回來再吃。”

薛氏身後的婆子站出來,“夫人,奴婢帶着二少爺和兩位小少爺過去吧。”

薛氏點頭,對藍怡笑道,“老爺他們在東側的高臺上,幾步就到,你放心吧。”

藍怡順着她說的放心一看,才發現大門東側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座高臺,也是用屏風圍着,已掛起了燈籠。

賈氏不放心孩子,“文軒還小,上下太子怕滑了,我跟着一塊過去吧。”

薛氏看看賈氏,笑而不語,她自然看得出賈氏不是藍怡的正經長輩,沒準就是家裡的媳婦子,不過在鄉下叫姥姥好聽些罷了。看藍怡小小年紀就這樣穩重,身邊還能有賈氏這樣體面的媳婦子,想來她的孃家該是十分殷實的,只是不知這樣人家的閨女,怎麼會嫁給村裡的窮秀才,現在又要改嫁給周衛極那樣兇惡的漢子?

看來,與自己猜測的不差,這林山媳婦,也是個有故事的人。

薛氏打量的目光,讓藍怡有幾分被看透的感覺,十分不舒服。擡頭卻見她依舊笑意融融的望着自己,“文軒他娘,你來村裡的時間短,或許不曉得。我家老爺跟衛極家是同族,比族長小一輩,老爺與衛極的爹還是在五福內的本家,待你明年入了咱們周家的門,該叫我一聲五嬸的。”

“我出門少,確實不曉得。”藍怡輕輕笑道,村裡姓周的都是同族,不過周衛極與周興祖竟是剛出五福的同輩,這她還是頭一次聽說。也就是說,不管從王家論,還是從周家論,她都該給薛氏叫一聲嬸子的。

“嬸子,不知道今天唱得是哪一齣?”

藍怡一語雙關,既問臺上的戲,又問她找自己有何事。薛氏不敢興趣地看了看牆外的戲臺子,“聽老爺說是登州城裡新興起來的雜劇,演的是哪家的孝子賢孫之事。”

在大周,戲曲被稱爲雜劇,在隋唐的轉踏和曲破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是搭臺配樂由專門的戲子說唱的曲目,鄉下人稱爲大麴或大戲,城裡人還是更喜歡呼之爲雜劇。藍怡到大周這麼久,還是第一次看戲,頗爲感興趣的看着戲臺。

薛氏見藍怡這樣子,也轉眼看戲臺,“這戲臺比起在登州時搭得還是簡陋不少,不過在鄉下倒也沒那麼多講究。聽說你嫁過來前住在梅縣,梅縣離京城更近,定看過不少好劇吧?”

藍怡搖頭,“沒看過,我以前不喜這些。”她哪裡知道梅縣那邊流行過什麼好的雜劇。

薛氏一愣,很快又笑着說,“是我外道了,你既選了林山爲夫,定是更喜讀書寫字這樣靜幽的消遣。雜劇頗爲鬧騰,我本也不喜歡看的,不過在鄉下憋久了,還真想熱鬧熱鬧,你也是這樣吧?”

她這是,想從這裡找什麼認同感?藍怡笑着搖頭,“我沒有嬸子的好福氣,凡事都得自己動手,家裡田裡的忙活,本就得不了清閒,靜可真談不上了。”

薛氏用帕子捂嘴笑着,眼神微轉,心說這林山媳婦是怎麼回事,這樣與自己談不來,難不成她看出了什麼?看她的樣子,應是喜歡有話直說的,自己繞來繞去反而顯得沒意思。

“村裡最近都在談論着女娃子們入義學的事情,我也是極贊成的,不知你怎麼看?”

藍怡也點頭,“能讀書識字自然是大好事。”

薛氏笑着問,“女娃子們能入學,想必你也出了不少力氣吧?我聽說讓女娃子們入學是王家先提出來的,王家能有這樣的見識的,我看也只有你了。”

藍怡皺眉,“嬸子這次還真說錯了,這件事是我家二弟先提出來的。二弟和三地平日裡雖說話不多,但都是極有擔當有見識的漢子,不是我一個大門不出的寡婦能比的。”

薛氏點頭,心中卻想着王家的這兩年如此大的變化,都是藍怡回來後纔有的,聽她這言語態度,看來自己還是小瞧了她。

“原是林喜那孩子麼?平日裡瞧着悶聲不響的,倒是個有遠見的。”薛氏年紀雖不大,卻說的老氣橫秋,似乎她真的是跟二嬸一輩的人,王林喜在她眼裡不過是個孩子,“不過,我琢磨着男女畢竟有別,男娃子和女娃子在一間屋子裡讀書,七八歲倒是沒什麼,再大些可就不好聽了。再說,男娃們讀書是要考科舉光耀門楣的,女娃子們不過是要認得幾個字不當睜眼瞎,湊在一起怕是夫子也很爲難吧?”

她這話也有幾分道理,勾起了藍怡的興致,“那依着嬸子,該怎麼辦?”(未完待續) 穿越之寡婦丫鬟

第一四三章 太白真跡第六八三章 父子相認第七零四章 趨炎附勢第二九六章 夏婉到來第六二零章 兩位壯士第三八八章 驚了龍王第七十一章 細水長流第一二九章 尋找屍骨第一二六章 人心叵測第四八零章 藍六俊正第一一五章 危機重重第二七二章 小胖小壯第三六六章 寡婦思春第八三一章 魚躍龍門第二八四章 貴客臨門第四八五章 生意新起第一一一章 約法三章第七十一章 細水長流第八零五章 一戶十個第三五五章 相遇太晚第三三六章 意味難明第一六五章 爲女自強第四五四章 推銷包子第四十九章 幽幽竹林第四一零章 不得好死第二二一章 移魂換體第二五二章 子推燕歸第四零三章 隔牆有耳第七六三章 放他不下第一四四章 正義出妻第四四九章 偷樑換柱第七二八章 是你不懂第三零三章 再醮之禮第五三三章 謀劃成空第五章 憂來無方第七十一章 細水長流第五零八章 終於動手第四六二章 多方入手第二一零章 見血封喉第一三零章 恩怨已消第五六零章 城南偶遇第二零三章 心照不宣第十一章 藍氏一族第五五四章 戴綠帽子第四一四章 乃爲知也第四五九章 果是柴公第六一八章 何處有水第一九四章 沉船因由第四五九章 果是柴公第五一三章 兩封書信第五七四章 桃林遇險第一九八章 引以爲鑑第十六章 太白詩稿第五九九章 引蛇出洞第五一九章 見或不見第五十九章 見證奇蹟第三七八章 里正到訪第六十一章 挖打正着第六零四章 癡心妄想第二五二章 子推燕歸第五一九章 見或不見第五四五章 陶記布行第四八七章 月蓮親事第八零九章 盼得夫歸第二九五章 好友添妝第七四一章 感受胎動第二六五章 藍怡拜師第四六零章 藍怡藏書第二二七章 宇兒上墳第九十一章 牡丹花宴第七三二章 心都涼了第四三六章 看着還好第七八六章 青山書屋第七五九章 衛極審妻第二十五章 三弟林遠第一三一章 追憶往事第七五三章 藍怡歡喜第七十八章 回家過年第四九一章 替人做媒第六八四章 趕盡殺絕第七十七章 浪子回頭第三七六章 精心設計第五五零章 自己難受第四五四章 推銷包子第七五七章 暗夜大戰第四十三章 夏順掌櫃第五七三章 田氏被殺第四五五章 大道無形第三三四章 賈氏舊事第四七三章 拓跋到場第三五八章 麪食小店第四一一章 尚有呼吸第三八三章 風雨走開第四七零章 與我何干第九十二章 相談甚歡第三一二章 永珅爲教第六二四章 欺上門來第九十三章 麥子熟了第四九一章 替人做媒第三三六章 意味難明
第一四三章 太白真跡第六八三章 父子相認第七零四章 趨炎附勢第二九六章 夏婉到來第六二零章 兩位壯士第三八八章 驚了龍王第七十一章 細水長流第一二九章 尋找屍骨第一二六章 人心叵測第四八零章 藍六俊正第一一五章 危機重重第二七二章 小胖小壯第三六六章 寡婦思春第八三一章 魚躍龍門第二八四章 貴客臨門第四八五章 生意新起第一一一章 約法三章第七十一章 細水長流第八零五章 一戶十個第三五五章 相遇太晚第三三六章 意味難明第一六五章 爲女自強第四五四章 推銷包子第四十九章 幽幽竹林第四一零章 不得好死第二二一章 移魂換體第二五二章 子推燕歸第四零三章 隔牆有耳第七六三章 放他不下第一四四章 正義出妻第四四九章 偷樑換柱第七二八章 是你不懂第三零三章 再醮之禮第五三三章 謀劃成空第五章 憂來無方第七十一章 細水長流第五零八章 終於動手第四六二章 多方入手第二一零章 見血封喉第一三零章 恩怨已消第五六零章 城南偶遇第二零三章 心照不宣第十一章 藍氏一族第五五四章 戴綠帽子第四一四章 乃爲知也第四五九章 果是柴公第六一八章 何處有水第一九四章 沉船因由第四五九章 果是柴公第五一三章 兩封書信第五七四章 桃林遇險第一九八章 引以爲鑑第十六章 太白詩稿第五九九章 引蛇出洞第五一九章 見或不見第五十九章 見證奇蹟第三七八章 里正到訪第六十一章 挖打正着第六零四章 癡心妄想第二五二章 子推燕歸第五一九章 見或不見第五四五章 陶記布行第四八七章 月蓮親事第八零九章 盼得夫歸第二九五章 好友添妝第七四一章 感受胎動第二六五章 藍怡拜師第四六零章 藍怡藏書第二二七章 宇兒上墳第九十一章 牡丹花宴第七三二章 心都涼了第四三六章 看着還好第七八六章 青山書屋第七五九章 衛極審妻第二十五章 三弟林遠第一三一章 追憶往事第七五三章 藍怡歡喜第七十八章 回家過年第四九一章 替人做媒第六八四章 趕盡殺絕第七十七章 浪子回頭第三七六章 精心設計第五五零章 自己難受第四五四章 推銷包子第七五七章 暗夜大戰第四十三章 夏順掌櫃第五七三章 田氏被殺第四五五章 大道無形第三三四章 賈氏舊事第四七三章 拓跋到場第三五八章 麪食小店第四一一章 尚有呼吸第三八三章 風雨走開第四七零章 與我何干第九十二章 相談甚歡第三一二章 永珅爲教第六二四章 欺上門來第九十三章 麥子熟了第四九一章 替人做媒第三三六章 意味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