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二百九十章 文瑞臨(一)

將鬧事的三十多兵卒驅趕走,韓謙這才與張平帶着趙庭兒、姚惜水等人走進縣衙內宅。

武陵縣城規模要比沅陵城大出三四倍,縣衙也是前衙後宅,與驛館挨着,普通俘兵都關押到戰俘營,但較爲重要的人犯,則關押在後宅及驛館裡。

武陵城的守軍,多爲潭州嫡系精銳,不僅主要將領、武官,即便是普通將卒,其家小都在潭州城附近安置,這也是攻打沅陵、武陵兩城,如此艱難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武陵縣的官員胥吏,除了縣令、縣丞等少數幾個有品秩的官員,其眷屬都被馬寅父子扣押在潭州內充當人質外,六房胥吏則主要還是用當地士人或鄉豪宗族子弟充任。

這些胥吏及眷屬家小有三四百人,差不多構成武陵縣的上流社會,這時候則像豬狗一般,一起都被關押在縣衙後宅。

韓謙走過來,看到這些人臉色蒼白,想必他們心裡也都很清楚剛纔外面在鬧騰什麼。

天佑十三年,韓謙陪父親往敘州赴任,爲打草驚蛇,曾在武陵城內爲王庾設祭棚,那時候與武陵縣的主要官員都見過面。

像武陵縣令王大治、縣丞陳璐、縣尉周處、主簿趙際成等人,韓謙還跟他們喝過兩回酒,這次也算是故人相見。

除開被關押在驛館的降將武官,王大治、陳璐、周處、趙際成等四人也享受主犯待遇,田城他們之前從縣衙牢獄裡拿來枷鎖腳鐐給他們戴了。

雖然才短短几個時辰,但是枷鎖腳鐐加起來有五六十斤,也是將人折磨得夠嗆,他們坐在院子的牆角落裡,看到韓謙走進來,才掙扎着站起來。

“給王大人他們鬆綁了,”

韓謙沒有得意洋洋的去審視這些降吏,下令將王大治、陳璐、周處、趙際成等人身上的枷鎖腳鐐解開,沉聲說道,

“我知道諸位大人都是因爲家人在潭州,被脅裹背叛朝廷,此前助叛軍守城也是無奈。不過,我目前也只能將你們先關押起來,一切都要等候三殿下的處置,還請諸位大人諒解。”

“豈敢豈敢?”不受羞辱、刑訊,能得韓謙的優待,王大治等人作爲主犯哪裡還敢奢求太多,一個個都上前來向韓謙道謝。

“武陵城的書令胥吏,我也沒有權力釋放,目前只能委屈你們帶着眷屬到醫護營臨時充當苦役,照料傷卒。當然,你們當中要有人膽敢存有異心,互相包庇,最後惹出什麼麻煩來,韓謙能力有限,到時候怕是不能再繼續優待你們,還請你們互相盯着,不要滋生是非。只要大家相安無事,待平定潭州之後,韓謙也會盡力爲你們向三殿下求情。”雖然這些降吏最終怎麼處置,最終還是要聽金陵的令旨,韓謙眼下只是儘可能保證他們不受騷擾,但首先也要他們保證不給自己搞出什麼亂子來,警告過一番後,便讓趙庭兒將這些人領走。

目前加上俘兵的傷員以及戰事誤傷的平民,在武陵城的醫護營總共要收治三四千號的傷病。

從沅陵、黔陽、臨江三地抽調過來的百餘醫護人員,已不能滿足需求,韓謙將降吏及眷屬兩百多人安排過去打下手,也算是兩全齊美。

對這些降吏及眷屬而言,比起被打入苦役營,暗無天日的去修繕城池,或被打入妓營被成百上千的將卒發泄獸慾,此時到醫護營打下手照料傷卒,無疑是最好的優待了。

當下便有一大羣人跪下來謝恩,然後跟趙庭兒、姚惜水她們而去。

將絕大多數人打發走,單留下王大治、陳璐、周處、趙際成四名首犯,韓謙才問及文瑞臨的行蹤。

武陵縣主簿趙際成對文瑞臨的去向有些印象,說道:“武陵軍進城後,文先生換了一身染血的兵服,不知道是不是混入傷兵或者假扮成死屍,逃過武陵軍的搜索……”

死屍出城掩埋要經過幾道關卡,沒有那麼容易假扮,聽到趙際成這麼說,田城立即讓人去醫護營,重點搜查俘兵傷員。

王大治、陳璐、周處、趙際成作爲主犯,韓謙不可能擅自主張釋放他們,在縣衙後宅單獨闢出一棟院子將他們軟禁起來,衣食都儘可能優待,不讓他們受一點委屈,甚至還找他們問策,如何儘快的去恢復武陵城內外的民生秩序。

韓謙當務之急,還是要儘可能將戰爭對耕種等事的影響降到最低,下令將收繳的庫藏拿出來開設粥場,賑濟家宅在戰火中被摧毀的難民。

韓謙這時候在武陵城暫時接過武陵軍的指揮使,接下來也要借這個難得的機會對軍紀進行整肅,首先是除了必要的守備外,武陵軍將卒以及俘兵,統統都撤出城外駐營,嚴禁隨意進城,更嚴禁隨意騷擾附近的村寨。

武陵軍的將卒主要是通過招募而得,來源魚龍混雜,甚至比民風淳樸的鄉兵還要難以管治,特別是這半年多來,募卒連續血戰,心裡積累太多的負面情緒與慾望需要發泄。

在這麼艱難的攻城之後,照傳統來說,甚至要放將卒進來掠城三日,然後再整肅軍紀。

韓謙是不想照傳統去搞什麼妓營,將降吏女眷都貶進去供將卒發泄,更不會放縱城內的治安亂作一團,作爲妥協,還是將城內三家妓寨的經營者找過來,要求他們以最快的速度,將各自的妓寨恢復營業,以避免平民受騷擾。

午後,武陵軍將卒及俘兵才都撤入城外的大營,城內幾處大火在天黑前撲滅,數百戶家宅燒燬的平民,通過審查後,允許出城投奔親友,其他人都各歸家宅,幾條主要街巷也都清理出來,殘破的武陵城到入夜後,卻是恢復難得的寧靜。

差不多到深夜,田城纔將假扮傷兵的文瑞臨,從醫護營裡揪出押送過來。

韓謙、張平以及李衝,荊襄戰事全面爆發之前,在襄州城的鄧襄防禦使府與文瑞臨見過幾面。

當時文瑞臨作爲潭州節度使世子馬循身邊的謀士,頗有幾分羽扇綸巾的氣度,此時卻要狼狽得多,也不知道他是在亂兵受傷,還是爲了假扮傷兵,臉上劃開好幾道口,還被打得鼻青眼腫,穿着一身染血兵服,頭髮凌亂,整個人削瘦、憔悴,宛如兩人。

“田城能親自帶着人,將他從醫護營揪出來,還真是不簡單,”韓謙放下手裡的公函,打量了文瑞臨好幾眼,才笑着跟張平、李衝說道。

張平微微一笑。

李衝卻頗爲疑惑,不知道韓謙爲何要將文瑞臨揪出來才安心的樣子。

他與張平在這邊受到的限制太多,很多信息都是韓謙安排人去打探,他也只是在襄州城時見過文瑞臨兩面,知道他是馬循身邊的謀士。

李衝以爲馬循就那個樣子,他身邊的謀士不可能有多厲害,但他此時還是能感受到韓謙對這個文瑞臨的重視。

剛纔他與張平過來找韓謙,韓謙過一會兒便會詢問身邊人有沒有追查到文瑞臨的行蹤。

韓謙不管李衝怎麼想,盯住文瑞臨繼續說道:“文先生不在馬循身邊出謀獻策,怎麼單獨跑到武陵城來了?”

“世子與馬元衡要是聽我的計策,當初在你前往敘州謀事時進行攔截,絕不會有今日之禍事,甚至到鷹魚寨失陷之前,潭州都有誅滅你父子、控制辰敘二州的機會,奈何世子卻不肯聽我一勸,”

文瑞臨即便落於韓謙之手,也不想搖尾乞憐,整了整衣衫昂然而立,不無痛惜的說道,

“而龍雀軍這次分兵進入沅江,國主、世子竟然都還心存幻想,我只能跟世子請求放我過來助馬融守城,爭取最後一絲勝機,但奈何大勢已去。”

奚荏站在韓謙身後,也禁不住打量起文瑞臨。

沅陵一戰,武陵軍便俘虜好幾名馬融手下的中層將領,那時奚荏便知道文瑞臨很早就頻頻建議馬家父子對敘州有所決斷。

很難想象馬家父子倘若重視文瑞臨的建議,眼下會是何等的景象,或許天佑帝根本就不敢輕易對潭州撤藩,那韓家父子在敘州的狀況絕對要比現在淒涼一百倍吧?

李衝暗暗心驚,他隨李知誥等人一起進入沅江,還真不知道這些細節,沒想到馬家父子身邊竟然真有這麼厲害的一個角色,竟然早就窺破天佑帝的削藩之謀。

他此時打量起文瑞臨的神色,變得肅穆起來。

“馬寅、馬循父子太優柔寡斷,絕無雄主氣象,卻是屈了你的大材啊,”韓謙哂然一笑,問道,“依你所見,三皇子率領十數萬兵馬,幾時能徹底平定潭州之亂?”

文瑞臨想要表現得有氣節一些,閉口不言。

“幾時能平定潭州,三皇子早有預見,難不成此時蜀軍還敢出兵進攻荊州,難不成樑軍還敢繼續往蔡州集結,我現在問你,不過是想看看你是否真有幾分真知灼見。”韓謙淡然說道。

文瑞臨長嘆一口氣:“漢壽僅兩千守卒,即便不棄城而去,也守不住旬日,而馬元衡比馬融差之太多,當年在敘州就拋棄家小獨逃,此時也斷無可能指望在退路斷絕之時會死戰江安城,獻城出降或許是指日可待之事。那樣的話,蜀軍不從夷陵撤兵,更多是防範楚軍趁勢奪夷陵,絕無可能出兵侵襲荊州,樑軍即便再次集結於蔡州,也就沒有再攻南陽的時機。如此一來,岳陽便不可守,國主與世子棄岳陽退守潭州,或許還能殘喘延息一段時間吧!”

“不錯,漢壽守軍已經棄城東逃,就不知道馬元衡在江安孤城何時會出城投降。”韓謙將一紙公函翻出來,這是鄭暉入夜前派人從漢壽快馬傳回來的信報。

在鄭暉率水陸近兩萬兵馬趕到之前,漢壽兩千守軍就棄城東逃,鄭暉不費一兵一卒奪得漢壽城後,就等李知誥、張封率部進逼到長江沿岸,與張蟓會合後,逼降困守江安的馬元衡所部了。

“照理說,馬寅父子此時就應該立即捨棄岳陽,撤兵退守洞庭湖南,然而他父子二人優柔寡斷,或許會等到馬元衡獻江安城後纔會有決斷吧?”文瑞臨長嘆一口氣,說道,“韓司馬要是用我之策,或許能儘早結束戰事,使得潭州民衆少受幾許戰火離亂之災!”

“怎麼打潭州,有你置喙的地方?”韓謙不屑的一笑,示意左右將文瑞臨關押下去,又忍不住與張平、李衝笑道,“文瑞臨這麼一個敗兵之將,倒對我們指手劃腳來了,真是可笑啊!”

張平心存幾分疑惑,李衝神色卻是凝重起來……

第七十九章 深夜闖營第六百二十二章 北上(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謀蜀主第三百三十五章 貨殖之道第四百章 計劃第三十四章 風未平第四百三十五章 同心第一百零九章 訪寨第三百三十五章 貨殖之道第五百九十八章 宮中(一)第一百零三章 龜山第六百一十九章 監軍(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伏兵第二百五十九章 襲擊第三十五章 誤解第六百零五章 意圖第一百六十八章 世事無常第六百一十六章 回京(三)第七百三十章 襄山第三百一十一章 使蜀第四百零三章 偷樑換柱第六百八十章 風起第二百零九章 縉雲樓第四十三章 教訓家兵第七百三十六章 選計第七十三章 婚宴第四百零二章 側翼第二百零七章 王府氣勢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不待人第二百四十六章 根基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四百七十章 詢問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憂第五百一十三章 相見第六百四十二章 阻攔第三百三十七章 秘令第四百五十四章 秘會第五百二十一章 醒悟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魚第四百二十章 秘議第一百四十五章 騙局第三百二十三章 僚人第二百八十九章 陷城第二百八十章 醫護營第二百六十九章 番民第七百零四章 兵潰如潮第五百七十八章 屈就第二百五十二章 棋局第一百二十四章 暗計第一百七十八章 刺殺第六百二十一章 北上(二)第六十章 家兵進城第三百六十五章 過河拆橋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上第八十九章 襲寨第四百九十八章 招安(二)第六百零八章 大雪第四百五十二章 送別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九十五章 潰敗第五百四十五章 突圍第五百三十五章 宮門第四百九十九章 招安(三)第五百四十四章 撤軍第四百九十章 實地第五百零五章 訪客第七百三十四章 西征(一)第九十九章 窺探第七百二十章 金陵第六百二十一章 北上(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驚雷第二百四十九章 雙爐鍊鐵第二百零一章 納妾第一百六十章 軟禁第二百九十九章 裁軍第四百二十七章 短兵(二)第三章 夢非荒唐第六百七十七章 反應第三百五十一章 劫持第四十七章 王族楊恩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策第二百九十八章 神鬼之謀第七百二十九章 虎牢關第四百六十八章 殘屍第四百五十八章 酒店第三百四十三章 秋湖山第八十章 請君入甕第七百八十章 絕望突圍第二十二章 差點壞事第三百三十章 秘窟第三百零七章 離去第一百三十二章 監視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襲第三百九十八章 溧水城第七百一十二章 殿中第六十四章 胭脂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雀在後(一)第六百六十一章 破襲梁州第二百八十五章 遊說
第七十九章 深夜闖營第六百二十二章 北上(三)第三百二十一章 謀蜀主第三百三十五章 貨殖之道第四百章 計劃第三十四章 風未平第四百三十五章 同心第一百零九章 訪寨第三百三十五章 貨殖之道第五百九十八章 宮中(一)第一百零三章 龜山第六百一十九章 監軍(二)第二百五十八章 伏兵第二百五十九章 襲擊第三十五章 誤解第六百零五章 意圖第一百六十八章 世事無常第六百一十六章 回京(三)第七百三十章 襄山第三百一十一章 使蜀第四百零三章 偷樑換柱第六百八十章 風起第二百零九章 縉雲樓第四十三章 教訓家兵第七百三十六章 選計第七十三章 婚宴第四百零二章 側翼第二百零七章 王府氣勢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不待人第二百四十六章 根基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四百七十章 詢問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憂第五百一十三章 相見第六百四十二章 阻攔第三百三十七章 秘令第四百五十四章 秘會第五百二十一章 醒悟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魚第四百二十章 秘議第一百四十五章 騙局第三百二十三章 僚人第二百八十九章 陷城第二百八十章 醫護營第二百六十九章 番民第七百零四章 兵潰如潮第五百七十八章 屈就第二百五十二章 棋局第一百二十四章 暗計第一百七十八章 刺殺第六百二十一章 北上(二)第六十章 家兵進城第三百六十五章 過河拆橋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上第八十九章 襲寨第四百九十八章 招安(二)第六百零八章 大雪第四百五十二章 送別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九十五章 潰敗第五百四十五章 突圍第五百三十五章 宮門第四百九十九章 招安(三)第五百四十四章 撤軍第四百九十章 實地第五百零五章 訪客第七百三十四章 西征(一)第九十九章 窺探第七百二十章 金陵第六百二十一章 北上(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驚雷第二百四十九章 雙爐鍊鐵第二百零一章 納妾第一百六十章 軟禁第二百九十九章 裁軍第四百二十七章 短兵(二)第三章 夢非荒唐第六百七十七章 反應第三百五十一章 劫持第四十七章 王族楊恩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策第二百九十八章 神鬼之謀第七百二十九章 虎牢關第四百六十八章 殘屍第四百五十八章 酒店第三百四十三章 秋湖山第八十章 請君入甕第七百八十章 絕望突圍第二十二章 差點壞事第三百三十章 秘窟第三百零七章 離去第一百三十二章 監視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襲第三百九十八章 溧水城第七百一十二章 殿中第六十四章 胭脂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雀在後(一)第六百六十一章 破襲梁州第二百八十五章 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