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窺探

“韓公子真是厲害啊,”楊欽與範錫程、趙闊腳力皆健,離開碼頭便健步如飛,往武陵城內趕去,但看到韓謙陪同韓道勳站在運棺槨的烏篷船前,跟王庾的家僕說話,楊欽忍不住感慨道。

範錫程看了楊欽一眼,楊潭水寨被滅,可以說就是折在少主手裡,而楊欽之後又是因爲妻小被少主扣住,纔不得不答應護送他們去敘州,但沒想到楊欽這時候心裡竟然已經沒有多少恨意,反倒不掩心裡的欽佩。

“是啊!”範錫程也禁不住感慨了一聲,都不知道要怎麼跟楊欽解釋一年前他家少主還一副驕奢淫|逸的樣子。

過去半年多時間,韓謙很多事情都還是瞞着範錫程、趙闊等人的,但出金陵這一個月,韓謙不得不將最大的資源跟能力發揮出來,化解一次又一次的危機,也大概是範錫程、趙闊見到韓謙最爲耀眼的時刻。

他們也認定從王庾的死骸難以找到什麼疑點,但韓謙定下無中生有、引蛇出洞的計策,他們想想也覺得妙,不覺得狡猾無比的季昆,這次能夠忍住不咬鉤。

趙闊也回頭看了一眼,便與範錫程、楊欽一起往縣城裡走去。

朗州武陵縣受潭州節度使府節制,跟敘州沒有什麼牽連,但韓道勳身爲刺史級高官,過境借用驛館臨時爲前任敘州刺史設靈堂祭拜,地方官員即便覺得韓道勳有些小題大作,即便覺得這事晦氣,卻還是要給予方便的。

借用驛館的兩套院子,林宗靖、郭奴兒等人率人馬留在碼頭,守住三艘船,也由季福、季希堯父子帶領船工,將運棺烏篷船拖上江灘修理,韓謙則帶着範錫程、趙闊、趙無忌、楊欽等人,隨父親一起幫於誠,將王庾的棺槨臨時運入城中驛館安放,又着範錫程安排人手去置辦香燭紙錢等祭拜之物。

“煩請周氏,你去將周幼蕊請到這院子裡,便說我父親有話要問她。”韓謙見過來拜見他父親的驛丞離開後,便吩咐楊欽的婆娘周蓉,去將周幼蕊請到這邊的院子裡說話。

周蓉滿肚子意見,心想哪裡有身爲人質卻還要被指使着幹活的,看了她當家的一眼,見他沒用的站在一旁竟然不吭聲,才斂身朝韓道勳、韓謙父子施了一禮,跑到隔壁院子請周幼蕊過來。

片晌過後,周幼蕊便隨周蓉款款走來,她還是身穿白色縞衣,稍稍收拾過,沒有在江灘上那麼憔悴跟狼狽,鵝蛋小臉未施薄黛,大約二十三四歲的樣子,有山養水蘊的秀美,果然不虧是敘州樂營的魁首。

周幼蕊楚楚可憐的走進堂廳,在堂前跪下行禮。

“無需多禮,”韓道勳指着旁邊的椅子,跟周幼蕊說道,“坐下來說話吧,我有幾句話要問你。”

“不知道大人要問什麼。”周幼蕊說道。

韓道勳不覺得周幼蕊能察覺到王庾病逝最直接的疑點,畢竟周幼蕊身爲樂營中人,不管平素與王庾交情、關係多深厚,王庾病逝後卻是要避嫌的。

從韓謙所得的情報,周幼蕊是看到王庾的屍骸在敘州城停了兩個月都不能啓程歸鄉,才挺身而去,出資買了棺木、僱船送行的。

她哪裡可能直接知道王庾的死有沒有疑點?

再說了,王庾病逝後敘州地方也合驗上稟吏部,即便是王庾身邊的人都沒有看出破綻來,周幼蕊又不是王庾的妾室,又可能知道什麼?

不過周幼蕊身爲樂營魁首,敘州官場逢迎往來,她列席陪侍的機會也多,對敘州的情況之熟悉,卻非韓謙派兩組秘諜潛入敘州一個月就能比得了。

韓道勳找周幼蕊過來,一是做給職方司有可能潛伏在暗處的探子看,此外主要還是想了解敘州盤根錯節的地方關係。

他不知道王庾之死是不是有疑點,就更不知道存不存在幕後黑手,但他到敘州後,首先要面對的還是敘州盤根錯節的地方關係的纏繞。

“你既然還未從州府樂營贖身,那就不宜繼續送王大人歸鄉,等祭拜過後,你隨我等去敘州吧,”韓道勳問了許久的話,臨了又要周幼蕊隨他們一同回敘州,說道,“你莫要擔心王大人棺木歸鄉會再遇波折,我會安排兩人隨同於誠他們一起護送王大人的棺槨。”

周幼蕊遲疑了一下,但心想她終非自由身,總是不能太任性,點頭答應下來。

韓道勳這時候看隔壁院子都準備妥當,從袖管裡掏出兩頁紙,遞給韓謙說道:“這是給王庾大人所寫的悼文,你看如何?”

韓謙接過悼文低頭覽閱起來,見悼文裡滿是替王庾未酬壯志便病逝異鄉的惋惜,又有前路荊棘卻又不惜頭破血流也要劈荊斬棘的決心,微微一嘆,便與父親到隔壁院子祭拜王庾。

…………

…………

野狐嶺位於武陵城西南,一角斷崖前能眺望到月下湍急流淌的沅水,潾潾波光盪漾。

季昆一副船伕打扮,戴着竹笠赤腳站在崖前,手裡還扶着一副短槳。

在黃州城外的草澤湖蕩深處,近三百名江匪,竟然被韓道勳一行人輕易殺得大潰,甚至連楊欽竟然都被招攬過去,季昆此時在潭朗等州,只能調用二三十精銳斥候,自然不敢輕易泄漏行蹤。

這一路追隨,他通常都潛伏在荒山野嶺之中,刺探消息之事,都交給手下的秘諜去完成。

這時候,一名斥候半跪在季昆的身前,稟報韓道勳父子進武陵城後,他所能看到的情形:

“韓道勳進武陵城後便住進驛館,將驛館裡的一套院子佈置成靈堂,僱馬車將王庾的棺槨搬入城中,之後又着人去買香燭紙錢,看樣子似要大肆憑弔一番,纔會繼續上路……”

“韓道勳是要做什麼,是覺得王庾之死有可疑之處?而王庾都死三個多月了,地方上以及御史臺都合驗過了,即便有疑點,韓道勳到現在還能查出什麼來?”一名部屬站在季昆的身後,他們能看到武陵城裡依稀的燈火,禁不住疑惑的問道。

職方司負責刺探內外軍情,州縣要有什麼疑案,除非是地方上有人陰謀造反,要不然跟職方司無關,而是御史臺那邊負責監察。

王庾病死任上,有沒有疑點,季昆他們也完全不清楚,但韓道勳的反常行爲,不由得人不往這個方面去想。

只是王庾都死三個多月了,此時又正值炎炎烈夏,屍骸即便用大量的生石灰脫水防腐,也是面目全非了,就算開棺驗屍,也不大可能會查出什麼來。

季昆手下那名部屬,很懷疑韓道勳截下王庾的棺木能發現什麼。

在黃州城外,近三百江匪被韓道勳殺得大潰,遺屍數十具,現在連楊欽都被招攬過去,公然跟韓家父子站在一起,他們現在所能公然調用的人手又少,他是主張潛伏一段時間,再伺機行事。

季昆則一臉平靜的說道:“三皇子那邊盯上敘州,也不是一天兩天,說不定早就發現到有什麼破綻。”

季昆並不覺得這麼想有什麼突兀的地方,畢竟龍雀軍也好、韓謙出仕敘州也好,一切看上去都是三皇子那邊的深沉圖謀,誰知道三皇子及信昌侯府那邊,多早之前就已經在敘州安排眼線了?

季昆心想着他肩負的重任還沒有完成,兩次受挫,而倘若真叫韓道勳在王庾身上查出大案,藉機在敘州破局成勢,他都沒臉回金陵見趙明廷了。

“王庾病死有沒有疑點另說,但其屍骸不得歸鄉,必然是有人想做給新任刺史看;而在敘州能做這事,或者敢做這事,也沒有幾人。大人,我們要不要派人去查證一下?”另一名部屬問道,在他看來,要是王庾之死幕後真有黑手,也極可能就是此人。

季昆點點頭,說道:“不錯,韓道勳迫切想成事,在武陵截住王庾的屍骸,估計他也是意在打草驚蛇。而敘州地方,還識不得其厲害之外,一旦籌劃不密,倉促行事,易爲韓道勳抓住把柄從容擊破,我們在地方就將失去有力的助力!是要先找到此人。對了,記得同時將消息散播出去。”

不管韓道勳跟馬家是怎麼交涉的,但不管韓道勳是想在敘州紮根,替三皇子經營出一個基本盤來,還是說純粹想在敘州大肆收刮,以彌補龍雀軍日益增加的消耗,都不是敘州那邊天高皇帝遠的土皇帝所樂意看到的。

他們即便不能從肉體上消滅韓道勳,也絕不能讓韓道勳在敘州站穩腳。

第一百一十一章 行刺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權第六百八十一章 母子情絕第四百零五章 老卒第二百六十六章 馮繚(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聽信第三百二十四章 熱鬧第三百四十二章 迂腐第三百三十一章 反制第五百九十一章 秋夜第一百七十章 舉吏第五百二十六章 秘策第四十四章 培養方向第一百三十九章 安排第六十六章 問詢第一百零二章 威脅第一百零八章 大肆索賄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見第二百八十一章 軍購第二百一十五章 永春宮莊園第七百零六章 抉擇第三百二十二章 蜀宮隱情第四百八十二章 參見第六百七十六章 世子第七百七十九章 奪寨第一百五十二章 鹽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勸導第七十九章 深夜闖營第三百九十四章 將門子弟第一百九十八章 偶遇第二百四十一章 潛逃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七百六十章 洛陽(一)第四百八十四章 孃家人第四百三十章 短兵(五)第七百五十五章 關中(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將門子弟第九十一章 斬草除根《楚臣》發佈想說的話第三百六十五章 過河拆橋第四百九十六章 試探第七百九十一章 渡江(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夜營第二百二十三章 夜間定計第六百三十一章 黃雀在後(三)第五百五十五章 深夜出兵第五百四十一章 選擇第一百零四章 鎮壓第八十二章 辭行第三百零七章 離去第一百九十章 缺口第五百零六章 道側第二百七十四章 誘敵出寨第二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六百七十一章 壽春第三百章 水土不服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六十章 家兵進城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襲第四百九十章 實地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策第三百九十三章 會合第七百章 前奏第四百五十二章 送別第四百八十九章 新官第五百九十四章 條件第二百一十一章 夜訪第七百二十二章 河洛(一)第五百四十三章 周憚第二百六十一章 奪城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相第六百零一章 迎親(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季昆之死第二百四十章 天工匠書第六十四章 胭脂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憂第四百五十一章 渾水第三百八十章 離別第二百七十二章 合作第一百九十三章 非戰之過第二百七十二章 合作第七百四十八章 戰役(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夜第六百七十三章 決堤第七百六十六章 蜀使(三)第七百三十三章 滲透作戰第五百一十三章 相見第五十一章 爺孫第二百二十二章 截道第一百四十六章 南陽殘地第六百一十八章 監軍(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人選之迷第五十七章 殺戮第二十六章 收奴第五百零六章 道側第七百零一章 尾聲第二百三十四章 心意順逆第五百六十七章 訊問
第一百一十一章 行刺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權第六百八十一章 母子情絕第四百零五章 老卒第二百六十六章 馮繚(二)第二百八十七章 聽信第三百二十四章 熱鬧第三百四十二章 迂腐第三百三十一章 反制第五百九十一章 秋夜第一百七十章 舉吏第五百二十六章 秘策第四十四章 培養方向第一百三十九章 安排第六十六章 問詢第一百零二章 威脅第一百零八章 大肆索賄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見第二百八十一章 軍購第二百一十五章 永春宮莊園第七百零六章 抉擇第三百二十二章 蜀宮隱情第四百八十二章 參見第六百七十六章 世子第七百七十九章 奪寨第一百五十二章 鹽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勸導第七十九章 深夜闖營第三百九十四章 將門子弟第一百九十八章 偶遇第二百四十一章 潛逃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七百六十章 洛陽(一)第四百八十四章 孃家人第四百三十章 短兵(五)第七百五十五章 關中(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將門子弟第九十一章 斬草除根《楚臣》發佈想說的話第三百六十五章 過河拆橋第四百九十六章 試探第七百九十一章 渡江(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夜營第二百二十三章 夜間定計第六百三十一章 黃雀在後(三)第五百五十五章 深夜出兵第五百四十一章 選擇第一百零四章 鎮壓第八十二章 辭行第三百零七章 離去第一百九十章 缺口第五百零六章 道側第二百七十四章 誘敵出寨第二百四十五章 人心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六百七十一章 壽春第三百章 水土不服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六十章 家兵進城第五百一十八章 偷襲第四百九十章 實地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策第三百九十三章 會合第七百章 前奏第四百五十二章 送別第四百八十九章 新官第五百九十四章 條件第二百一十一章 夜訪第七百二十二章 河洛(一)第五百四十三章 周憚第二百六十一章 奪城第四百七十三章 真相第六百零一章 迎親(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季昆之死第二百四十章 天工匠書第六十四章 胭脂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憂第四百五十一章 渾水第三百八十章 離別第二百七十二章 合作第一百九十三章 非戰之過第二百七十二章 合作第七百四十八章 戰役(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夜第六百七十三章 決堤第七百六十六章 蜀使(三)第七百三十三章 滲透作戰第五百一十三章 相見第五十一章 爺孫第二百二十二章 截道第一百四十六章 南陽殘地第六百一十八章 監軍(一)第三百一十四章 人選之迷第五十七章 殺戮第二十六章 收奴第五百零六章 道側第七百零一章 尾聲第二百三十四章 心意順逆第五百六十七章 訊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