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暗計

殺人亡家、擄其妻女爲妾爲奴以供淫樂之事,在過去數十年間,在這片大地上不知道發生過多少起;真正不甘羞辱、不惜與敵賊同歸於盡的烈性女子,卻是極罕見。

畢竟只要是人,都會極強的求生欲。

因此韓謙將奚夫人留在身邊,高紹、田城他們也只是認爲初期應盯得緊些,待慢慢的將其決死之意化解掉,不覺得一個走投無路的女子即便再練過手腳,真能做出什麼轟天動地的事情來。

看到韓謙將奚夫人留在屋裡伺候了一天兩夜,就吩咐他們去找工師院的匠師,照奚夫人的腳踝尺寸打造一副帶鈴鐺的銀環腳鐲,在趙庭兒拿一根絲線,給奚夫人量腳踝尺寸時,高紹、田城他們就打趣問韓謙要不要他們再到市集買幾副驢貨回來燉湯,以便好好進初一番。

韓謙朝他們兩人每人踹了一腳。

銀環腳鐲打造起來甚是方便,午時工師院就派人送了過來。

也不知道是高紹他們特意吩咐過,腳鐲除了能用鉚釘釦死外,銀鈴鐺竟然也是兩層鏤空的結構,很難塞入異物制住鈴鐺響動。

從此之後,只要院子裡能聽到銀鈴響動,便知道是奚荏在走動。

看着奚荏擡起腳,讓匠師扣上腳鐲鉚死,韓謙暗挫挫的想,要是他真對奚荏動了什麼念想,那守在院子裡的扈衛,不就能通過銀鈴的響動,聽到他時間的長短、動作的劇烈幅度來了?

再看田城、高紹、楊欽等人站在一旁互遞眼色,暗想這幾個傢伙多半也是想着同樣的齷蹉心思,韓謙心想自己怎麼就又想出這作繭自縛的蠢主意來了?

待匠師將腳鐲鉚死後,韓謙就迫不及待的讓人備馬,要去灌月樓飲宴。

奚荏梳洗過,換上襦裙,紗羅之下,隱隱透出肉色如玉,抹胸之上更是露出一片波瀾起伏的雪白。

兼之奚荏要比趙庭兒年長兩歲,身體該長開的地方也都長開了,除了臉蛋明豔動人,臀圓胸挺的身姿也流露出更爲誘人銷魂的韻味。

這越發叫韓謙覺得給奚荏套上腳鐲銀鈴,是一個蠢到沒邊的主意。

奚荏騎到馬背上,裙衫下露出雪白纖細的腳踝,隨着馬蹄的踏動,銀鈴發出清脆的響聲,穿街過巷也格外的引人矚目。

奚荏還是不適應這種近乎示衆般的“羞辱”,走進灌月樓看到樓裡飲宴的客人跑過來給韓謙行禮時,打量她的眼神是那麼怪異,更是叫她渾身都覺得不自在。

只是她堅韌的性子迫使她跟這種不自在的感覺對抗,也叫她散發出一種凌厲的氣質。

韓謙讓掌櫃將灌月樓後院的雅舍清空出來,又告訴掌櫃他喜歡吃鴨,讓這裡的大廚多做幾道鴨菜上來給他品嚐。

即便沒有這些天的動靜,韓謙身爲刺史公子,這點要求,灌月樓也是不敢不滿足的;韓謙又當仁不讓的讓扈衛封鎖住進出後院雅舍的通道,不讓其他客人有機會過來打擾到他。

奚荏不知道韓謙這般舉動是爲何意,不要說灌月樓並不以做鴨子聞名,敘州養鴨禽的人家也不多,心想或許韓謙在金陵真就喜歡吃鴨子吧。

待灌月樓的夥計,擺上滿滿一桌菜餚後,高紹領進來兩名艄夫打扮、穿着草鞋、腳上還沾着泥巴的漢子進來,她看清楚其中一人竟然是與其兄走得極近、帶着其兄被韓謙所殺消息的高寶時,美眸瞪得溜圓。

高寶看到奚荏凌厲的盯過來,心頭直是發虛,實是擔心韓謙爲討好美人,點破是他殺死奚成,然後再將他交給奚荏發落。

韓謙見奚荏杏眸死死盯住高寶,看向奚荏說道:“奚成臨死都要效忠馮昌裕、爲虎作倀,當時州獄嘯鬧在即,我不得已出手殺他;而高寶潛回靖雲寨,也是聽我命令行事,也是他暗中配合,我才能擒住季昆——你要是都不能將這怨恨壓下去,我們的合作,似乎沒有必要再進行下去!”

奚荏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纔將凌厲的眼神從高寶臉上移開,她之前怎麼都沒有想到韓家父子剛到敘州才一天,就已經令高寶、馮宣爲他們所用了。

奚荏對高寶頗爲熟悉,平時對他貪鄙的生性也頗爲不屑,心想他要是被韓謙逮住,貪生怕死之餘爲韓謙所用也正常得很,但馮宣在敘州頗有義名,怎麼又會就輕易背叛山越,爲韓家父子所用?

韓謙示意高寶、馮宣坐下說話。

見韓謙將所有事都攬到自己頭上,也並不是將他召來殺了討好美人,高寶伸手抹去額頭的虛汗,虛着屁股在桌旁坐下,懸着心才從嗓子眼落回去。

馮宣看到奚夫人在場,又聽韓謙說他跟奚夫人有什麼合作,心思則是疑惑,不知道韓謙跟奚夫人暗中談成什麼合作,而這次秘密召見他們又是有什麼吩咐。

韓謙讓大家坐下來,在舉箸用宴之前,說道:

“奚夫人答應十年之內,將率奚氏子弟效忠於左司。馮宣你從即日起,要盡一切可能,贖買分散於各寨爲奴的奚氏子弟,所需錢財,我會予全力的資助!”

聽韓謙這麼說,衆人才恍然想到奚荏實際上是奚氏唯一的繼承人。

山越諸族雖然也有傳男的傳統,但酋首子嗣不肖,或者沒有男丁繼承,也不是沒有立女主的例子。

最爲著名的則是四百多年前號稱嶺南聖母的譙國夫人冼珍。

奚氏曾經是辰敘兩州間勢力不弱於四姓的大姓豪族,但在馬元衡以及馮昌裕等人十數年不遺餘力的打擊下,此時已經可以說是覆滅了,最後所殘剩的族人也就早被馮昌裕販賣到辰敘邵衡諸地爲奴。

奚氏都已經覆滅了,奚荏這個繼承人的身份也就一無是處,但倘若能通過贖買,將奚氏子弟重新聚集到一起,奚氏不就又能浴火重生了嗎?

這時候,奚荏的身份就能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令奚氏子弟聽命韓謙行事。

馮宣的心則是略感苦澀,他明白韓謙要他出面去贖買奚氏子弟,一方面無疑還是想着能夠掩人耳目,但另一方面,到時候他麾下的奚氏子弟越聚越多,明面上看他馮宣在敘州的勢力會越來越大,而實際上是他受韓謙的控制越來越緊、越來越嚴。

到最後除非奚夫人心存異志,要不然他壓根就不要指望能擺脫韓謙的控制。

奚氏於天佑六年被馮昌裕徹底攻破時,還有三千多族人被販賣到各地爲奴。

這點人口,要是放在其他地方,根本算不了什麼,畢竟其中能用於征戰的壯勇,也只有三五百人而已,但在敘州能暗中將奚氏族人聚集起來,而最後又能通過奚夫人令奚氏族人的凝聚力、向心力重新提聚起來,則將是一支不可忽視的、隱瞞在暗處的力量。

這要比讓馮宣在沒有多少基礎的前提下,在被四姓防備着、滲透着的前提下,卻要在三四年內形成一股能在敘州跟四姓抗衡的力量,要現實得多、可行得多。

馮宣沒法拒絕,即便有所不願,也只能點頭應承下來,接着又說了昨日馮昌裕找他到靖雲寨談話的事情。

四姓無法拒絕新任刺史韓道勳提出的條件,也同意接受以馮宣及手下組建船隊,運送敘州物產到金陵,與左司所屬的貨棧進行交易,畢竟馮宣多年來就率手下在沅水旁以拉縴爲業,也有知行船水情的艄工舵手。

不過,馮宣除了保證村寨現有的田地耕作外,將能用的男丁都調出來,也不到四十人,更何況馮宣手裡並沒有能運貨的船隻。

馮昌裕找到馮宣,四姓將各出兩艘千石船,以一百石運力配備一名艄工水手的標準,再加上必要的護衛,八艘千石船怎麼需要用一百人才夠。

馮昌裕給馮宣的建議是馮宣寨子裡出二十人,四姓各出二十人,湊足組建船隊所需要的人手,到時候覈算工錢時,馮宣這邊照四十人領錢便是。

其實就是答應每走一趟船,讓馮宣虛領二十人的工錢。

以艄工縴夫每天兩升粳米、十文錢的力價計算,一年就算一半的時間走船,馮宣也能虛領六七萬錢。

這在窮山惡水的敘州,可以說是一筆鉅款了,要知道馮宣的村寨,小兩百口人,一年結餘都未必能有三五萬錢或百八十石的糧食。

“我沒有請示過少主,不敢隨便答應馮昌裕,只是跟馮昌裕說容我考慮兩天。”馮宣說道。

“你去回覆馮昌裕,便說船隊裡四姓可以各出十人,而你家寨子人少,要讓四姓各賤賣十名寨奴給你,以補人手的不足,但不要刻意提奚氏寨奴,”韓謙說道,“還有,就是寨奴就算是賤賣,你也得先跟四姓賒着賬。”

馮宣的寨子,目前不管男女,壯勞力才一百人,要是能一下子得到四十名寨奴,實力相當於直接提升三四成。

雖然馮昌裕那邊出售寨奴,不會將整戶整戶的寨奴賤賣給馮宣,多半會將寨奴的家庭成員拆散開賣給馮宣,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牽制,但這也不打緊,畢竟是這些只是第一步;同時第一次也不能刻意挑奚氏寨奴贖買進來。

不過,只要四姓不刻意防備着馮宣,往金陵多跑幾趟船,馮宣在韓謙支持下,暗中聚集的財力越來越強,贖買的寨奴越來越多,特別是其中的奚氏寨奴越來越多,很快就會凝聚成不受四姓牽制的一股在敘州新興崛起的力量。

這股力量不僅四姓意識不到,連潭州都不可能防備!

想到這裡,韓謙也頗爲得意,拿筷子夾了一塊鴨脯肉,咬了一口,皺着眉頭說道:“這味道不對!”

高紹、田城他們惶然色變,說道:“我們特地讓人盯着後廚,也讓人做了手腳?”

“是味道不正宗,不是下了藥,你們緊張什麼?”韓謙又夾了一塊鴨滷味,嚐了一口,眉頭皺得更緊,“上回過來,心裡就想着收禮,倒沒有認真嘗一嘗灌月樓的菜餚,這滷味竟然有一絲起酸,看來黔陽城裡的食肆烹飪水平亟需提高啊!高紹,你送馮宣、高寶離開,再將大廚喊過來,我倒要問問他,到底是從哪裡學的手藝,竟然這麼粗糙!”

馮宣、高寶面面相覷,不知道韓謙想幹什麼,又或者是灌月樓的東家那天給少主禮送輕了?不過韓謙已經吩咐高紹送他們離開,他們也怕露了行跡,不敢多留,先行告退離開……

第二百六十九章 番民第六百四十四章 剛柔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宮舊事第二百八十二章 問策第七百七十九章 奪寨第七百七十五章 戰敗第四百八十八章 秋意第七百二十章 金陵第三百四十五章 駕崩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二百一十四章 詢問舊事第三百九十三章 會合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三百四十五章 駕崩第一百五十五章 策反第三百三十三章 波瀾不驚第七十三章 婚宴第四百四十九章 婚約(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西征(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殊途同歸第三百三十四章 窮酸王侯第三百二十四章 熱鬧第一百五十一章 滄浪第一百零四章 鎮壓第七百零一章 尾聲第七百八十二章 舊事(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碑文第六百九十章 求去第七百五十六章 關中(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楚州舊事第四百四十九章 婚約(二)第七十三章 婚宴第三百五十六章 弒第三百三十章 暗夜第二百六十八章 番民士人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不待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奚氏族人第四百九十九章 招安(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六十五章 物性第三百零三章 決斷之策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洛(二)第四十一章 把柄第二百四十章 天工匠書第二百五十六章 掌控第三百三十章 暗夜第六百一十六章 回京(三)第五百九十七章 聘禮第七百一十七章 驅逐第二百三十三章 召見(二)第五百八十章 淮東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洞第三百九十九章 問話第十三章 討杯毒酒第四百零三章 偷樑換柱第五百二十四章 勾結(二)第七百八十四章 私宴第三百三十四章 窮酸王侯第三十四章 風未平第二百二十三章 夜間定計第一百三十八章 舉薦爲吏第六百六十七章 殿中第三百一十六章 神陵司疑雲第六百零二章 迎親(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駕崩第四百一十七章 人心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九十五章 潰敗第三百五十四章 居喪第三百三十八章 離城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釁(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召見(一)第九十九章 窺探第一百九十九章 籌碼第五百零三章 商船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一百六十九章 彈舉善惡第六百零二章 迎親(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驚雷第二百六十六章 馮繚(二)第四十八章 相知第五百二十九章 應急計劃第七百九十四章 勸嫁(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南撤(四)第七十二章 彌補第八十二章 辭行第二百三十九章 秘旨第七百六十八章 賀禮(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蜀主心思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四百零五章 老卒第九十六章 潭州心思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思路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七百零六章 抉擇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懾第二百一十八章 鄭氏第五百三十五章 宮門第六百八十八章 狂瀾
第二百六十九章 番民第六百四十四章 剛柔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宮舊事第二百八十二章 問策第七百七十九章 奪寨第七百七十五章 戰敗第四百八十八章 秋意第七百二十章 金陵第三百四十五章 駕崩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二百一十四章 詢問舊事第三百九十三章 會合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三百四十五章 駕崩第一百五十五章 策反第三百三十三章 波瀾不驚第七十三章 婚宴第四百四十九章 婚約(二)第七百三十四章 西征(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殊途同歸第三百三十四章 窮酸王侯第三百二十四章 熱鬧第一百五十一章 滄浪第一百零四章 鎮壓第七百零一章 尾聲第七百八十二章 舊事(二)第四百三十三章 碑文第六百九十章 求去第七百五十六章 關中(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楚州舊事第四百四十九章 婚約(二)第七十三章 婚宴第三百五十六章 弒第三百三十章 暗夜第二百六十八章 番民士人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四百三十七章 時不待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奚氏族人第四百九十九章 招安(三)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六十五章 物性第三百零三章 決斷之策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洛(二)第四十一章 把柄第二百四十章 天工匠書第二百五十六章 掌控第三百三十章 暗夜第六百一十六章 回京(三)第五百九十七章 聘禮第七百一十七章 驅逐第二百三十三章 召見(二)第五百八十章 淮東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洞第三百九十九章 問話第十三章 討杯毒酒第四百零三章 偷樑換柱第五百二十四章 勾結(二)第七百八十四章 私宴第三百三十四章 窮酸王侯第三十四章 風未平第二百二十三章 夜間定計第一百三十八章 舉薦爲吏第六百六十七章 殿中第三百一十六章 神陵司疑雲第六百零二章 迎親(二)第三百四十五章 駕崩第四百一十七章 人心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婚(二)第九十五章 潰敗第三百五十四章 居喪第三百三十八章 離城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釁(一)第二百三十二章 召見(一)第九十九章 窺探第一百九十九章 籌碼第五百零三章 商船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一百六十九章 彈舉善惡第六百零二章 迎親(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驚雷第二百六十六章 馮繚(二)第四十八章 相知第五百二十九章 應急計劃第七百九十四章 勸嫁(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南撤(四)第七十二章 彌補第八十二章 辭行第二百三十九章 秘旨第七百六十八章 賀禮(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蜀主心思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四百零五章 老卒第九十六章 潭州心思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思路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七百零六章 抉擇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懾第二百一十八章 鄭氏第五百三十五章 宮門第六百八十八章 狂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