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盜亦有道(中)

闞城,魯國公陵所在之地,在入山的必經之路上,專門建造了一座狹長的城邑護衛山陵,牆垣長達數裡。被羣盜圍困半旬之後,這裡早沒了往日山繞祥雲,水籠瑞氣的氣勢,只剩下滿城軍民人心惶惶。

“援軍爲何還不到?”

作爲先君陵寢,魯侯和三桓對闞城的防備不可謂不重,足足有兩個旅的魯兵在此常年駐紮。他們都是從國人中挑選出來的忠勇之士,輪番更換,但數量必須維持在一千,兵甲也是最好的,即使是陽虎擅權的這幾年,此處也並未鬆懈。

然而在數日前,這一千魯兵貿然出擊驅逐零星出現的小賊,結果中了盜跖的計策,在一處草灘處遭了埋伏,報銷了五百人。剩下的逃回城邑,任由羣盜在牆垣外高舉他們拋棄的旌旗和用長矛高高頂起武胄挑釁,再也不敢踏出城半步。

闞城是百餘年前新興的地區,遷入的居民不多,所以連帶老弱婦孺加上也不過三四千人,勉強將長長的牆垣站滿,驚懼地看着外面。

“以往盜寇雖衆,但多散亂無紀律,不足畏也。然盜跖之徒卻稍有紀律,頗能列隊結陣,守陵之卒不能敵也……”這便是闞城宰遞送給曲阜的告急傳書。

若是登上城頭放眼望去,原野上的盜寇足足有五千之衆!簡陋的營帳密密麻麻搭滿了城郊。但六成以上的都散亂無紀律,東一堆,西一塊,進攻的時候一窩蜂,無事的時候橫七豎八躺得到處都是。儘管也有“旅帥”“卒長”之類的頭領在他們中間奔跑喝叫,拼命約束,然而成效不大。

唯獨離城邑半里的那塊田野立着兩千餘人,頗有紀律,與別的盜寇相比涇渭分明。遠遠望去,他們的武器也較好。戈、矛、戟、弓矢皆有,其中甚至有數百披掛甲衣的甲士,這些人自稱“盜跖之徒”,也就是盜跖在大野澤起家的老班底。

而站在他們中間的則是一位身材魁梧。容貌英俊的統帥,他椎髻,身着棕色甲衣,雙目圓睜亮如明星,正是柳下跖。他未駕車。未乘輦,就這麼大大咧咧地攤開腿箕坐在土丘上,手按着劍柄,嘴裡叼着根枯黃的野草。

他們原本在進行一場攻城的軍議,地上用枯枝畫的闞城地圖只畫了一半就停了下來,卻是被一個來自北面的探哨打斷了。

繼魯城內亂稍息的驚人消息傳至後,又一個重磅消息抵達,盜跖聽着探哨彙報中都之戰的情況,眉頭緊皺。

旁邊有個“旅帥”不可思議地說道:“邾婁手下足足有四千人,雖然戰力不及將軍之卒。但竟然一天之內就被擊潰殆盡,連自己也被俘了?”

盜跖冷笑幾聲後道:“邾婁一向對我不滿,讓他不要急着攻邑,圍着城遠遠派出斥候防備魯人援軍,爲我爭取時間即可。誰知他心生不服,完全反着來,不亡待何?也好,自此以後羣盜中便唯無人敢不服我了。”

他又遲疑地問道:“不過我本以爲魯城的陽虎和三桓在火併,沒有半月是決不出勝負,抽不出空來理會我的。誰料竟然如此之快,魯軍的統帥是誰人?”

“據說是廩丘大夫趙無恤……”

“趙無恤?”盜跖臉色微變,將口中的野草遠遠吐了出去。

“這個晉人來湊甚麼熱鬧?我記得半月前他才帶着七八百兵卒去了魯城,大概也參與了火併。如今時隔幾天。卻一回頭滅了邾婁,莫非此次魯城內亂結束的如此之快,也有他的功勞?”

中都處的羣盜被掃清,俘獲千餘,殺傷近千,其餘兩千多四散而逃。其中一千逃到了闞城附近。在聚集殘兵後,盜跖兵力達到了六千,但他原本四顧無憂的局面也宣佈告終,趙無恤的武卒盤踞中都,隨時可能南下。

盜跖望着遠處依然固守的城邑道:“雖然此地被我用計消耗了五百守陵兵卒,但這些人畢竟是魯國精銳,士氣雖低落卻未瓦解。邑內民衆也世代忠於魯侯,全力幫忙抵抗,所以若想攻破,至少還得半旬時間。”

有盜跖之徒擔心地提議道:“將軍,魯兵就在北面一日行程外,莫不如暫且撤退?”

“何必懼怕!你現在是我的旅帥,手握數百人生殺,還當自己是被邑兵到處追逐的小盜麼?事到如今又怎麼輕言放棄?”

盜跖雖然對中都的大敗微微驚訝,卻並不退縮,而是亦挫亦勇,要實現自己的大志,沒有幾分爭心怎麼行。

面對有些忐忑的手下們,他說道:“這牆垣後面就是魯國九宮廟宇陵寢,那裡邊有什麼,我沒有告訴過汝等?”

盜跖之所以進攻這處政治意義深厚,防備遠甚於一般千室之邑的闞城,主要還是覬覦城邑後的魯國九公陵寢。

春秋時代厚葬流行,比如齊國人就崇尚豪華的葬禮,齊桓公時,產的布匹多半被用來做壽衣,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

儘管不少有識之士如管仲、晏子等反對,但能像魯國季文子,晉國中行穆子那樣清廉薄葬的人是極少的。多數諸侯卿大夫死後莫不豐厚其葬,高大其壟,棺木必須多層,葬埋必須深厚,死者衣服必須多件,隨葬的文繡必須繁富,墳墓必須高大。

盜跖在衆手下面前走動,比劃着闞城,重複這幾日用來激勵士氣的話語:“在這裡面,九座廟宇樑柱高大,神壟上有銅、瓷、漆木、皮革、金、玉等。其中國之重器的鼎、簋、方壺等銅器成百上千,隨便得到一個,就能熔掉鑄造新的兵器,或者去陶邑轉賣,可以得到一年的口糧!汝等不想要麼?”

“想!”

“諸侯死後,使府庫貯藏之財爲之一空,然後將金玉珠寶裝飾在死者身上,用絲絮組帶束住,並把車馬埋藏在壙穴中,又必定要多多製造帷幕帳幔、鐘鼎、鼓、几筵、酒壺、銅鑑、戈、劍、羽旄、象牙、皮革,置於死者寢宮埋掉,然後才滿意。若是能刨開一座,便等同於獲黃金百鎰!何況是九座!汝等不心動麼?”

“必破此邑!”羣盜們的眼睛都紅了,盜跖一向分配公平。每次劫掠後都按照他們的功績分發戰利品,所以貪念之下忘了害怕,紛紛咬着牙詢問要如何做,將軍儘管吩咐。

盜跖對他們的表現很滿意:“我知道的消息是。如今魯國內亂尚未完全平定,趙無恤雖然解了中都之圍,但他手頭並沒有多少兵卒可用。依我看,此人素來行事銳意冒險,先從曹國孤軍五百里奔襲甄城。以劣勢兵力出城與廩丘齊人野戰,如今又千人還師救中都。以他固有的風格,必然想打我措手不及,帶領這千餘人疾速南下,或許明日便能抵達。”

他再次蹲下,在地面上畫起了地圖來:“吾等莫不如分兵,兩千人繼續圍困,挖掘入城的坑道。其餘隨我連夜偃旗息鼓撤離,去北面的草澤一帶埋伏,彼輩若來。定無生還之理。”

“將軍,邾婁平日也是個勇武善戰之人,四千之衆竟然被一擊既潰,吾等也以四千人對敵,夠麼?”託了邾婁的福,現如今武卒的戰績實在有些駭人聽聞,趙無恤也在朝“當世善戰者”的行列邁進。

盜跖卻不以爲然:“邾婁只不過是一方草莽之主,不值一提。”

他認爲,自己不僅僅是一方草莽之主,而且還是“一軍之主”。

盜跖讀過司馬法。並且將其吃透了,認爲要想成爲一軍之主,需有兩個條件。

一個是堅毅不拔的性格,只有性格堅毅。才能在一時失利的情況下鼓舞兵卒,使全軍不至於因失利而喪失鬥志。另一個是須得具備足夠的謀略和眼光,才能在複雜的形勢中做出明智的判斷,才能做到趨利避害,帶領全軍贏得勝利。

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如果只有前者。沒有後者,可能不管怎樣堅持也贏不來最終的勝利,而如果只有後者,可能還沒等到勝利就因爲一場無法避免的失利而喪失了鬥志和本錢。

過去十年的事情讓盜跖相信,自己兩者皆備!

“將者,兵之膽也,有我在,便能讓全軍士氣大振。我的親兵可不是散亂的普通羣盜,更不是隻會堂堂正正之戰的諸侯三軍,二三子只要善用我的戰法,在湖澤便能戰無不勝!”

……

盜跖雖然聰慧敏感,但他按照趙無恤以往行事風格預測武卒下一步行動,卻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距離解除中都之圍已經過去了兩天,但趙無恤的武卒卻依然沒有即刻南下的意思。

在軍議上,田賁、虞喜等人也建議應該乘着大破盜寇,士氣高漲之際乘機南下,將盜跖一併擊潰,完成這次任務,再揚武卒軍威。

“司寇之名一定能傳回晉國,叫諸卿膽寒!”

前日的戰事實在是壓倒性的勝利,兩人打得極其爽快,對手如土雞瓦狗,而己方貌似天下無敵,心態不免有些飄忽。但他們卻被趙無恤潑了一盆涼水。

“當年城濮之戰前,晉師寡而楚師衆,晉師退避三舍,楚國令尹子玉輕敵而驕,便命令全軍追晉師。臨陣時,子玉還誇口說:今日必無晉矣!然而卻一戰而敗,喪師辱國,自己也無顏見申息二縣昆父兄弟,於是自殺身亡。故用兵之道,驕則輕敵,輕敵必敗!汝等這兩年來雖然多次小勝,但與子玉想比還差得遠,不可不引以爲戒!”

趙無恤最近一年多的行動看似處處冒險,但那是逆境中追逐時勢的不得已爲之。現如今既然魯國的大勢已經如他和張孟談謀劃的那般運作,就沒必要不顧代價冒進了。

冉求現在在軍議上已經相當積極,他說道:“誠然,中都之戰極其順利,四千盜寇只花了幾個時辰就潰逃大半,其餘或死傷,或被俘。若盜跖之徒也是這般不禁打,那追擊南下也不是不可以。”

“但盜跖詭計百出,號稱善用兵者,過去十年間未嘗一敗,用兵十分難以預料。何況向南行上幾十裡,就開始進入大澤地帶,若是貿然前進,吾等講失之於地利。而據那個捕獲的盜跖親信稱,闞城附近至少有五六千之衆,且兵甲比北面的盜寇精良。多半是盜跖的精銳,敵衆我寡,敵暗我明,接戰則失之於人和。”

趙無恤認同了冉求的分析。後世的歷朝歷代,讓朝廷最頭疼最難對付的不是外來的敵人,而是這些流寇。他們的流動性和再生性都極強,若是無綱領、無統籌,只爲搶一遭求活。那倒還容易剿滅。

可一旦開始得到有識之士的籌謀和規劃,就會形成自己的建制,絕不容小覷。

所幸盜跖雖然聰慧,也有不同於尋常盜寇的野心和理想,卻依然沒有像陳勝吳廣,乃至於劉邦、黃巾一樣明確提出一個綱領來,所以只能算一方草莽之雄,難成大事。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說白了。盜患歸根結底是經濟和政治問題,不是軍事問題。趙無恤很清醒,沒有不自量力地想一次性平息這蔓延方圓數百里的潰瘍。

盜跖此人,無恤已經極爲警惕,不敢大意,他是來驅逐盜寇,又不是死磕的,何必把自己搭進去?所以趙無恤否決了冒險南下,認爲還是持重爲好。

一來,他已經得知闞城依然在堅守。二來是他既然已經將未來的中都宰暗暗許給了宰予。那魯國西鄙臨近大野澤的其餘地方,自然也要佈置一些後手。

他這兩天可沒有閒着,先是疏通道路:盜跖突襲鄆城不果,便東撤來攻中都。在沿途留下了數百盜寇阻礙行人,截斷塗道。無恤讓虞喜帶着輕騎士西行,很快就掃清了這些挖路斷橋之賊,聯繫上了鄆城。

鄆城那邊,張孟談縱觀形勢,知道未來數月的關鍵將集中在東邊。所以已經親自到鄆城坐鎮,甄、廩丘交給了計僑和羊舌戎等。虎會原先帶着八百人,又從兩邑調兵,徵召鄆城人,集結了千五百人,可以調撥一千徒卒供趙無恤使用。

東面的魯城、負瑕;北面的汶上、須句;西面的高魚、範邑;趙無恤都以小司寇之名移書去請求各邑大夫、宰、司馬派兵來支援。

但今天,趙無恤剛剛接到了各邑的回覆,除卻魯城過來的幾百人,還有和趙無恤有點交情的高魚大夫派來了一百人外,其餘各邑都推脫掉了。

“真是羣守土自保之賊!大夫,莫不如再移書向更遠的邑求助?”

宰予在邑寺裡幫着趙無恤罵這些不願出兵的大夫,這幾日趙無恤已經以小司寇的名義向孔子提出,讓宰予接管了城邑事務,也算是爲日後的推舉埋線。其實子貢、子路、冉求不在後,宰予本來就是孔子主要的輔政者,罵歸罵,厭惡歸厭惡,連孔子也不得不承認,這個弟子雖然無德,但能力的確很強。

趙無恤將簡牘盡數扔到了案上:“無妨,雖然來者寥寥,但正如詩言,靡室靡家,玁狁之故;王事靡盬,不遑啓處。總得有人爲國分憂,吾等不可再等了……”

因爲魯城處,魯侯已經派人催了好幾次,他這幾天恐怕夜夜夢見祖墳被刨罷。

這是一次站隊實驗,趙無恤現在是三邑中大夫,治下戶口過萬,兵卒數千,是西鄙最強大的力量。而且他的小司寇職位也足以指派周邊的邑大夫們,不過這一回不太成功,也就高魚大夫給了面子。

願意合作的,趙無恤自然記在心上,至於那些拒絕派兵支援的,無論是何等冠冕堂皇的理由,趙無恤都決定,這次剿寇若是不能獲全功,那黑鍋就交給他們去背了!

湊足了一師2500之衆後,趙無恤已經做好了萬全準備,就在他在中都南門誓師南下,準備與盜跖會獵一場的那天,魯城處也傳來了子路在陽關的消息……

ps:熬夜寫的大章,明天兩更……

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1189章 北風其涼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577章 失敗者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225章 賞不逾時第457章 天地之大第542章 鳴鼓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656章 大風(13)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599章 夙願第828章 鳳凰涅槃第423章 雪橇第895章 兵者詭道也第808章 趙策第266章 侈靡之業第1094章 過河!過河!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669章 破城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第821章 興越三絕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650章 大風(7)第1161章 如龍第60章 與子同浴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294章 尼父之丘(上)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503章 外援翟792章 長平之戰(下)第1160章 鼎之輕重第297章 軍旅之才第1152章 塞外天子第588章 神靈的居所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273章 狐假虎威第49章 有女如雲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933章 天災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119章 可爲良配第123章食不厭精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第204章 君與臣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1212章 脣亡齒寒第327章 梟臣的末路(上)第1089章 王侯盡北望(中)第119章 可爲良配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863章 魏韓第386章 駟歂殺鄧析第1213章 今天下三分第696章 趙氏包圍網(下)第94章 與子同仇第1171章 尺蠖之屈第636章 中行第508章 七穆遊氏第1046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79章 新絳南市第456章 盜跖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745章 爲何而戰?第298章 仲尼弟子衆生相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673章 盡棄前嫌?第369章 千金市馬骨第1199章 太華巍巍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503章 外援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820章 無爲有爲(下)第977章 千乘萬騎第59章 首禍者死第339章 中都的燈滅了第480 金布律第45章 兄弟鬩牆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710章 陶朱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1136章 樓煩第1150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521章 摘桃的來了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
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1189章 北風其涼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577章 失敗者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225章 賞不逾時第457章 天地之大第542章 鳴鼓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656章 大風(13)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599章 夙願第828章 鳳凰涅槃第423章 雪橇第895章 兵者詭道也第808章 趙策第266章 侈靡之業第1094章 過河!過河!第805章 翻手爲雲第669章 破城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第821章 興越三絕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650章 大風(7)第1161章 如龍第60章 與子同浴第801章 知瑤之死(上)第294章 尼父之丘(上)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503章 外援翟792章 長平之戰(下)第1160章 鼎之輕重第297章 軍旅之才第1152章 塞外天子第588章 神靈的居所第397章 生擒活捉第950章 武裝賑災第273章 狐假虎威第49章 有女如雲第109章 陶復陶穴第933章 天災第1118章 封建子弟第119章 可爲良配第123章食不厭精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506章 桐宮之囚(中)第204章 君與臣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1212章 脣亡齒寒第327章 梟臣的末路(上)第1089章 王侯盡北望(中)第119章 可爲良配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863章 魏韓第386章 駟歂殺鄧析第1213章 今天下三分第696章 趙氏包圍網(下)第94章 與子同仇第1171章 尺蠖之屈第636章 中行第508章 七穆遊氏第1046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第250章 大河之上第79章 新絳南市第456章 盜跖第1075章 離離原上草第985章 韓之戰(中)第745章 爲何而戰?第298章 仲尼弟子衆生相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673章 盡棄前嫌?第369章 千金市馬骨第1199章 太華巍巍第622章 更與誰人說?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282章 廩丘之役第780章 臨淄亂(下)第288章 鄟澤之盟,高唐之謀第947章 第二次反趙同盟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503章 外援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820章 無爲有爲(下)第977章 千乘萬騎第59章 首禍者死第339章 中都的燈滅了第480 金布律第45章 兄弟鬩牆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710章 陶朱第553章 成王敗寇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234章 行人聘問第1136章 樓煩第1150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521章 摘桃的來了第671章 又死了一個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