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朝歌之圍(上)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在籍秦帶着數千新田國人組成的公室軍隊繞過王屋山麓後,山勢越發起伏不平,道路漸漸狹窄起來,綿延的山嶺佔據了天空,一條遍佈荊棘和灌木,豺狼所嗷,狐狸所居的羊腸小道向前蜿蜒而去。

這便是太行山的重要孔道:軹道。軹者,車軸之端,軹道者,意思是這條道僅容一軹(車)通過。所以隊伍前後拉開了數裡距離,像一條在山間爬行的長蛇。

換了平時,這種道路也極爲難走,何況是這六月末的雨季?

籍秦十天前從新田出發,一路從沁河谷底爬坡到太行之巔,所經之處,崇山峻嶺,瀑流湍急,實爲險隘。加上雨水稀稀疏疏下個不停,讓兵卒們感覺自己身上都快長青苔了,只希望有個乾燥的地方歇息幾日。

不過他們的第一個目的地總算是到了,那便是這座橫跨在峰巒上的石壘城塞:軹關。

關城坐落在左高山右深溝的隘口古道上,地勢險要,雖然只有一千之衆留守,卻易守難攻,萬夫莫開。

這裡屬於韓氏所有,不過在籍秦看來,雖然六卿形如六國,但都是晉侯臣子,以他上軍司馬的身份,還是上軍佐韓不信的下屬,憑藉虎符、節杖和通關文牒,通過此關並不困難。

然而讓籍秦萬萬沒想到的是,當他帶着親衛們攀爬到關口時,卻吃了一記閉門羹。

“籍大夫,你應該先捎個信來,”他們在兵卒推攮下才得以駕車爬上山口。韓氏的家臣段規面貌醜陋,趴在石頭堆砌而成的軹關上對籍秦笑着說道,“那樣的話。吾等就可以派人護送。這年頭山路的安全不比從前,雖然你帶着這麼多人。不知意欲何爲?”

段規望向籍秦身後,因爲關口狹窄,他的大軍停留在半山腰,遙遙看見旌旗。

籍秦倒沒那麼多要求,只希望韓氏快點開門,讓他帶兵去向趙氏“傳達國君的意思”。

然而段規卻笑着拒絕了。

籍秦大怒:“大膽韓氏家臣!睜大你的眼睛,看看這旌旗,看看這節杖和斧鉞。我可是帶着君命來的,難不成韓氏打算抗命,打算叛晉麼?”

段規呵呵直笑:“籍大夫言重了,我只是一個小小的家臣,豈敢有這膽量。說來也是不巧,這幾日忽降大雨,關後的道路被大水和石流沖垮,大夫恐怕是過不去了,不如原路返回,去向趙氏借道。從孟門關外的滏口道進入何如?”

籍秦大怒,他原本是中行寅之黨,如今則投靠了執政知伯。雖然還未聲張出來,但籍秦已知道,知伯暗地裡一改之前的態度,準備遏制趙氏的勢力,他豈能從長子借道?何況根據最新得到的消息,孟門險關,在趙氏席捲河內後,竟然派人帶着範氏被俘的大夫範維去詐取了,對於知、中行一黨的籍秦而言。那就是一條死路……

他仰頭大吼威脅道:“我身負國君使命,要去河內調停趙氏與二卿的亂戰。你竟然攔我,這是亡族滅家之罪!”

段規卻不爲所動。

其實知氏在東邊仗打得差不多時。派人以晉侯名義來出面干涉叫停,趙無恤是早在預料中的。他在攻克凡、共後特地和韓虎協商過,要派個可靠家臣守在要道軹道、羊腸阪等地,爭取在八月份前,阻止來自西面的軍隊通過。

雖然段規聽命行事,但趙無恤態度之膽大,行動之激進,都讓他心驚不已,這相當於是站在太行之巔對西邊大喊道:太行以東是戰是和,都由趙氏說了算,無論是晉侯還是執政,都管不着!

看着退回半山腰駐紮的籍秦五千人馬,段規也只能祈求多下幾場雨,讓他們沒法悍然進攻。他的使命是不要讓這些人過關,去攻擊趙韓河內地,因爲那裡的兵卒和人員都被抽調去進攻朝歌了……

段規沒親歷過沁水、凡、共的戰場,自然也不能做出直觀的判斷,只是憑藉常識認爲韓虎此舉有些冒險。

他喃喃說道:“君子還是太過年輕,太過忠厚了啊,因爲在戰場上被破了陣線,導致趙卿受傷一事,他一直心懷愧疚,竟願意陪着趙無恤做下這種無視君命和執政的事情。如此一來,趙韓已經大大得罪了新田那邊,若執政支持範、中行,定首禍者時,韓氏恐怕也脫不開關係……宗族存亡榮辱都繫於趙氏身上,這真的好麼?也不知道,朝歌那邊的戰事怎麼樣了?”

以段規聰明的頭腦,也想不出趙無恤有什麼速戰速決的法子,放眼天下,對於攻城一向沒有什麼速成的法子,別說是在七月破城,就算拖到入冬,拖到明年,也有可能啊!

……

早在六月中旬,在攻破共城,範吉射*半個月後,趙韓聯軍休整數日後,又進擊到了朝歌城下。

朝歌位於淇水之陰,作爲昔日的殷商故都,這裡一度是“大都無防”,有內城而無外郭,沒有修建城牆,正因如此,周武王才能帶着周人精銳在牧野一戰擊敗殷人後,繼續推進,一天內滅亡了大邑商,成湯六百年社稷毀於一旦。

等到武庚之亂平定,衛康書被分封到這裡後,便吸取了教訓,在內城外加修了外郭,當然,就當時的技術水平,其實就是高一兩三丈的土圍子,所以等到狄人南下時,朝歌也沒費什麼功夫就被拿下了。

直到一百年前,這裡落入了範氏之手後,朝歌才被真正地經營起來,多次加固擴建,將這裡打造成了範氏在太行以東的堅城,也是家族的大本營。

所以等趙無恤率領大軍抵達時,落日餘暉下,他看到的是這樣一番景象:

這座都邑規模宏大,外有萬畝粟杆青綠的肥沃良田環繞,東有淇水河爲險阻,西有太行山餘脈作屏障,朝歌古城垣巍然壯觀,像是蓋在河內平原北部的一方玉印。

就連一心要攻克這裡的趙無恤也忍不住讚道:“詩言朝歌邦畿千里,維民所止,的確如此。”

移動小百科項橐像背誦一般補充道:“朝歌者,意爲高歌黎明,喜迎朝陽,蒸蒸日上,興旺發達之意。也有人說紂王坐於朝歌鹿臺,朝歌暮舞,新聲靡樂,故名朝歌。”

他頓了一頓,又道:“不過在下臣看來,如今的朝歌人卻沒有這份雍容享樂的心思了。”

不錯,昔日作爲歌城外一道景緻的林木被砍伐一空,房屋也燒燬殆盡,井水全部填平,或扔了死羊死雞進去污染。這座大城現在一日三驚,已經做好了迎敵堅守的準備。

趙無恤看了看自己身後,共城之戰後收斂傷亡,趙韓兩軍尚有萬餘人能再戰,在和從棘津再度北上的趙廣德、羊舌戎等人匯合後,接近兩萬大軍。此外,從溫縣、韓氏領地和凡、共徵召來的十七歲以上者,也有萬人勞役,這些人沒經過訓練沒法打仗,只能乾點重活。

這浩浩蕩蕩的三萬人掃清了朝歌的幾處衛星小邑,接着在數十里外佈置斥候,又在淇水沿岸布了一條數千人的防線。時值夏末,淇水湍急,對岸的範氏小邑不敢渡水救援,卻不能不防。

沒有了後顧之憂,就可以全力攻城了,不過這朝歌城卻仍是很不好攻。

遠遠望去,朝歌引清澈的淇水爲護城河,像一條玉帶般環繞其外。外郭部分城牆高約五丈,頂寬也是五丈,基厚則有七丈!城垣東西寬千餘丈,南北長兩千餘丈!確確實實是一座“千丈萬戶”的堅城。

好在範吉射已經將此城兵卒抽調一空,折損在幾次大敗裡。據估算,中行寅帶着逃入城中的兵卒僅有兩千餘,加上城內千餘守卒,加上陸續從淇水北岸新徵發的新兵,一共不超過六千。

但麻煩的是,朝歌戶口衆多,何況還有不少人從四面八方逃難過來。據探子所報,老弱婦孺全部被趕到淇水北岸,免得浪費糧食,五尺以上的男性則被截留。如此一來,城中尚有人口三四萬,但凡是走得動路扛得動包的人,都被邑宰張柳朔以趙兵破城喜好大肆殺戮爲威脅,動員他們幫忙做守備工作,拉上城牆湊數。

算起來,守城者的數量甚至超過了攻城者,兵法雲十則圍之,所以這仗不太好打。

三萬人的確不夠包圍這種大城,安營紮寨,將城的南牆和西南、東南兩角圍住後,主帥趙無恤召開軍議。

他們本打算用計誘守軍出城,奈何中行寅、劉香都是他的手下敗將,吸取了野戰不利的教訓,竟死守城內,也不理會趙兵故意露出的大缺口。

趙無恤笑道:“看來敵人已經打定主意,認爲吾等不能迅速破城,要死守了,二三子,可有破城之計?”

帳內衆人陷入了沉思,兩軍對壘,尤其是攻城時,計策並非萬能的,歸根結底實力纔是決定勝負的根本。就像城中的二卿殘部,跟個縮頭烏龜似的,不管引誘,他們就是不肯出城,不出城就沒法野戰勝之,只能硬攻。而硬攻,這時代攻城的辦法說到底常用的也就那麼幾種,無非是蟻附、攻城門、築土山俯攻、火攻、掘地道,亦或是築壘長期圍困這幾種罷了。

但,究竟應該用哪一種好呢?

第1069章 黃雀在後第481章 齊魯第949章 樹挪死人挪活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1136章 樓煩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1206章 夸父逐日第564章 亦能絕之!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146章 必有忠士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第1193章 楚王勝第111章 暴雨將至第418章 大雪滿弓刀(上)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1086章 最後的君子第943章 刑人(下)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432章 傷寒(上)第1114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上)第232章 士冠禮(下)第67章 大都無防第11章 幸不辱命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第1104章 人生最大的樂趣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247章 兵不厭詐第582章 鐵與血第546章 墮郈(上)第547章 墮郈(下)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1172章 復仇之義(上)第456章 盜跖第4章 單騎走馬第84章 蹴鞠練兵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434章 傷寒(下)第503章 外援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253章 商丘對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1085章 徐偃王第503章 外援第707章 南國金鼓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第975章 殺人盈野第153章 兩驂如手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487章 夾谷之會(中)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458章 諱疾忌醫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385章 賜爾玈弓第1017章 馮翊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146章 必有忠士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164章 九章數術第559章 十九歲的卿(上)寫在第三捲開始前的話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930章 鄒魯第795章 士爲知己而搏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601章 阿姊(下)第二卷完第390章 何去何從第849章 織女牽牛(下)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383章 該怪誰?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215章 如霹靂弦驚(下)第523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87章 豆在釜中第521章 摘桃的來了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171章 守燎之人第294章 尼父之丘(上)第865章 大業第508章 七穆遊氏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93章 鼓而成列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752章 汶水滔滔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459章 食鹽戰爭
第1069章 黃雀在後第481章 齊魯第949章 樹挪死人挪活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1136章 樓煩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1206章 夸父逐日第564章 亦能絕之!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146章 必有忠士第703章 未盡的使命第1193章 楚王勝第111章 暴雨將至第418章 大雪滿弓刀(上)第984章 韓之戰(上)第1086章 最後的君子第943章 刑人(下)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432章 傷寒(上)第1114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上)第232章 士冠禮(下)第67章 大都無防第11章 幸不辱命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第1104章 人生最大的樂趣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247章 兵不厭詐第582章 鐵與血第546章 墮郈(上)第547章 墮郈(下)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1172章 復仇之義(上)第456章 盜跖第4章 單騎走馬第84章 蹴鞠練兵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434章 傷寒(下)第503章 外援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734章 亡國之音 上第253章 商丘對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1085章 徐偃王第503章 外援第707章 南國金鼓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第975章 殺人盈野第153章 兩驂如手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487章 夾谷之會(中)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135章 大射儀(上)第458章 諱疾忌醫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385章 賜爾玈弓第1017章 馮翊第477章 兩敗俱傷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146章 必有忠士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164章 九章數術第559章 十九歲的卿(上)寫在第三捲開始前的話第633章 牧野洋洋(中)第611章 我的兄弟姐妹(中)第930章 鄒魯第795章 士爲知己而搏第1122章 遠赴絕域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683章 河伯娶妻第601章 阿姊(下)第二卷完第390章 何去何從第849章 織女牽牛(下)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383章 該怪誰?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215章 如霹靂弦驚(下)第523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87章 豆在釜中第521章 摘桃的來了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171章 守燎之人第294章 尼父之丘(上)第865章 大業第508章 七穆遊氏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93章 鼓而成列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752章 汶水滔滔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459章 食鹽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