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6章 夸父逐日

趙侯無恤十二年(公元前477年),七、八月份,西陲之地正值菽麥成熟之時,秋高馬肥之際。西垂宮附近,由秦襄公所建,祭祀白帝少昊的西疇香火正旺。

四面八方都有人過來,驚魂落魄的秦人顯然是將這裡當成了集會的場所,來自西陲、犬丘、冀、上邽的秦國老公族們紛紛上山,而國人男子們只能在小山底部圍成半圓,虔誠地看着山頂的白帝祠,他們後面是孩童、女人和奴隸組成的隊伍,整整有數萬人在此聚集。

他們到這裡,是因爲接到了詔命:秦國的國君回來了!

這也是子棘第一次來到西陲,來到秦人最初興起的地方。

他站在西疇外放眼望去,近處是被樹林和灌木佔據的丘陵,除此之外就是寂寞而寒磣石頭,幾乎沒處下腳,田畝也只是在山間盆地有可憐巴巴的幾百畝,遠處則是殘酷的漆黑羣山。西陲乃是石頭的樂土,巖崖的故鄉,來這裡之前,子棘根本沒想到,世間竟還有如此貧瘠的土地,難怪當年秦國的先君們死也要帶着族人離開這裡,去佔領岐山以東的肥沃平原……

但現如今,昔日的八百里秦川已經被趙國佔據,秦人只能灰溜溜地回到老家,不管是秦國的公族,還是平民,都滿是迷茫,他們之所以能接受趙刺這樣一位率先降趙的國君回來發號施令,還不是期待着他能給他們指一條明路。

“君上此來,是要帶吾等打回岐陽,奪回雍都麼!?”

半響之後,有老公族率先發問,子棘看到,他還帶着劍戟,穿着甲冑,摩拳擦掌,似乎對不明不白地戰敗有些憤憤不平,一心想打回東方去。

子棘知道自己是最沒資格說這番話的,但他還是硬着頭皮道:“二三子以爲,秦能勝趙否?”

“若不是當日君上帥衆投降,使得大庶長落魄而歸,勝負由未可知。”果然,有個尖酸的聲音如是說,這羣秦人裡對子棘耿耿於懷者不在少數,若非他是正統的秦國國君,只怕此刻早就被當做投趙的奸細殺了。

子棘苦口婆心地解釋道:“秦國乃我的邦國,秦人也是我的子民,豈能不心疼?但鄭縣之戰、藍田之戰,大庶長苦心打造的精銳卻無法撼動趙軍陣列,倘若是十年前的趙軍,秦或許還有勝算,但現如今的趙軍更強了數倍,甲兵更利,兵卒更多,而且步步爲營,秦國根本無從戰勝,我帥衆降趙,也是迫不得已……”

然而公族們可不是這麼好說服的,他們依然說道:“君上降了趙,趙人也不能容你,今日若能帶着吾等東進,一命換一命,殺個數千趙人,吾等死而無憾,否則,君上就不是秦國的國君!秦國沒有懦弱的國君!”

此言贏得陣陣應和:“對,老秦人就算血流乾了,也寧死不屈!”

死死死,就知道死,汝等可知道,比死更不容易的,是忍辱負重地活下來!?

一股無名火從子棘胸中升騰而起,他拍案而起,大聲說道:“不願做趙民的秦人,我此番都帶來了,不過五千人,其餘百萬秦民,皆成了趙國的編戶齊民。”

“雍都和隴關都已被趙軍佔據,他們兵強馬壯,汝等只怕過不了關隘,就要全軍覆沒。到時候,秦人的男兒戰死隴東,西陲只剩下婦孺,西戎氐羌便可以趁虛而入,彼輩是比趙人更兇惡的敵人,他們會佔據隴西,燒西陲宮和西疇,毀我宗廟,**汝等的妻女,將嬰孩刺死在木矛上……自此以後,秦的名字,將在天地間消失,這便是汝等執意東進的唯一結果!”

如同一瓢冷水澆落,打碎了所有主戰派的幻想。秦人們的頭垂了下來,雖然他們不服,但國君說的對,現在東出,的確只有滅族亡社稷的下場……

“那該如何是好?我秦人就要困死在這荒蕪的西陲之地麼?”有人絕望地哭了出來,雍都的老公族過了兩百年好日子,驟然回到西陲,在石頭地上開墾放牧,真是吃盡了苦頭。這西陲之地比不了後世,環境嚴苛,地形崎嶇,既無舒適生活,也無前途可言。

見機會來了,子棘大聲呼籲道:“二三子勿要絕望,我此番來西陲,便是要繼承大庶長遺志,帶着秦人闖出一條出路!”

“什麼出路?”

他指着西方日頭漸漸落去的方向道:“既然東出是一條死路,那吾等不如向西!”

……

“向西?”

秦人們面面相覷,在雍都呆久了,目光長期只注視着東方,以至於在他們的印象裡,西陲再往西方,是一片荒蕪和空白。

“西面被戎人和氐羌佔據,比西陲隴西還要窮。”有人小聲嘀咕道。

“不然,渭水北岸最肥美的草場,現在被綿諸戎所據,再往西,在西犬丘附近,則是?戎,那裡的土地,不比西陲差,更有馬匹牛羊可以奪取,有戎人可以作爲奴隸。再往西,便是羣羌之地,羌人四分五裂,更是不堪一擊。吾等秦軍雖然不能與趙軍爲敵,但攻伐戎羌,卻是易如反掌!”

“一百里戎山,也比不上涇渭一里好地。”秦人們依舊面帶猶豫,徵戎,秦穆公也做過,益國十二,開地千里,遂霸西戎,但終究覺得沒有油水,後來的秦君們便喪失了西進的興趣。

“這一次不同。”

子棘讓人展開趙無恤送他的那幅地圖,過去,秦人的瞭解不過是西羌,但地圖上,西羌之西,還延伸出去了千里萬里距離,一個個秦人以前從未聽說過的邦國星羅棋佈地坐落在上面,將他們連起來,便是一條若隱若現的路。

這條路,便是玉石之路,也是後來的絲綢之路,一直通向河西和西域……

“我從趙人去極西之地的使者處得到了這幅地圖,在河曲之西,有一片土地極爲豐饒肥沃,祁連山下,牛羊成羣。秦人只要掃平羌戎,再攻佔那裡,便能再建一個強國!”子棘指着河西走廊的位置,目中炯炯有神。

“跟我去西方,我將帶給汝等此處沒有的肥沃土地,還有數不盡的隸臣妾,如此,便可以避開趙國鋒芒,以圖再起!擺在面前有兩條路,往東,秦人覆滅;往西,秦國再起!”

言罷,子棘只等秦人們的歡呼,但久久都沒有聲響,他看得出來,他們交頭接耳,仍在猶豫,而且因爲不戰而降的事情,他們對子棘已經沒了信任。

見狀,子棘後退一步,搬出了這次來西陲時,趙無恤爲他準備的殺手鐗。

一位拄着杖的老者從子棘身後走了出來。

“大巫,是雍城白帝祠的大巫!”

秦人迷信鬼神,尤其信奉神秘的巫咸,據說這位雍城的大巫就是巫咸的傳人,視若神明。只有子棘才知道,這個老巫祝纔沒有那麼神聖,在過去幾個月裡,他已經被趙無恤的錢帛珍寶攻陷了,心甘情願爲他安排祭祀,完成趙國兼併秦國,趙秦併爲一家的儀式……

今天,也是趙無恤安排大巫來助子棘一臂之力的。

大巫在秦人中的話語權顯然比在趙國呆了十多年,一回來就投降的子棘要高得多,他掃視了下方几眼後,秦國的公族也好,平民也好,就都停止了抱怨,紛紛向他朝拜。

大巫朝衆人揮了揮手,乾癟的嘴巴笑了笑,一張口,就是一句讓所有人驚駭的話:“二三子,不必懷疑,去西方,是國君的決定,也是秦人註定的天命!”

……

“天命?”秦人目瞪口呆,怎麼一個比一個說的邪乎?

“汝等不信?”

見秦人們很詫異,大巫便如數家珍地說道:“秦文公時,有一塊天外飛石,從東南方飛來,往西方而去,光芒耀天,夜如白晝,最後落在陳倉,陳倉一帶雞鳴不已,秦文公次日帶人去一看,得到一塊陳寶石,供奉於陳倉陳寶祠。當時有巫祝占卜,便測得此飛石的意思,是秦人當有西方,時人不明,還以爲後來秦穆公霸西戎便已應驗,其實不然,今日秦人隨君上西征,纔是昊天降下陳寶石的天意……”

秦人們依舊將信將疑,畢竟這兩件事之間其實沒什麼聯繫,大巫見狀,只好又說了另一件事。

“汝等若還不信,在陳寶石降臨前數百年,秦仲爲周附庸,西戎背叛周室,滅了犬丘大駱全族,唯獨秦仲保全。周宣王時,便以秦仲爲大夫,討伐西戎。秦仲被西戎所殺,其子五人以七千兵卒西征,大敗西戎,秦莊公這才被封爲西陲大夫。莊公的下一代,依然與西戎苦戰不休,由此可見,伐戎,從受封之時起,便是秦人的天命……”

在大巫的忽悠下,秦人意有所動,但還差臨門一腳。

子棘看了看大巫,朝他點了點頭。

大巫瞭然,深吸一口氣,用盡全身氣力道:“汝等若依然不信,還有一事,要追溯到數千年以前。”

“我秦人被人稱作東方牧犢兒,不錯,吾等乃東夷嬴姓之後,而秦的一個祖先,便是夸父一族。傳說夸父與太陽競跑,想要去太陽落下的地方看看,途中,夸父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跑到黃河、渭水邊上飲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又去北方大澤飲水,誰料只走了一半便渴死,其頭顱變成了華山,身體變成了秦嶺,手臂變成了崤函,腳變成了隴山,連桃木手杖也化作桃林,這便是桃林之塞的由來……所謂秦川八百里,不過是夸父寬敞的脊背。”

所有人都靜靜聽着這個故事,震撼無比。

“夸父逐日的道路,便是吾等嬴姓先祖遷徙的路線,夸父的身軀化爲秦川,庇護秦國數百年,今日吾等終於被趕了出來,這不是因爲趙國強大,也不是因爲君侯不戰,而是因爲……因爲這就是秦人的天命啊!”

大巫越說越快,越說越流利:“天命驅使吾等,要繼續沿着夸父的方向,向西,向西,再向西,一直到太陽落下的禺谷,也就是這地圖上的西海之濱……”

西疇下一片寂靜,大巫說的神秘兮兮,但秦人這次卻相信了,半晌間沒人說話。連知道事實的子棘,也被他激昂的宣言弄得神志恍惚。

“向西!”

不失時機,大巫乾癟的手,指向了西方,那裡,是太陽落下的方向,那裡,是夸父逐日的路線。

“向西!”

子棘的長劍,指向了西方,他眼中閃爍着淚光,在趙無恤將這幅地圖送給他的那天,子棘做過同樣的美夢:秦國墨色的大旗再度在空中飛揚,秦人銳卒和車騎降臨西方,如同一柄握在昊天上帝手中的鞭子,掃蕩沿途一切城邦部落,他要洗刷自己不戰而降,背棄邦族的恥辱,用鮮血、烈焰和秦人的歡歌開創新天新地,重新建立一個龐大的,不輸於從前的大秦國!

跟隨子棘來到西陲的那最後一批秦國頑民打開了帶來的輜車,將裡面那些趙國送給秦人救命的糧食,還有被收繳的秦人武器呈現所有人面前。歡呼中,西疇上下,所有秦人都撿起了武器,他們的目光,轉向了西方。

他們相信大巫的話,那裡有秦人千百年來的“天命”,他們更相信了子棘的話,那裡是秦國的未來和希望,在某地,會有一片肥沃的草場或者土地,在等待着他們的兒孫……

“向西!向西!向西!”

呼喊不斷蔓延,不斷增強,終於變成咆哮,聲如雷霆,震撼西疇,震撼隴西,好似一場巨大的風暴在醞釀再醞釀,準備向西風捲殘雲!

九月,秦伐綿諸戎,滅之,綿諸人皆降爲隸臣妾。秦人西征,由此而始,一場影響到整個世界島,如同多米諾骨牌般的民族大遷徙,也由此而始……

……

ps:蜀遣五丁迎石牛。既不便金,怒遣還之。乃嘲秦人曰:“東方牧犢兒。”——《華陽國志.蜀志.卷三》

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1006章 決戰風陵渡(下)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300章 且歌且行三百里第647章 大風(4)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114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下)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271章 甄邑攻略(中)第831章 桃之夭夭(上)第1144章 赤山第290章 莫善於借貸第285章 名與實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第691章 怎樣的代價?第168章 有女同車第224章 說夢解疑第1199章 太華巍巍第1104章 人生最大的樂趣第1009章 函首第38章 中門迎客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42章 勢將去汝!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546章 墮郈(上)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1176章 特赦第767章 萬歲!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631章 爲淵驅魚(下)第700章 鄭國的未來在何方?第1048章 勞民傷財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231章 士冠禮(中)第197章 有狐綏綏第47章 心懷愧疚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480 金布律第69章 大宗小宗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591章 天道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383章 該怪誰?第57章 雨夜驚變(上)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303章 陪臣執國命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291章 焚劵市義第561章 大將軍第521章 摘桃的來了第95章 劍擊之技第1032章 朝天子(下)第239章 愚公移山第560章 十九歲的卿(下)第794章 壁壘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102章 微服出行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861章 中山第358章 世子之位番外13 秦皇紀(上)第554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第58章 雨夜驚變(下)第237章 道路輿第202章 御者之道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871章 韓子盧,東郭逡第35章 豎子敢爾!第6章 亂序者死第42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80章 陶瓬之器第1188章 東臨碣石有遺篇第998章 眉間赤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3章 沒車的男人傷不起第626章新婚夜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1087章 季子掛劍處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499章 宋之亂(下)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426章 上陣父子兵(上)第513章 右翼第1039章 和氏璧第904章 巨輪第1196章 列禦寇第525章 弒君者(上)第727章 跳樑小醜第623章 死不能入廟
第744章 濟濟多士第459章 食鹽戰爭第1006章 決戰風陵渡(下)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300章 且歌且行三百里第647章 大風(4)第534章 蛇蠍美人第1143章 鐵馬冰河入夢來(下)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271章 甄邑攻略(中)第831章 桃之夭夭(上)第1144章 赤山第290章 莫善於借貸第285章 名與實第555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第691章 怎樣的代價?第168章 有女同車第224章 說夢解疑第1199章 太華巍巍第1104章 人生最大的樂趣第1009章 函首第38章 中門迎客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42章 勢將去汝!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466章6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第546章 墮郈(上)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1121章 玉石之路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320章 無間道(上)第1176章 特赦第767章 萬歲!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631章 爲淵驅魚(下)第700章 鄭國的未來在何方?第1048章 勞民傷財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231章 士冠禮(中)第197章 有狐綏綏第47章 心懷愧疚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371章 言偃與伯魚第480 金布律第69章 大宗小宗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981章 大戰在即第591章 天道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383章 該怪誰?第57章 雨夜驚變(上)第537章 南子的歸宿第303章 陪臣執國命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291章 焚劵市義第561章 大將軍第521章 摘桃的來了第95章 劍擊之技第1032章 朝天子(下)第239章 愚公移山第560章 十九歲的卿(下)第794章 壁壘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157章 周室之亂第102章 微服出行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861章 中山第358章 世子之位番外13 秦皇紀(上)第554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第58章 雨夜驚變(下)第237章 道路輿第202章 御者之道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845章 塞上曲(上)第871章 韓子盧,東郭逡第35章 豎子敢爾!第6章 亂序者死第424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80章 陶瓬之器第1188章 東臨碣石有遺篇第998章 眉間赤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3章 沒車的男人傷不起第626章新婚夜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1087章 季子掛劍處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499章 宋之亂(下)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426章 上陣父子兵(上)第513章 右翼第1039章 和氏璧第904章 巨輪第1196章 列禦寇第525章 弒君者(上)第727章 跳樑小醜第623章 死不能入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