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兵變奪權

一校尉急匆匆走奔入趙軍中軍帳中,稟報道:“啓稟統領大人,西突厥營內急升起數道狼煙,曹副統領認爲其必有異動,特向統領大人稟報。”

孟德起嗯了一聲,看了看坐在旁邊的樊兆彥。按理來說樊兆彥是大營副統領,理應去陣前督戰,可他總說大戰未起沒必要全軍出擊。孟德起雖有些不滿,但亦無可奈何,只好由他去了。

“兆彥,你覺得西突厥意欲何爲?”

樊兆彥似並不在意,道:“這西突厥已經支撐夠久的了,想必這幾道狼煙便是想聚集殘部向北退卻,統領大人不必過慮。”

孟德起皺眉道:“可疑就是可疑在此處。我三方聯軍兵力數倍於西突厥,而且據長風派人所報,東突厥並無敷衍之意,近二十萬大軍傾巢而出,至少已殲敵六萬餘人。那達頭可汗稍具常識便應知固營而守乃自尋死路,可爲何直到此時纔想起向北撤退?”

“我的統領大人,”樊兆彥語帶譏諷,“那達頭可汗能將東突厥逼得走投無路,絕非庸碌之輩。我軍圍三闋一,此人定早已看穿其中意圖就是迫他退向北方大漠,可這條路終究是條不歸路,達頭可汗想必亦是明白。而據斥候來報,西突厥不斷出兵攻擊秦軍防線,看來他們仍妄想由此突出重圍,只是薛方仲用兵老道未曾給其機會罷了。經過這半夜激戰西突厥已是傷亡慘重,自知難以支撐,不得不向北退卻。”

孟德起仍有些懷疑:“話雖如此,可西突厥與胡蠻一樣以騎兵爲主,理應快速迂迴尋找戰機,北路明泰所率三萬人受命只是遊而不戰,爲何西突厥仍基本固守原地,這太不符合常理了。”

“管他作甚?反正如今死傷的大都只是突厥人而已,不過秦軍似亦漸漸傷亡增多了。”樊兆彥說着笑了起來,頗有幾分幸災樂禍之意。

“兆彥,我趙秦兩軍聯手對敵。理應同仇敵愾纔是。”孟德起嘴裡這般說着,人卻坐了下來,對那校尉道,“回去稟報曹副統領,密切注意突厥動向,如若其向北撤退,則全軍開拔緊隨其後。”

校尉領命而去,帳內只剩下孟樊二人。氣氛不由有些尷尬起來。他倆明爭暗鬥數十年,縱不能說是水火不相容但也已相差不遠,唯有談論戰事纔有些共同語言。此時只見孟德起對着張簡易地圖怔怔出神,樊兆彥則一手拿着茶盅,一手撐頭靠在桌案上作假寐狀,渾然當對方不存在。

“啓稟統領大人,楚將軍在外求見。”一親兵入帳稟報道。

他來幹什麼?孟德起雙眉微皺,道:“帶他進來。”

楚錚走進帳內。身後跟着洪文錦、鄧世方等數位部屬,上前見過了孟德起和樊兆彥。孟德起見洪文錦等隨楚錚一同前來,已猜到幾分。心中更是不悅,道:“你等不在大帥帳前聽命,到此做什麼?”

未等楚錚答話,樊兆彥已是笑道:“楚將軍定是在在帥身邊苦求多時,大帥煩不勝煩才恩准將軍率部到此的吧?”

“樊副統領說笑了。”楚錚道,“末將是爲傳大帥軍令而來。”

“大帥軍令?”孟德起面現凝重之色,“現在何處?”

楚錚從懷中取出令箭和軍令俯首交予孟德起。孟德起看了下令箭,確認是真後纔打開軍令。只見裡面內容不多,只有寥寥數行,孟德起一眼掃過,頓時瞠目結舌,震驚、迷惑和諸般猜測紛至沓來。

不會,不會的,大帥絕不會下這種軍令。孟德起搖了搖頭,強懾心神,其中定有古怪。

“楚將軍,此份軍令從何而來?”

楚錚故作不解,道:“當然是末將奉大帥之命帶來的。”

孟德起盯着楚錚:“爲何不是大帥親手所書?”

楚錚坦然承認,道:“末將身爲大帥帳前參將,所頒佈軍令通常由末將和傅先生記錄,大帥看過無誤後才署名並蓋上帥印。統領大人覺得有何不對麼?”

“本統領追隨大帥多年,似如此緊要軍令大帥定會親手所書,決不會假手於他人。何況……”孟德起一字一句地說道,“大帥也決不會下這等軍令。”

“統領大人言下之意,是指末將盜取令箭、杜撰軍令、臨摹大帥手跡並私蓋帥印了?”

楚錚自到了北疆後一直對孟德起恭敬有加,決無越軌之舉,但這番話雖淡淡道來,卻仍令人感覺到其中咄咄逼人之勢。孟德起忽然想起這少年身後的諸般勢力,一時間竟有些猶豫,將令箭軍令遞給旁邊的樊兆彥,道:“兆彥,依你看這份軍令當否執行?”

樊兆彥接過翻來覆去看了幾遍,答非所問:“樊某覺得這令牌軍令應該是真的。”

孟德起急道:“且不管這是真是假,兆彥,三方聯盟時你我均都在場,大帥何時透露過突襲秦軍之事?而且你我跟隨大帥多年,何曾見過他臨陣變卦?”

樊兆彥搖了搖頭,道:“這倒未必,大帥用兵神鬼莫測,常有驚人之舉,樊某早已習慣了。”

孟德起看着樊兆彥,忽心底一寒:“兆彥,你是何意?”

“樊某的意思,”樊兆彥微微一笑,緩緩說道,“既然令牌軍令驗證無誤,統領大人,我等理、應、從、命。”

孟德起不由自主地後退數步,看了看樊兆彥和楚錚,忽然什麼都明白了。難怪樊兆彥找諸般藉口遲遲不肯去兩軍陣前,原來他早已與楚錚串通一氣,若非如此,楚錚縱有天大膽子也不敢踏入這萬軍叢中當自己的面假傳軍令。

只聽樊兆彥仍慢慢說道:“統領大人若心存疑慮,可派人回帥帳覈實,但軍令不可有違,請統領大人速將此令傳至陣前衆將,以免誤事。”

孟德起怒道:“樊兆彥,你休想!”

樊兆彥臉色一沉:“孟德起,你雖身爲統領,但如今我北疆大營以郭元帥爲尊,難道你真要抗命不從?”

孟德起道:“孟某並非抗命,但這等匪夷所思的軍令絕不敢從。”

樊兆彥看了楚錚一眼,道:“既是如此,楚將軍……”

楚錚嘆了口氣:“統領大人,請恕末將無禮了。”說完上前一步,右手抓向孟德起肩部。

孟德起沒想到他當真敢動手,不由驚怒交加,他亦知楚錚武功高強,自己絕不是他對手,忙叫道:“來人,快來人。”手底也不敢有絲毫遲疑,拔出腰刀砍向楚錚肘部。只可惜這一刀對楚錚來說無論速度還是威勢都差遠了。楚錚手腕一擡一翻抓住刀背。孟德起扯了一下,那刀竟如鑄在半空中一般紋絲不動。當下擡腳踢向對方肋部。忽覺眼前一花,這腳掃了個空。只聽楚錚在身後說道:“統領大人,得罪了。”

孟德起這才發覺刀雖仍在手中,可刀鋒卻受楚錚所控不由自主架在自己頸上。孟德起長嘆一聲,閉目不語。

樊兆彥在一旁暗暗心驚,當年孟德起在軍中亦是以勇猛著稱,想不到在楚錚面前竟如孩童一般,連一招都沒能接下。

忽聞帳外兵刃交擊之聲,大概是孟德起親兵聽見他呼救,急着衝入帳來。樊兆彥正待開口,帳簾突然四分五裂飛散,兩道身影如疾風般掠入。洪文錦和鄧世方忙上前阻攔,還沒等他倆拔出兵器就被一拳一腳打得飛了出去,那二人毫不停頓直奔楚錚和孟德起而來。楚錚目中寒光一閃,將孟德起拉至身後,順手從他手中奪過佩刀平平揮出,口中喝道:“退!”

這一刀速度並不快,但卻夾帶着淒厲的尖嘯聲,刀未及身,那二人只覺一股凌厲的寒氣幾欲侵襲肺腑。左首那人頓時驚呼一聲:“刀氣!項老速退。”

兩人幾乎同時躍起,在空中向後一個筋斗,落在帳門附近。

這兩人正是項千帆和魏少中。孟德起聽了楚錚建議,把武林義軍除了精銳營外全部找散分至各營,項千帆和魏少中武功最高,因此留在統領帳中效力。方纔聽到孟德起呼聲,他倆以爲有敵潛入,無暇細想便衝入帳來,卻不料竟被人一刀逼退。

氣蘊化形!魏少中不禁駭然,他本身就是當世刀法大家,自然明白內力借刀化形是何等困難,自己只有運功良久纔可勉強辦到,可眼前此人竟似信手拈來,難道他是南齊江家逐浪刀的傳人?

可定神一看,項千帆和魏少中頓時驚呆了。項千帆吃吃問道:“樊副統領,楚將軍,這……這是做什麼?”

樊兆彥淡然說道:“孟統領拒不從大帥軍令,我等無奈只好將他拿下。”

此言一出項魏二人更是驚異不已,魏少中拱手道:“樊副統領,統領大人怎會不聽郭元帥軍令,這其中想必有何誤會……”

“魏少中!”樊兆彥冷冷說道,“你二人只不過是一介平民,無權過問我軍中之事。”

楚錚卻道:“樊副統領,項老先生和魏門主率武林義士來北疆,爲國效力不求名利,置生死於度外,真可謂當世英豪,末將認爲不如將此事實情相告,免得互生猜忌之心。”

樊兆彥沉吟片刻,似覺得楚錚說的有理,便將軍令遞給項千帆。項千帆與魏少中打開看了,兩人相顧無言。楚錚在一旁道:“孟統領拒不從命,樊副統領只好以軍規行事。不過此事尚屬絕密,除帳中諸人無人知曉,魏門主與項老先生均爲一門之主,應知曉其中利害,請切勿告知他人。”

項千帆與魏少中默然不語。

楚錚命洪文錦將他二人帶了出去。走到帳門口,洪文錦忍不住回頭看了眼孟德起,當年調至南線大營一萬黑騎軍多年在楚洛水的調教下,隱然已成爲楚家的私軍,洪文錦能深得楚洛水器重,對此自然心知肚明,只是他亦曾在孟德起麾下效力過,對此心中總有絲愧疚之意。

樊兆彥笑了笑,對孟德起道:“統領大人方纔一言不發,倒是有些出乎樊某意料。”

“項老先生多次稱讚楚將軍武功,曾言就算他與魏門主聯手勝負亦不過在五五之數,”孟德起淡淡說道,“何況金刀門與青州項家不過一地豪紳,怎敢與當朝三大世家爲敵?孟某又何必再爲難他二人。”

“既是如此,”樊兆彥看着孟德起,道:“也請統領大人下令,命麾下親兵放下兵器,休要再做頑抗。你我又非生死仇敵,何況這些兒郎都是我大趙軍士,何必自相殘殺。”

孟德起猶豫了下點了點頭,帳外只有自己三千親兵,邱亦生等人都已被派至陣前,而樊兆彥卻有兩萬嫡系在此,加上楚錚麾下八千人,負隅頑抗根本毫無意義。

孟德起的親兵見自家統領大人性命已被樊兆彥掌控,周圍又有近三萬大軍虎視眈眈,無奈之下只好束手就擒。樊兆彥將其中校尉以上軍官集中在一個帳篷內看押起來,那三千軍士則打亂後分到自己麾下諸營內。

樊兆彥與楚錚各自上馬,不禁相視一笑。這場戰事不僅是趙軍與突厥、秦軍之戰,而且也是北疆大營內部之爭。整整二十餘年北疆大營一直是趙國三大世家的心腹之患,自郭懷任統領以來,北疆大營始終受平民將領掌控並效忠於皇室,樊兆彥、王明泰等人對此不滿已久,因此楚錚借刀殺人之計雖是臨時起意,但樊兆彥聽了仍頗爲動心。楚錚陪同程浩然趕往東突厥大營前在王明泰營內暗中停留了兩日,北疆三大世家的重要人物聚集一堂,經過一番激烈的利益之爭,幾人終於達成一致。

楚錚輕撫手中的青龍偃月刀,突然想起一句前世里耳熟能詳的話來:演出開始了……

第38章 四足鼎立第35章 一見鍾情第127章 勢在必行第31章 走馬上任第7章 恩將仇報第38章 四足鼎立第110章 試探之舉第12章 當斷則斷第127章 勢在必行第66章 將星殞落第15章 軍師第15章 要戰則戰第126章 世無巧合第9章 未妻先妾第143章 無語相對第30章 賞罰分明第141章 一代妖孽第3章 顛倒乾坤第10章 流言蜚語第2章 自投羅網第1章 北趙楚氏第18章 重回京城第69章 京城暗流第9章 利之所趨第78章 東奔西顧第12章 當斷則斷第69章 京城暗流第13章 功成名就第121章 不明所以第1章 西秦咸陽第113章 後續之策第26章 出征誓師第3章 顛倒乾坤第140章 天道之徑第25章 食殺第21章 夜探第17章 暗流第5章 酒樓相聚第99章 前朝密室(上)第73章 逃出生天第5章 順水推舟第一百三十章第20章 內亂(下)第27章 熊耳山賊第7章 恩將仇報第34章 心思第11章 迷惘第六部逐鹿中原第十一章第19章 一舉兩得第4章 三箭懾敵(下)第61章 偷樑換柱第16章 魔門血祭第37章 亡命鴛鴦第64章 蓄勢待發第26章 再度相遇第31章 使詐第132章 魔門雙璧第16章 柔情第7章 割袍斷義第29章 栽贓嫁禍第51章 三方會盟(上)第30章 賞罰分明第6章 一敗塗地第6章 斬除羽翼第1章 春意濃濃第12章 恃強凌弱第7章 五絕狂生第125章 體制問題第20章 內亂(下)第2章 自投羅網第6章 有心無力第7章 去蕪存精第113章 後續之策第35章 一見鍾情第28章 出手相救第41章 由你作主第2章 轉世重生第25章 食殺第11章 手足之情第3章 家門醜事第60章 四方雲涌(下)第86章 葉門之迷第14章 太平展家第138章 楚家宗祠第24章 排除異己第137章 班師回朝(下)第21章 夜探第31章 是你所爲第112章 論功行賞第49章 棋逢對手第19章 一舉兩得第92章 世事無常第24章 文案第18章 後悔莫及第43章 北疆大帥第14章 聯手伏擊第8章 有心投效第37章 亡命鴛鴦第3章 東山再起第14章 兄弟重會
第38章 四足鼎立第35章 一見鍾情第127章 勢在必行第31章 走馬上任第7章 恩將仇報第38章 四足鼎立第110章 試探之舉第12章 當斷則斷第127章 勢在必行第66章 將星殞落第15章 軍師第15章 要戰則戰第126章 世無巧合第9章 未妻先妾第143章 無語相對第30章 賞罰分明第141章 一代妖孽第3章 顛倒乾坤第10章 流言蜚語第2章 自投羅網第1章 北趙楚氏第18章 重回京城第69章 京城暗流第9章 利之所趨第78章 東奔西顧第12章 當斷則斷第69章 京城暗流第13章 功成名就第121章 不明所以第1章 西秦咸陽第113章 後續之策第26章 出征誓師第3章 顛倒乾坤第140章 天道之徑第25章 食殺第21章 夜探第17章 暗流第5章 酒樓相聚第99章 前朝密室(上)第73章 逃出生天第5章 順水推舟第一百三十章第20章 內亂(下)第27章 熊耳山賊第7章 恩將仇報第34章 心思第11章 迷惘第六部逐鹿中原第十一章第19章 一舉兩得第4章 三箭懾敵(下)第61章 偷樑換柱第16章 魔門血祭第37章 亡命鴛鴦第64章 蓄勢待發第26章 再度相遇第31章 使詐第132章 魔門雙璧第16章 柔情第7章 割袍斷義第29章 栽贓嫁禍第51章 三方會盟(上)第30章 賞罰分明第6章 一敗塗地第6章 斬除羽翼第1章 春意濃濃第12章 恃強凌弱第7章 五絕狂生第125章 體制問題第20章 內亂(下)第2章 自投羅網第6章 有心無力第7章 去蕪存精第113章 後續之策第35章 一見鍾情第28章 出手相救第41章 由你作主第2章 轉世重生第25章 食殺第11章 手足之情第3章 家門醜事第60章 四方雲涌(下)第86章 葉門之迷第14章 太平展家第138章 楚家宗祠第24章 排除異己第137章 班師回朝(下)第21章 夜探第31章 是你所爲第112章 論功行賞第49章 棋逢對手第19章 一舉兩得第92章 世事無常第24章 文案第18章 後悔莫及第43章 北疆大帥第14章 聯手伏擊第8章 有心投效第37章 亡命鴛鴦第3章 東山再起第14章 兄弟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