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迷惘

楚錚和王明泰告別了孟德起,從統領大帳內走了出來。王明泰在旁一聲道:“皇上突然駕崩,儲君之位懸而未決,京城可亂套了。”

楚錚不語,他還真不爲京城的事擔心,就算擔心也是鞭長莫及,從北疆到京城一來一回至少要一月時間。況且他早已有心理準備,皇上原本龍體欠安,儲君之死對他打擊更是沉重,藥醫不死人,葉門的靈藥就算再神奇也是支撐不了多久的。京城只要有父親坐鎮,還有蘇巧彤從中出謀劃策,一切盡在楚家掌控之中。

王明泰見楚錚並不吭聲,忍不住小聲問道:“錚兒,何人繼承皇位你應該心中有數吧,不妨說與舅舅聽聽。”

楚錚輕笑道:“舅舅開口了孩兒豈敢不答,其實外公和家父才真正清楚此事,孩兒只是胡亂猜測而已:昌平王府世子已奉命調入禁衛軍任職。他應是最有希望。”

王明泰點頭道:“不錯,他是皇上的親侄,由他繼位亦是合情合理。”心中卻暗想道:楚名棠在平原郡任太守十餘年,這昌平王世子若是繼位與這點恐怕不無關係。

兩人走了幾步,王明泰忽笑道:“錚兒,方纔那老華可被你害得不淺,在北疆向來只有他算計人,何曾被人算計過。”

楚錚故作糊塗:“華將軍真與灰鬍兒有關麼?”

王明泰沉吟半響,道:“舅舅也不瞞你了。當年伯父帳下有四大虎尉。邱亦生、華長風、舅舅我,還有一人便是這呂問天了,華長風與他交情猶爲深厚。當年呂問天逃出北疆大營,我們三人各帶一路兵馬圍追堵截,都各自暗中手下留情了。其實這也是伯父的意思。不然也不會讓我們領兵了。不過錚兒你若真要招攬灰鬍兒,舅舅可要勸你一句。這些人無家無國。心中亦無胡漢之分,想要讓他們爲你賣命絕非是件易事,可要三思而後行。”

楚錚點了點頭道:“多謝舅舅教誨,孩兒自會銘記在心。”

楚錚拜別了王明泰,回到自己營帳內。剛褐開帳簾、一人快步迎了上來:“屬下參見公子。”

楚錚看了看不由笑道:“這不是楊昆麼,你是奉少夫人之命來的?”

楊昆俯首答道:“正是。”

楚錚坐了下來:“是不是爲皇上駕崩之事?”

楊昆慚愧道:“原來公子已經知道了,小人真是無能。”

楚錚道:“這怪不得你。通常皇上臨終前。前往各地報信之人早已在宮門外等候,一旦得到確認便火速起程。特別似這等邊疆大營更不敢有絲毫耽擱。你比他們最多不過晚了半個時辰,已經很不容易了。

“多謝公子不怪罪之恩。”楊昆從背後取下一個包袱,打開置於案上,口中唸叨道,“公子,這是太尉大人給您的家信,這封夫人的,這是少夫人的信。這封敏公主命小人帶來的,這封是……哦,是蘇姑娘地,還有一封是這是二小姐和四小姐的……”

楚錚聽得頭暈腦漲。暗想這些信想必都是得知楊昆要來北疆後才臨時所寫地,如此算來他至少比朝廷信使晚走半天以上,卻仍幾乎同時到達,這楊昆辦事能力確是值得稱道。

“陸鳴,帶楊昆前去休息,這一路確是辛苦了。”

陸鳴應了聲是,他與楊昆同門學藝,相互間關係甚好,兩人說說笑笑地走了。

楚錚看着案上的這一摞子信卻有些頭疼了,這些書信之人哪一個都怠慢不得,還得一一回復,父母和兩位姐姐的信倒也罷了,但柳輕如、蘇巧彤、趙敏三人的回信卻很傷腦筋,這三個女子如今頗爲和睦,想寫些思念之情甜言蜜語三封信還不能雷同,否則萬一她們私下談起自己可糗大了。

楚錚揉着眉心在帳中踱着步,突然心中一動,怎麼把武媚娘給忘了,做人可不能厚此薄彼,武媚娘雖奉自己之命去了長平縣,但也不應就此不聞不問。四個女子楚錚唯有對她歉疚之情最深,想了想便決定讓陸鳴以陸媚弟弟的身份託楊昆帶些北疆的特產過去,以武媚孃的聰明才智,定可者出哪些是自己爲她準備的。

“將軍、天色已不早了,奴婢該侍候將軍歇息了。”

楚錚轉頭看去,只見採雲和映雪躲在帳篷一角,正待開口,楚錚突然臉色一變,明日定要囑咐楊昆,不可將這兩侍女之事泄露出去。倒不是說楊昆是個多嘴之人,只是在世人眼中,以自己地身份身邊有幾個侍女伺候是極其正常的事,楊昆根本不會將這當回事,但就怕他無心說露了嘴,柳輕如也許並不在意,蘇巧彤就難說了,至少挖苦譏諷是肯定免不了地。

採雲和映雪見楚錚臉色突轉陰沉,不由心驚膽戰,跪下道:“奴婢死罪。”

楚錚奇道:“你們這是做什麼,快起來。”

採雲不敢擡頭:“是奴婢擅自開口惹了將軍,請將軍懲處。”

楚錚哭笑不得:“本將軍是那種人嘛,快起來吧,方纔所想之事與你們無關。”

兩女戰戰兢兢的站了起來,楚錚忽問道:“令尊原本在臨海府任知府,這長平縣你們知道吧。”當初他爲魔門尋找藏身之地的時候花了很大心思,方纔想到了長平縣,楚錚依稀記得好象離臨海府並不遠。

“奴婢知道,”映雪答道,“長平縣位於臨海府西南三百里,只是歸另一郡管轄,有着諸多限制,兩地百姓因此往來不多。”

楚錚又問道:“臨海府既是靠海,附近海域可有海賊出沒?”

映雪答道:“有數股將軍所說的海賊,都是些犯了案的刁民,但均人數不多,無一股海賊過百人。”

楚錚一笑,這映雪畢竟曾是官家女子,言語中仍稱呼這些海盜爲刁民。說道:“你二人先去歇息吧,本將軍尚有家信要回。”

採雲輕聲道:“那奴婢二人就在一旁侍候。決不敢作聲。”

楚錚搖頭道:“不必了。你們下去吧。”

採云爲難道:“王將軍曾交待過奴婢要侍候好將軍,不然……”

楚錚笑道:“你二人既是在此帳中,自然要聽從本將軍之命。放心,王將軍不會怪罪你們的。”

採雲和映雪二人無奈,只好施了一禮後離去。

楚錚問起臨海府的狀況,還是爲了隱匿在那裡的魔門弟子。當年將魔門安置於此不過是權宜之計,不如趁着現在朝中混亂重新爲他們尋找個藏身之所。雖說小隱於野,中隱於市,大隱於朝。但這些魔門弟子好勇鬥狠。都不是些安分守己地人物,即使有歐陽枝敏在長平縣任令爲他們掩飾,但日子久了說不定就會暴露了行蹤,朝中那班大臣又都知歐陽枝敏是自己地親信,這樣一來反而將自己也牽涉進去。而臨海府毗鄰海邊,又時常有小股海盜出沒,不如設法將這些魔門弟子轉移到附近的海島上去,以他們地武功對付這些小海盜自然是綽綽有餘。而後只需給足他們銀兩以便不時上岸購買衣食之物,只要不騷擾百姓,這些地方官府自然睜一隻眼閉隻眼。這樣一來雖說對魔門地控制減弱了,但也並無大礙。魔門正處於休生養息之時,毒殺儲君之事又只有刑無舫和魔門幾位首腦知其中內情,這些都是聰明人知道怎麼做。

對楚錚來說,至少目前也還沒有動用魔門勢力的必要,而且若不是迫不得已也不想對魔門怎麼樣,以他的身份地位跟他們較勁不但不值而且也沒這閒功夫,畢竟擊敗他們容易,想要將魔門斬盡殺絕千百年來還無人能做到。楚錚也算半魔門弟子,深知魔門報復心極其強,只要有部分弟子逃脫,這些人便附骨之蛆不死不休,他雖然未必怕了,但這種敵人還是能少則少。

不過那臨海府的知府最好也是換成自己人才好。楚錚從楊昆所帶來的一個檀木箱中找了找,取出一冊文書翻了下,這是鷹堂奉他之命調查羅山縣令白世謀的呈報。楚錚詳細的看了一遍,滿意地點了點頭,這白世謀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政績不凡,而且家世請白,與別地世家並無太大關係。在趙國象他這樣的平常人家子弟入仕爲官,必須由世家舉薦纔可參與朝廷考覈擇優選用,否則永無出頭之日。白世謀便是由他原藉地一個世家推薦的,但這世家早已沒落,白世謀從一縣衙小吏做起,用了十餘年才勉強成爲一縣父母官,若不是攀上楚錚,恐怕他的仕途已經到此爲止了。

而相對於平民子弟的艱辛,世家子弟可以說一旦成年,只要不是癡傻基本都能混個一官半職。這原本是個極大的弊端,但這些年來世家子弟中人材輩出,主要還是因爲身旁有着西秦這個一度曾是中原最強大的國家,北疆則有胡蠻虎視眈眈,與南齊東吳又是隔江相望,稍有不慎便有亡國之憂,生於憂患這句古話一點都不假,以楚王方爲首的各大世家家主多數都是當世人傑,對其子弟亦是要求甚嚴,即便是在軍中比起平民出生的將領也並不怎麼遜色。至於當年楚名棠能入京與衆世家子弟一同參考,是因他是楚家旁系,而郭懷地資格則是楚名棠之父拼着老臉向一堂兄弟求來的。沒想到這二人一鳴驚人,竟分別奪得文武狀元,數十年後楚名棠更是成了掌控朝政的楚家宗主,郭懷也被譽爲建朝以後戰功最爲顯赫的一代名將。

但如果天下太平了,日子一長世家便成爲一個國家地毒瘤了,橫行霸道,欺壓百姓現在就已經很嚴重了。楚錚默默想道,在原先那個歷史當中,世家好象是從隋唐開始沒落,最終官員選拔都從科舉當中產生,但幾百年後科舉又流於八股文的形式,流毒不淺。而且凡事有利也有弊,沒有了世家的牽制,皇權漸漸變得至高無上,演變成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情況,不象現在的趙國,幾大世家制約着皇權,倒還有那麼一分民主的味道,你皇上如果無能就在旁邊看着,這朝中大權就由我世家來掌控。試想趙國朝中大權盡歸皇室所有,皇上死後定是那死鬼趙慶即位,恐怕不出十年趙國就要被秦國所滅了。

這兩種制度都不可取,楚錚直感頭痛無比,但想要在這世上向百姓們宣揚民主更是無稽之談。首先百姓能否接受還是個大問題,民主最基本的條件之一就是教育,一定讓百姓明白民主真正的合義,在現有的社會基礎上宣揚民主,在不適合的土攘撒下的民主的種子,最多會生長出一羣流氓無產階級或無政府主義者這些怪胎。而且皇室和世家作爲既得利益的階層是決不能容忍這學說存在的,唯一解決之道只有戰爭,他們在實力上也佔據絕對優勢,自己既然站到了這階層的對立面,那就休想得到原先的幫助,到時恐怕就連父親也要除自己而後快,只能去依靠百姓,但百姓們能靠得住嗎?歷史上發生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歸根到底只有一種原因,那就是實在無法生存下去的時候纔會揭竿而起。對百姓來說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能過上安定的生話,在尚能溫飽的情況下要讓他們只是爲了一個虛無飄渺的理想而冒着誅連九族的危險起兵造反,恐怕有點不大現實,即使先期能夠起兵,但要堅持下去真的很難,而且在多數百姓眼中這些人也都是賊寇,報官的總比報信的人多。

梆、梆、梆,三記輕響遠遠傳來,已經半夜了。

楚錚驚醒過來,拍了下自己額頭,如今中原尚未平定,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太多了,自己想這些幹什麼啊。

楚錚將那本書冊丟於案上。就讓這白世謀來當這臨海府知府吧,之前他與楚家並無關係,也不至於惹人注目,雖說從知縣到知府是提了兩職,但在這一級官員調配當中並不顯眼,況且他初入楚家門下,做事定會盡心盡力,但魔門之事不必讓他知曉,只需他暗中聽從歐陽之命便可。不過還是要給他些事做做,看看此人能力究竟如何,臨海府是唐家的老巢,趙國大小世家那麼多,唐孝康既然死了,唐家就不用夾在裡面添亂了吧。

楚錚將家信整了整放在一邊,從包袱中取出本《論語》,又從懷中掏出本小冊子,寫起了當今世上只有寥寥數人才懂的阿拉伯數字數碼信。

第36章 楚府大婚第7章 五絕狂生第54章 大秦寇家第1章 楚氏宗主第4章 太平不平第14章 魔之天魅第64章 蓄勢待發第18章 權力重組第9章 未雨綢繆第12章 算計第86章 葉門之迷第21章 一親方澤第28章 諜影第16章 柔情第39章 程氏一族第22章 鶯鶯燕燕第105章 在劫難逃第3章 東山再起第44章 出謀劃策第17章 後世名人第27章 一網打盡第9章 未妻先妾第61章 偷樑換柱第50章 誓血爲盟第5章 火雲神駒第137章 班師回朝(下)第66章 將星殞落第7章 去蕪存精第28章 出手相救第13章 舉手之勞第96章 巧彤拜師第15章 要戰則戰第43章 北疆大帥第13章 左家巷子第1章 北疆首戰(上)第66章 將星殞落第49章 棋逢對手第7章 恩將仇報第62章 臨陣傳令第7章 各懷心機第7章 京城突變第14章 火狐第133章 魔門伏子第52章 三方會盟(中)第19章 三家聯盟第113章 後續之策第26章 出征誓師第19章 內亂(上)第72章 一語成讖第131章 無言以對第17章 齊人非福第13章 河東獅吼第99章 前朝密室(上)第26章 前塵往事第15章 要戰則戰第3章 心生疑竇第106章 楚家長孫第59章 四方雲涌(中)第9章 利之所趨第92章 世事無常第16章 魔門血祭第21章 各取所需第97章 大長公主第25章 咬文嚼字第17章 暗流第102章 宮中巧遇第22章 鶯鶯燕燕第81章 文中巧喻第六部逐鹿中原第十二章第17章 羿之神弓第54章 大秦寇家第3章 東山再起第121章 不明所以第107章 聖女媚娘第15章 再度入宮第37章 亡命鴛鴦第102章 宮中巧遇第19章 一舉兩得第11章 大出風頭第一百三十章第57章 臨別託孤第30章 整肅第23章 長談第4章 轉道太平第17章 羿之神弓第90章 李代桃僵第4章 鎮北侯府第79章 何去何從第128章 力所能及第107章 聖女媚娘第59章 四方雲涌(中)第92章 世事無常第106章 楚家長孫第23章 苦肉之計第98章 一線生機第52章 三方會盟(中)第86章 葉門之迷第67章 趁勝追擊第120章 初登朝堂(下)第35章 一見鍾情
第36章 楚府大婚第7章 五絕狂生第54章 大秦寇家第1章 楚氏宗主第4章 太平不平第14章 魔之天魅第64章 蓄勢待發第18章 權力重組第9章 未雨綢繆第12章 算計第86章 葉門之迷第21章 一親方澤第28章 諜影第16章 柔情第39章 程氏一族第22章 鶯鶯燕燕第105章 在劫難逃第3章 東山再起第44章 出謀劃策第17章 後世名人第27章 一網打盡第9章 未妻先妾第61章 偷樑換柱第50章 誓血爲盟第5章 火雲神駒第137章 班師回朝(下)第66章 將星殞落第7章 去蕪存精第28章 出手相救第13章 舉手之勞第96章 巧彤拜師第15章 要戰則戰第43章 北疆大帥第13章 左家巷子第1章 北疆首戰(上)第66章 將星殞落第49章 棋逢對手第7章 恩將仇報第62章 臨陣傳令第7章 各懷心機第7章 京城突變第14章 火狐第133章 魔門伏子第52章 三方會盟(中)第19章 三家聯盟第113章 後續之策第26章 出征誓師第19章 內亂(上)第72章 一語成讖第131章 無言以對第17章 齊人非福第13章 河東獅吼第99章 前朝密室(上)第26章 前塵往事第15章 要戰則戰第3章 心生疑竇第106章 楚家長孫第59章 四方雲涌(中)第9章 利之所趨第92章 世事無常第16章 魔門血祭第21章 各取所需第97章 大長公主第25章 咬文嚼字第17章 暗流第102章 宮中巧遇第22章 鶯鶯燕燕第81章 文中巧喻第六部逐鹿中原第十二章第17章 羿之神弓第54章 大秦寇家第3章 東山再起第121章 不明所以第107章 聖女媚娘第15章 再度入宮第37章 亡命鴛鴦第102章 宮中巧遇第19章 一舉兩得第11章 大出風頭第一百三十章第57章 臨別託孤第30章 整肅第23章 長談第4章 轉道太平第17章 羿之神弓第90章 李代桃僵第4章 鎮北侯府第79章 何去何從第128章 力所能及第107章 聖女媚娘第59章 四方雲涌(中)第92章 世事無常第106章 楚家長孫第23章 苦肉之計第98章 一線生機第52章 三方會盟(中)第86章 葉門之迷第67章 趁勝追擊第120章 初登朝堂(下)第35章 一見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