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論功行賞

錚手捧一懷香茗,吹開飄浮在幾片茶葉,愜意地喝了茶之法想必也是劉阿斗留下的,不過這世上仍有將茶葉磨成粉沫的茶團,可楚錚還是喜歡此種飲茶方式,楚琳知侄兒喜好,因此在鳳鳴宮內常備了這種炒青茶葉。

楚琳看着樑臨淵,忽道:“樑侍郎!”

樑臨淵忙起身:“臣在。”

楚琳冷笑一聲,道:“聽說今日早朝樑侍郎慷慨激昂,指點百官,是不是有些越規了。”

樑臨淵雙目低垂,道:“回太后,臣只是就事論事,自認並無越規之處。”

趙應輕咳一聲,示意樑臨淵莫要頂撞太后。

楚琳並未惱怒,看了楚錚一眼,忽展笑顏,對趙應道:“皇上,內宮不得干政乃我大趙歷代的規矩,樑侍郎既是有事稟報,本宮不便旁聽。輕如,這朝堂之事女人家聽了無益,陪姑姑去園中走走吧。”

柳輕如應了聲是,向趙應施禮告退。

兩人走在園林之中,柳輕如跟在楚琳身後,心中有些忐忑。太后對自己一直甚爲冷淡,爲何今日卻要自己相陪?

楚琳在幾株牡丹停下腳步,道:“輕如,你可知這幾株牡丹有何別名?”

柳輕如見這花花瓣細碎,瓣羣稠密聳起,形似皇冠,道:“回太后,這幾株名爲紫廷冠。”

楚琳笑道:“不愧爲範家女子,見多識廣。這些紫廷冠還是十餘年前錚兒父親派人從南齊移植而來。當年高不過尺許,如今已是及肩了。不過錚兒曾道,紫廷冠雖美,可遠不及輕如你。”

柳輕如頓時臉色暈紅,道:“此乃公子戲言,還望太后莫怪。”

“錚兒之言雖有不中但亦差不遠。”楚琳道,“先前本宮一直以爲錚兒沉迷你容貌,還曾怨兄長嫂嫂爲何對他如此縱容。昨日才知錚兒不在京城的這段時日,楚家鷹堂一直由你與巧彤姑娘代管。錯怪於你了。”

柳輕如忙道:“太后……”

楚琳打斷道:“叫我姑姑吧。”

柳輕如輕聲道:“是,姑姑。能爲公子分憂,是小女子地福份。”

楚琳點點頭。道:“你那表弟範若誠,姑姑已派人前往刑部了,命那些官員不可爲難於他,今日便可離開了。”

柳輕如襝衽一禮,喜道:“多謝姑姑。”楚倩陳縣被襲之案。三大世家內部極爲震動,範若誠因此一直被軟禁在刑部。柳輕如不敢向楚名棠夫婦求情,楚錚回來後得知此事,派人去刑部詢問,刑部官員皆道無上命不敢隨意放人,因此便求到了姑姑這裡。

“不過據姑姑所知,你那表弟性子執拗,在陳縣樹敵頗多,似他這等人不適於在地方任職。等成奉之從北疆回來後,錚兒準備將他調入戶部。你表弟爲官清廉。剛直不阿。監管官銀收支亦可算量才而用,你可有異議?”

柳輕如垂首道:“全憑姑姑與公子作主。”

…………

…………

樑臨淵沒想到太后這麼輕易便放過自己。倒是有些意外,但見楚錚仍好整以暇地坐在那裡動也不動,不由道:“楚將軍,本官有事奏請皇上,將軍可否迴避?”

楚錚懶懶說道:“不知樑大人所奏之事,是否與家父早朝所上奏摺有關?”

樑臨淵哼了一聲:“是又如何?”

楚錚向趙應施禮道:“北疆之事,臣自認朝中無人可比臣所知更多,皇上可否留臣旁聽?樑大人所奏皇上若有何不解,臣亦可加以解答。”

趙應原本就打定主意此事能拖就拖,最後推給趙茗處置,對樑臨淵想要奏稟什麼不甚在意,反倒有些擔心此人會不會執意勸自己與楚名棠和方令信對抗。楚錚留下也好,就讓他與樑臨淵爭論吧,自己只當看戲就是了。

“嗯,楚將軍就留在此地吧。”

樑臨淵一急:“皇上不可……”

楚錚咦了一聲,道:“久聞樑大人乃錚錚君子,難道還有何話不可入在下之耳?”

樑臨淵受此一激,心中傲氣陡生:“樑某一生坦蕩,此心可昭日月。楚將軍既是留下,但本官奏明皇上之時請勿打斷。”

楚錚伸手示意:“樑大人請,在下在一旁洗耳恭聽就是了。”

“皇上,”樑臨淵拱手道,“相國大人與太尉大人所奏名爲替北疆衆將士請功,可涉及官員、將領之廣,在我大趙史上從所未有。不僅三邊疆大營統領盡數離職調任,且提議兵部尚書郭大人爲當朝司徒,明升暗貶,而真正得利者均爲三大世家中人。皇上請想,西線大營統領方令明卸任回京,晉升爲兵部尚書,可其統領之職由原北疆大營副統領樊兆彥接任,西線大營還是掌控於方家之手;南線大營統領王明遠回京繼承靖北侯爵位,雖說在朝中並無實職,可其堂弟王明泰升任北疆大營統領,王家勢力不減反增;而那楚洛水不過三十餘歲,此番亦接掌南線大營統領一職。如此一來,我大趙精銳之師盡在三大世家手中,臣懇請皇上定要駁此奏,否則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啊。”

樑臨淵所言趙應早朝之上已經聽夠了,只是方纔說得更有條理一些。趙應看了看楚錚,暗想該你了吧?

楚錚端着茶盞似魂遊天外,過了好一會兒才啊了一聲:“樑大人說完了?” Wшw .тт κan .¢ o

樑臨淵直感胸口發悶,長吸了口氣:“正是,楚將軍,本官所言可有不實之處?”

楚錚點點頭:“多數屬實,不過最後八字‘長此以往、國將不國’純屬臆測之言。”

樑臨淵冷冷說道:“願聞其詳。”

楚錚反問道:“敢問樑大人,此次北疆大捷我大趙收穫之豐前所未有。那些有功之臣該不該封賞?”

樑臨淵道:“有功自應封賞,可爲何所封賞的爲何盡是你們三大世家子弟,孟統領與邱亦生將軍之事應如何解釋?”

“無需解釋。”楚錚淡淡說道,“至少無需對樑大人你解釋。”

聲道:“楚錚。你此言何意?”

“樑大人,你是禮部侍郎。位居三品,可有些事無權過問,亦不該過問。”見樑臨淵又要發怒,楚錚道,“例如工部軍械司。每年製作多少部諸葛神弩。流向何處,工部內唯有陶尚書和李左侍郎知曉。皇上或相國大人和家父若想知其中詳情,可召他二人來詢問。除此之外,任何人不得打聽。同理。孟統領爲何平調至兵部。邱將軍爲何降職前往江都郡任職。皆爲軍中機密,相國大人與家父只向皇上稟報,與禮部無關,更無需向樑大人解釋其中緣由。而樑大人對此事窮追不捨。正如太后殿下方纔所說,有些越規了。”

樑臨淵一窒。辯道:“話雖如此。可僅憑一句軍中機密,如何讓世人信服?”

楚錚一哂:“樑大人所說世人,所指地是朝中與大人同氣連枝那十餘人吧?這世人何止千百萬,僅朝堂之上官員便有百五十餘人。僅大人等十餘人便可表示所有人之意了?在下只可告知樑大人,此次北疆大捷,孟統領因不解大帥令,自始至終並未參與。勉強可算無功無過,而邱亦生不服樊副統領之命,被當場解除兵權,因此論功行賞與他二人無關。僅此而已。”

樑臨淵冷笑道:“欲加之罪。豈無辭乎。”

楚錚搖了搖頭。道:“樑大人若是這般想法。就算在下百般辯解亦是無用,也不費那口舌功夫了。不過樑大人方纔所說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在下確有異議。我大趙自建國以來。除兵部尚書郭大人和孟統領外,歷任邊疆大營統領均出自世家,難道之前這百餘年我大趙就是樑大人所說地國不成國?”

樑臨淵不屑道:“楚將軍莫非忘了董程之亂?”

楚錚反問道:“敢問樑大人,董程之亂是由何人平定地?”

樑臨淵頓時語塞,當年楚方王三家合力平亂,匡扶幼主,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功績,任何人都無法抹殺。

楚錚乘機又道:“在下妄自猜測一下,樑大人方纔言中之意,莫非在暗示皇上若長此以往,我三大世家會效仿董程兩家?”

趙應與樑臨淵兩人臉色齊變,趙應強笑道:“楚將軍多心了,樑大人並無此意。”

楚錚卻只盯着樑臨淵,樑臨淵沉吟片刻,直言不諱道:“以史爲鑑,不可不防。”

趙應嘆了口氣,這個樑臨淵哪,怎就這麼口無遮攔呢。

楚錚對樑臨淵地反應早有預料,聞言只是一笑,道:“不知樑大人可曾聽過‘彼有其具’地典故?”

樑臨淵心中一凜。彼有其具說的是三國時期蜀漢太祖劉備麾下簡雍之事,史書記載:當時蜀中氣候乾燥,官府禁止民間私下釀酒,有官吏在民家搜到釀酒地器具,就要定罪處罰。簡雍與劉備出遊,見到一男一女走在路上,就對劉備說這二人準備行淫,趕緊把他們拘押起來。劉備問何以見得,簡雍回答道,彼有其具,即這一男一女身有可以行淫的器官,跟有釀酒器具的人情形相同。劉備聞言大笑,於是釋放因爲有釀酒器具而被捕地人。

而楚錚此時提起這典故,樑臨淵已料到他要說什麼了,果然只聽楚錚道:“我三大世家歷代皆有不少子弟身居高位,但對皇室向來忠心耿耿,從未有過不臣之舉,難道僅因手握重權,彼有其具,便可認定我等有謀反之心?倘真如此,試問日後還有何人膽敢出任朝廷三公和諸部尚書之職?對尚未發生之事捕風捉影,科當成定論來推斷,說什麼長此以往國將不國,這不是臆測之言又是什麼?”

樑臨淵反駁道:“楚將軍,天授君權,可你們三大世家把持朝政,獨斷專行,爲何不能還權於君?”

楚錚道:“樑大人既知天受君權,應亦知爲人君者‘居無爲之位,行不言之教’,‘立無爲之位,而乘備具之官’,其意便是具體朝政應由大臣來做,而家父與相國大人日夜操勞,正是爲皇上效力,所謂‘羣臣分職而治,各敬其事,爭進其功,顯廣其名,君得載其中’之說甚爲相符,乃至‘功出於臣,名歸於君’,即朝中百官同心齊力,但這最終功名仍皆歸君主。正因如此,我大趙日益強盛。”

樑臨淵所言引用西漢董仲舒的“天授君權”論,楚錚同樣以董仲舒所著《春秋繁露》幾段原文加以駁斥。楚夫人對幾個子女功課抓得甚緊,加之手段了得,楚錚雖是最爲年幼,可也未能逃脫。不過經過楚夫人細心教導,楚錚發現西漢年間獨尊儒術並非自己原先想像地那般不堪,薰仲舒吸取了荀況地性惡論思想,反對孟子的性善說,提出需用教化去提防人性之惡,雖然強調帝王地權威性,但卻倡導君主無爲而治,無爲致太平,既並用神學矇昧主義制約皇帝權利,提出朝中大事應由有能力地官員處置,皇帝不應過多幹預。可以說董仲舒地出發點是好地,但正因如此,他最終未得漢武帝重用,被送至藩王爲相,後半生可說相當悽慘。

樑臨淵一時無言,心中暗罵,是哪個說楚家幼子不學無術,整日在青樓歡場廝混地?能將《春秋繁露》隨口道來,引用恰到好處,這種人亦可稱爲紈絝子弟?

趙應已經看出來了,論口才樑臨淵遠非楚錚對手,正想着如何爲兩人調解,孫得山和趙應身邊親隨太監曹三娃一同走了進來,孫得山稟報道:“啓稟皇上,大長公主請皇上移駕太平宮,楚將軍隨同前往。”

楚錚一聽大喜,再無心與樑臨淵鬥嘴,向趙應施禮道:“皇上,既是大長公主相召,還是早些過去吧。”

趙應心情陡然變糟,有氣無力地對曹三娃道:“擺駕,去太平宮。”也不與樑臨淵說上一句,徑直與楚錚一同離去。

孫得山微微一笑,對樑臨淵道:“樑大人,請回吧。”

第107章 聖女媚娘第8章 登門拜訪第22章 一國民心第86章 葉門之迷第18章 權力重組第114章 得寸進尺第65章 天意人心第21章 夜探第20章 及時行樂第2章 轉世重生第19章 內亂(上)第25章 浮出水面第74章 長公主敏第23章 蛛絲馬跡第26章 前塵往事第17章 羿之神弓第81章 文中巧喻第119章 初登朝堂(上)第22章 天賜良機第18章 合議第18章 後悔莫及第36章 楚府大婚第127章 勢在必行第79章 何去何從第89章 佳人重現第26章 指點第15章 軍師第38章 四足鼎立第39章 程氏一族第126章 世無巧合第14章 佳人已去第82章 萬夫莫當第122章 大回春手第16章 皇儲之位第65章 天意人心第90章 李代桃僵第94章 在此一舉第13章 火燒山莊第40章 離家出走第93章 功虧一簣第39章 程氏一族第3章 顛倒乾坤第32章 夜襲第25章 咬文嚼字第19章 言多必失第82章 萬夫莫當第73章 逃出生天第2章 轉世重生第20章 險象環生第17章 暗流第11章 處心積慮第84章 一唱一和第30章 餘波未平第91章 不死不休第7章 各懷心機第129章 世家之忌第139章 浪子回頭第3章 東山再起第20章 亡羊補牢第107章 聖女媚娘第12章 當斷則斷第7章 京城突變第41章 由你作主第18章 後悔莫及第11章 處心積慮第7章 去蕪存精第2章 北疆首戰(下)第8章 坦承相告第1章 春意濃濃第113章 後續之策第21章 一親方澤第9章 未妻先妾第116章 大鬧刑部第2章 北疆首戰(下)第19章 三家聯盟第16章 皇儲之位第20章 內亂(下)第29章 救駕之功第25章 大德高僧第25章 食殺第31章 走馬上任第128章 力所能及第17章 羿之神弓第111章 朝堂爭執第17章 後世名人第19章 內亂(上)第11章 手足之情第67章 趁勝追擊第36章 意外之舉第113章 後續之策第33章 春宵第25章 浮出水面第25章 大德高僧第15章 要戰則戰第30章 賞罰分明第12章 當斷則斷第16章 魔門血祭第84章 一唱一和第133章 魔門伏子第74章 長公主敏
第107章 聖女媚娘第8章 登門拜訪第22章 一國民心第86章 葉門之迷第18章 權力重組第114章 得寸進尺第65章 天意人心第21章 夜探第20章 及時行樂第2章 轉世重生第19章 內亂(上)第25章 浮出水面第74章 長公主敏第23章 蛛絲馬跡第26章 前塵往事第17章 羿之神弓第81章 文中巧喻第119章 初登朝堂(上)第22章 天賜良機第18章 合議第18章 後悔莫及第36章 楚府大婚第127章 勢在必行第79章 何去何從第89章 佳人重現第26章 指點第15章 軍師第38章 四足鼎立第39章 程氏一族第126章 世無巧合第14章 佳人已去第82章 萬夫莫當第122章 大回春手第16章 皇儲之位第65章 天意人心第90章 李代桃僵第94章 在此一舉第13章 火燒山莊第40章 離家出走第93章 功虧一簣第39章 程氏一族第3章 顛倒乾坤第32章 夜襲第25章 咬文嚼字第19章 言多必失第82章 萬夫莫當第73章 逃出生天第2章 轉世重生第20章 險象環生第17章 暗流第11章 處心積慮第84章 一唱一和第30章 餘波未平第91章 不死不休第7章 各懷心機第129章 世家之忌第139章 浪子回頭第3章 東山再起第20章 亡羊補牢第107章 聖女媚娘第12章 當斷則斷第7章 京城突變第41章 由你作主第18章 後悔莫及第11章 處心積慮第7章 去蕪存精第2章 北疆首戰(下)第8章 坦承相告第1章 春意濃濃第113章 後續之策第21章 一親方澤第9章 未妻先妾第116章 大鬧刑部第2章 北疆首戰(下)第19章 三家聯盟第16章 皇儲之位第20章 內亂(下)第29章 救駕之功第25章 大德高僧第25章 食殺第31章 走馬上任第128章 力所能及第17章 羿之神弓第111章 朝堂爭執第17章 後世名人第19章 內亂(上)第11章 手足之情第67章 趁勝追擊第36章 意外之舉第113章 後續之策第33章 春宵第25章 浮出水面第25章 大德高僧第15章 要戰則戰第30章 賞罰分明第12章 當斷則斷第16章 魔門血祭第84章 一唱一和第133章 魔門伏子第74章 長公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