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滅百濟(五)

身處百濟部隊前面的人能夠看得到,大唐軍隊士卒的彪悍與血腥,但是後面的人卻看不到這些。所以在前面的士卒準備轉身向後跑的時候,後面的士卒還在用力的向前涌,這樣一來整個隊形都在頃刻之間,混亂成一鍋漿糊。

然而大唐的士卒卻沒有停手的意思,對方既然將後背對着自己,總不能辜負了他們的這一份兒苦心吧。於是乎就如同砍瓜切菜般的追在他們身後狂砍一通。

當百濟軍隊後面的人也發現情況不對之時,已經有數千人死於大唐陌刀手的刀下。於是更多人加入到了逃跑的行列當中。

混亂已經產生,便飛快的向後面蔓延開去。反應最快的自然是隊伍後排的弓箭兵,此刻他們已經收起手中的弓箭,改用佩刀和臂盾。雖然不知道前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是四散而逃的本方士卒,用行動告訴他們,前方已經頂不住了。於是,他們在第一時間內做出決定,轉身往本方陣營跑。他們的身後並沒有人阻擋,所以跑的時候非常的順暢,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挽救了,他們前面的那些士卒的性命。

眼見着對方戰敗的士卒,已經漸漸的逃遠,大唐方面的陌刀手也不再進行追擊,而是返回了本方的陣營,同時爲那些在戰鬥中受傷的同僚們包紮傷口。第一個回合大唐勝,戰果爲一萬二比一千。這一千名傷亡的士卒,都是被對方弓箭所傷,沒有一人是在肉搏戰中負傷。

第一個回合,對於雙方將領來講,實際上就是在探對方的底。通過第一回合的交手,大致上瞭解了對方的實力後,好在後面的交戰中做出相應的調整。所以通常情況下,第一個回合的交手,不管是戰勝還是戰敗,雙方的主將都不會很在意。

但是這一次卻並非如此,百濟方面的主將,也就是百濟的二王子扶余泰,卻是非常的生氣。哪怕是第一個回合的交戰,己方的士卒全部的陣亡,他也不會如此的生氣,因爲那樣一來他至少可以對大唐的真正戰力,做出一個比較正確的判斷。但是現在,由於己方士卒的潰散,使得自己根本就無法得出自己想要的結果。於是在盛怒之下,根本就不聽從弓箭方隊的校尉的辯解,直接將他們斬首示衆。

重新整理一番隊形,百濟方面發起了第二輪的進攻。這一次的進攻,人數上明顯比第一波進攻的人數要多出不少,達到了五萬人。進攻之前,扶余泰還是認真的聽取了,爲數不多的幾名逃過一劫的刀盾兵的解釋。這些逃兵雖然十分可恨,但是他們畢竟還是有些用處的。如果沒有他們解釋的話,扶余泰也就不會知道大唐軍隊的恐怖戰鬥力。爲此,扶余泰特意調撥給第二波進攻隊伍一千面巨盾,這種盾原本是用來對抗騎兵的,高七尺、厚一尺、重約七十斤,盾牌的表面還覆蓋有一層鐵皮,可以抵禦住強弩近距離的射擊。他就不相信大唐的士卒能夠將這種盾也可以砍斷。

五萬人馬中,弓箭兵的人數沒變,仍舊是兩萬,但是混合編隊的刀盾兵和長槍兵的總數達到了三萬。他就是要通過人海的戰術,一點點的消耗掉對方的戰鬥力,從而一舉將對方趕回老家去。

看到對方第二次發動進攻,李世民忽然間明白了,對方爲什麼會選擇在這裡進行決戰。這個看起來十分愚蠢的決定,實際上一點也不愚蠢,反而是相當的高明。對方只有四千騎兵,而且還是輕騎兵。不管是從數量還是裝備上來看,無疑都處於絕對的下風,根本就無法與大唐的騎兵正面抗衡。而他把戰場設在這裡,雖然限制了作戰士卒的數量,同時也使得大唐的騎兵,由於沒有足夠的空間,而無法從兩翼向他們發動進攻。這就等於是直接廢掉了大唐最爲犀利的攻擊,當然這只是他們自以爲騎兵纔是大唐的最強兵種。

騎兵不能從兩翼發動襲擊,單靠正面交手的話,還是非常容易的便可以抵禦住的。在對方的算計當中,被廢掉的大唐騎兵不能發揮效力,那就只剩下步卒肉搏一條路可供選擇。這樣一來,他們就可憑藉數量上的優勢,一點點的耗掉大唐的有生力量,從而達到最終勝利的目的。這個計謀客觀的說,還是可圈可點的。只不過他們並不知道,騎兵並非是大唐最爲犀利的攻擊手段。拋開神威大炮不說,一直以來大唐在與回紇、突厥等遊牧民族交戰,依靠的並非是騎兵,而是陌刀手。對方居然連這個都不清楚,又怎麼能夠有獲勝的可能呢!

當看到對方的第二波進攻,最前列的士卒居然扛着一人高的巨盾時,李世民微微的笑了笑,傳令調五十架牀弩到隊伍的前列。這種牀弩的射程可以達到三百步以上,距離二百步的時候,甚至可以射入到城牆之中,區區一面木盾更本就難以抵抗牀弩的射擊。

神威大炮仍舊只有二十門在進行炮擊,戰場之上的積雪已經在第一波進攻當中被踩平,這樣一來威力也有所增加,而且在發射炮彈的時候,也不再像第一波交手是那麼隨意,而是儘量的投向百濟隊伍的前列,也就是那些個手持巨盾的士卒。每破壞掉一面巨盾,都會給一會兒的肉搏戰減少一分壓力,也減少一分己方的傷亡。

由於百濟這一次進攻時投入的兵力達到了五萬,李世民又從中軍調出一萬刀盾兵上前,列對於弓箭兵的兩翼。爲了避免被對方發現全部實力,一直沒有加入戰鬥的另外一百八十門神威大炮,則後撤至中軍的隊伍當中隱藏起來。他們纔是此番作戰的終極武器,過早的被對方發現,不利於最終的全殲對方。

就在百濟的第二波進攻,馬上就要到來的時刻,李世民接到報告:隱藏起來的五萬百濟大軍已經出現,距離大唐的軍隊只有十五里左右的路程。目前四千名配備了滑雪板的大唐軍隊,正在對他們展開了騷擾戰,爭取儘可能將他們拖在那裡,爲大唐主力的獲勝爭取到做夠多的時間。

第37章 攜美同行第11章 美女遠行第84章 平倭(二十)第14章 洞庭湖畔第37章 談判(二)第71章 平倭(六)第40章 空地一體戰爭(二)第50章 契丹的算盤第75章 平倭(十)第49章 宮中舞槍第42章 空地一體戰爭(四)第66章 冰封王座(5)第70章 要打得他們從骨子裡發顫第71章 平倭(六)第12章 老子要建立黃金帝國第41章 真相第8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78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1章 對馬島海戰(上)第29章 忙碌第35章 離奇的案件第14章 開戰第6章 拉人入股(2)第80章 平倭(十五)第38章 談判(三)第18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17章 李恪斷案第10章 御賜金匾第53章 早有準備第40章 劃分勢力第2章 即將開始的紈絝生活第4章 登陸朝鮮半島第38章 百萬兩紋銀的玩具第42章 開着汽車進瀋陽第7章 意外之財第十五章第6章 殲滅百濟(一)第11章 出征前夕第22章 87V500完勝第43章 歸心似箭第38章 我需要一個承諾第32章 閉門謝客第8章 仙丹第16章 滅百濟(十一)第75章 平倭(十)第5章 拉人入股(1)第56章 設伏第8章 仙丹第21章 敲詐第42章 李恪的產業第37章 訓斥第10章 御賜金匾第35章 六試婚使(中)第14章 開戰第84章 平倭(十九)第9章 厚顏無恥第4章 八榮八恥與軍校第67章 平倭(二)第26章 火藥的誕生第35章 六試婚使(下)第9章 破城第23章 破敵(一)第二十章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54章 李治大婚(上)第41章 硝煙再起第16章 再見岫雲第50章 三年第79章 平倭(十四)第46章 千里奔襲第30章 李世民上天第46章 安撫第66章 冰封王座(5)第44章 釋惑第20章 李恪歸天 噩耗還是喜訊?第28章 班師還朝 第一卷終第60章 鏖戰第48章 污齪的手段第90章 平倭(二十五)第16章 再見岫雲第21章 哀兵第79章 回家過年第63章 冰封王座2第84章 平倭(二十)第49章 西域戰事第29章 合夥打劫第8章 閃電部隊出征第37章 談判(二)第36章 李恪大婚第10章 巧遇神醫第41章 遼東製造局第29章 合夥打劫第32章 忙碌第52章 主動出擊第89章 平倭(二十四)第54章 空城計第71章 二比零第3章 全殲第9章 厚顏無恥第12章 晉陽的病情
第37章 攜美同行第11章 美女遠行第84章 平倭(二十)第14章 洞庭湖畔第37章 談判(二)第71章 平倭(六)第40章 空地一體戰爭(二)第50章 契丹的算盤第75章 平倭(十)第49章 宮中舞槍第42章 空地一體戰爭(四)第66章 冰封王座(5)第70章 要打得他們從骨子裡發顫第71章 平倭(六)第12章 老子要建立黃金帝國第41章 真相第81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78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第1章 對馬島海戰(上)第29章 忙碌第35章 離奇的案件第14章 開戰第6章 拉人入股(2)第80章 平倭(十五)第38章 談判(三)第18章 同是天涯淪落人第17章 李恪斷案第10章 御賜金匾第53章 早有準備第40章 劃分勢力第2章 即將開始的紈絝生活第4章 登陸朝鮮半島第38章 百萬兩紋銀的玩具第42章 開着汽車進瀋陽第7章 意外之財第十五章第6章 殲滅百濟(一)第11章 出征前夕第22章 87V500完勝第43章 歸心似箭第38章 我需要一個承諾第32章 閉門謝客第8章 仙丹第16章 滅百濟(十一)第75章 平倭(十)第5章 拉人入股(1)第56章 設伏第8章 仙丹第21章 敲詐第42章 李恪的產業第37章 訓斥第10章 御賜金匾第35章 六試婚使(中)第14章 開戰第84章 平倭(十九)第9章 厚顏無恥第4章 八榮八恥與軍校第67章 平倭(二)第26章 火藥的誕生第35章 六試婚使(下)第9章 破城第23章 破敵(一)第二十章第22章 烽火戲諸侯第54章 李治大婚(上)第41章 硝煙再起第16章 再見岫雲第50章 三年第79章 平倭(十四)第46章 千里奔襲第30章 李世民上天第46章 安撫第66章 冰封王座(5)第44章 釋惑第20章 李恪歸天 噩耗還是喜訊?第28章 班師還朝 第一卷終第60章 鏖戰第48章 污齪的手段第90章 平倭(二十五)第16章 再見岫雲第21章 哀兵第79章 回家過年第63章 冰封王座2第84章 平倭(二十)第49章 西域戰事第29章 合夥打劫第8章 閃電部隊出征第37章 談判(二)第36章 李恪大婚第10章 巧遇神醫第41章 遼東製造局第29章 合夥打劫第32章 忙碌第52章 主動出擊第89章 平倭(二十四)第54章 空城計第71章 二比零第3章 全殲第9章 厚顏無恥第12章 晉陽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