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李恪的保證,李世民顯得有些沉不住氣,大手一揮:隨朕去承天門上觀看熱氣球是如何上天的!
皇上已經發話,衆大臣自然閉嘴,乖乖的跟在皇上身後去觀看。
爲了避嫌,李恪並沒有讓自己的侍衛進宮,而是讓皇宮內的侍衛們把熱氣球搬了進來,在李恪的指導下,皇宮侍衛們迅速的把熱氣球組裝了起來,並且開始用鼓風機往裡面灌氣。
一刻鐘(相當於半小時),熱氣球內充氣完畢,李恪開始進行加熱,同時讓皇宮侍衛們按照四個方位各自守好一根纜繩。纜繩上每隔五丈有一個標記,由於這一次只是證明給所有人看,熱氣球是可以飛上天的,李恪不準備上升到很高的高度。所以他吩咐那些侍衛們,一旦熱氣球的高度達到十丈,他們便要用力扯住纜繩,使熱氣球不再繼續上升。同時在熱氣球下降的時候,四個方向的纜繩要相互配合好,不要讓熱氣球偏離了方向。
熱氣球在空中只是稍事停留,李恪便開始控制熱氣球緩慢的下降。冬天的空中風比較大,在他的大聲指揮下,皇宮侍衛們着實的出了一把子力氣,才使得熱氣球在降落的時候沒有落到皇宮牆外。
等到李恪成功的落地的時候,李世民早已經帶着一羣大臣等在了熱氣球的旁邊。也不等李恪開口,李世民便一指熱氣球內部,說道:“剛纔你說裡面可以站下四人,朕要上去嘗試一番上天的滋味。”
“臣李績爲陛下保駕。”李績是什麼人啊,那腦子反應的叫一個快,知道這會兒阻攔也不會有用,索性改變策略提出了保駕的說法,以求能夠第一個登上熱氣球。
原本還要勸阻的那些個大臣們,那可都是人精中的人精,一見李績如此說,也紛紛改口願意追隨皇帝陛下身旁。最後還是李世民決定最後一個名額交由長孫無忌。這樣一來,文武大臣各有一名陪同他一起上天,也算是平衡了文武大臣,避免了矛盾的產生。
給熱氣球加溫前李恪問道:“父皇,我們就上升到二十丈吧?”
李世民一邊帶着李績和長孫無忌好奇的四處觀看,一邊說道:“爲什麼要設定高度?這裡面有什麼講究嗎?”
李恪耐心的解釋道:“第一次乘坐熱氣球升空,如果過高的話可能會產生眩暈的感覺。另外現在是冬天,空中會很冷而且風也會很大。熱氣球很可能會被風吹走。宮內的侍衛雖說孔武有力,但是還不習慣控制熱氣球的走向。所以兒臣認爲不宜升的過高。”
“哦。”李世民點了點頭。“熱氣球最高可以上升到什麼位置?”
“兒臣最高上升到一百丈。再高的話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會有很多不便。首先來講,用於控制熱氣球的纜繩,四根長達百丈的纜繩重量就有幾百斤,已經遠遠超過承載的四個人的重量。再有就是高空之上氣流變化無常,很難控制熱氣球的走向。就比如咱們剛纔是在皇宮內升空的,如果上升到百丈以後再降落到地面,很有可能是長安城外十幾裡甚至幾十裡外的任意地點的。”
李世民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突然問道:“你是怎麼想到要造這熱氣球的呢?”
不知不覺中熱氣球已經開始離開地面。李恪一邊控制着溫度,一邊說道:“兒臣是在放飛孔明燈的時候得到的靈感。”
李世民等三人聽後恍然大悟。長孫無忌更是拍着額頭說道:“我說此物怎麼看起來有些眼熟,原來就是個放大了許多倍的孔明燈!”
李恪不滿的衝長孫無忌翻了放白眼:這幾家夥到什麼時候都不忘記貶低自己這個不是他妹妹生的外甥。自打他知道史書上記載的李恪的死與他有着直接的關係後,現在的李恪就沒給過他好臉看。甚至還一度要求自己名下的產業,遇到長孫無忌府中的人前來購買的時候,價格一律翻倍,這件事後來還是在李世民的干預下才放棄。
李世民顯然不想看到兩個人發生矛盾,開口說道:“是否可以想辦法控制這熱氣球按照我們的意願行事呢?另外你剛纔還提到有什麼東西可以配合這熱氣球一同使用,是什麼?”
“兒臣確實有辦法控制這熱氣球的走向,不過要想造出這個東西來太過麻煩,而且耗時很長,還牽扯到許多大唐工匠不曾掌握的技巧,單單是教會他們這些相關的知識,怕是也要耗費近一年的時間。而且兒臣害怕這些技巧一旦流傳出去,又會對我大唐產生威脅。所以兒臣一直在糾結,是否有必要傳授這種技巧。
至於兒臣所說的配合熱氣球使用的東西,是從一個煉丹的老道那裡得到的靈感。用硝石、硫磺以及木炭按照一定比例摻雜在一起,用火點燃後便可以產生巨大的破壞力,兒臣給此物起名爲火藥。只需把幾斤火藥放入一個肚大口小的容器之中,然後再放入鋒利的碎瓷片後,只需在交戰之時把熱氣球升到五十丈以上的高度,然後把這個容器從空中扔下去,頃刻間便可以使至少十幾名士卒喪失戰鬥力。”
李世民三人聽後同時吸了一口冷氣。即便是作爲文官的長孫無忌,也曾經上過戰場,所以很容易便能體會到此物的不同凡響之處。如果大**隊能夠大規模配置此物,勢必將做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還不等三人反應過來,李恪又接着說道:“兒臣還做過測試,用投石車也可以拋擲此物。我大唐的投石車可以將四十斤的石塊拋擲到二百步以外,如果換做十幾斤的重物,應該不低於三百步!”
李績對着李世民躬身施禮說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遼王殿下真乃天縱奇才,不但文可著書立說,武亦可威震四方。真可謂陛下之喜,大唐之喜!”
李世民聽後也不禁捋髯而喜。“恪兒果然沒有令朕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