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吳大人選的落腳地只是邊城一間最尋常的客棧,通常官員到一個城鎮,該住的地方是驛館,可是邊城現在也不知有沒有驛館,
吳大人還是決定住客棧,一來方便,二來也不容易讓太皇太后的起疑。到了人家的地盤惹還擺譜,那就是吃飽沒事幹了。
隨同吳大人一起到邊城的還有孔大人,這位孔大人可是有名的老頑固,當初讓皇上弄出朝堂,如今藉着太皇太后的勢又重新起復了。這還不是重點,聽聞這位孔老大人別的不行,
討好太皇太后最是能耐了。這太皇太后最不缺的就是銀子和好東西,想要討好太皇太后那多費力了,
可這位孔老大人就便那張嘴,那幅巴結討好的嘴臉,生生的讓太皇太后重新重用他了。
這不吳大人這次到邊城求和,太皇太后一時不放心,居然就讓孔老大人隨行了。
這位孔大人知道這次雖然危險,可是這也是太皇太后對自己的信任,再加上走之後太皇太后特意尋孔大人說過,若孔大人這次盯好了吳大人,
並且努力促成此事,就一定會給孔大人升官。孔大人一聽心裡那個得意呀!
本來不大想去的,爲了那高官厚碌,直接就應下此事了。這一路上更是把吳大人盯的緊緊的,吳大人只覺得可笑,
這孔大人也不知道收斂一二,就這麼盯着自己,自己又不是蠢蛋,難道不知道太皇太后對自己不信任嗎?
吳大人一路上想着京城的形勢,只覺得一個字‘懸’,這京城怕是真要落到太皇太后手裡頭了。聽聞皇上是一日不如一日,朝中清流一派更是慘淡。
吳大人深感對朝廷的無力,也知這次怕是凶多吉少,所以特意去信給兩個兒子,能忍則忍,
萬不可義氣用事。不可同權貴爭一時之氣,不可同奸臣較真。忠誠除了要忠心,還要忍,能忍一時之氣。才能保全實力,他日必定有出頭之日。
孔大人見吳大人住這般簡陋的客棧,很是不滿,可是吳大人一句話就把孔大人頂回去了。到了人家的地盤還以爲在太皇太后護着,還以爲在京城嗎?
孔大人想想心裡一虛。這次來邊城可是九死一生,這莫離可是想要謀反,若自己惹怒他了,他把自己直接弄死,怕是也無人能爲自己報仇。再說了自己好日子才過幾日,還真不想死了。
孔大人心裡明白,這次在邊城的安危全靠吳大人,吳大人的夫人與已故世子夫人是乾姐妹,吳大人與莫離就是連襟,莫離若念着這份情。
不管此事成不成,都不會要了吳大人的性命。所以這時候保命要緊,太皇太后只要自己監督吳大人,不讓吳大人與莫離勾結,可沒讓自己對吳大人對着幹。
孔大人老老實實的呆在自己的房裡,根本不敢出門,只是命手下的人盯着吳大人一些。
吳大人親自修書給莫離,談好了約定的時辰,地點,這也是多年來兩人第一次見面。可惜此時今非昔比了。
吳大人根本不屑於防着孔大人,對孔大人的這樣的奸臣,完全沒必要再讓他安全返京,可是現在自己身邊全是太皇太后的眼線。孔大人還碰不得。
就且由着孔大人繼續得意吧!這不是不報,時辰未到罷了。
莫離早就知道吳大人進入邊城,並且尋了一間尋常的客棧住下了,並且把隨同來的孔大人底都摸清了。所以接到吳大人的信時,一點也不意外。
莫離倒覺得這次見面不是會朝廷官員,只是會會親戚罷了。莫離身邊的家將們皆認爲。太皇太后求和,是萬萬不能同意,
可是此時莫家軍正在休養生息,不妨拖上一拖。這求和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談成的,有的談上個一年也是有的。
既然想求和,就得拿出誠意和耐心來,好好的談,慢慢的談。談到邊城的莫家軍養足精神了,有力氣可以再幹一場了。
再一口氣端掉周邊的幾座小城,而且莫離的意思是,最好讓周邊幾座城池主動打開城門。
當然在目前的情況下,可能性並不高,只有自身強大了,讓周邊的城池不得不忌憚。
這纔是硬道理,所以家將們提議假談和,拖時間這個方針莫離是同意的。莫離做決定之前,一定會同家將們好好商議一翻,很有一個獨斷專行的。
而家將們也習慣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對是對,錯就是錯。大家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爲了報仇血恨,就是爲了推翻太皇太后的統治。
莫離立馬說回了吳大人的信,商定了相見的地點和時間,地點自然是在邊城內,不是什麼談事的地方,而是一家茶樓的雅間裡。
時間是明日午後,這個時候最適合相熟的人一塊喝喝茶,聊聊天了。吳大人看完信就笑了,看來莫世子是打算打太極了。
吳大人直接把信送到孔大人手裡,反正信上並無不妥之處,讓孔大人看了,也讓他給宮裡的太皇太后回信。
吳大人很不屑孔大人這種小人,可是如今朝中奸臣當道,對奸臣只能避,只能敬着,防着,萬萬不能真與奸臣逆着來,不然你會死的很慘。
吳大人不爲自己着想,也得爲京城的妻孫着想,兩個孫女可是老妻的命根子。
只要太皇太后使一點點手段,就能讓自己的親人消失,所以吳大人只能暗地裡防着孔大人,面子上卻要做出一幅忠心的樣子來。
孔大人看完信後,立馬高興的給京城送信,邊城有意接受求和,這下自己這一趟真沒白跑,真要得個功臣出來了。
孔大人忍不住就想到回到京城後,會是何等的風光體面,兒孫將會受到多大的厚待。
孔大人越想越得意,連帶着再用晚膳時,都覺得這小客棧的膳食好像也不錯,吃着也怪香的。孔大人又開始盤算着,明日見到莫離後,到底要不要擺擺譜呢?
想來想去孔大人也拿不定注意,最後孔大人決睛,此事還是去問問吳大人。吳大人是這次議和的主官,自己只是陪同之人罷了,吳大人是何態度自己跟着就行。
吳大人說的沒錯,在人家的地盤還是要明白些的好。再說了莫家以前在京城何等的風光,就是放在以前自己在莫家人跟前,也是拿不起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