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時代的和聲交響》
看到這個標題以及封面的時候,幾乎所有華國的人都懵了。
他們完全沒有辦法理解爲什麼今年和聲交響樂團能夠登上音樂家雜誌的首頁。
這個還不是普通的首頁。
這個是開年大刊。
相當於給今年一整年的音樂家雜誌定調的一集。
音樂家雜誌每一年其實都有一個相對應的主題。
比如說2018年的開年大刊,標題是音樂變革。
當然他們當時寫的時候其實並沒有想特別多有的沒的。
其實他們給出音樂變革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一些頂級交響樂團開始換帥。
新的指揮接任那些頂級大團,他將會給這個樂團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去年音樂家雜誌便是以這個作爲2018年的標題痕跡,希望能寫出更多關於音樂變革的內容。
事實也正如同他們所想的那樣。
2018年確實出現了一些變革,很多頂級的音樂家各自都有了新的發展。
比如說最爲變革的一點,就是鋼琴家那邊的傅調,他直接拿到了去年音樂家雜誌在鋼琴方面的前十,而郎良月則是來到了第一。
這個也是一個變革。
因此在開年大刊之後,音樂家雜誌同樣採訪了一下郎良月,希望他能聊一聊關於他第一次成爲全球第一鋼琴家的感想。
郎良月相比較而言就顯得沉穩了許多。
面對音樂家雜誌的採訪,他只是表示這個榮耀並不屬於他,他一直到現在都還只是一名普通的音樂學生,正在學習音樂的很多內容,能拿到第一隻是運氣好,音樂方面還有很多很多的前輩等待他去學習。
這種滴水不漏的發言很明顯沒啥意義。
不僅僅是郎良月,就連着重被採訪的彼得連科也同樣如此。
他剛剛拿下柏林愛樂的指揮首席,很多人都在等待他犯錯誤,因此他顯得格外老實,什麼都不肯說說。
這也導致了2018年的音樂家雜誌報道整體都顯得極爲低調。
雖然名字上給大家寫着什麼音樂變革,但是每一位參加變革的人,都表示自己只是運氣好,他們沒有對音樂做出什麼。
這個還怎麼採訪?
採訪不了一點。
因此2018年的音樂家雜誌便在這樣的氛圍下草草結束。
等到了2019年,也就是彼得連科徹底掌控柏林愛樂,並且帶着柏林愛樂演出過好幾場很厲害的演出的時候。
音樂家雜誌這邊決定,還是不要給今年他們這些人特別大的希望。
一切還是以低調行事。
就比如說彼得連科。
國際版上的標題爲《彼得連科時代的柏林愛樂》,看上去似乎在誇讚彼得連科,可是實際上全程都唱衰。
他們很難相信彼得連科能做出特別大的成績來。
他們不相信彼得連科時代的柏林愛樂超越西蒙拉特時代的柏林愛樂。
不僅僅是他們,就連其他樂評人,或者音樂愛好者也同樣如此。
我們柏林愛樂之前都是什麼指揮?
是指揮帝皇卡拉揚,是富特文格勒,是西蒙爵士,是阿巴多。
哪一個拿出來不是鼎鼎有名。
你彼得連科是什麼玩意?
你拿什麼跟那些人對比?
這也讓衆人對於彼得連科的期待,逐漸放到他能保持柏林愛樂不要太過於垃圾,成爲一支一流樂團即可。
在國際版中,他們對於未來的古典音樂一片看衰。
不管是樂手的實力,還是音樂的市場,幾乎沒有任何看好。
他們甚至認爲今年可能是古典音樂的小年。
如此影響下,明明是新年的第一刊,卻給人一種難以言喻的悲觀。
就好像古典音樂要完蛋了一樣。
因此,對於那些一開始看了國際版的人而言,他們在看到國內這個標題的時候,他們第一感覺其實是……
臥槽?和聲交響樂團犯了什麼錯?被國內的音樂家雜誌吊起來打?
這也太離譜了吧?
當衆批評啊屬於是。
基本上和柏林愛樂一個等級了。
然而。
當他們真的看到了國內發佈的文章後,他們滿腦子所想的只有一件事。
那就是……
國內音樂家雜誌傻了?
他們是不是完全沒有讀懂隔壁總部寫出來的文章?
總部那個地方在批評,在表達悲觀,你在這個地方表揚,表達樂觀?
你是不是在唱反調啊?
但是,看到寫文章的這個人名字後,衆人不由的閉上了嘴。
吉喆。
江湖人稱三吉。
音樂家雜誌那邊首屈一指的樂評人。
這樣的人直接出來給和聲交響樂團站臺?
衆人望着這個名字,一時間有點驚訝。
特別是將裡面的內容跟吉喆本人的風格對應上後,他們更爲驚訝。
不是,你確定這個人是吉喆,而不是其他什麼人?
這個誇的也太離譜了。
他在開頭直接對着所有人寫道。
“如果說給我100塊,讓我選擇一支交響樂團去聽,在100塊的範圍內,我所能選擇的,只有和聲交響。”
“如果給我500塊,讓我選擇一支交響樂團去聽,我想我可能選擇的,還是和聲交響。”
“如果給我1000塊,給我2000塊,乃至於專門給我出路費,讓我隨機選擇一支交響樂團去聽,我或許,還是會選擇和聲交響。”
“甚至於,如果讓我選擇一支交響樂團聽一輩子,永遠都不能更換,一輩子只能聽他們的音樂的話,我想,我的選擇應該也不會變化,我會選擇,和聲交響。”
“這是一支神奇的樂團,這也是一支極爲有趣的樂團,在這個樂團之中,你甚至能看到樂團的成長,樂團的改變,以及樂團永恆不變的特性。”
“在這裡的每一次聆聽,都能給你帶來一種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如果說去聽柏林愛樂,去聽維也納愛樂,去聽倫敦交響是去享受音樂帶給你的美好的話,那麼去聽和聲交響,你不僅能享受到音樂所帶來的美好,你還能聽到很多音樂之外的東西。”
“樂團的熱血,樂團的奮鬥,樂團的瘋狂,樂團的成長。”
“以及,你見證這份成長所帶來的美好。”
衆人就這麼愣愣地看着吉喆在開頭這個地方就給和聲交響樂團長篇大論的誇讚,然後稍微翻了翻。
衆人麻了。
不是。
這個開年大刊雖然厚,後面絕大多數都是今年的排名啥的。
但是你這個誇的簡直也太離譜了吧?
他們大概算了一下。
這個雜誌開年的樂評基本上在80頁左右,然後……
和聲交響樂團就佔據了開頭的15頁!
不是哥們!15頁啊!
你在這個地方寫論文呢?
一頁紙上的字密密麻麻的,粗略算了一下,一頁最起碼能有將近600字。
這也就是說。
吉喆他給和聲交響樂團寫了將近一萬字的稿件。
而華國內的音樂家雜誌的編輯還審覈通過了,讓這個稿件登上頭版頭條了。
不是,你們都瘋了吧?
和聲交響樂團真的這麼牛逼嗎?
還是說他們給你們音樂家雜誌錢了。
直接把你們都給收買了?
不然怎麼想也不可能做出這樣離譜的操作來吧?
將近五分之一的內容是和聲交響樂團,還是在一開始的部分。
剩下的五分之四其他的樂團分。
你管這個叫做分蛋糕?
這個跟明搶有什麼區別?
看着和聲交響樂團佔據如此大的版面,看着華國音樂家雜誌對和聲交響樂團如此吹捧,衆人一時間都有一些不忿。
他們怎麼想都想不出來和聲交響樂團究竟憑什麼,給了多少好處,才能獲得如此大的關注度,才能分到這樣大的蛋糕。
這簡直就是故意噁心人!
衆人不由得如此想到。
然後,他們抱着故意的心態,翻到了最後面,開始翻找和聲交響樂團的名次。
他們到想要看看這個能夠被音樂家雜誌稱讚的頂級交響樂團,究竟是憑什麼才能獲得如此殊榮。
五分之一的版面啊!
衆人光是想想都羨慕的牙癢癢。
他們快速翻到最後,找到樂團的部分,然後找到華國,從三十名左右向上翻。
如果沒有記錯,這支樂團在去年的時候應該是33名。
他們今年應該也差不多。
就算進步應該也進步不了多少。
他們從30名,看到了20名。
沒有和聲交響樂團的名字。
看到這邊,衆人已經開始產生動搖了。
難不成是十來名。
如果是十來名的話,雖然有些離譜,但是也好想情有可原。
畢竟從33名來到10來名,這個進步幅度有點恐怖的。
然後他們翻越了10-20的所有排名,極爲驚恐的發現。
沒有和聲交響樂團。
不是,10-20都沒有和聲交響,那麼和聲交響在哪?
衆人第一反應是往下翻,看看30名之後有沒有和聲交響的名字。
但是理智讓他們冷靜。
如果和聲交響一點進步沒有,他們還是維持在33名左右的名次,那麼音樂家雜誌華國版這邊絕對不會如此誇讚。
畢竟,華國33名,全球排名可是要666名了。
這個名次完全沒有什麼可以討論的意義。
衆人忍着驚訝的心,繼續去翻看華國前十的交響樂團。
華國第十,粵州交響,嗯,很正常,剛剛換了新指揮,居然能維持在這個地方,也算不錯了,不過居然不是和聲交響?
華國第九,深城交響,城市有錢很正常,沒什麼特別好討論的。
華國第八,杭城愛樂,保持原樣,沒有什麼特別值得說的。
華國第七,華國愛樂,很厲害,不錯。
華國第六是軍樂團,去年吸納了一批人,實力增強了不少。
不過都看到第六了,怎麼還沒有看到和聲交響樂團。
衆人心中不由得閃過一絲不太好的預感。
和聲交響樂團……不會拿到華國第五了吧?
衆人心事重重地繼續向下看去,然後變得沉默,隨後瞳孔放大,目光中滿是難以置信。
等等
華國第五???
華國第五居然是和聲交響樂團。
華國前四還是那四支,華國交響,華國大劇院交響,海城交響,以及貴城交響。
沒啥特別好說的。
但是華國第五,不是,你這個成績是怎麼來的啊?
華國第五啊!
全國範圍內排名第五!
你特麼,你這個,我,不是,你,嘶……
衆人一時間都不知道自己應該說什麼好。
他們知道和聲交響樂團離譜,但是沒有想到這麼離譜。
這離譜的略微有些過分了。
華國第五的成績。
亞洲第十五。
全球……
97!
臥槽?
全球前100了!
此時此刻,在他們面前的和聲交響樂團成績,幾乎扭曲了他們的大腦。
他們怎麼想都沒有想到,和聲交響樂團居然來到了華國前五。
不僅僅華國前五,甚至亞洲都有15,全球也進入了前100!
並且這個還不是重點。
他們非常清晰地發現,和聲交響樂團今年的分數是9.47分。
而貴城交響樂團今年的分數是9.51分。
這也就意味着,在樂團分數表上,從第三到第五,他們的分數都是一模一樣的9.5分!
彼此之間的差距已經不大。
和聲交響華國第五,亞洲十五,全球97
貴城交響華國第四,亞洲第十,全球79。
海城交響華國第三,亞洲第九,全球77。
差距不大,差距真的不大。
衆人重新翻到之前和聲交響樂團的介紹。
看到了和聲交響樂團去年的成績。
華國33,亞洲78,全球666
對比一下今年的。
他們只能說……
這個進步的速度真的恐怖。
他們這個時候再重新回頭去看和聲交響樂團的排名,去看和聲交響樂團在音樂家雜誌上的佔比,他們只能說……
給的少了。
是的,衆人心中所想的只有一點,那就是給少了。
就目前和聲交響樂團所表現出來的東西,你就算給和聲交響樂團一半的頁面都沒有問題啊,你居然就給五分之一不到?
平常不是見你們滿大氣的,這個時候怎麼這麼小氣了?
特麼的吉喆,該死的音樂家雜誌。
衆人重新開始翻看起吉喆寫的文章,看看吉喆是如何看待和聲交響樂團的。
當然,他們其實並不是特別在乎吉喆的看法,他們現在最關心的還是一點。
那就是……
和聲交響樂團究竟是如何達到這個成績的?
他們究竟是憑啥麼能被這麼多人認可?
衆人囫圇地翻閱了一遍吉喆寫的文章,然後絕望的發現。
他們無法復刻。
因爲,和聲交響樂團的核心。
是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