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

李秀成站在上海城牆北牆上,他李秀成終於進了這座城了,一種得償所願的暢快感油然而生。天籟『小說ww『w.『⒉

右手邊是滾滾黃浦江,原本繁忙的十六鋪碼頭上空空蕩蕩,一艘龐大的鐵甲鉅艦正被許多艘小漁船圍着,捆上繩子幾千人往岸邊拖動。

四月多開始動攻擊,用了一個月基本上就掃清了上海外圍,但是圍攻這座城市,卻就廢了一個月時間,洋人的戰鬥力還是不可小覷,可越是這樣,李秀成就越是覺得滿足。

一個月時間的戰鬥,不是嘴上說說那麼輕巧的,洋人在城外修建了大量的防備工事,深挖了許多壕溝,修建了築壘。

還從上海僱傭了8千人組建了洋槍隊,又調來了4千洋兵,可不管是上海這些中外結合的華洋槍隊,還是那些紅頭巾的英國兵,都被太平軍打敗了。

滿清害怕洋人,那大明看起來也怕洋人,可他李秀成不怕。

他始終認爲,前兩次攻打上海,如果不是有意外,他早就佔了這裡。第一次打上海的時候,是洋槍隊進犯青浦,太平軍守將告急。李秀成從蘇州帶領人馬去救青浦,大敗洋槍隊,打傷華爾,擊斃洋槍隊三分之一。

那次本來就該趁勢進攻上海,可是被洋人給騙了,洪仁玕那邊跟洋人說好了,他並未做防範,誰想英法軍隊竟埋伏起來,用洋槍大炮向太平軍轟擊,在黃浦江上的英國軍艦大炮轟擊。

第二年李秀成再次進攻上海,一月間連陷嘉定、青浦,進逼太倉,自松江、泗涇、青浦、嘉定、寶山、上海連營一百多座,城城都有洋人的軍隊把守。李秀成從蘇州親率精兵迎敵,大戰於太倉,力破敵陣。在奉賢擊斃法國海軍提督卜羅德。在青浦,將常勝軍副統領法爾思德生擒。在慈溪,擊斃常勝軍統領華爾。

這是第三次打上海了,終於一戰而下,斬獲全功。

但是接下來該怎麼辦,李秀成之前並未想好,他本來沒有跟洋人真的開戰的打算,可是洋人幫助清妖守城不說,還把鐵甲艦開到十六鋪來威脅於他,這就不能怪他了。

城牆以北,就是法國人佔的租借,從十六鋪碼頭一直延伸到另一面城牆,包住了半個上海城。過了法租界,纔是英租界,面積更大,從法租界往北,一直跨過了吳淞江。

打上海,最大的目的,就是爲了上海的財賦,所以李秀成是想保住這裡的繁華的,爲此他約束部隊,嚴格要求他們不得劫掠,進城之後立馬張貼安民告示。但城裡的人都跑了,跑去了洋人的租界裡。

打租界,本不在計劃內,打跑了洋人,上海哪裡還有什麼繁華,沒有了洋人,他從哪裡弄錢去。所以他本不想打,可是洋人先動手了,他可是跟洋人下過帖子的,告訴他們,這是天國與清妖爭天下,與洋人無干,若不服王化,助紂爲虐,則是自取滅亡,自己明明告訴了他們,他們還是不聽,這就怪不得他李秀成了。

雖然租界也是嚴防死守,但他既然連上海都能進,還在乎一個區區的租界嗎。

從望遠鏡中可以看到,租界裡也是一片人心惶惶,大批挎着包袱逃難的,從法租界不斷的往北面跑,洋兵則在租界邊境挖掘了壕溝,還在租界裡面設了很多道卡,看來他們是打算負隅頑抗。

李秀成笑洋人自不量力,但他還不急着進攻,他得讓他的士兵休整三日。這一個月的戰鬥太辛苦了,幸好是他最精銳的部隊,換做其他軍隊,還真的未必挺得過來。

先是在城外跟洋人進行了一場炮戰,他之前很滿意大明的大炮,但是這次一比,他現還是洋人的大炮好,幸虧他的大炮多,洋人只有百十門大炮,李秀成卻拉來了兩千多大炮,打了十幾天,損失了上千的炮手,才把洋人的炮陣轟得啞火,然後一鼓作氣攻下洋人陣地。

不過大明那種巨炮當真是不含糊,洋人城外的築壘被攻佔之後,他們敗退進了上海城,這時候這種大炮威,只用了幾炮就轟塌了城牆,把洋人都嚇傻了,他的兵衝進城的時候,很多洋人都傻傻的不知道堵缺口。

成功打下上海固然高興,但是李秀成的損失也是巨大的,他手下折損了8千多好弟兄,而洋人才死了1千多。打上海就已經這樣了,打租界恐怕更難,哪裡可是洋人的老巢,他們肯定拼死力頑抗,儘管李秀成相信他肯定能打下租界,但是他的精銳死一個他都心疼。

想到這裡,他覺得還是給洋人一個臺階,讓他們主動投降。

“來人,去給洋人投書,讓他們投降,本王保他們一命,還恩准他們繼續在這裡做生意,不過以後都得聽我們的。”

以前一想到洋人把上海的關稅都給了清妖,清妖又拿來買槍買炮來大天兵,李秀成就憤恨無比,今天這些都是他的了,他馬上就不恨了。

一個被選出來的勇士騎着馬單騎跑向洋人的築壘工事,遠遠的用箭射出去一封書信,調撥馬頭就走,洋人看到射箭倒是緊張了一下,但沒有反擊,不然恐怕就沒有轉圜的餘地了。

得到書信的當然是法租界,距離上海最近,法國兵很鬱悶。國內已經明確傳來消息,短時間內沒有援兵派給他們,皇帝正在威脅普魯士呢,此時派兵不利於解決歐洲的事務。但是國內要求他們,無論如何都要保住租界。軍部告訴他們,大概一兩個月後,他們就能得到援兵,這主要看普魯士的態度了,他們認爲,如果普魯士不識相,一旦開戰,他們只需要一週就能解決掉這個小國。

租界裡的法國兵只有兩千人,就這還是因爲之前看到太平天國進攻上海周邊,從越南調來了一波增援,可以說現在他們能用的,就只有這麼點兵力,一旦跟太平軍開戰,他們沒有勝算。

爲此之前他們都沒參與英國人對上海的協防,並且外交方面一直在斡旋,一直在跟太平天國交涉,表達法蘭西帝國的友好。可是從書信上,他們沒有看到任何友好的意思,那個太平軍的親王,似乎完全把他們跟英國人混爲一體了。

法國人很想去解釋一下,在上海跟你們打仗的,不是我們法蘭西軍隊,是海峽對岸那頭約翰牛啊。

他們也如法炮製的派人來送信,他們的使者打着白旗,起步走出築壘工事,走向上海城,他們的使者也沒有被爲難,還見到了李秀成,親自向李秀成表達了法國人的態度。

但李秀成只有一句話,要麼戰,要麼降,三天之後聽他們答覆,投降可以免死,頑抗只有滅亡。

法國人只能向英租界的約翰牛求援,英國軍隊數量更多,因爲4月多的時候,看到太平天國有意進攻上海,英國就緊急從印度抽調部隊,他們在上海現在有1萬多士兵,都是英國軍官指揮的印度兵。

法國在越南倒是也有這麼一隻殖民地軍隊,但是數量也不過5千,還要協防越南南圻,不敢隨意抽調。即便調過來,也來不及了,所以目前最現實的,還是求助於英國人。

不知道是惱怒於法國人不肯協防上海,還是因爲忙着穩固自己的租界,英國人拒絕派兵支援法國,而是跟美國軍隊在英租界之中加固各種工事,他們對法國人的建議是,法租界太靠近上海,根本無法防守,邀請法國軍隊也進入英美公共租界一起防守。

法國人英國不一樣,英國人跟美國人都是商業思維,法國人對土地更爲看重,所以英美租借說合並就合併在一起,也不從國內派駐官員,直接設了一個公董局對這裡進行管理,而法國人則不然,基本上是將法租界當作殖民地對待的,他們派來了總督,在這裡實行的法式管理。

可悲的是,論管理水平,法租界跟英租界根本沒法比,商業規模不及人家十分之一,倒是上海的流氓都喜歡法租界,黃金榮這個大亨就是從給法國人做巡捕起家,這裡簡直就是一個藏污納垢之所。

而英美租界中,不但大批的歐洲商人來這裡經營,中國人也大批的涌入,導致租界一次一次擴張,現在已經第三次擴張了,往北跨過了吳淞江。

人少的好處是,法租界中往往比較安靜,有錢的富商在這裡修建了大量休閒別墅,後世就數法租界的建築優雅,這一點卻是熱鬧嘈雜的英美租界比不了的。人少的另一個好處,則是地方比較空當,容易防守。法國人只希望,依靠這點有利,多修建一些工事,好在國內能派出援兵之前,擋住太平軍。

休整了三天之後,6月底,李秀成的軍隊終於開始進攻法租界。

法國人只抵抗了一天多,就放棄了抵抗,不是法國人不夠勇敢,只是勢力相差太大。

儘管他們訓練更好,可問題是力量對比太過懸殊,法國只有不到一百門大炮,而且性能水平跟大明的大炮差不多,都是前膛的拿破崙炮,而李秀成不但擁有過千門的大炮,而且還擁有兩門級巨炮。

在跟法軍進行了半天的炮戰之後,基本上摧毀了法國的炮兵陣地,這時候李秀成突然放棄進攻,本來太平軍的戰法是,大炮齊轟,然後步兵蜂擁而上,衝不上去,就接着下一**炮齊轟,在繼續往前衝。

可是這次,李秀成突然來了性質,他還想看看那兩門巨炮的威力,讓人花了半天時間,把兩門大炮從上海拖到了法租界前面,巨炮第二天早上只響了一早上,就完全摧毀了法軍的意志,掛出白旗,選擇了投降。

太平軍開進法租界,接下來就該跟英國人開戰了。

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六百九十四節 百團大戰第七百一十八節 富商和國王第六百一十三節 反鐵路運動第七百七十六節 倫敦和談 1第八百零七節 中德同盟談判第八百零六節 德國人的訛詐第一百九十節 朱敬倫出山第六百六十四節 特許股份公司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九節 翻譯官第三百七十二節 美國要調停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第三百七十四節 歸國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一百二十二節 新安交易所第六百三十四節 大明的以夷制夷第一百一十八節 鉅額訂單第三百七十六節 整肅軍紀第七百三十一節 大明的財團時代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三百四十五節 楔形衝擊第三十二節 擒王(1)第五百五十九節 普法戰爭紅利第九十五節 全靠演技 2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第七十二節 廣東是個好地方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七百六十節 飲馬墨西哥灣第六百五十九節 工業革命的衝擊第一百零七節 經濟大收穫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二十五節 大紅包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七百八十三節 日本獅子大開口第一百三十一節 給個甜棗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第七百七十四節 休斯敦大會戰 4第七百四十八節 大明的盟友第六百三十節 深化改革 1第四百二十八節 錦綸堂第七百八十三節 日本獅子大開口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第一百零六節 與東印度公司對賭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六百一十一節 揚州大會戰第四百四十九節 各方聯動更新通告第三百三十三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1第五十一節 封港第一戰第四百二十八節 錦綸堂第七百節 海防戰役 3第六百二十五節 窮途末路第七百零四節 順化戰役 3第三百九十五節 收回香港之謀第三百八十節 蓄髮易服第四十八節 捨身第六百九十四節 百團大戰第四百三十一節 牌坊第三百八十五節 進京城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45節 逃亡(二)第三百零二節 奕欣的應對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四百一十七節 引入種子第三百零四節 鬧市掛印第六百四十節 天王必須死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六百零四節 唯一責任政府第六百四十四節 把麻煩交給大明第四百四十一節 轅門終於徙木第七百二十二節 瓜分南洋會議第五百六十一節 軍事改革 1第二十五節 大紅包第六百一十九節 新的土地第三百四十節 肇慶會戰 4第一百三十九節 謠言升級了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一百九十節 朱敬倫出山第五百六十六節 規範鄉村自治 1第一百六十八節 昭常一樣的忠臣第六百一十節 曾國藩出擊第二次新加坡和談第一百五十四節 夜讀管子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四百三十一節 牌坊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六百六十二節 兵工廠私有化第六百六十七節 鐵路扯動的政局第一百三十二節 最大的目的第二次新加坡和談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七百一十五節 屠殺藍衣軍事件第九十九節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棄第十五節 行動(3)
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六百九十四節 百團大戰第七百一十八節 富商和國王第六百一十三節 反鐵路運動第七百七十六節 倫敦和談 1第八百零七節 中德同盟談判第八百零六節 德國人的訛詐第一百九十節 朱敬倫出山第六百六十四節 特許股份公司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九節 翻譯官第三百七十二節 美國要調停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第三百七十四節 歸國第八百一十六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2第一百二十二節 新安交易所第六百三十四節 大明的以夷制夷第一百一十八節 鉅額訂單第三百七十六節 整肅軍紀第七百三十一節 大明的財團時代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三百四十五節 楔形衝擊第三十二節 擒王(1)第五百五十九節 普法戰爭紅利第九十五節 全靠演技 2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第七十二節 廣東是個好地方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七百六十節 飲馬墨西哥灣第六百五十九節 工業革命的衝擊第一百零七節 經濟大收穫第三百四十九節 洪秀全死了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二十五節 大紅包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七百八十三節 日本獅子大開口第一百三十一節 給個甜棗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第七百七十四節 休斯敦大會戰 4第七百四十八節 大明的盟友第六百三十節 深化改革 1第四百二十八節 錦綸堂第七百八十三節 日本獅子大開口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第一百零六節 與東印度公司對賭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六百一十一節 揚州大會戰第四百四十九節 各方聯動更新通告第三百三十三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1第五十一節 封港第一戰第四百二十八節 錦綸堂第七百節 海防戰役 3第六百二十五節 窮途末路第七百零四節 順化戰役 3第三百九十五節 收回香港之謀第三百八十節 蓄髮易服第四十八節 捨身第六百九十四節 百團大戰第四百三十一節 牌坊第三百八十五節 進京城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45節 逃亡(二)第三百零二節 奕欣的應對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四百一十七節 引入種子第三百零四節 鬧市掛印第六百四十節 天王必須死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六百零四節 唯一責任政府第六百四十四節 把麻煩交給大明第四百四十一節 轅門終於徙木第七百二十二節 瓜分南洋會議第五百六十一節 軍事改革 1第二十五節 大紅包第六百一十九節 新的土地第三百四十節 肇慶會戰 4第一百三十九節 謠言升級了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一百九十節 朱敬倫出山第五百六十六節 規範鄉村自治 1第一百六十八節 昭常一樣的忠臣第六百一十節 曾國藩出擊第二次新加坡和談第一百五十四節 夜讀管子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四百三十一節 牌坊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六百六十二節 兵工廠私有化第六百六十七節 鐵路扯動的政局第一百三十二節 最大的目的第二次新加坡和談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七百一十五節 屠殺藍衣軍事件第九十九節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棄第十五節 行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