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節 峴港會戰 1

俄國人在這個時刻南下,讓大明不得不調整戰略,英國人極力遊說大明儘快結束戰爭,英國是不願意看到俄國勢力滲透到渤海灣,接着以海爲路進入長江流域,大明更不想看到俄國勢力南下,在壓制俄國人南下這個問題上,大明跟英國有共同的利益。

在曾國藩、左宗棠相繼凋零之後,滿清合朝上下已經找不到一個能解救危局的人了,李鴻章算是有這個能力,可李鴻章是主和的,他希望通過談判來解決問題。

而且李鴻章認爲,暫時放棄新疆並不可惜,他跟左宗棠爭論過這個問題,他爭贏了,左宗棠至死都沒有進疆,可亦如左宗棠所言,“重新疆者,所以能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現在新疆已經沒有了回天之力,俄國同時大舉進兵蒙古,京師立刻震盪。

在這種情況下,李鴻章認爲,俄國索要的,不過是一處口岸,俄國所圖的,無非是幾許利益,與其因此而與俄國人交兵,不如開葫蘆島與俄國,不但能結好俄國,而且俄國進入渤海,還可制衡營口之英國,大連之明國。

顯然這又是李鴻章割自己的肉來以夷制夷的思想。

且葫蘆島在關外,相比張家口與天津盡在京師之咫尺,讓俄國人退往葫蘆島,顯然更加讓清廷放心。俄國人的第一目的始終是天津,其次纔是葫蘆島,兩害相權取其輕,讓葫蘆島給俄國,已經是滿清認爲最好的解決方法了。

滿清朝堂還認爲李鴻章所言是老成之言,大有贊成者。

哪怕英國人再三勸告李鴻章,希望將滿清綁在英國全世界唯獨俄國的大戰車上,但滿清既沒有跟隨別人外交政策的機巧,也沒有正面對抗俄國的勇氣,所以李鴻章主和。

此時,大明已經是唯一有能力,也有意願迴應英國圍堵俄國戰略的國家了,尤其是大明軍隊在越南戰場上對法軍實施的打擊讓人刮目相看,哪怕有依靠兵力優勢勝之不武的嫌疑,可既然大明能在越南保持對法國的兵力優勢,也就能在蒙古保持對俄國的兵力優勢。

所以要制衡俄國,英國需要大明,除非英軍願意自己上陣。但自己上陣跟一個陸地國家進行大規模地面戰爭,這向來不是英國的長處,也不是他們的作風。他們更願意提供幫助,找利益相同的國家出面保護他們共同的利益。

可是大明陷入跟法國人的戰爭無力分兵,所以英國才急於遊說法國和大明結束戰爭。

兩國倒是都給了英國面子,進行了談判,但雙方的觀點相差太遠,根本無法達成一致,結果又開戰了。

英國見到這種情況,只能增派海軍力量,向上海派遣了四艘巡洋艦,並且巡視渤海灣,做出威懾之狀,一方面給清廷撐腰,希望他們能對抗俄國的壓力,一方面則給俄國施壓,向俄國展示英國堅決不許俄國進入溫暖的中國海域的決心。

得到一個不凍港,是俄國人從彼得大帝時代就有的夢想,幾百年來他們向多個方向衝擊,可始終無功而返。彼得大帝時代,打敗強大的瑞典帝國,得到了第一個港口彼得堡,但這裡有漫長的冰期不說,最關鍵的是所在的波羅的海,終歸是一個內海,被瑞典和丹麥之間的海峽牢牢封鎖。之後通過三次瓜分波蘭,得到了塔林、維堡、里加等港口,卻都是波羅的海沿岸港口。

俄國想要從西歐進入開放的外海,要麼繼續西進,從波蘭打到德國去。要麼轉向西北,攻佔瑞典和挪威。統一之後的德國,讓俄國人向西發展的道路徹底斷絕。瑞典也是一個硬骨頭,打敗他容易,佔領他很難,而且一旦打算攻佔瑞典和挪威,英國絕對不會接受,因爲打下瑞典和挪威之後,俄國將通過挪威的海岸與英國隔北海相望,英國是不可能接受俄國擴張到這種程度的。

所以後來俄國基本上放棄了從西北歐打通通往大洋的通道的計劃,轉而向西南歐發展,通過在巴爾幹半島和土耳其的擴張,希望能夠從土耳其手裡得到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從而讓俄國唯一溫暖的黑海海域,跟地中海接通。

但一次一次俄國即將成功的時候,英國人就會站出來,擺出不惜一戰的態度,也要阻擋俄國擁抱大海。

俄國的第三個方向則是往南,通過中亞的土地,要麼從波斯進入波斯灣,從而連通印度洋,要麼從阿富汗進入印度河通往印度洋,可是英國對俄國向這個方向擴張,僅次於俄國向西北歐擴張讓英國感到緊張,英國是絕對不能容許俄國將勢力滲透進入印度洋的。

最後俄國選擇了第四個方向,那就是一路向東,奔向太平洋。他們成功趁着英法聯軍進攻滿清的時機,從滿清手裡竊取了海參崴,可海參崴在緯度上雖然跟俄國最溫暖的敖德薩相近,但相比敖德薩四季如春,海參崴卻有半年的冰期,在東亞已經是高寒地帶了。

因此俄國打定主意,要繼續向南,但機會卻失去了。

英國,甚至包括法國,一旦結束了跟滿清的戰爭,他們立刻就成了滿清抵制俄國的堅強後盾,再次開始在太平洋方向圍堵俄國。

被英國人圍堵了那麼多次,俄國人豈能甘心,但西方外交是利益的博弈,行使不如人,不甘心也得接受,然後默默等待機會。現在機會好不容易來了,滿清北方局勢敗壞,尤其是法國跟大明交戰,英國幾乎沒有幫手的情況下,俄國要是還不敢奮力一搏,那他們永遠也不可能有機會獲得不凍港。

而且因爲有恰克圖鐵路作爲支撐,俄國在渤海灣能調集的資源,大大超過英國。所以俄國也是寸步不讓,在英國明確表示不支持俄國在渤海獲取港口的訴求之後,俄國繼續增兵,已經在張家口囤積了五萬軍隊,一邊給清廷壓力,一邊向英國示威。

就在北方的英俄兩國同時向對方示威,同時向清廷施壓的時候,大明軍隊則持續向法軍發動進攻,峴港戰役打的極爲激烈,也極爲慘烈。

越南的地行是一個s形,而峴港就處於這個s形的中央,跟北方的海防和南方的西貢,在距離上都差不多,都相聚八百多公里,這樣的地理位置,意味着誰佔領了峴港,就取得了戰略上的優勢,意味着戰線向另一方一側偏移,意味着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都將掌握主動權。

法軍包圍峴港的決心很大,他們已經開始從歐洲抽調兵力,打算將峴港的兵力加強到三十萬以上,但從法國到越南,至少也要一個多月時間,這也是爲什麼大明非要在雨季急着攻打峴港,不僅是因爲俄國人南下的原因,更直接的原因則是計劃在法軍主力到達前,攻克峴港。

在雨季的作戰是極爲艱苦的,雨天本身是一個困難,明軍沒人都準備了蓑衣,但依然不可能隔絕雨水,人人身上就沒有乾燥的時候;泥漿是另一個困難,這讓土工掘進變得異常艱苦,數以千計的士兵和民夫在泥漿中打滾,可土方是挖開又滑坡,始終無法取得決定性進展。陸地進攻在被泥漿拖延的難以爲繼,在沒過膝蓋的泥漿中衝鋒,除了成爲對方機槍的靶子,基本不可能快速攻克對方陣地;相比這些作戰困難,疾病纔是最要命的敵人,溼熱的天氣,加上始終溼漉漉的身體,讓很多人身上都起了疹子,大夫診斷是生出了溼毒;溼毒不要命,瘧疾、霍亂在軍中流行,死於法軍槍炮之下的士兵,還不及死於疾病的十分之一。

所有人都認爲,直接攻打峴港太過困難,如果傷亡過重,即便最後打下了峴港,軍隊也失去了戰鬥力,沒有能力繼續南下了。

經過激烈的討論,進行了正正二十天的峴港攻擊戰暫停,但其他方向的攻擊不能停止,急於攻克峴港,是擔心法國援兵抵達,可就算沒有了峴港,暫時掌握南洋制海權的法軍,依然能將援軍送達越南。

此時大明滲透部隊,在越南軍民的配合下,已經滲透進了西貢附近,拉起了大大小小几十隻起義軍,所以明軍決定繼續南下。

留五十萬人,以絕對兵力包圍峴港,三十萬人在順化作爲預備部隊,二十萬人爲前鋒,沿着鐵路線攻擊前進。

法國人已經沒有兵力守衛鐵路線了,只能採用破壞的消極手段,但法國在前面破壞,明軍就在後面修復,以這樣的方式緩慢前進,逼向西貢。

此時戰局變化已經不是一場戰役了,而是一場圍繞峴港的大會戰,明軍的目的是,通過這一次會戰,徹底殲滅法軍有生力量,逼迫法軍投降。

一戰而終結越南戰事。

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允許法國援軍平安抵達,這個艱鉅的任務,此時海軍必須肩負起來,哪怕爲此付出重大犧牲,也在所不惜。

第四百二十二節 訪英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二百零三節 整編第三百五十九節 危機第七百八十四節 日軍攻佔北亰城第三百三十三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1第六百三十二節 肥皂是新產業第三百二十七節 抓住這個人才第五百八十三節 改革的實質第七百四十二節 洪天王借屍還魂第三百六十節 浮出水面第六百二十一節 兩路出兵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八百三十節 參觀日本繅絲廠第七百六十節 飲馬墨西哥灣第五百九十三節 專利法的頒佈第六百二十二節 柏貴懷舊第六百六十節 大明財閥第四百四十三節 巨頭之間的戰爭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六百零四節 唯一責任政府第五百六十八節 子嗣問題第八百一十七節 士大夫的救民策第七百一十五節 屠殺藍衣軍事件第五十二節 回城第三百四十七節 好一個天王第三百零四節 鬧市掛印第八百一十一節 國際局勢複雜化第一百二十一節 美國人的野望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44節 逃亡(一)第六百七十八節 法越戰爭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五百五十一節 李秀成的上海第四百二十五節 傳統和現代第三百八十四節 工業革命種子 2第一百五十八節 神經病一樣第六百九十六節 明法戰爭爆發第六百一十四節 負擔和收益第七百九十六節 後發國家的工業化路徑第八百一十七節 讓城裡人回農村第七十七節 初訓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七百三十三節 大明的應對第三百九十四節 壓力重重的宰相第六百六十一節 路通八方通鬼神第一百一十節 談判中止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七百一十九節 十年保護期第八百一十一節 國際局勢複雜化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六百零四節 唯一責任政府第八百零九節 中國的世界政策第六百三十一節 深化改革 2第一百三十八節 奪情第七百一十九節 十年保護期第五十六節 惹一身騷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三百七十六節 整肅軍紀第三百五十六節 雷霆手段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第一百四十七節 美國顧問團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七百零八節 順化會戰 3第九十節 探訪新安第七百二十一節 明暹同盟條約第八百三十節 參觀日本繅絲廠第三百三十六節 柏貴離粵第一百七十六節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六百九十四節 百團大戰第八十一節 參戰第十二節 機會第四百四十四節 大明的威勢第七百節 海防戰役 3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三百八十九節 登基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一百七十一節 建議第七百六十五節 皇命第二百九十六節 控制廣東 1第七十二節 廣東是個好地方第一百七十六節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一百八十五節 機會來了第一百八十二節 戰爭財纔開始第一百三十三節 借美國說事第五百五十六節 不要讓人絕望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八十九節 先到沙井第四百一十四節 航程第七百八十五節 唯有巧手來捏合第六百二十九節 求新自強圖存衛道第三百五十二節 洪天王復生第三十二節 擒王(1)第十二節 機會
第四百二十二節 訪英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一百四十五節 名揚三縣第二百零三節 整編第三百五十九節 危機第七百八十四節 日軍攻佔北亰城第三百三十三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1第六百三十二節 肥皂是新產業第三百二十七節 抓住這個人才第五百八十三節 改革的實質第七百四十二節 洪天王借屍還魂第三百六十節 浮出水面第六百二十一節 兩路出兵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八百三十節 參觀日本繅絲廠第七百六十節 飲馬墨西哥灣第五百九十三節 專利法的頒佈第六百二十二節 柏貴懷舊第六百六十節 大明財閥第四百四十三節 巨頭之間的戰爭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六百零四節 唯一責任政府第五百六十八節 子嗣問題第八百一十七節 士大夫的救民策第七百一十五節 屠殺藍衣軍事件第五十二節 回城第三百四十七節 好一個天王第三百零四節 鬧市掛印第八百一十一節 國際局勢複雜化第一百二十一節 美國人的野望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44節 逃亡(一)第六百七十八節 法越戰爭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五百五十一節 李秀成的上海第四百二十五節 傳統和現代第三百八十四節 工業革命種子 2第一百五十八節 神經病一樣第六百九十六節 明法戰爭爆發第六百一十四節 負擔和收益第七百九十六節 後發國家的工業化路徑第八百一十七節 讓城裡人回農村第七十七節 初訓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七百三十三節 大明的應對第三百九十四節 壓力重重的宰相第六百六十一節 路通八方通鬼神第一百一十節 談判中止第七百五十七節 德克薩斯大會戰第七百一十九節 十年保護期第八百一十一節 國際局勢複雜化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六百零四節 唯一責任政府第八百零九節 中國的世界政策第六百三十一節 深化改革 2第一百三十八節 奪情第七百一十九節 十年保護期第五十六節 惹一身騷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三百七十六節 整肅軍紀第三百五十六節 雷霆手段第二百九十四節 收服八旗將軍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第一百四十七節 美國顧問團第六百五十三節 等於愚蠢第七百零八節 順化會戰 3第九十節 探訪新安第七百二十一節 明暹同盟條約第八百三十節 參觀日本繅絲廠第三百三十六節 柏貴離粵第一百七十六節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六百九十四節 百團大戰第八十一節 參戰第十二節 機會第四百四十四節 大明的威勢第七百節 海防戰役 3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三百八十九節 登基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一百七十一節 建議第七百六十五節 皇命第二百九十六節 控制廣東 1第七十二節 廣東是個好地方第一百七十六節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一百八十五節 機會來了第一百八十二節 戰爭財纔開始第一百三十三節 借美國說事第五百五十六節 不要讓人絕望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八十九節 先到沙井第四百一十四節 航程第七百八十五節 唯有巧手來捏合第六百二十九節 求新自強圖存衛道第三百五十二節 洪天王復生第三十二節 擒王(1)第十二節 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