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七節 讓城裡人回農村

陳芝廷已經七十三歲了,他說今年是他的一個坎。

他的身體沒有出現問題,遠離了政治的爾虞我詐,這些年修身養性,反而更健康了。

他不是一個強硬的人,當年跟朱敬倫的政治鬥爭,也主要出自於執政理念的不和,而不是對權力的爭鬥,所以最後他被朱敬倫排擠出官場,他並不恨這個皇帝,相反,他自始至終堅信這個皇帝是一個千古名君,生在這個時代,成爲這個人的臣子,是一件幸事。

試問,哪朝哪代的皇帝,敢像這個皇帝一樣,將農民的賦稅全都免除,哪個皇帝會爲了救災而親自耕田。

道德上,朱敬倫是無可挑剔的,他不崇尚享樂,他的皇宮比不上洪秀全的天王宮,比不上清廷的紫禁城,甚至就是江南一些豪門的私家園林都比朱敬倫的皇宮豪奢。

心胸上,朱敬倫也是無可挑剔,他有容人之量,當年即便無法容忍陳芝廷的時候,也是主動逼他離開,沒有通過任何流血的方式發動政變。平時除了個別施政之外,能將國事全部託付給文官,這在宋朝之後的中國,已經消失很久了。

能力上,朱敬倫更是無可挑剔,當年朱敬倫用一句“陳芝廷來當皇帝,我當首相”的話逼陳芝廷辭官,但這句話本身,陳芝廷甚至認爲很合理。他真的認爲自己的能力,根本就比不上皇帝。

所以他辭官回家之後,並不恨皇帝,但他有遺憾。他無法做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孑然一身,他看到了太多跟他觀念不一樣的變化,這讓他很憂慮,他是一個典型的士大夫,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但陳芝廷也沒有干預朝政,他是有這個影響力的,從尚書令上退下來後,他就成了鄉下的名望,傳統鄉賢文化下,他是當地當之無愧的鄉村士大夫領袖。

多次公局請他出任局總,他都拒絕了,因爲他進入了公局,原本是配合地方官府的公局,很可能凌駕於當地縣衙之上,他這個局總的話,恐怕比當地縣令的還要好使,這是給官府惹麻煩,最後官府跟公局關係會變差,改變現在的合作局面,開始爭鬥。

這些潛在危險,他一個做了幾十年尚書令的人還是看的出來的,所以他安安分分在鄉村做一些事情,做的最多的,就是改善鄉村教育,發動當地士大夫搞一些善事,他捐出了很多俸祿,給新安縣修了很多條路,修繕了不少學堂,甚至還當了一年的鄉村教師,但發現很多百姓將孩子想方設法轉入他所在的鄉村學校後,他就辭任了。

本以爲自己會就此終老,可沒想到皇帝又召見他,陳芝廷心中一團火焰再次燃了起來。

他有太多的問題想告訴皇帝了,他有太多的觀念想要表達了,他甚至覺得,如今的國家正走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而最大的錯誤,就是教育。

坐着火車到了南京後,陳芝廷顧不得鞍馬勞頓,第一時間進宮拜會皇帝,將自己的擔憂一股腦的道了出來。

“陛下,我們的學堂,書本它都歪了。它教人離開鄉下向城裡跑,它教人吃飯不種稻,穿衣不種棉,做房子不造林;它教人羨慕奢華,看不起務農;它教人分利不生利;它教農夫子弟變成書呆子;它教富的變窮,窮的變得格外窮;它教強的變弱,弱的變得格外弱。”

朱敬倫點點頭,他赫然發現,陳芝廷所說的這些道理,跟以前又有所不同了,以前的陳芝廷是不可能關心這些的,不是沒有愛民的意識,而是當時是以國爲重,當時面對的是西方列強侵凌的壓力,但是必須增強國力。

現在這些壓力已經解除,中國自身就已經是一個列強,不但不用懼怕西方列強的侵略,還能跟西方列強一起參與瓜分世界,所以救國的危機感已經不存在了。

現在陳芝廷堅持的,不是救國,而是救民。

但陳芝廷有些偏頗了,人口往城市流動,這不是教育的問題,而是一種經濟規律,工業化必然伴隨城市化,如果教育有這種問題,也只是適應了工業化的需求而已。中國傳統文化是基於鄉村的農業文化,顯然在看到人都向往城市,嚮往奢華和享樂的時候,士大夫階層會變得憂慮,會覺得百姓失去了淳樸的心態。

種糧吃飯,種棉穿衣,這是傳統的男耕女織文化,吃飯不種稻,穿衣不種棉,做房子不造林這本就是工業時代專業化分工的現象,不值得大驚小怪。

但工業化的結果確實是讓農村“富的變窮,窮的變得格外窮;強的變弱,弱的變得格外弱”,因爲資源在往城市聚集,即便給農民免稅了,城市的工商業還是可以通過貿易,將成本轉嫁回農村,農業爲工業提供原始積累,這本就是一種經濟現象。

十多年沒見,陳芝廷的觀念不但沒有改變,長期留在農村,反而讓他變得更加保守了。

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那顆爲民請命的心沒變,重要的是他士大夫的精神沒有消退。

政治上用保守派並不是什麼大的錯誤,西方國家的保守黨實力強大,也沒見西方衰敗。

所以朱敬倫不關心陳芝廷的思想問題。

反而問道:“陳大人,身子骨可還康健?”

陳芝廷道:“謝陛下掛念,草民吃得飽,睡的足,且能活些年呢。”

在家鄉的時候,他常跟他感嘆說他老了,在朱敬倫面前,他卻要表現出廉頗老矣尚能飯否的狀態。

朱敬倫笑了笑:“那就好。我還擔心陳大人年事已高,不能出山了呢。”

陳芝廷挺直了腰桿,心中一顆石頭落地,朱敬倫召見他,果然還是要他出來做事的。

他也不表態,就仔細聽着。

接着朱敬倫將自己對社會的擔憂,還有自己的想法跟陳芝廷說了一遍。

結果陳芝廷的想法把朱敬倫嚇了一跳,朱敬倫打算建立福利制度,陳芝廷卻表示,應該將城裡容納不下的人,都遷回農村去,他將城裡的無產階層工人看作是過去的流民。

————————————

本文中“穿衣不種棉”一段話,是引用葉聖陶先生的,這種文人士大夫的思想雖然反工業,但對人的關心,是值得尊重的。

第七百四十節 北伐的地緣顧慮第三百一十一節 教育體系第七百六十一節 打斷美國社會的支柱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三百七十九節 變法第六百一十四節 負擔和收益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四百一十節 繼續擴大茶葉優勢第十節 門第三百七十三節 湘軍撤圍第六百七十八節 法越戰爭第一線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第七百四十九節 新生派力量第一百三十二節 最大的目的第一百六十一節 派遣使團第一百八十四節 後臺倒了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三百一十一節 教育體系第八百二十八節 德國需要保證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七百一十六節 利益分享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七百零一節 戰爭間歇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四百一十節 繼續擴大茶葉優勢第八百一十五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1第五百九十四節 加州桑蠶業和移民第五十四節 買斷煙土第六百五十八節 東亞霸權第七百零三節 順化戰役 2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第五十節 被挖出來了第六百八十三節 阜康財團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八十六節 英軍也喜歡鴉爿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一百七十二節 作戰計劃第38節 救人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一百七十九節 推銷自由貿易第五百九十二節 重工業的春天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一百七十九節 推銷自由貿易第五百八十六節 爭奪雲南大鐵路第六百六十九節 度過蠶瘟危機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七百四十六節 夏威夷海戰第八十六節 英軍也喜歡鴉爿第四百一十二節 曾國藩南下事件第一百三十九節 謠言升級了第八十二節 雙槍隊第七百二十七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2第四節 如何處置第八百一十八節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第三百三十七節 肇慶會戰 1第一百五十四節 夜讀管子第二節 意識上傳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六十七節 發大財了第三百六十節 浮出水面第七百零四節 順化戰役 3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第三百一十六節 九龍開港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三百五十一節 給天王施洗第四百節 貿易談判 2第三百六十三節 常捷軍的末日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六百四十五節 琉球流亡政府第六百三十七節 英國的小動作第八百零三節 英國人的打手第三百四十五節 楔形衝擊第三百九十節 新的時代第七百六十一節 打斷美國社會的支柱第七百九十一節 明俄滿蒙協定第七百九十二節 中國統一的過程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一百七十九節 推銷自由貿易第六百零二節 蜜月期結束了第七百八十七節 慈禧的算計第五百九十七節 我是有原則的第一百九十五節 橫掃千軍第七百八十一節 拒和遷都再戰第五百五十二節 怡和絲廠第46節 營救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三百九十一節 中國種族的悲哀第三百三十七節 肇慶會戰 1第二百零二節 超人第六百一十九節 新的土地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四百三十七節 等香餌的金鰲第一百一十二節 商業大轉移
第七百四十節 北伐的地緣顧慮第三百一十一節 教育體系第七百六十一節 打斷美國社會的支柱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三百七十九節 變法第六百一十四節 負擔和收益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四百一十節 繼續擴大茶葉優勢第十節 門第三百七十三節 湘軍撤圍第六百七十八節 法越戰爭第一線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第七百四十九節 新生派力量第一百三十二節 最大的目的第一百六十一節 派遣使團第一百八十四節 後臺倒了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三百一十一節 教育體系第八百二十八節 德國需要保證第一百四十八節 以新會爲大本營第七百一十六節 利益分享第六百八十節 能戰方能談第七百零一節 戰爭間歇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四百一十節 繼續擴大茶葉優勢第八百一十五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1第五百九十四節 加州桑蠶業和移民第五十四節 買斷煙土第六百五十八節 東亞霸權第七百零三節 順化戰役 2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第五十節 被挖出來了第六百八十三節 阜康財團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八十六節 英軍也喜歡鴉爿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一百七十二節 作戰計劃第38節 救人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一百七十九節 推銷自由貿易第五百九十二節 重工業的春天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一百七十九節 推銷自由貿易第五百八十六節 爭奪雲南大鐵路第六百六十九節 度過蠶瘟危機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七百四十六節 夏威夷海戰第八十六節 英軍也喜歡鴉爿第四百一十二節 曾國藩南下事件第一百三十九節 謠言升級了第八十二節 雙槍隊第七百二十七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2第四節 如何處置第八百一十八節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第三百三十七節 肇慶會戰 1第一百五十四節 夜讀管子第二節 意識上傳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六十七節 發大財了第三百六十節 浮出水面第七百零四節 順化戰役 3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第三百一十六節 九龍開港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三百五十一節 給天王施洗第四百節 貿易談判 2第三百六十三節 常捷軍的末日第六百九十節 曾左之死第六百四十五節 琉球流亡政府第六百三十七節 英國的小動作第八百零三節 英國人的打手第三百四十五節 楔形衝擊第三百九十節 新的時代第七百六十一節 打斷美國社會的支柱第七百九十一節 明俄滿蒙協定第七百九十二節 中國統一的過程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一百七十九節 推銷自由貿易第六百零二節 蜜月期結束了第七百八十七節 慈禧的算計第五百九十七節 我是有原則的第一百九十五節 橫掃千軍第七百八十一節 拒和遷都再戰第五百五十二節 怡和絲廠第46節 營救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三百九十一節 中國種族的悲哀第三百三十七節 肇慶會戰 1第二百零二節 超人第六百一十九節 新的土地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四百三十七節 等香餌的金鰲第一百一十二節 商業大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