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面試

朱敬倫並沒有貿然前往應募,而是繼續觀察着,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三十兩銀子算是相當豐厚了,很快就有人心動,走上前去,向門子招呼了一聲,就被帶了進去。

不久那人就沮喪的走了出來,朱敬倫藉故上前攀談,那人顯然是衝着錢去的,結果被篩了下來,心情並不太好,並不太願意理會朱敬倫。

在這裡等了一下午,先後見到六七波人進去,大多都沮喪的走出來,每一個人出來,朱敬倫都會上去問問,雖然大多數都不願意理他,但也有灑脫的願意說幾句。

半天時間忽悠而過,很快就到了傍晚,朱敬倫依然沒有去應募,而是向着張家走去。

當老管家再次看到朱敬倫的時候,臉色當然非常的差勁,朱敬倫也不在意。

立刻訴說了來意。

“你會說夷人的話?”

老管家詫異的問道。

朱敬倫點點頭:“在下過去在一個做茶葉生意的鋪子裡站過櫃檯,接待過夷人,能說上幾句。”

但是老管家還是不肯答應朱敬倫的要求,因爲他覺得那實在是太冒昧了。

朱敬倫問道:“老管家,在下實不相瞞,之所以想去夷人哪裡做通譯,就是怕那幾個洋兵牽累到張家。我如果做了通譯,一定想辦法辦給你們處理了那幾個洋兵。”

老管家實在是不願意答應,但是那幾個洋兵也確實讓他頭痛,他是不太願意相信朱敬倫的,說到底只是一個陌生人而已,儘管看起來有點懂得感恩的樣子,可他也不敢相信。只是此時這人再次找上門來,讓他不高興的同時,也有些擔心起來,他懷疑此人想訛上張家。

所以他並沒有撕破臉,而是藉口得跟主人商量,讓朱敬倫等待。

他去找了二少奶奶,說明了原委,那二少奶奶沉思了很長時間,才讓管家先答應下來。

管家回來後,表示答應了,而且給朱敬倫安排了一個房子,原來朱家也不僅只有柴房,還有空房間。不過不在後宅,而是在前院的廂房。

就這樣,朱敬倫的身份變成了二少奶奶的遠方表弟。

這是朱敬倫要求,或者說請求的,他希望張家出面跟他配合,證明自己是張家的親戚,因爲他今天問過好幾個人,應募翻譯,除了要會懂得英語或者法語,洋人還會仔細詢問對方的身世背景,顯然在這個陌生的國度,英法兩國還是很小心的。

所以他纔想到張家,在廣州他也只認識這一家人,另外他也沒有盤纏住店了,他實在是不想在廟裡在過一夜了。所以他搖身一變現在成了張家的親戚,既然是親戚也就沒有道理住柴房了,正大光明的住進了客房。

第二天一早,朱敬倫把自己收拾的整整齊齊,雖然還是穿着大少爺的舊衣服,但是官宦子弟的衣服,料子上乘,怎麼看也算是體面人。

整理好裝束,調整好心態,他大大方方的來到巡撫衙門前。

守門的已經完全變成了洋人士兵,這也不是問題,朱敬倫字正腔圓的跟龍蝦兵講明瞭原委,對方聽着朱敬倫的倫敦音,頓生好感,也沒問太多,立刻就帶朱敬倫進了衙門。

巡撫衙門已經重新開張,房子都有些不夠用了,本來只是巡撫辦公的地方,但現在不但廣州巡撫在這裡辦公,洋人也在這裡開了佔領委員會,管理人員成倍的增加,導致翻譯的辦公室也只能放在過去的籤房。

洋人不知道從哪裡弄來一張西式的桌子,其他傢俱還都是中式,辦公桌後坐着一個西裝革履的年輕人。

朱敬倫走上去,抱拳行禮。

“goodmorningsir!”

對方點點頭。

“ok.mynameisrobert-hart.what'syourname?”

羅伯特赫德詢問道。

朱敬倫道:“zhujinglun.sir”

朱敬倫將自己的姓放在最前面,這是中國人的習慣,其實他特反感在一些國際會議上,爲了迎合西方人的習慣,總是將中國人的姓氏故意放到最後去。

接下來赫德跟朱敬倫隨便聊着天,詢問對於英法聯軍佔領廣州城的態度,中國的風土民情等等,朱敬倫回答的不卑不亢,沒有故意逢迎,甚至直白的告訴赫德,中國人並不喜歡被外國人佔領,他表達個人態度是,希望在合適的時機,英法聯軍能將廣州城交還中國當地政府。

赫德也沒有在意朱敬倫的態度,他的目的不是考察對方的政治態度,只是在考察對方的英語水平而已。他在中國待了不少年了,算得上是一箇中國通,知道這個國家排斥一切外國人,如果對方表達對英法聯軍的歡迎,他反倒要懷疑對方的誠信問題了。

果然很快赫德就問到了朱敬倫的家世背景,以及爲什麼朱敬倫會說一口英國英語。

朱敬倫早就編織了一個身份,他告訴赫德,自己是韶關人,經常在澳門、廣州間跟父親來往做茶葉生意,但是眼前發生了戰爭,生意也受到了影響,他暫時住在城裡的親戚家,並且將親戚家的地址告訴了赫德。

一聽朱敬倫的親戚還是一箇中國官員,赫德誇讚說朱敬倫是一個有身份的紳士,同時表示他們會覈查一下,如果詳實可靠,他非常願意與朱敬倫共事。

面試到此結束,朱敬倫走出了巡撫衙門時,已經記住了一個人,赫德。

當赫德介紹自己後,朱敬倫心裡就閃現過許多他的背景資料,這是一個在中國近代史上大放異彩的人物,執掌中國海關長達半個世紀,打造了中國第一個現代政府機構,死後受封太子太保,英王封他爲從男爵。

對英國來說赫德並不算太重要的人物,但是在中國歷史上影響甚大,他幾乎參與了晚清時期所有的外事活動,遊走在中英之間,得到雙方的認可。

這樣的人當然譭譽參半,各種評價都有,但是無論怎麼說,都不能否認這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人。

朱敬倫知道自己要跟這樣的人物打交道,頓時告誡自己,以後做事更要小心一些。

面試之後,朱敬倫立刻回到張家,這幾天他打算哪裡都不去,專心等在張家,應付英國人可能上門的核查,畢竟張家此時還藏着四個英國兵,並不放心,他得留着應付。

覈查的人隔天就到了,竟然還是赫德,看來英國人此時真的太缺翻譯了。

第三百八十七節 婚姻介紹所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2第七百零一節 戰爭間歇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一百四十四節 美麗的誤會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第六百四十六節 借師復國第七百二十節 頭痛的鐵路問題第一百零一節 金融操作第三百一十四 矛盾大爆發第四百一十七節 引入種子第八百一十七節 讓城裡人回農村第八百零七節 中德同盟談判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三百八十節 蓄髮易服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一百零九節 把洋人留在新安第三百七十五節 控制大局第二百九十九節 珠江之王第三百四十一節 威震天下第46節 營救第八百二十五節 大戰一觸即發第三百五十四節 忠王九千歲第42節 大計劃(二)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第四十九節 勝利第六百二十九節 求新自強圖存衛道第一百八十五節 機會來了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五百五十七節 柔情宰相俾斯麥第三百九十一節 中國種族的悲哀第三百五十節 一羣傳教士第四百零一節 遺留問題第三百零九節 一個標杆第四百一十二節 曾國藩南下事件第一戰第九十四節 全靠演技 1第一百一十三節 釐局弊病第六百五十二節 情況激化第八十節 練兵第四百一十一節 大明的鐵甲艦第一百一十六節 求才若渴第六百五十八節 東亞霸權第一百八十節 先斬後奏第六百六十四節 特許股份公司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顧問第八百二十一節 加利福尼亞危機第五百五十四節 闖入農田的野豬第五十二節 回城第37節 不得不扯進來第八百二十四節 關於加州的戰和第三百一十一節 教育體系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六百零八節 大明軍國主義第二百九十八節 兵員基地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三百九十五節 收回香港之謀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六百六十七節 鐵路扯動的政局第四百三十五節 兵工廠的大生意第五百七十一節 法國人生事第八百一十七節 士大夫的救民策第三百一十節 引入競爭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爲契機第一百五十節 反入城到反割地第八百三十節 參觀日本繅絲廠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四百零七節 真的洞房第一百四十二節 把人民組織起來第七百六十一節 打斷美國社會的支柱第三百九十五節 收回香港之謀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第四百四十四節 大明的威勢第二十六節 方山第六百四十三節 琉球人的態度第一百三十三節 借美國說事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櫃第五百九十六節 流氓合夥人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一百零二節 方山借款第三百七十二節 美國要調停第二十五節 大紅包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二百九十三節 發兵肇慶第一百四十一節 人民動員起來了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一百二十四節 招募炮兵第八百一十七節 讓城裡人回農村第五百九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重新開工第一線第六十節 中間人第六百四十八節 整裝待發第一百六十五節 張千山的麻煩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
第三百八十七節 婚姻介紹所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2第七百零一節 戰爭間歇第三百七十七節 定國旗第一百四十四節 美麗的誤會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第六百四十六節 借師復國第七百二十節 頭痛的鐵路問題第一百零一節 金融操作第三百一十四 矛盾大爆發第四百一十七節 引入種子第八百一十七節 讓城裡人回農村第八百零七節 中德同盟談判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三百八十節 蓄髮易服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一百零九節 把洋人留在新安第三百七十五節 控制大局第二百九十九節 珠江之王第三百四十一節 威震天下第46節 營救第八百二十五節 大戰一觸即發第三百五十四節 忠王九千歲第42節 大計劃(二)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第四十九節 勝利第六百二十九節 求新自強圖存衛道第一百八十五節 機會來了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第五百五十七節 柔情宰相俾斯麥第三百九十一節 中國種族的悲哀第三百五十節 一羣傳教士第四百零一節 遺留問題第三百零九節 一個標杆第四百一十二節 曾國藩南下事件第一戰第九十四節 全靠演技 1第一百一十三節 釐局弊病第六百五十二節 情況激化第八十節 練兵第四百一十一節 大明的鐵甲艦第一百一十六節 求才若渴第六百五十八節 東亞霸權第一百八十節 先斬後奏第六百六十四節 特許股份公司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顧問第八百二十一節 加利福尼亞危機第五百五十四節 闖入農田的野豬第五十二節 回城第37節 不得不扯進來第八百二十四節 關於加州的戰和第三百一十一節 教育體系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六百零八節 大明軍國主義第二百九十八節 兵員基地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三百九十五節 收回香港之謀第四百零五節 進錯洞房 1第六百六十七節 鐵路扯動的政局第四百三十五節 兵工廠的大生意第五百七十一節 法國人生事第八百一十七節 士大夫的救民策第三百一十節 引入競爭第三百七十八節 以登基爲契機第一百五十節 反入城到反割地第八百三十節 參觀日本繅絲廠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四百零七節 真的洞房第一百四十二節 把人民組織起來第七百六十一節 打斷美國社會的支柱第三百九十五節 收回香港之謀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第四百四十四節 大明的威勢第二十六節 方山第六百四十三節 琉球人的態度第一百三十三節 借美國說事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櫃第五百九十六節 流氓合夥人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一百零二節 方山借款第三百七十二節 美國要調停第二十五節 大紅包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二百九十三節 發兵肇慶第一百四十一節 人民動員起來了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一百二十四節 招募炮兵第八百一十七節 讓城裡人回農村第五百九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重新開工第一線第六十節 中間人第六百四十八節 整裝待發第一百六十五節 張千山的麻煩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