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節 送上門的擴張

美國太平洋鐵路公司麻煩不斷,大明修建的廣九鐵路卻運營良好。

連接廣東跟九龍港兩個大的貿易口岸的鐵路,不可能運營的不好。

經過1869年下半年的試運營,70年就進入了正式運營階段,比預計的要快很多。

而朱敬倫擔憂的老百姓阻斷鐵路,扒鐵路的情況也沒有出現,出現的情景反而讓他有些意外。

當第一天鐵路開通的時候,遠近各地大批百姓來看熱鬧,他倒是忘了中國民族是一個愛看熱鬧的民族。

火車冒着黑煙緩緩開動,老百姓跟着跑,還有騎馬跟鐵路賽跑了,完全將鐵路試車當成了一場狂歡節。

這時候朱敬倫才發現,他很可能被歷史書給欺騙了,他就納悶了,爲什麼說清末修鐵路的時候,遇到那麼多問題,可是好像也沒聽說有那條鐵路因爲老百姓反對而被百姓自發的扒了的。

除了義和團鬧事時候扒過鐵路,好像前後都沒這麼幹的。

細細一思量他就明白了,反對者肯定有,而且大多數都是鄉間的保守士大夫階層,他們容不得半點變化,可問題是這些人掌握着輿論話語權,所以就給後世留下了一箇中國人反對鐵路的愚昧印象。

其實大多數人對鐵路的態度是不懂,不瞭解,也不在乎,算一個熱鬧,反正又沒從自家地裡過,破壞風水也好,驚擾祖墳也好,反正跟自己沒關係,沒關係就不在乎。那些真正反對的,有的是看不慣各種西式玩意的老頑固,有的則是鐵路從自家的土地上,或者從自家附近過,他們不舒服,但這種不舒服還遠遠達不到讓他們站出來冒險反對的程度。

所有後來張之洞修鐵路也好,李鴻章修鐵路也好,修好後都能良好的運營,尤其是張之洞修建的可是上千公里的京漢鐵路,那麼長也沒見出現什麼大事故。

試運行期間,乘客就爆棚起來,大批看熱鬧不怕流血的,從這裡坐到哪裡,從那裡坐到這裡,全當免費旅遊了。

正式運營之後,人就少了許多,因爲票價相當昂貴,客車分爲三個檔次,特等包間的價格是十兩銀子,頭等票價是四兩,二等票價也有二兩銀子。沒人會化二兩銀子湊熱鬧的。

但是商務履行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從廣州到九龍只需要五個小時。最方便的,還是貨物運輸,這個時代的火車,主要還是以貨運爲主,哪怕珠三角沿線水運便利,但這條路上的貨運依然爆滿。

第一年的營業額就達到了500萬兩銀子,刨去成本費用,償還借款利息等,第一年純利潤達到了三十萬兩銀子。這不算多,因爲第二年就超過了百萬兩,第三年第四年,連續兩年突破兩百萬,三百萬兩,提前還清了所有債務。

這些都是後話,今年年纔剛到年初,朱敬倫過了兩年比較踏實的日子,國內各項改革似乎度過了某個平衡點,開始朝着正確的道路發力,社會秩序井然,各種現代產業爆發增長,政府稅收打着滾往上翻,商稅突破了三千萬兩,關稅也突破了一千萬兩,這還是在給許多商品免稅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

四千萬兩的年收入,讓政府第一次有了盈餘,同時政府扔掉了許多包袱,持續賣掉了兩百多艘各種軍艦,兵工廠完成了改制,並且能夠在這個最好的時節最快速的自負盈虧,花錢的地方少了,稅收又增加了,自然就有了盈餘,但盈餘很有限,只有一百多萬兩,償付了債務利息後,也只能做到今年的債務不擴大而已。

但朱敬倫知道今年註定不會平靜了,世界史上一件大事要發生,普法戰爭。

這場戰爭的歷史意義十分重大,但不代表沒有現實意義,這種地緣力量的變化,會形成一連串的連鎖效應。

從歐洲內陸爆發的日耳曼力量,會向周邊發出強烈的擠壓衝擊波,法國、俄國都會強烈的感受到這種衝擊。

他們在這個時代還會不會再次聯盟。以及法國這個殖民帝國會不會因此而收縮,他們在亞洲的殖民地越南,是不是讓大明有機可趁。

這些都要等待這些國家的反饋。

誰知道朱敬倫等待的歐洲戰爭還沒有爆發,中國反倒先出現變故了。

已經平靜了許久的太平天國再次蠢蠢欲動,他們向大明提出了一個誘人的提議,以江西向大明換取一千萬兩銀子的貸款。

不費一兵一卒,平白增添一個省的領土,大明政府的官員已經被這個美妙的餡餅砸暈了,絕大多數相關的官員都認爲,沒什麼可猶豫的,馬上答應太平天國的要求,別說借了,就是白給都行,有的官員信誓旦旦表示願意捐獻半年俸祿。

可惜他們說了不算,在軍事問題上,朱敬倫向來獨斷專行,他現在掌握着全部的軍權,一刻都沒有放鬆。

天平天國這幾年日子過的也算輕鬆,雖然被清廷牢牢的擋在長江以南,甚至連大明幫助下奪佔的浦口也再次被鮑超的部隊奪回,現在鮑超駐兵三合鎮,這個當年李秀成擊殺李續濱和曾國華的地方,但太平軍也成功的阻擋了鮑超部多次過江的企圖,在經歷過被封鎖天京的危機之後,太平軍對水軍格外重視,大明出售的軍艦中,一大半都被他們買走了。

清軍在長江北岸再次打造了鐵通一般的江北大營,由江寧將軍鮑超部統一節制。但其實鮑超根本就指揮不動別人,無論是像石頭一樣賴在安慶的曾國荃,還是在揚州大練兵馬的左宗棠都沒把他當回事。

甚至可以說,鮑超部之所以選擇駐紮在三合鎮,主要是實在找不到地盤,左宗棠牴觸他駐紮在蘇北,曾國荃更是不允許他駐紮在安徽。現在江北徹底軍閥化,蘇北等於是江蘇巡撫左宗棠的地盤,他的軍隊還需要揚州、徐州的稅收支撐。曾國荃則牢牢控制着安徽,做着安徽巡撫的官,完全沒有挪窩的意思,誰要敢來,曾九爺就敢跟誰動刀子。

可以說離開了曾國藩,同時被曾國藩遺策肢解的漢人軍閥集團,其實比曾國藩在的時候,更加沒有凝聚力了。好處是,對清廷的威脅也小了很多。

清廷最近這兩年,可是真的受夠了這些軍閥的苦,打也打不得,還打不過,罵又罵不得,當然罵估計也罵不過,跟這幫人玩筆桿子這種事,可不是八旗那幫大爺能玩的活計。

八旗嗎,還是當兵吃糧是正途,起碼慈禧和奕欣是這麼想的,但他們的八旗大爺連當兵的本事都沒了。

朱敬倫送給這叔嫂一份大禮,富珠哩等一大批在大明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八旗官兵被送回了北亰,這些人的戰鬥意志雖然不行,可畢竟有過軍事經驗,也上過戰場,讓奕欣如獲至寶,馬上給了富珠哩一個總兵的頭銜,讓他挑選在京八旗子弟,編練一隻洋槍隊。

這兩年北方的形勢就是這樣,清廷和漢人權臣勾心鬥角,太平軍成功守住了長江防線,不但成功開闢了蘇福省,而且佔領了整個江西,積蓄實力,緩過了天京被圍時期的窘境,但是要打一場打仗,他們的積蓄還是不夠,經過多年的歷練,這幫子泥腿子也明白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再也不敢什麼都不準備就貿然北伐了。

只是這兩年太平天國已然恢復了生產,江南地區的生絲爲他們提供了巨量的稅收收入,他們能夠大筆從大明訂購軍火不說,而且自己仿造了大明的拳頭產品,托馬斯大炮。所需要採購的,不過是更難生產的線膛步槍。

朱敬倫記得,他們這兩年可是購買了20萬隻線膛步槍,一百二十艘蒸汽戰艦,以及上萬門大炮,顯然已經兵強馬壯了,積蓄想必也有不少,但依然要借一千萬兩銀子,他們的野心恐怕不小啊。

北伐是肯定的,兩年前李秀成曾向大明提議,要聯合大明北伐,只要大明能攻佔北京,他就願意將江西讓給大明。顯然兩年前他們就有信心只要大明能進攻北亰,牽制住在山東負責拱衛京師的李鴻章部,他們就有信心能夠擊敗江北的漢人軍閥勢力。

兩年後,他們直接告訴大明,只要給他們一筆貸款,他們就願意將江西割讓給大明,顯然他們認爲現在他們有能力獨自北上,即便李鴻章南下,他們也有能力一舉殲滅。

但朱敬倫真的不太看好他們,兩年時間,李秀成沒有虛度,江北軍閥也沒有虛度啊,左宗棠重建了楚軍,擁兵五萬。李鴻章更是將淮軍翻了十倍,達到了七萬多人,在山東招納了大批捻軍和響馬,組建了一隻一萬人的馬隊。

鮑超部得到了朝廷的最大支持,上海的賦稅大半都給了他,幫他打造了一隻規模不弱的長江艦隊,聘請英國人阿思本指揮,多次擊退了太平軍的進攻。還讓鮑超這個人漢人武將,節制在江北的綠營、八旗各三萬人,鮑超部總兵力高達十萬人,似乎是江北軍閥中最強的。曾國荃少了哥哥曾國藩的掣肘,肆無忌憚的擴充湘軍,將舊的湘軍勢力整合就有十二萬人,又招募新兵,已然擁兵十五萬。

太平軍兵力倒是很多,號稱百萬,實際也有六十萬,但是良莠不齊,對上江北的漢人軍閥,朱敬倫還真的不看好李秀成,除非他能各個擊破還有一點點可能,遇到兩隻聯手,恐怕都打不下來。

但是李秀成白給的地盤沒道理不要,用北伐換江西,接替太平軍抵擋湖南湘軍,保護太平天國腹背這種事朱敬倫不會幹,但如果白送的話,他倒是覺得幫太平軍抵擋一下湘軍,還算是一筆公道的買賣。

但是做買賣嗎,當然是要討價還價的好,朱敬倫提出一個要求,借款可以,但是需要抵押,他覺得一條從寧波經過杭州,蘇州,貫通江浙腹地的鐵路路權就很有價值。

太平天國的回覆讓朱敬倫直接坐不住了。

他們大氣的表示,寧波到南京的鐵路而已,願意讓大明修建,他們還表示,只要大明有意,他們很樂意將上海也交給i大明管理。

原來太平軍的目的並不單單是江北,李秀成念念不忘的,竟然還是上海,這個讓他三次無功而返的十里洋場。

可是他們瘋了嗎,他們不知道上海現在有一大羣大強盜,英國人、法國人、美國人,甚至還得算是新近在上海擴張的厲害的大明國的暴發戶商人們。

難道他就不怕引來洋人的集體抵制,不怕惹來英國人,法——

想到法國,突然朱敬倫腦子一個激靈,法國今年要被普魯士暴揍啊,如果太平軍今年進攻上海,法國人還真的沒有力量干涉,那麼說來這倒還真是一個好機會。

至於爲什麼太平天國說要將上海交給大明,原因也很簡單,吃到了甜頭了。

大明現在已經完全控制了寧波港,英國人主動放棄了寧波海關,因爲實在是管不過來,他們發現寧波海關的稅收要跟太平天國結算,而上海的稅收卻是交給清廷的,兩套機構根本就無法放在一起結算,而且他們跟太平天國打交道起了多次衝突之後,就萌生了退意,但也不願意直接將海關交給太平軍的人管理,他們想到了大明。

此時寧波港整個的政務都在大明控制之下,他們認爲大明能夠保護這座海港,和在這座海港上做生意的洋人,提出的唯一要求也是,不允許太平軍進寧波。

大明跟太平天國商議之後,取得了寧波的海關管理權,這座海港在英國人手裡已經發展起來,不需要進行創新,蕭規曹隨就能逐步擴大關稅,去年給太平軍提供了500萬兩銀子的稅收,大半都是來自於浙江生絲的出口關稅。

寧波每年就能提供500萬兩銀子,那上海能給他們多少銀子?最少1000萬,不,應該是2000萬兩吧,而他們沒管理海關的經驗,也對管理海關沒興趣,與其交給對他們越來越不友好的洋人,還不如交給大明這個盟友呢。

這就是原因。

第七百四十一節 美國華人大起義第七十六節 英軍襲來第二次新加坡和談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2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二百九十八節 兵員基地第四百四十四節 大明的威勢第五百九十九節 丁戌奇荒第三百零七節 西方使團第一百六十三 爲了中國茶的未來第六百八十二節 拉胡雪巖一把第七百二十一節 明暹同盟條約第三百五十二節 洪天王復生第八百一十七節 士大夫的救民策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一百七十九節 推銷自由貿易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五百五十二節 太平軍北伐第45節 逃亡(二)第一百八十四節 後臺倒了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六百二十一節 兩路出兵第三百七十二節 美國要調停第六十二節 炮聲就是信號第七十九節 短兵相接第三百五十節 一羣傳教士第三百八十三節 工業革命種子 1第八百一十四節 夾縫中的國家第七十二節 廣東是個好地方第八百零三節 英國人的打手第三百三十二節 科舉是一把鑰匙第一百五十七節 立約毀約第八百二十四節 關於加州的戰和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七百五十三節 佩科斯戰役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七百三十四節 排華談判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五百五十五節 絕望之中的燈火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六百零四節 唯一責任政府第六百九十三節 越南流亡政府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八十二節 雙槍隊第七百七十四節 休斯敦大會戰 4第三百七十六節 整肅軍紀第七百八十七節 赫德威脅英國人第二十七節 侯進第七百四十五節 已無退路之人與已無退路之局第四百零九節 變化第七百五十六節 悄然興起的教派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第四百零七節 真的洞房第七百五十二節 在墨西哥外交戰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七十九節 短兵相接第三百八十一節 北伐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三百二十六節 美軍顧問第七百七十八節 一樣的甲午第七百一十九節 十年保護期第一百七十一節 建議第七百七十四節 休斯敦大會戰 4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七百二十二節 瓜分南洋會議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六百八十七節 組建戰時內閣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七百一十一節 北極熊的衝擊第三百二十節 發美國人的戰爭財第五百五十八節 三大鐵路第七百九十四節 讓電老虎去撕咬第一百一十六節 求才若渴第六節 還得進城第七十五節 僱傭兵第43節 實話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五百八十四節 大不列顛之橋第三百二十七節 抓住這個人才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八百二十四節 關於加州的戰和第一百八十五節 機會來了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八百二十八節 德國需要保證第一百八十七節 火星第四百四十二節 另一條鐵路的命運第五百九十一節 東清鐵路第六百八十五節 大明政變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六百八十九節 外交準備第六百零二節 蜜月期結束了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六十節 中間人
第七百四十一節 美國華人大起義第七十六節 英軍襲來第二次新加坡和談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2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七百五十節 美國人的反攻第二百九十八節 兵員基地第四百四十四節 大明的威勢第五百九十九節 丁戌奇荒第三百零七節 西方使團第一百六十三 爲了中國茶的未來第六百八十二節 拉胡雪巖一把第七百二十一節 明暹同盟條約第三百五十二節 洪天王復生第八百一十七節 士大夫的救民策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一百七十九節 推銷自由貿易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五百五十二節 太平軍北伐第45節 逃亡(二)第一百八十四節 後臺倒了第七百八十節 迷局第六百二十一節 兩路出兵第三百七十二節 美國要調停第六十二節 炮聲就是信號第七十九節 短兵相接第三百五十節 一羣傳教士第三百八十三節 工業革命種子 1第八百一十四節 夾縫中的國家第七十二節 廣東是個好地方第八百零三節 英國人的打手第三百三十二節 科舉是一把鑰匙第一百五十七節 立約毀約第八百二十四節 關於加州的戰和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八十四節 撤退第七百五十三節 佩科斯戰役第四百三十節 認罪第七百三十四節 排華談判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五百五十五節 絕望之中的燈火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六百零四節 唯一責任政府第六百九十三節 越南流亡政府第四百一十九節 打造工業鄉紳第八十二節 雙槍隊第七百七十四節 休斯敦大會戰 4第三百七十六節 整肅軍紀第七百八十七節 赫德威脅英國人第二十七節 侯進第七百四十五節 已無退路之人與已無退路之局第四百零九節 變化第七百五十六節 悄然興起的教派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 1第四百零七節 真的洞房第七百五十二節 在墨西哥外交戰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七十九節 短兵相接第三百八十一節 北伐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三百二十六節 美軍顧問第七百七十八節 一樣的甲午第七百一十九節 十年保護期第一百七十一節 建議第七百七十四節 休斯敦大會戰 4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七百二十二節 瓜分南洋會議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六百八十七節 組建戰時內閣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七百一十一節 北極熊的衝擊第三百二十節 發美國人的戰爭財第五百五十八節 三大鐵路第七百九十四節 讓電老虎去撕咬第一百一十六節 求才若渴第六節 還得進城第七十五節 僱傭兵第43節 實話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五百八十四節 大不列顛之橋第三百二十七節 抓住這個人才第二十二節 月香樓第八百二十四節 關於加州的戰和第一百八十五節 機會來了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八百二十八節 德國需要保證第一百八十七節 火星第四百四十二節 另一條鐵路的命運第五百九十一節 東清鐵路第六百八十五節 大明政變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六百八十九節 外交準備第六百零二節 蜜月期結束了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1第六十節 中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