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三節 佩科斯戰役

美軍從三個方向,攻打佩科斯河防線,北邊以佩科斯城的跨河鐵路橋爲重點,中央則從麥卡米和設菲爾德之間的河段突破,這裡同樣也建造有鐵路橋,南方則攻擊美墨邊境上的大糧城。

但缺乏進攻經驗的美軍此時很不專業,擁有絕對數量的武器裝備和兵力,卻始終無法突破明軍防線,反而損兵折將,傷亡極其慘重。

這是預料之中的事情,明軍在越南戰場上同樣如此,當時就發現,在同等兵力下,進攻方的損失往往是防守方的三倍以上,所以到了後期明軍強攻法軍要塞的情況越來越少。

現在一羣只在印第安人面前炫耀過的美國軍隊,卻在強攻明軍的防線,如果比當年的明軍做的好,那纔是怪事呢。

他們多次成功度過了河流,卻在碉堡、壕溝和機槍組成的陣地前碰的頭破血流。

明軍一百人防守的一個碉堡,就能阻擋美國數千人的攻擊,這種碉堡可不是什麼堅固的堡壘,大都數只是夯土的土堡罷了。

可是美軍的強攻也不是沒有效果,畢竟是三十萬大軍,即便防守更佔便宜,可明軍數量太少了,修築了佩科斯河防線之後,陸雲起手裡能動用的機動兵力已經不足五萬人,這五萬人要隨時馳援碉堡構成的防線,有些捉襟見肘。

他只能不斷的催促援兵,鄧世才還真給派,但一次派五千,一次派一萬,添油加醋一丁一點的支援,陸雲起以爲是鄧世才那邊兵力也很緊張,實際上鄧世才就是要讓他在這裡消耗,不告訴他真相是怕他太過年輕,承受不來這種將人命看作數字的殘酷。

傷兵則不斷的通過河流和鐵路,送到埃爾帕索,明軍在哪裡建設了戰地醫院。結果一增一減,陸雲起手裡的兵力,始終就沒有超過七萬人,最少的時候甚至只有四萬人。但鄧世才已經先後給他添油了十萬兵力。

這場戰役足足打了一個月,美軍在付出了至少十萬人陣亡的代價之後,才放棄了進攻。美軍先後動用兵力超過五十萬,結果對這樣一條簡易的沿河防線毫無辦法,士氣大受打擊。

此時在其他方向,美軍也不約而同的轉入了反擊,他們經過一整年的準備,已經擁有了足夠的兵力,繼續讓敵人留在自己的國土上,這是無法容忍的。

在丹佛方向,他們根本無法突破內華達山區的無人地帶,當年華人在這裡修鐵路有多困難,他們進軍就有多困難,修鐵路畢竟只是萬把人的施工,大軍調動成千上萬,更加艱難,大明騎兵、印第安騎兵出沒,炸燬了一道道鐵路橋好隧道,填塞了一口口水井,更是讓大規模進軍變成了災難,美軍剛過鹽湖城自己就受不了無窮無盡的騷擾,自己放棄了。

在比靈斯方向,他們成功的度過了落基山脈,進入了斯內克河平原一帶,這裡進軍相對較爲理想,沿着河谷甚至可以直達波特蘭,但明軍在胡德山口一帶修築了長達百里的防線,將哥倫比亞河谷切斷,美軍久攻不下,反倒是他們要承受漫長的交通補給困難,在這個方向也漸漸難以爲繼了。

在大海上,大明也感受到了壓力,控制了夏威夷之後,大明以此爲中心,建立了多條交通線,從這裡開闢了通往南美洲秘魯、哥倫比亞的直達航線,商船將糧食物資經過夏威夷中轉之後,不斷的運往北美洲。

美國跟大明在這裡也進行了外交戰,美國要求這幾個南美國家保持中立,切斷跟大明的商業貿易,但是幾國不願意看到不斷擴大的貿易額受損,都認爲糧食不屬於軍火貿易,不在禁運之列。

大明還開闢了從臺灣直達夏威夷的交通線,大量武器裝備從本土供給。

但是問題就出自交通線上,這幾條航線都是幾千公里的距離,中間的困難用文字表達不出來,不但要經歷海上無端的風浪,常有運輸船傾覆,最危險的是,開始有商船被美軍擊沉,美國海軍動用了潛水艇加魚類的新式武器組合。

糧食物資可以從南美購買,從墨西哥走私,從加州當地徵購,但是軍火卻必須從本土運輸,因此這條航線必須保證,海軍迫不得已開始護航,受限於海軍艦艇數量,運輸量大大減少。

鄧世才鑑於這種原因考慮,要求洋務司馬上跟英國接觸,希望英國出面調停。

洋務司對此極爲不滿,他們認爲正面戰爭纔剛剛開打,就主動提出和談,這會給談判工作帶來巨大的不利,要求軍隊必須負全責。

外交認爲軍隊的戰況對外交談判不利,軍隊則認爲外交應該爭取戰場上得不到的權力,說到底還是一個恆久的外交和軍事的從屬問題,是軍事從屬於外交,軍事不過是一種特殊的外交手段,還是外交從屬於軍事,外交不過是是一種軍事手段而已,兩種不同的認識,由來已久。

這次朱敬倫堅定的站在軍隊一方,讓洋務司出面跟英國接洽,決定做出大幅度讓步,從而讓軍隊能夠平安撤出這場戰爭。

大明提出,大明軍隊可以撤出美國,但要求美國保證華人權益,廢除歧視華人的法律,美國則堅決要求大明立刻撤軍,大明無權干涉美國的司法運作。

雙方底線差距太大,鄧世才認爲美國毫無誠意,讓洋務司宣佈停止談判。

美國人大概認爲自己已經佔了優勢,決定再次發起進攻,從丹佛方向依然無法突破,進軍困難,科羅拉多一線卻有明軍騎兵大舉出沒,讓他們無法南下支援。哥倫比亞河谷還在僵持之中,華人似乎很擅長工程建造,修建的工事堅固無比,任由美國陸軍發起衝擊也紋絲不動。

美軍發現,最可能的突破的,就是明軍補給線最長的南方戰線,佩科斯河防線應該是最容易取得突破的地方,於是美軍集中兵力,再次向佩科斯河防線發起進攻。

第二次佩科斯河戰役爆發了。

美國人猜得沒錯,明軍在這個方向上的兵力果然最爲薄弱,經過激烈的苦戰,他們成功突破了設菲爾德地帶,打開了一個通往河對岸的突破口,大量美軍渡河,向南向北發起迂迴作戰。

此時南線的明軍崩潰了,他們焚燒了大糧城的大量糧食物資,沿河向埃爾帕索撤退。

北邊的佩科斯倒還在死守,但麥卡米已經被美軍佔領,他們已經在佩科斯河上佔據了長達一百多公里的一道突破口,向西的大門已經打開了。

美軍認爲不應該讓大糧城的明軍主力成功撤退,在還沒有攻陷佩科斯之時,仗着自己兵力雄厚,他們開始向南迂迴,打算切斷明軍退路。

可惜他們慢了一步,明軍在這裡有一連串的碉堡線依託,建立了完善的交通線,加上兵力較少,撤退的非常迅速,當美軍趕到格蘭德河的時候,明軍已經成功的退入了落基山西麓的格蘭德河谷。

此時美軍還在猶豫要不要進入河谷追擊,追擊就有可能被伏擊,不追擊就要放任十多萬明軍成功逃脫。

包括美軍高層意見都不統一,有主張追擊的,認爲如果能夠殲滅一隻明軍主力部隊,將極有可能促使明軍再次提出和談,然後放棄所有的不合理要求,與美國達成和解。

軍隊則認爲美軍此時戰線已經拉的過長,北方尚未攻擊佩科斯,距離南線格蘭德河谷有三百多公里,且中間隔着落基山餘脈,雖然地勢已經不高,但依然不是容易通過的地方,除了部分河谷和隧道之外,跟外界無法連通,一旦美軍進入這條河谷,遭到明軍阻截的話,很難得到救援。

山區的隘口大多數都是鐵路經過之地,現在都在明軍手裡控制着,軍隊認爲,在攻下這些隘口之前,不應該進入陌生的谷底冒險追擊明軍。

國會經過了長時間的討論,他們對軍方的態度極爲不滿,在自己的國土上作戰,竟然還懼怕地形不熟,到好像是在別人的國土上作戰一樣。

尤其是一羣因排華而成爲國會議員的傢伙,更是義憤填膺,認爲這簡直就是懦夫行爲,要求軍隊糾正這種畏戰的心態。

這其實還是一場政治與軍事利益之間的爭鬥,美國國會議員當然都是政治人物,極少有軍伍出身的專家,他們認爲打這場仗政治意義極大,那麼就不會考慮軍事上所冒的風險,但他們也擔心軍事的失利會讓政治上承擔太大的風險,一時間政治人物內部僵持不下,至於軍人的意見,此時很少有人在乎。

這時候大明通過英國人,再次傳達了和談的誠意,他們建議雙方以目前的戰線停戰,大明將撤走前線部隊,美軍不得追擊,從而讓雙方脫離軍事接觸,接着進入和平談判階段。

美國國會認爲明軍的處境毫無疑問已經相當糟糕,激進派壓到了穩重派,然後命令美軍開進了格蘭德河谷。

軍隊進入河谷之後,確實十分順利,因爲明確確實撤退了,根本就沒有打算伏擊他們,他們甚至一路追擊到了埃爾帕索,這時候遭遇到了明軍強有力的狙擊,但並不能說是伏擊,因此此時美軍也沒有表達不同意見。

可這時候其他方向的戰況出現了一點小小的變化,從側翼圍攻佩科斯城的美軍久攻不下,遭遇了明軍的反擊,他們丟掉了陣地,然後一路沿河撤退,卻被明軍步步緊逼,他們丟失了明軍沿河修建的一系列碉堡。

設菲爾德再次回到明軍手中,美國軍隊撤過了河對岸,並且炸燬了橋樑。

這時候進入河谷地帶的美軍突然發現,他們的後路被切斷了,唯一能利用的只有格蘭德河水道了。

但此時突然不知道從什麼方向涌出大批明軍,不斷的攻擊格蘭德河碉堡,第一個就攻佔了大糧城。

格蘭德河的退路也被切斷,美軍強烈要求立刻撤退,國會再次開會討論。

不等他們討論出一個結果,從佩科斯南下的明軍,已經跟大糧城的明軍會師了。

此時美軍被阻隔在了佩科斯河以南,格蘭德河以北的落基山區。

被圍美軍數量多達五十萬,主力集中在格蘭德河谷,之前正在猛攻埃爾帕索,現在他們打算撤退,可明軍卻不會輕易讓他們撤走,發起了極其猛烈的攻勢。

明軍在這一戰中始終控制着埃爾帕索通往佩科斯的鐵路,鐵路東西橫穿落基山脈,而落基山脈中有幾條山谷基本上向南北延伸,如同一張張喇叭一樣延伸到格蘭德河,通過這些喇叭口,明軍能夠輕易南下,將過去打造的堡壘重新利用起來。

從佩科斯南下的部隊,在大糧城匯合了一隻奇兵之後,沿河谷而上,正面封堵美軍。最終美軍沒能成功撤出格蘭德河谷,沒有到格蘭德河大拐彎處,就在山谷口被堵住了。

此時美軍後有追兵,前有阻擊,中間則被一支支南下的明軍切斷,他們不但被包圍了,而且被分割了。

第一百二十四節 招募炮兵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第七百五十六節 悄然興起的教派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第七百六十七節 尤卡坦海戰第七百九十一節 明俄滿蒙協定第五百六十五節 教育改革 2第四百二十七節 搗毀機器運動第七百三十七節 戰前的外交準備 1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第七百八十一節 拒和遷都再戰第五百六十九節 商戰第六十節 中間人第三百五十八節 大任務第三百三十三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1第六百五十二節 情況激化第七百三十三節 大明的應對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45節 逃亡(二)第42節 大計劃(二)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六百零八節 大明軍國主義第三百五十八節 大任務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一戰第三百四十六節 告捷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八百二十五節 大戰一觸即發第七百零四節 順化戰役 3第三百六十六節 徐榮村的大買賣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九十五節 全靠演技 2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一百一十九節 十三行巨鱷第五百五十一節 李秀成的上海第三百三十一節 徙木立信第一百零五節 種子已經種下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事改革 3第九節 翻譯官第七百七十八節 一樣的甲午第七百二十一節 明暹同盟條約第一百三十四節 赫德要權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七百一十節 戰火擴大第五百五十七節 柔情宰相俾斯麥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六百一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第41節 大計劃(一)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第七百四十節 北伐的地緣顧慮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一線第一百八十五節 機會來了第五百八十七節 反攻第九十九節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棄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六百六十一節 路通八方通鬼神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一百四十四節 美麗的誤會第七百二十二節 瓜分南洋會議第一百二十八節 互相指責第七百一十八節 富商和國王第六百一十四節 生產自救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六百一十四節 生產自救第六百四十六節 借師復國第六十節 中間人第五百五十六節 不要讓人絕望第六百八十二節 拉胡雪巖一把第六百一十六節 沙俄在南下第三百零五節 海關的情弊第三百零四節 鬧市掛印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九節 翻譯官第六百六十二節 兵工廠私有化第三百節 歸程第三百六十三節 常捷軍的末日第五百六十九節 商戰第十五節 行動(3)第八百二十六節 挑撥失敗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2第六百零二節 蜜月期結束了第七百四十六節 夏威夷海戰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九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第七百一十二節 不急着當打手第46節 營救第一百九十五節 橫掃千軍第四百四十一節 轅門終於徙木第八十八節 新安失陷第三百三十九節 肇慶會戰 3第七百一十八節 富商和國王第一百四十節 反割地運動第七百二十五節 大明犯了拖延症第六百九十五節 王師南征
第一百二十四節 招募炮兵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第七百五十六節 悄然興起的教派第六百七十三節 移民談判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第七百六十七節 尤卡坦海戰第七百九十一節 明俄滿蒙協定第五百六十五節 教育改革 2第四百二十七節 搗毀機器運動第七百三十七節 戰前的外交準備 1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第七百八十一節 拒和遷都再戰第五百六十九節 商戰第六十節 中間人第三百五十八節 大任務第三百三十三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1第六百五十二節 情況激化第七百三十三節 大明的應對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45節 逃亡(二)第42節 大計劃(二)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六百零八節 大明軍國主義第三百五十八節 大任務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一戰第三百四十六節 告捷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八百二十五節 大戰一觸即發第七百零四節 順化戰役 3第三百六十六節 徐榮村的大買賣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九十五節 全靠演技 2第六百三十六節 明法全面合作關係第一百一十九節 十三行巨鱷第五百五十一節 李秀成的上海第三百三十一節 徙木立信第一百零五節 種子已經種下第五百六十三節 軍事改革 3第九節 翻譯官第七百七十八節 一樣的甲午第七百二十一節 明暹同盟條約第一百三十四節 赫德要權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七百一十節 戰火擴大第五百五十七節 柔情宰相俾斯麥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六百一十八節 太平洋鐵路第41節 大計劃(一)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第七百四十節 北伐的地緣顧慮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一線第一百八十五節 機會來了第五百八十七節 反攻第九十九節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棄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六百六十一節 路通八方通鬼神第五百四十七節 登高必跌重第一百四十四節 美麗的誤會第七百二十二節 瓜分南洋會議第一百二十八節 互相指責第七百一十八節 富商和國王第六百一十四節 生產自救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六百一十四節 生產自救第六百四十六節 借師復國第六十節 中間人第五百五十六節 不要讓人絕望第六百八十二節 拉胡雪巖一把第六百一十六節 沙俄在南下第三百零五節 海關的情弊第三百零四節 鬧市掛印第九十三節 僞軍守的碉堡更好打第九節 翻譯官第六百六十二節 兵工廠私有化第三百節 歸程第三百六十三節 常捷軍的末日第五百六十九節 商戰第十五節 行動(3)第八百二十六節 挑撥失敗第五百七十七節 大事件之越南問題 2第六百零二節 蜜月期結束了第七百四十六節 夏威夷海戰第五百九十節 大明棉紡業困境第四百零二節 皇帝的鴨子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九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第七百一十二節 不急着當打手第46節 營救第一百九十五節 橫掃千軍第四百四十一節 轅門終於徙木第八十八節 新安失陷第三百三十九節 肇慶會戰 3第七百一十八節 富商和國王第一百四十節 反割地運動第七百二十五節 大明犯了拖延症第六百九十五節 王師南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