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節 尤卡坦海戰

離開背風羣島,大明艦隊可以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直接往西北方向,直接進入大西洋,繞道巴哈馬羣島,從古巴北方的佛羅里達海峽進入墨西哥灣,另一個則是直接向西,繼續沿着美洲海戰前進,進入加勒比海,然後北上穿過古巴與墨西哥之間的尤卡坦海峽。

第一個不用說了,佛羅里達海峽,自然是靠近美國,第二個則是靠近墨西哥。不是大明艦隊指揮官懼怕美軍,但作爲指揮官,他必須尋找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向。吃夠了長途跋涉艱辛的海軍官兵,在精神和身體狀態上,顯然不可能跟蓄勢待發以逸待勞的美軍相比,那麼儘可能的將美軍艦隊的航程拉遠,讓兩軍的狀態接近,第二條路是最佳選擇。

大明通過加勒比海北上,美軍即便是從墨西哥灣的新奧爾良出發,距離加勒比海中的巴拿馬也有一千多公里的距離,也讓美軍嘗一嘗長途跋涉的辛苦。而如果選第一條路線,讓美國人可以安安心心的在溫暖的佛羅里達等着大明海軍上門,對大明海軍相對是不利的。

美國人很可能也猜到了這點,加上他們在這裡嚴密的布控,他們很快就掌握了大明海軍進入加勒比海的消息。西班牙因爲大明強行進入本國領土的原因,或者出於不敢拒絕美國,他們是向美國開放了古巴的,美國可以以古巴和其他西班牙殖民地,比如波多黎各等爲基地,始終監控大明海軍的動向。

大明海軍從加勒比海一側航行,不由得讓美軍產生另一個擔憂,那就是大明跟墨西哥的暗中交往,他們擔心大明海軍很可能是得到了墨西哥的某些支持,所以才選擇這一條路,因此一旦讓大明海軍進入墨西哥灣,他們很可能就近進入墨西哥的海港,然後進行良好的休整之後,再跟美軍決戰,這樣美軍的優勢就失去了。

所以美國人決定在大明進入墨西哥海域之前,與大明艦隊決戰,他們要麼南下加勒比海一帶,要麼就堵在加勒比海與墨西哥灣溝通的海峽之中,美國人選擇了後者,因爲越往南,則距離美國本土更遠,在尤卡坦海峽的話,他們還能就近利用古巴爲基地。

當大明艦隊出發之後,美國人是最緊張的,他們甚至比明軍還要緊張,儘管他們佔據着優勢,或者正是因爲這種優勢,反過來讓他們緊張,因爲他們認爲自己佔據優勢,所以他們只有利用優勢來進攻這一條路,因此他們要緊張,緊張中國人不給他們進攻的機會怎麼辦,緊張如果沒能堵住中國人,導致他們穿越了尤卡坦海峽怎麼辦。

這條海峽兩百多公里,以這個時代的通訊水平,相隔四五十里都有可能視而不見,擦肩而過,他們如何能保證一定在大明艦隊進入墨西哥海域之前,將他們攔截,從而在自己佔據最大優勢的時候,將大明海軍殲滅。

這就好像日俄海戰中,明明是始終在尋求主動進攻的日本,反而比俄國人要緊張,不止是他們有以弱對強的心裡壓力,還因爲他們認爲自己在俄國人遠道而來的時候,是佔有優勢的,他們想把這種優勢轉化爲勝勢,又擔心錯過機會,於是患得患失。

反倒是大明艦隊輕鬆多了,這不是明軍官兵的素質比美軍高,而是因爲大部分壓力都讓老道的陳阿達一個人承擔了。

他並沒有告訴官兵們,一定要如何如何,一直都沒有給艦隊一個必須做到的目標。

雖然這會讓官兵在戰前有些鬆弛,卻也不會讓他們在心理上陷入一種“必須如何”的困境,陳阿達告訴他們,如果遇上了美國海軍,那就大戰一場,如果遇不上那就去進入墨西哥灣休整。

如果朱敬倫在這裡,他就會覺得陳阿達違背了他的初衷,朱敬倫想要的,是把整個遠征艦隊比如死敵,期待他們入死地而後生,不給自己退路,才能孤注一擲向前殺出一條血路。

陳阿達沒有這麼做,他一路走來,甚至始終沒有向官兵們傳達朱敬倫那條決絕的皇命,直到背風羣島最後一次休整的時候,他纔將朱敬倫賜的“成仁”旗幟拿出來,但他還是沒有傳達那條皇命,只告訴大家皇帝對他們的期待。

當時全體官兵已經行駛了三萬多公里,人人身心疲憊,怨聲載道,反戰情緒瀰漫,如果陳阿達此時用皇命來強壓官兵,就算他們不敢反叛,打起仗來也不會積極主動。

所以陳阿達不說那條皇命,他只是讓所有的官兵多來瞻仰這面旗幟,然後告訴大家,說這面旗子是他斗膽向皇帝討要的,旗子上的綢料都是皇妃親自織就的,陳阿達告訴大家,說他要這面旗子,就是因爲他打算隨時殺身成仁,他也希望所有海軍官兵都有這種勇氣和決心,他告訴官兵說,一旦開戰,稍有不利,他就會升起這面旗子,然後跟大家一起,站在甲板上,絕不躲避一步,生死全由天定。

每一個軍官嘴裡都在勸說總兵不需要如此,勸說總兵不應該以身犯險,但同時也保證他們一定會戰至一兵一卒。

陳阿達然後跟官兵約定,一旦他升起旗幟,要大家鼓起勇氣,不懼犧牲,抱定犧牲成仁的信念,孤注一擲,他問官兵們知道步兵的刺刀衝鋒嗎?官兵們喝着酒,興高采烈的表示知道,那太簡單不過了,不就是拼命嗎。陳阿達說好,告訴大家,一旦他升了旗,就表示海軍也上了刺刀,該拼命了。

陳阿達說,到時候大傢什麼都不要想,他的旗艦衝向哪裡,大家就衝向哪裡。

約定好之後,大家才起錨生火,開進了加勒比海。

經過一夜的航行,他們在清晨終於到了尤卡坦海峽,他們第一眼看到的,是美軍的巡邏艦隊,迎着初升的朝陽,星條旗幟飄揚。

此時他們尚未駛入尤卡坦海峽之中,就已經被美軍發現了,陳阿達旗語傳令全軍,說運氣不太好,被鬼子給盯上了,讓大家做好戰鬥準備。

美國巡邏艦快速撤退,這是幾艘千噸級的驅逐艦,從昨天開始,他們就在海峽一帶,接力巡航,緊緊盯着海面上出現的一切可疑船隻,他們不能放明軍過去。至於明軍想不想過去,就只有指揮官陳阿達一個人知道。

陳阿達沒有告訴別人那個皇命,但那個皇命始終都在他心裡,他知道朱敬倫說到做到,一旦真的有海軍官兵畏罪潛逃,哪怕最後生還回國,朱敬倫也會毫不猶豫殺了這些人。

但作爲一個久經沙場的老將,他知道在戰前要做的,不是給官兵施加巨大的壓力,在戰前應該做的,是跟他們一起罵娘,是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此時說什麼忠誠,榮譽或者其他的東西,那只是站在高級軍官,站在朝廷和皇帝的立場上,而不是官兵的立場上。你不站在他們一邊,卻要他們拿命幫你拼,這公平嗎?

所以陳阿達不說那個皇命,他將一切都深埋在心底,但那皇命壓得他心裡很沉很沉,他背上了所有的報復,然後跟士兵一起罵娘,一起喝酒,一起睡女人,最後他要士兵跟他一起拼命。

現在一切都要開始了,美國人發現了大明艦隊,很快他們隱蔽在附近的主力艦隊就會收到消息,然後生火起錨,感到預定地點阻擊攔截大明艦隊。

這個地點就在尤卡坦海峽中部,美國人早早一字排開,一個標準的一字橫隊。

在二十公里之外,陳阿達就下令減速,然後明軍艦隊也開始排兵佈陣,明軍排出的,是兩列橫隊,前面一列橫隊是五十艘鐵甲艦,後面一列則是二十艘裝甲巡洋艦,所有船隻都艦首向前,而不是像美軍那樣以側舷對敵。

這種陣形,其實就類似於甲午海戰中,清軍艦隊與日軍艦隊的陣形,一個是艦首對敵,一個是側舷對敵。

進入鐵甲艦時代之後,全世界還沒有爆發過大型海戰,因此海軍陣形都處在摸索之中,各種千奇百怪的理論都有。不過英國人堅持的側舷對敵依然相當主流,因爲鐵甲艦的設計,依然受到以前的風帆戰列艦影響,側舷裝備了相當多的小口徑炮,側舷對敵依然是最能發揮火力效果的陣形。

美國海軍初出茅廬,一切都模仿英軍,猶如後來之日本艦隊,因此他們擺出一字橫陣,一點都不奇怪。

明軍艦首對敵,因此不耽誤前進,依然在緩慢的前行,很快就進入了20公里以內,在這個距離內,已經進入了現在主炮的射程。

但雙方都還沒開炮,因爲這個射程只是理論射程,開炮的命中率太低,第一枚炮彈落下是在18公里的時候,是美軍先開的炮,沒有命中,也只有一艘軍艦開火,不知道他們是在校正炮火,還是因爲緊張纔開火的。

但這一發炮彈意味着,尤卡坦海戰正式開始了。

之後美軍終於開始齊射,陳阿達則沒有下命令開火,而是一直前進,知道美軍射出第三發炮彈之後,此時已經距離十五公里,陳阿達終於下令開火。

此時在雙方交戰海外附近,已經有一羣不熟知客趕來了,各列強國的觀察員,他們都是來觀摩這場曠世規模的大海戰的,進入鐵甲艦時代之後大家都太缺乏鐵甲艦對決的經驗了。

這些觀察員們看到明軍擺開的陣形,很多都不太贊同,認爲明軍這種陣形,根本無法發揮出最大火力。

因爲以明軍,或者說英國推動的流行設計,這種艦首對敵的陣形,勢必造成至少有一門尾炮始終無法發揮火力,至少降低四分之一以上的攻擊力。

所有人都很納悶,認爲這種錯誤不應該在明軍身上發生,不管看不看得起大明海軍的戰鬥力,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隻幾年前才新加坡海域重創法國海軍的艦隊,怎麼可能犯這種低級錯誤?

就在他們感慨之間,大明和美軍艦隊互相轟擊已經持續了一個小時,雙方的距離也拉近到了十公里,命中的準確度都大大提高,開始不斷有各自軍艦重炮,炮火格外的猛烈起來,戰鬥進入了白熱化。

這時候觀察家們發現,明軍突然變陣了,期間不斷的傳達指令,然後看到主力艦後方的二十艘巡洋艦突然轉向,從後方繞了一個弧線,向海峽中的美軍側翼包抄過去。

所有人都對這種變陣非常感興趣,想知道這是不是明軍的新戰術,更想知道這種戰術有什麼作用。

美軍旗艦也在傳令,很快就有十艘美國鐵甲艦也離開美軍艦隊序列,向他們的左側開過去,顯然是打算堵住明軍的巡洋艦隊對他們側翼的威脅。

就在這時候,明軍各艦突然發現,旗艦廣東號上,生氣了白底紅字的旗幟,正是那面“成仁”旗,血紅色的兩個大字,在加勒比海的勁風中,獵獵招展!

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一百一十一節 更大的利益第九十八節 虛張聲勢第九十二節 全軍出擊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五百六十七節 規範鄉村自治 2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三百四十六節 告捷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三百九十四節 壓力重重的宰相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一節 廣州陷落第六百一十六節 沙俄在南下第四百一十二節 曾國藩南下事件第五百四十五節 交貨的麻煩第六百五十五節 佔領長崎第四百四十節 修鐵路要快第七百二十七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2第一百三十五節 交代後事第一百零七節 經濟大收穫第六百零一節 攪屎棍子第六百八十二節 拉胡雪巖一把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五百五十七節 柔情宰相俾斯麥第三百零二節 奕欣的應對第一百五十九節 城下之盟第一百六十四節 我叫何士文第六百二十一節 兩路出兵第六百八十節 備戰第六百七十一節 環太平洋華人圈第一百零五節 種子已經種下第五百六十四節 教育改革 1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一百八十五節 機會來了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三百九十一節 中國種族的悲哀第八百零八節 步入世界的中心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四百一十一節 大明的鐵甲艦第五百八十三節 改革的實質第六百四十一節 琉球滅亡第二十一節 取信(5)第五百四十八節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八百二十八節 德國需要保證第五百四十八節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三百八十一節 北伐第七百六十一節 打斷美國社會的支柱第六百八十七節 組建戰時內閣第七百二十九節 新一波工業擴張第八百一十一節 國際局勢複雜化第六百一十四節 生產自救第六百九十八節 海防戰役 1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第七百六十八節 海軍上刺刀第十一節 謀城第七百九十五節 璀璨的手工藝品第三百六十五節 長江戰役第一百五十一節 萬民書和打官司第三百三十五節 開科舉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六百九十二節 赫德需要這場戰爭第五百六十五節 教育改革 2第八百一十七節 讓城裡人回農村第一百五十九節 城下之盟第一百二十九節 瞞天過海第七百一十五節 屠殺藍衣軍事件第二百零五節 八旗打八旗第十五節 行動(3)第二十六節 方山第六百四十八節 整裝待發第一百九十二節 拉攏穆克德訥第三十二節 擒王(1)第四百零四節 迎娶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七百九十四節 讓電老虎去撕咬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櫃第八百一十七節 士大夫的救民策第七百六十三節 大會戰序幕第六百節 大明的措施第五百六十一節 軍事改革 1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二十六節 方山第五百六十五節 教育改革 2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三百五十六節 雷霆手段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三百二十七節 抓住這個人才第五百五十九節 普法戰爭紅利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三百六十九節 全球解讀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一百六十四節 我叫何士文第五百六十五節 教育改革 2第八百零八節 步入世界的中心
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一百一十一節 更大的利益第九十八節 虛張聲勢第九十二節 全軍出擊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五百六十七節 規範鄉村自治 2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三百四十六節 告捷第七百九十八節 東亞大陸協定第三百一十三節 改革進行時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三百九十四節 壓力重重的宰相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一節 廣州陷落第六百一十六節 沙俄在南下第四百一十二節 曾國藩南下事件第五百四十五節 交貨的麻煩第六百五十五節 佔領長崎第四百四十節 修鐵路要快第七百二十七節 複雜的南洋問題 2第一百三十五節 交代後事第一百零七節 經濟大收穫第六百零一節 攪屎棍子第六百八十二節 拉胡雪巖一把第六百零五節 反彈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六百五十節 軍隊有思想了第五百五十七節 柔情宰相俾斯麥第三百零二節 奕欣的應對第一百五十九節 城下之盟第一百六十四節 我叫何士文第六百二十一節 兩路出兵第六百八十節 備戰第六百七十一節 環太平洋華人圈第一百零五節 種子已經種下第五百六十四節 教育改革 1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一百八十五節 機會來了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三百九十一節 中國種族的悲哀第八百零八節 步入世界的中心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四百一十一節 大明的鐵甲艦第五百八十三節 改革的實質第六百四十一節 琉球滅亡第二十一節 取信(5)第五百四十八節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八百二十八節 德國需要保證第五百四十八節 精神偶像的坍塌第三百八十一節 北伐第七百六十一節 打斷美國社會的支柱第六百八十七節 組建戰時內閣第七百二十九節 新一波工業擴張第八百一十一節 國際局勢複雜化第六百一十四節 生產自救第六百九十八節 海防戰役 1第七百七十三節 休斯敦大會戰 3第七百六十八節 海軍上刺刀第十一節 謀城第七百九十五節 璀璨的手工藝品第三百六十五節 長江戰役第一百五十一節 萬民書和打官司第三百三十五節 開科舉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六百九十二節 赫德需要這場戰爭第五百六十五節 教育改革 2第八百一十七節 讓城裡人回農村第一百五十九節 城下之盟第一百二十九節 瞞天過海第七百一十五節 屠殺藍衣軍事件第二百零五節 八旗打八旗第十五節 行動(3)第二十六節 方山第六百四十八節 整裝待發第一百九十二節 拉攏穆克德訥第三十二節 擒王(1)第四百零四節 迎娶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七百九十四節 讓電老虎去撕咬第四百三十四節 兵工廠大掌櫃第八百一十七節 士大夫的救民策第七百六十三節 大會戰序幕第六百節 大明的措施第五百六十一節 軍事改革 1第二十八節 意外第二十六節 方山第五百六十五節 教育改革 2第六百五十四節 動真格的第三百五十六節 雷霆手段第兩百節 瞎眼石人第三百二十七節 抓住這個人才第五百五十九節 普法戰爭紅利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三百六十九節 全球解讀第一百七十四節 背信棄義第一百六十四節 我叫何士文第五百六十五節 教育改革 2第八百零八節 步入世界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