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節 中間人

柏貴之所以要跑,不是擔心城外士兵打進來傷害自己,而是因爲洋人通知他一起往新城撤離,柏貴不打算在跟洋人混在一起了,但是兩個洋兵已經到了衙門口,柏貴需要立刻逃,等會鄉勇進城後,他立刻就跟鄉勇匯合,哪怕黃宗漢不待見他,也好過繼續被洋人控制。

朱敬倫決定跟柏貴一起跑,幾個衙役在前面忽悠着幾個洋兵,倆人從後窗跳了出去。

早有富禮帶着幾個老僕在後門伺候,柏貴顯然早就準備好了。

進入衙門後面的巷子,三拐兩拐,進了一家小院,小院空無一人,野草雜亂的長着,門窗上都有一層**的塵土,顯然很長時間沒人住了。此時的廣州城都快成鬼城了,早在開戰前還留在廣州城的人就不到一半了,這兩天又往城外逃了許多,大概都不到過去三分之一的百姓還留在城裡了。這些人是那些最底層,最窮困,最無處可去的人。

兩個洋人士兵回到了將軍府,跟他的長官覆命,對於柏貴不願跟他們離開的事情,根本沒人重視,此時他們能想到廣州城中還有一個此前跟他們合作過的巡撫,就已經很難得了,能派兩個士兵去通知他一下已經算是夠意思了,至於那巡撫願不願意跟他們走,誰管他呢。

連赫德都不太在乎,他在一個士兵的幫助下,一瘸一拐的往難走,找不到馬車了,行禮也扔了。一羣羣士兵,沿着四牌樓大街往南,進入南城後,關閉了歸德門,整個南城就自成一體,跟北城徹底割裂開來了。

但是南城這裡也說不上安穩。

城外珠江上兩座炮臺依然在中國人手裡,而且就在今天早上,兩座炮臺上的大炮將那艘傷痕累累的法軍軍艦打沉在珠江中。此時英法聯軍在靖海門、五仙門和永清門上的大炮還在跟炮臺上的大炮對射着,可是這些步兵跑根本就壓制不住炮臺上的要塞炮。

誰都看的出來,形勢岌岌可危,幸好中國人的軍隊戰鬥力太差,如果碰到任何一隻歐洲軍隊,他們現在的情況,都會選擇投降,連突圍的念頭都沒有,更不用說軍官們還打算在城南這裡死守待援了。

至於援兵,赫德知道也可能靠不住,法國人已經非常生氣了,上個月中旬英軍就表示他們會從香港抽調一隻軍隊過來,也就是那隻“黑鬼團”,一千個印度兵組成的軍團,可是誰能想到中國人竟然在那時候突然向香港移動,在東莞和新安縣都出現了大規模集中的中國鄉勇軍隊,這讓香港總督擔心香港的安穩,他認爲香港此時比廣州重要,於是暫時扣下了這隻準備支援廣州的軍隊,留在香港防守中國人有可能的攻擊。

如果真的有援軍,那麼這三天時間,足夠從香港趕過來了。此時不止法國人不高興了,連英軍一些軍官都對上面那些官僚不滿了,英軍軍官認爲,哪怕沒有陸軍,至少應該派遣海軍過來幫助他們奪回炮臺,這樣讓他們至少有一個退路。

可是哪裡還有軍艦,香港只有兩艘正規軍艦,香港總督也絕對不會派過來,剩下一些武裝商船,就算派來了廣州,大概也是給炮臺擊沉的貨,根本就沒用。主力都跟着去天津了,現在還沒有回來,至於什麼時候能回來,誰也不知道具體情況,只知道他們已經跟中國人簽訂了條約,最早的一封信告訴廣州英軍,聯軍主力已經到了上海。

所以英國人告訴法國人,只要在堅持很短一段時間,他們就有援軍了。

英國人在炮臺上儲備了充足的彈藥,中國人的那些古董大炮他們看不上,也全都換成了阿姆斯特朗的岸防炮,雖然不是阿姆斯特朗最先進的後裝線膛炮,但依然比中國的大炮先進了許多,這些新式大炮讓中國炮手們用的很爽。

他們上回跟英法聯軍在波羅廟炮戰一夜,現在想來還戰戰兢兢,當時也就是靠着一腔血勇之氣,但這回不一樣了,有炮臺保護,他們跟城牆上的洋人步兵跑對射,完全佔據了上峰,儘管他們的操作還不行,但使用英軍的標準藥包,用目視瞄準,也基本上能送到城牆上,炮手管帶現在一心要把廣州城牆轟塌,沒有任何特殊的軍事目的,就是純粹的好玩。

張千山也在炮臺裡,躲在工事背後,心情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壞,還有一些忐忑。

炮臺他攻下來了,炮手他也放進來了,基本上就沒他什麼事了,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守住這兩個炮臺,等這場仗打完。但是他還想去城裡看看,鄉勇們進城了,廣州城啊,那得有多大的油水,他動不動心不重要,他手下們可是按捺不住了,都是當了多年兵的老油子,老兄弟了,誰不知道攻城掠地是發財的正道。

英法聯軍之間有矛盾,鄉勇跟鄉勇之間更有矛盾,說白了都是利益鬧的。

朱敬倫跟柏貴已經走出了院子,柏貴的家丁聯繫上了鄉勇頭目,儘管有嫌隙,但黃宗漢還是派人來接他們。

大街上到處是鄉勇,他們踹開一家家的門戶,有人的多少還收斂點,要是家裡沒人,他們可就發財了。尤其是那些大戶人家,哪怕人走了,總有一些東西留下來,即便傢俱都搬走的,聰明的鄉勇往往還能從他們的院子裡挖出一點東西,甚至有人挖出過一個銀窖,一下子就發了橫財了。

這樣下去遲早要出事,控制不住的鄉勇會將這種偷竊變成明目張膽的劫掠,劫掠不果的時候,弄不好還會殺人,殺人之後起了性子,鬧不好就會放火,人殺紅眼了,眼裡只有錢的時候,什麼行爲做不出來。

但也有例外的,茶巷口一個大院被幾個鄉勇闖了進去,結果被蠻橫的家丁一通亂揍打了出來,告訴他們千總家裡他們也趕來,找死。灰溜溜的鄉勇狼狽的逃了出去,臉上的不滿不知道會引發什麼。

朱敬倫不由擔憂起來,如果不是自己的出現,用一根小撬棒不斷的撬動,事情絕對發展不到眼前這樣子,雖然他從不後悔讓廣州承受更大的危害來換取後世的尊嚴,但是他心裡也解不開一個情節,那就是覺得這一切他是負有責任的。

朱敬倫不斷的跟柏貴說着,希望柏貴能夠想辦法約束一下鄉勇們的行爲,但是一路上柏貴似乎心不在焉,就要去見黃宗漢了,他還沒想好說什麼。

黃宗漢的大帳,此時設置在大東門外的報國寺,柏貴和朱敬倫走了許久纔到了地方。

氣象森嚴,上千的軍兵在這裡保護着這些大人。

柏貴很快就進去了,朱敬倫卻被留在了這裡。

許久,柏貴出來了,心情很不好。

“黃大人讓老夫負責勸降夷人,還逼老夫立下了軍令狀!”

朱敬倫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不過顯然黃宗漢利用柏貴擅自封鎖南門,讓英法聯軍變成困獸,困獸猶鬥,更不好對付,柏貴恐怕在用全殲來解釋,但是黃宗漢顯然不打算強攻了,鬼知道用鄉勇攻打廣州城讓他承受了多大的損失。

加上之前柏貴一直堅持要全殲洋人,還揚言只要四面包圍,洋人必然投降云云,結果被黃宗漢利用,逼他立下軍令狀,招降洋人的事情,就落到了柏貴一人身上。

看着柏貴看向自己的目光,朱敬倫知道,這件事被柏貴推到了自己身上。

當即拱手:“大人,小人請命前往夷人處招撫夷人!”

柏貴這才滿意的點點頭:“事成之後,本官給你請功!”

“謝大人栽培。”

朱敬倫讓人找來一匹白布,找了根棍子,當作白旗,又有幾個鄉勇跟着,這就算是使節團了,一行徑自往南城走去。

此時洋人已經封鎖了南城所有進出城門,小心的防禦,鄉勇反而根本就沒有攻城的打算,普通士兵忙着搶劫,文官們則在高談闊論,不斷的扯皮,一時間根本就沒心思跟洋人決戰。

乃至城裡甚至出現了短暫的平靜。

從番禺直街來到小南門前,手裡高高舉着白旗,洋人沒有攻擊,到城門前說明了來意,此時城門已經在裡面堵死了,根本無法打開,一條繩索將朱敬倫拉上城牆。

很快就見到了英法聯軍的軍官,此時聯軍中地位最高的成了法國人,過去的佔領委員會三巨頭就剩下了一個巨頭,短短十來天,三巨頭中的兩個英國人先後被中國人擄走或打死,巴夏禮是被綁架了,賀羅威上校上次帶兵攻打波羅廟,直接就給炸死了。

所以聯軍中現在地位最高的是法國馬蒂內上尉,經過討論,他暫時代理聯軍總指揮。

當然英軍也有軍官在列,赫德作爲臨時總顧問,依然受到重視,畢竟他現在可是唯一的中國通啊。

向英法聯軍傳達了中國鄉勇的態度,得到聯軍堅決的否定之後,朱敬倫拒絕聯軍讓他出城去向中國人轉達他們的態度的要求,讓聯軍詫異不已。

...

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八百二十三節 拜上帝教的傳播第三百三十七節 肇慶會戰 1第七百三十四節 排華談判第二百零二節 超人第三百六十八節 林肯遇刺第五百六十節 富則變第六節 還得進城第三百三十三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1第一百二十五節 造謠第五百八十六節 爭奪雲南大鐵路第三百零四節 鬧市掛印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五百四十四節 小看了英國人第七百七十九節 昏君混臣第一百零五節 種子已經種下楔子第六百九十八節 海防戰役 1第38節 救人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 2第一戰第八百三十一節 日本人的小算盤第八百二十三節 拜上帝教的傳播第七節 應募第八十二節 雙槍隊第八百零二節 東亞火藥桶第三百二十節 發美國人的戰爭財第七百零五節 俄軍入塞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六百節 大明的措施第十五節 行動(3)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七百三十節 商業內戰第七百三十二節 巨人的落幕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七十九節 短兵相接第三百九十節 新的時代第一百二十一節 美國人的野望第六百四十五節 琉球流亡政府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第一百九十五節 橫掃千軍第八十二節 雙槍隊第三百一十節 引入競爭第七百七十五節 休斯敦大會戰 5第一線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三百六十九節 全球解讀第三百八十八節 明清和談第六百六十七節 鐵路扯動的政局第二十九節 想分一杯羹第二百九十七節 控制廣東 2更新通告第七百九十七節 戰列艦時代到來第八百一十七節 讓城裡人回農村第二十節 取信(4)第一百九十八節 又送女人第四百二十一節 大魚上鉤第八百一十九節 用的只是這個身份第七百六十三節 大會戰序幕第七百七十六節 倫敦和談 1第二次新加坡和談第六百三十五節 法國的困境第八百二十三節 拜上帝教的傳播第八百二十三節 拜上帝教的傳播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五百九十一節 東清鐵路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一百七十六節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五十七節 該拼命時要拼命第五十八節 內鬥之勢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上架第一百九十一節 大兵圍城第七百八十一節 拒和遷都再戰第六百六十四節 特許股份公司第五百七十五節 赫德的改變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第三百九十三節 最後的罪惡之城第三百零八節 外交獨立第六百九十七節 明越兄弟同盟條約第五百六十八節 子嗣問題第一百五十六節 英法援軍第五百六十一節 軍事改革 1第八十八節 新安失陷第八百一十五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1第一百三十二節 最大的目的第六百三十節 深化改革 1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八百零二節 東亞火藥桶第五百五十六節 不要讓人絕望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十二節 機會第三百九十九節 貿易談判 1第一百二十八節 互相指責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七百八十八節 吞併滿清的基礎第五百九十二節 重工業的春天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
第二十三節 墨琴第八百二十三節 拜上帝教的傳播第三百三十七節 肇慶會戰 1第七百三十四節 排華談判第二百零二節 超人第三百六十八節 林肯遇刺第五百六十節 富則變第六節 還得進城第三百三十三節 候補官選拔制度 1第一百二十五節 造謠第五百八十六節 爭奪雲南大鐵路第三百零四節 鬧市掛印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五百四十四節 小看了英國人第七百七十九節 昏君混臣第一百零五節 種子已經種下楔子第六百九十八節 海防戰役 1第38節 救人第七百七十七節 倫敦和談 2第一戰第八百三十一節 日本人的小算盤第八百二十三節 拜上帝教的傳播第七節 應募第八十二節 雙槍隊第八百零二節 東亞火藥桶第三百二十節 發美國人的戰爭財第七百零五節 俄軍入塞第四百二十四節 股份制的遐想第六百節 大明的措施第十五節 行動(3)第四百五十三節 問問繳獲賣不賣第七百三十節 商業內戰第七百三十二節 巨人的落幕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七十九節 短兵相接第三百九十節 新的時代第一百二十一節 美國人的野望第六百四十五節 琉球流亡政府第六百七十九節 越南亂局第一百九十五節 橫掃千軍第八十二節 雙槍隊第三百一十節 引入競爭第七百七十五節 休斯敦大會戰 5第一線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三百六十九節 全球解讀第三百八十八節 明清和談第六百六十七節 鐵路扯動的政局第二十九節 想分一杯羹第二百九十七節 控制廣東 2更新通告第七百九十七節 戰列艦時代到來第八百一十七節 讓城裡人回農村第二十節 取信(4)第一百九十八節 又送女人第四百二十一節 大魚上鉤第八百一十九節 用的只是這個身份第七百六十三節 大會戰序幕第七百七十六節 倫敦和談 1第二次新加坡和談第六百三十五節 法國的困境第八百二十三節 拜上帝教的傳播第八百二十三節 拜上帝教的傳播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五百九十一節 東清鐵路第六百六十六節 官僚集團與皇權第一百七十六節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五十七節 該拼命時要拼命第五十八節 內鬥之勢第五百八十五節 金融市場的想象力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上架第一百九十一節 大兵圍城第七百八十一節 拒和遷都再戰第六百六十四節 特許股份公司第五百七十五節 赫德的改變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第三百九十三節 最後的罪惡之城第三百零八節 外交獨立第六百九十七節 明越兄弟同盟條約第五百六十八節 子嗣問題第一百五十六節 英法援軍第五百六十一節 軍事改革 1第八十八節 新安失陷第八百一十五節 向貧富分化說不 1第一百三十二節 最大的目的第六百三十節 深化改革 1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八百零二節 東亞火藥桶第五百五十六節 不要讓人絕望第四百三十九節 金融戰第四百四十五節 日本的事情咱也管第十二節 機會第三百九十九節 貿易談判 1第一百二十八節 互相指責第一百九十九節 成親第七百八十八節 吞併滿清的基礎第五百九十二節 重工業的春天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