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二節

袁紹書告劉表,請他慎重考慮攻打江東之事。

曹阿瞞這個閹人的後代卑鄙無恥,反覆無常,眼裡除了自己的性命和利益,根本沒有大漢社稷,更談不上什麼忠誠了,不值得信任。如果景升兄幫助他取得了江東,恐怕以他的生存信念,將來無論對你我兩人,還是對大漢社稷都非常不利。因此,我覺得你還是撤兵荊州,儘快平定長沙張羨之亂爲好,讓孫策、周瑜去聯手對付曹操,把他困在江淮一帶。曹操四面受敵,危機重重,迫不得已之下,只能乘着北疆軍攻擊洛陽之際出兵中原,爲自己謀取生存之路。

從劉磐帶回的消息來看,曹操之所以和李弘聯姻議和,最大的可能還爲了穩住中原的北疆軍,以便贏得時間奪取江東。爲此他不惜一切代價,甚至當李弘提出讓他把女兒嫁給一個胡人時,他也答應了。李弘在侮辱他,而他接受了這種恥辱。曹操是個從不吃虧的人,等他拿下了江東,生存得到保障後,他勢必要對李弘展開瘋狂的報復。我們所要做的事就是讓曹操奪取江東的計策徹底失敗,讓他失去生存的保障,他在巨大生存危機下失去理智,和李弘殊死搏殺。

只要李弘和曹操打起來了,洛陽、豫州和荊州就能得到休養生息的時間,我們也能得到反攻的機會。

從目前形勢來看,開春後,河北極有可能攻擊洛陽。關中、穎川等地都有可能成爲北疆軍的首選攻擊目標,這些地方馬上就要戰火紛飛了。爲了阻擊北疆大軍,到時還要請景升兄出兵相助。

如果北疆軍無法攻克洛陽,李弘橫掃天下的步伐將大大延緩。這時,不管他是否改變攻擊目標,率部去打徐州或者關中,我們都能因此取得足夠的時間恢復實力。我們恢復了實力,就能幫助韓遂和曹操,讓北疆軍在關中戰場和徐州戰場上一無所獲。如此一來,天下形勢將隨着時間的延續而產生重大變化。洛陽、關中、荊州、徐州、荊州、江東,甚至益州等地的力量將再次聯合起來,共抗河北。

我們期待着第二次中原大戰,期待着擊敗北疆軍重振社稷。

這封信送走之後,袁紹心裡很不踏實,感覺有一雙無形的大手正在死死卡住自己的脖子,讓自己窒息難忍,痛不欲生。

真正的危機不在中原,不在徐州,也不在關中,而在洛陽,在自己的家裡。

陝城刺殺事件背後的主使人是誰,自己很清楚。逢紀和審配等部分親信大吏也很清楚。

袁譚在失去關中,實力大損後,在沮授、田豐、許攸等勢力被剷除或被嚴重打擊後,他繼承袁閥家主的可能已經沒有了。等到袁紹穩定了中原形勢,肯定要立嗣,以確立繼承人的身份,結束延續了很久的立嗣之爭。袁尚的繼承人身份一旦被確立,袁譚的命運可想而知。

袁譚是名正言順的嫡親長子,手上又有軍隊,對袁尚威脅太大。袁尚和他的一幫堅定擁護者比如逢紀和審配,比如他母親的宗族勢力,這些人爲了袁尚的安全,必定會想方設法置他於死地。袁譚被逼到了絕路,就在他一籌莫展,憂心忡忡的時候,他突然成了韓遂的女婿。不知道這件事是不是讓袁譚覺得自己有了退路,所以他毫不猶豫,馬上鋌而走險。

然而,袁紹逃過了這場劫難,他沒有死。他無法面對這場悲劇,也不願意下決心查找證據誅殺袁譚,他只能以最快的速度翦除袁譚的羽翼,把袁譚對自己的威脅降到最低。

袁譚是我的孩子,他要殺我也是迫不得已,要怪只能怪自己太偏心,惹來這場骨肉相殘的悲劇。早在自己打算廢長立幼的時候,沮授、許攸等人就勸告自己不要這樣做,但自己聽不進去,一意孤行,結果……現在一切都遲了。

袁譚如果殺了自己,憑藉他在洛陽的聲望和手中的實力,肯定能繼承自己的爵位和袁閥家主之位,這毫無疑問。而幫助他迅速穩定洛陽,控制軍隊和袁閥所有力量的人,就是沮授、田豐和淳于瓊這些德高望重的文武大吏。

自己不能殺袁譚,只好殺了淳于瓊,殺了沮授和田豐,讓袁譚徹底失去奪嗣的希望。

淳于瓊是無辜的,他和自己幾十年的朋友了,雖然不贊成自己廢長立幼,但他絕不會幫助袁譚殺自己。田豐剛剛從大牢裡放出來,而沮授一直在南陽,兩個人對自己忠心耿耿,曾幫助自己建下了很大一份基業,以他們兩人的性格,更不會冒着洛陽大亂的危險幫助袁譚刺殺自己。他們三個都是無辜的,但他們三個必須死,爲了袁譚,爲了自己,爲了袁閥,也爲了自己的這份基業。

想起已經死去的許攸,想起剛剛入土的沮授、田豐和淳于瓊,袁紹覺得自己變了,變得血腥殘忍,變得毫無人性,黑白善惡在自己的心中都已顛倒。年輕時自己最憎惡最痛恨的事,現在自己竟然也做了,而且還做得非常自然,非常有理由,沒有絲毫的愧疚和不安。自己變成了一個屠夫,一個失去理智濫殺無辜的屠夫了。

隨着沮授、田豐、許攸、淳于瓊的死去,隨着他們的親族子弟、門生故吏的死去和貶黜,一直以來對自己威脅最大的幾個勢力被成功摧毀。現在自己徹底控制了洛陽的軍政大權,沒有人可以掣肘和制約自己了,現在唯一能威脅自己的就是袁譚了。

袁譚這種做法太瘋狂了。立嗣一事如果不能妥善解決,袁譚還有可能繼續刺殺自己或者刺殺袁尚。假如自己突然死了,袁閥肯定要分裂。就象自己和袁術當年一樣,爲了爭奪家主的位子大打出手,但現在不象十年前了,現在形勢不一樣。袁譚和袁尚一旦打起來,袁閥隨即便會飛灰煙滅。

自己必須想個辦法儘快解決此事,把袁譚對自己、袁尚和袁閥的威脅徹底解除。

正月下,袁紹以天子的名義書告劉表、劉備、袁譚等各地文武大吏,到南陽覲見天子,商議退敵良策。

逢紀勸袁紹給曹操也寫一封信。雖然曹操肯定不會去南陽,但曹操並沒有公開背盟,他現在的身份還是丞相,不能把他丟在一邊,把他當作背盟者來對待。曹操和李弘聯姻議和,有他迫不得已的原因,在目前這種形勢下,還是要極力拉攏。即使曹操像韓遂一樣腳踏兩條船,那也比把曹操逼得公開背盟投靠河北要好。

袁紹考慮了一下,接受了逢紀的建議,能曹操寫了一封措辭極爲嚴厲的書信。警告他不要背信棄義,免得最後落得個身首異處,九族盡滅的悲慘下場。你和李弘,和黃巾軍舊部都有深仇大恨,就算李弘現在收留了你,把你當作一條狗來使喚,但等到李弘平定了天下,你這條走狗還是逃脫不了被烹殺的命運。

正月下,代替淳于瓊駐守關西的高幹接到了袁紹的密令。一旦袁譚離開潼關,你就帶着我的命令急赴關中,接手袁譚的軍隊。高幹非常吃驚,急忙和高柔商量。難道陝城刺殺事件的背後主使人當真是袁譚?高柔勸他不要胡思亂想,遵命執行就行了。袁譚的手下大都是我們的朋友,到潼關接手軍隊應該很順利。

高幹猶豫再三,還是不放心,“舅父大人不會殺了顯思吧?要不要派人提醒他一下?”

“你想死啊。”高柔怒聲罵道,“虎毒不食子,這麼簡單地道理你都不懂?舅父大人如果要殺顯思,就不會把他騙到南陽了。”

“顯思謀刺自己的父親?這可能嗎?”

“本來是不可能。”高柔指指袁紹的密令,“但現在看來,顯思兄顯然是瘋了。”

正月下,袁譚在潼關接到了袁紹的書信後,急召郭圖、劉獻商議。如果不去南陽,無疑不打自招,純粹找死,但去了,後果難測。郭圖和劉獻勸他還是去,袁紹如果要殺他,早就動手了。

“大人把謀刺的罪責全部推到淳于瓊、沮授和田豐身上,並乘勢剷除了他們的勢力,足見大人並沒有殺你之心。”郭圖說道,“另外,大人手上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此次刺殺是你乾的,他怎麼殺你?”

“但我這一走,關中就回不來了。”袁譚苦笑道,“此次到南陽議事,十有八九是父親大人的調虎離山計,他想奪了我手上的兵權。離開了關中,我若想再翻身,就很難很難了。”

“那你就錯了。”郭圖笑道,“大人若留在關中,死路一條,大人若到了南陽或者豫州,隨時可以翻身。你不要忘了,那裡可是你袁家的根基所在啊。”

袁譚眼前一亮,頓時霍然而悟。

二月,南陽。

袁紹、劉表、劉備、袁譚、荀諶等人陸續趕到宛城。

衆人拜見了天子後,隨即商議抗擊河北的對策。

洛陽、關中和豫州當然是主戰場,這三處地方無論何處發生激戰,荊州的支援都是抵腳北疆軍的關鍵。所以袁紹請劉表以大局爲重,儘快從江東的豫章郡撤軍,把主要兵力投到平定長沙叛亂上去,以穩定荊州。

劉表的水師此時已經開始撤軍了,準備在本月底攻擊長沙,平定叛亂。另外他對益州也很感興趣,想趁此良機派一支軍隊西進巴郡,會合趙韙攻擊成都,打算先把劉璋解決了,然後乘機佔據益州。

袁紹沒有同意,他認爲如果把今年的仗打好了,中原形勢就能穩下來,“等我們和北疆軍形成對峙局面後,景升兄再攻益州也不遲,何必急在這一刻?”

劉表說,現在劉璋受到趙韙和張魯的南北夾攻,正是一舉奪下益州的最好機會。如果讓劉璋擊敗了趙韙或者張魯,我再想打益州就很難了。

假如劉表拿下了益州,其實力增長肯定會超過袁紹,而且也佔據了北奪關中,東進中原的強大優勢,這是袁紹所不願意看到的。幸好此時荊州不穩,劉表還需要時間平定長沙張羨的叛亂,因此袁紹還有應對的時間。

袁紹決定搶在劉表的前面奪下益州。他暗中密令已經趕往漢中招撫的辛毗立即改變招撫策略,想方設法和張魯聯姻。先把張魯爭取過來,然後再伺機派出軍隊,和張魯一起攻打成都。

袁紹對袁譚很親熱,沒有任何不滿的表示。

袁譚以丟失關中爲藉口,再次向袁紹請辭,說自己罪責太大,不宜帶兵,還是回老家汝南看護宅院算了。

袁紹略顯吃驚,但隨即也明白了袁譚的意圖。他想了一會兒,和顏悅色地對袁譚說,你雖然丟了關中,但也不能因此逃回老家。那未免太沒出息了。我看現在江淮一帶很亂,你乾脆到沛國去任國相,周旋於曹操、孫策和周瑜之間,儘快穩定江淮郡縣,力爭在北疆軍攻打洛陽的時候,聯合曹操、孫策、周瑜的軍隊一起北上攻擊兗州,牽制北疆軍的兵力,將功折罪。

袁譚毫不猶豫,當即領命。父親大人的這種安排,內裡大有玄機。如果自己在江淮站不住腳,鬥不過曹操和孫策周瑜,當然也就沒機會到洛陽了。但一旦自己在江淮站住了腳,幫助父親建立了王霸之業,那將來的事就很難說了。成敗與否,就看自己的本事了。

曹操來書,竭盡全力解釋自己和李弘聯姻議和的原因。如今徐州危機重重,而諸位大人又幫不上忙,爲了能在徐州生存下去,我只能行此下策。但我對天子和朝廷的忠誠至死不變,只待我穩定了徐州,必將北上攻擊兗州,如有違此誓,天誅地滅。

接着曹操做了一件讓袁紹和劉表等人非常吃驚的事。曹操主動要求和袁閥聯姻,爲自己的兒子曹整請娶袁譚的女兒。也就是說,曹操甘願自降輩份,和袁譚結爲親家。

今天的曹操,在徐州苦苦掙扎,看樣子真的是走到了窮途末路。他先是主動和李弘聯姻,把女兒嫁給了李弘手下的胡人將領,飽受屈辱。現在他又低聲下氣,要和袁譚結親,拜袁紹爲長輩,如此委曲求全,可見他現在處境的艱難。

袁紹答應了。袁譚馬上就要到沛國去,要在江淮一帶站住腳,如果能和曹操聯姻,好處當然不言而喻。

二月,晉陽。

幾位老大臣的先後病逝,給了長公主很大震撼,讓她在悲痛之餘非常惶恐,擔心中興大業遭到重大挫折。

參加完丁宮的葬禮後,長公主立即派人把太史令馬豐請到了鳳凰臺,詢問天象吉凶。

這位馬豐大人出生三輔第一門閥馬家,最早在冀州府爲官。馬日?、張溫等大臣在晉陽重建朝廷時,他隨冀州牧韓馥到晉陽,先後在長公主府、丞相府出任掾屬,後被拜太史令至今。太史令掌管天時星曆,遇上朝廷有喪娶祭祀之事,則掌奏吉日及時節禁忌,另外還負責記錄災異符瑞等事。所以這位馬大人經常出入皇宮,和長公主很熟。

馬豐跪拜了長公主之後,不待長公主問起,立即把最近觀看星象的所得稟奏了一遍,“關中長安,關東洛陽,這兩年恐怕都有戰火肆虐。不過,河北這幾年風調雨順,應該不會出現災禍之事。”

“一個月之內,本朝連失四位重臣,星象上可有什麼徵兆?”長公主擔憂地問道,“這是兇,還是吉?”

馬豐猶豫了一下,低聲說道:“河北殺伐太重,血氣沖天,天象難免出現變數,所以……”

長公主臉色稍變,眼裡立時閃過一絲怒色。

馬豐急忙改口,“不過,這不會影響中興大業的進程,請殿下不要太過擔憂。”

“哼……”長公主冷笑了一聲,伸手從案几上拿過一卷竹簡,“我看你話中有話。”

“前段時間,我請你把本朝近十幾年來的大事記錄在卷。你寫得不錯,但是……”長公主把手中竹簡放到案几上緩緩展開,指着其中一段文字說道,“當年大將軍奉旨在西涼肅貪,深爲先帝讚許,曾屢獲嘉賞,但你卻在記錄中說,大將軍肆意踐踏律法,肅貪手段血腥殘忍,乃本朝四百年來第一酷吏。”

長公主擡頭望着馬豐,怒聲質問,“你爲什麼要這麼寫?”

“這是事實,我並沒有誣衊大將軍,當年的情況就是這樣。”馬豐面不改色,躬身說道,“現在大將軍動用軍隊,在青、兗兩州大肆抓捕,數千顆人頭很快就要落地。我在記錄這件事的時候,依舊會說他是大漢四百年來第一酷吏,而且他依舊驕恣枉法,眼裡根本沒有天子和朝廷,更沒有大漢律法。”

“不淮這麼寫。”長公主把手中竹簡狠狠摔到馬豐面前,“立即改了。”

“殿下,本朝的大司馬大將軍地位尊崇,他既然能違背律法,爲什麼別人不能違背律法?他能無所顧忌的殺人,爲什麼別人不能無所顧忌的圈地炒地?他不但是酷吏,更是目無法紀的亂臣賊子。”

長公主氣得花容變色,“你改不改?”

“不改。”

“拖出去,打。”

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四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下)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二節西漢的官職表第9章 琵琶疏勒鹽第13章 成敗轉頭空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四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八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五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二節(下)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下)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十節(上)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五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五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八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節穆斯塔法正說董卓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中)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上)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下)
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一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四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下)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六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三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四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九節(上)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一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二節西漢的官職表第9章 琵琶疏勒鹽第13章 成敗轉頭空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二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三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四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八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五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二節(下)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下)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十節(上)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四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六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二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六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五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六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五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八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節穆斯塔法正說董卓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十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七節(中)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九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上)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