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節

董扶、趙韙等人在劉焉的指使下,大力發展自己的勢力,隨即他們與賈龍等益州勢力發生了衝突。董卓就是在這個時候介入益州權勢之爭的。他比較看好賈龍這股根深蒂固的地方勢力,想借助賈龍之手除掉或者趕走劉焉,然後自己派個心腹去益州主掌軍政,這樣益州的賦稅就有了保證。

劉焉得知董卓介入了益州權勢之爭後,立即感到了危機。他馬上聯合了東州勢力和一部分益州其他勢力,於初平二年(9年)發動了一次突然襲擊,殺掉了賈龍勢力中的王鹹、李權等十餘人,逼得賈龍等門閥世族起兵叛亂。此時的劉焉已經羽翼豐滿,他甚至請出了青羌幫助自已,而賈龍和任岐(犍爲太守)等人卻由於準備不足,很快兵敗被殺。

劉焉因此很生氣。這時,從關中和荊州不斷傳來各地州郡擁兵自重,互相征伐的消息,這使他突然萌發了切斷和朝廷聯繫,斷絕和董卓奸往來,關起門來經營巴蜀的念頭。當然,董扶所言的“益州分野有天子氣”對他也有很大的刺激。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劉焉把目光投向了漢中郡的五斗米道。

進入益州的道路崎嶇難行,劉焉無須擔心各方勢力威脅到自己的安全,唯一讓他感到不安的是來自益州內部的禍患,這就是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又叫天師道,和太平道一樣,都屬於早期的道教。張角率領太平道教衆在中原一帶發動黃巾大起義時,五斗米道的第二代教主張衡也在漢中率領五斗米道教衆發動了起義,兩者遙相呼應。當時朝廷稱張角的義軍爲“蟻賊”,稱張衡的義軍爲“米賊”。五斗米道的起義最後失敗了,張衡死後,其子張魯繼任。

劉焉於是下令招撫張魯,拜他爲督義司馬,並私下派人慫恿張魯,勸他帶着五斗米道打回漢中去。張魯喜出望外,立即糾集人馬,在益州府別部司馬張修的幫助下,突然殺進了漢中。不久張魯就殺死了漢中太守蘇固,佔據了漢中。可惜了蘇固,不明不白地丟了性命。

劉焉成功利用五斗米道的張魯控制了漢中,切斷了和關中、中原等地的來往,斷絕了和朝廷的關係。同時,他也把張魯這個隱患送出了巴蜀,一舉兩得。而張魯則利用劉虞的需要,佔據了漢中,有了一塊自己的地盤,開始安安心心發展自己的五斗米道大業。

劉艾和田儀把益州發生的事仔細解說了一下。

“我看劉焉有割據稱霸的野心。”劉艾最後說道,“將來大人討伐逆賊,平定天下的時候,益州會是個很大的麻煩。”

董卓點點頭,笑着問道:“劉焉這麼相信張魯?如果張魯突然倒戈,巴蜀門戶大開,劉焉不就麻煩了?”

田儀暖昧地一笑,捻鬚說道:“聽說,張魯的母親長得很漂亮,經常出入府衙,和劉焉的關係非同一般。也許……有可能……”

董卓哈哈大笑,“莫非劉君郎(劉焉)也是此道中人?”

三人取笑了劉焉一番,隨即言歸正傳。董卓下令把劉焉的三個兒子左中郎將劉範、治書御史劉誕、奉車都尉劉璋全部抓到塢來,“讓他的兒子給劉焉寫信,如果不把賦稅送來長安,就等着收人頭吧。”

“那關西的戰事何時展開?”劉艾問道。

“你親自到潼關坐鎮。”董卓指着劉艾說道,“西涼的韓遂、馬騰要派人去安撫一下,大散關方向由皇甫鴻駐防,武關方向由段煨駐防,其他各路大軍則集結於渭水下游的華陰和洛水下游的臨晉一帶,做出隨時攻擊河東和支援關西的姿態,以便牽制北疆軍的兵力。”

董卓拿起李弘的書信又看了看,“這頭豹子,從遠征大漠回來後,就沒有看到他發威了。”接着他擡頭看看劉艾,“還是打早一點好,越早越好,不能耽擱時間。”

正月中,塞外,雁門郡,白登山。

白雪皚皚,寒風呼嘯,戰旗獵獵,北疆軍艱難地行走在塞外茫茫的大雪原上。

李弘輕策飛雪,迅速登上了一處高地,這裡就是著名的白登山。當年高祖皇帝率三十萬大軍御駕親征,不慎中計,被匈奴單于冒頓以四十萬鐵騎圍於此山。駐馬於雪山之野憑弔先輩,李弘不禁感慨萬千。

高祖皇帝帶着一幫能征慣戰的文臣武將,打下了一片大大的江山。偉大的漢祚一直延續了四百年。四百年的基業,難道今天就要毀在我們這些無能的後輩手上?

望着眼前銀妝素裹,蜿蜒起伏的山巒,望着樹林里美麗的冰凌,李弘的思緒不禁飛回了晉陽,飛回了那間溫暖如春的帳篷裡。自從娶了小雨和風雪後,自己心中的牽掛和思念不但沒有絲毫的減少,反而越來越濃,越來越深了。自已每每征戰在外,離多聚少,三個人難得坐在一起說說話,更難得手挽着手漫步在龍山幽靜的樹林內。平靜而美好的生活現在已經成了一種奢望。想到這裡,李弘覺得非常的不安和歉疚。自己答應小雨和風雪的事,一件都沒有做到。沒有安寧,沒有快樂,沒有長久相守,自己帶給她們的只有思念,擔憂和離別。

天上又零星地飄下來小小的,潔白的雪花。雪花輕柔地落到臉上、手上,一股淡淡的冰涼和溫磐隨即緩緩的、悄悄地滲入身體裡,流入心裡。

李弘默默地看着手心裡的一片雪花,雪花慢慢融化,然後變成一粒綻開的晶瑩水珠。這就像長公主的眼淚,就象長公主無助而無奈的悲傷,讓人心碎,讓人黯然魂傷。

長公主長大了,不再是永樂宮裡那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也不再是懵懂無知只知掩面哭泣的小殿下。她在這種嚴酷的環境裡快速成長着,她的心智和才學就像她的相貌一樣,驚世駭俗。

一曲悲悽而憂傷的簫音,一滴溫潤的淚珠,這就是長公主送給自已出征的禮物。

李弘一陣心悸,感覺十分的難受。

“嗚……嗚……”

低沉而蒼涼的牛角號聲在雪原上響起,隨風傳去很遠很遠……

一種熟悉的東西忽然佔據了李弘的心靈,深遂而廣袤……

煩躁、痛苦、憤懣、不安,各種各樣的情緒霎時間煙消雲散。

李弘猛地脫下戰盔,散開長髮,迎着呼嘯的寒風,縱馬狂奔,“呼……嗬……”

黑豹義從的將士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聽到這熟悉的瘋狂的歇斯底里一般的吼聲了,“呼……嗬……”

將士們心絃震顫,久違了沖天豪情和滿勝鬥志突然間爆發了,他們望着飛馳的白馬,望着飄曳的長髮,無不縱情狂呼:“呼嗬……呼嗬……”

激昂的號角聲沖天而起。

“呼嗬……呼嗬……”

在驚天動地的歡呼聲中,李弘撥轉馬頭,迎着白登山,張開雙臂,仰天狂吼:“今天我李弘發誓,社稷不平,則頭可斷,發不可束。”

正月下,代郡,高柳城。

建威將軍閻柔、度遼將軍趙雲、鷹揚中郎將鮮于銀、代郡太守牽招、黑翎王樓麓、舞葉王射墨賜、白鹿王鹿破風、飛狐王冉冉等北疆大吏和胡族諸王相迎於城外十里。

衆將看到披頭散髮、威風凜凜的李弘,一種非常熟悉的感覺頓時涌上心頭,無窮戰意霎時噴涌而出。

“大將軍,你又回來了……”白鹿王鹿破風高興地一把抱住李弘,用力捶了他幾下,“大將軍,好兄弟。”

李弘和衆將、胡族諸王或握手,或擁抱,鬧騰了很長時間。

李溯(小懶)仔細看看他,笑着說道:“大將軍還是這樣好,這纔是我們熟悉的大將軍。”

李弘用力拍拍他的肩膀,“你長結實了,聽說你有兒子了?”

李溯笑笑,“大將軍也快了吧?”

李弘大笑,搖搖手,“最近可到盧龍塞去了?”

“去了,我年前去的。”李溯說道,“裡宋他們的墓遷回去後,我還是第一次回盧龍塞。大將軍也打算回去看看?”

“有時間再去吧。”李弘笑道,“相信我很快就能重返盧龍塞。”接着他指着趙雲問道,“子龍,文姬呢?可送回晉陽了?”

“應該快到家了。”趙雲回道。

“打完這一仗後,你立即回晉陽迎娶文姬,不要再拖了。”李弘笑道,“蔡大人好象很着急,已經說了很多次了。”

衆人一陣鬨笑。

樓麓大聲說道:“子龍,你一定要在雲中大營娶親,這樣我們可以好好地熱鬧一下。”

胡族諸王對大漢國內的事非常關心。李弘安慰了他們一番,說朝廷和各地州郡之間確實有一些小矛盾,但主要戰事還是平定黃巾軍,所以大家無須擔心。

“大將軍,這次打仗,要不要徵調鐵騎?”射墨賜問道,“如果大將軍需要的話,我可以讓射虎隨大人出征。”

“大將軍,你只要一點頭,我立即帶三千鐵騎追隨你左右。”樓麓急切說道。

其他幾位部落王也不落人後,表示願意遵從大將軍的號令。李弘拱手笑道:“謝謝諸位大王的盛情。我如果需要你們的幫助,當然不會和你們客氣。這次鐵騎南下,食物和草料有點緊張。請你們來,就是想暫時向你們賒借一點。”

這點小事,胡族諸王毫不猶豫,滿口應承。鹿破風說:“大將軍把我們當外人了。我們和大將軍是兄弟,大將軍要我們的性命都行,更不說部落的牲畜和草料了。大將軍要多少儘管說,至於賒借一事,不要再提。”

樓麓纏着李弘不放,三番兩次要求南下參戰。李弘不好讓他太難堪,於是小聲說道:“你仔細看看,哪些人隨我南下?你看到幽州將領了嗎?”

樓麓狐疑地四下看看,湊到李弘耳邊問道:“聽說大將軍要打白馬公孫瓚,是真的?”

李弘笑笑,不置可否。

“大將軍早就應該把他殺了。”樓麓恨恨地說道,“這個人是一條狼,殺人不眨眼,翻臉不認人,可惜大將軍還一直把他當朋友。大將軍知道他是怎麼殺我們烏丸人的嗎?”

“我們兩族之間的仇怨由來已久。你不能把所有的仇恨都記在公孫瓚一個人頭上。”李弘辯解道。

“那大將軍你呢?劉大人呢?爲什麼你們不濫殺無辜?”樓麓咬咬牙,“此人不死,我烏丸人就永無安寧日子。我隨你一起去。”

“不行。”李弘斷然拒絕。樓麓氣得黑着一張臉不說話。李弘擔心他擅自率部南下,急忙解釋了一下。這次南下的形勢很複雜,我是不是和公孫瓚徹底翻臉,目前很難說。由於要考慮的因素太多,而北疆又經不起一場失敗,所以我這次幾乎把塞外的大軍全部徵調南下了。這樣一來,大漠上的形勢必然會隨着大軍的離去而發生變化。

“大漠上如果發生什麼事,我只能靠你們了。”李弘鄭重地說道,“我徵調部分匈奴鐵騎南下,徵調日逐王劉冥和大都尉穆斯塔法南下,其背後目的是什麼,難道你一點都沒看出來?我還不是擔心大漠諸族互相爭鬥,故意平衡大漠諸族的實力嗎?”

樓麓躬身受教,“我遵從大將軍的命令。”

“大漠諸族世代和睦相處,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李弘嘆道,“但我希望,在你我有生之年,大漠上的諸族能和睦相處,即使這個和睦相處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二十年,十年,甚至五年,那也是一件好事。”

正月底的時候,厲鋒校尉姜舞、匈奴日逐王劉冥、匈奴大都尉穆斯塔法率軍到達高柳大營。

穆斯塔法很興奮,見到驃騎大將軍急忙大禮磕拜,“感謝大將軍給我這樣的機會。”

李弘把他扶起來,笑着說道:“你的先輩金日將軍功勳蓋世,你想趕超他,需要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現在機會給你了,功勳就要靠你自己一刀一刀去砍了。”

“絕不辜負大將軍的厚望。”穆斯塔法激動地大聲說道。

站在一邊的劉冥用手上的馬鞭敲了敲他的腦袋,“記住,你的一切,包括你的生命,都是大將軍給你的。終此一生,你都要忠誠於大將軍,遵從於大將軍的任何命令。”

穆斯塔法漲紅了臉,再次跪倒發誓。李弘急忙阻止道:“只要你忠誠於大漢,忠誠於大漢皇帝陛下,終有一天,你會成就一番蓋世功業。”

趙雲把穆斯塔法扶起來,親熱地替他拍去衣甲上的積雪。劉冥感慨地說道:“你姐姐在天之靈,如果看到大將軍和度遼將軍這樣愛護你,不知道會有多高興。”

趙雲笑道:“潛思兄又想起了故人?”

李弘也關心地問道:“潛思,你娶親了嗎?”

劉冥苦澀一笑,搖搖頭。自己欠了玉雕太多,就算捨棄了性命,也無法補償她。李弘和趙雲都知道劉冥性情剛烈,不好再勸。

接着,穆斯塔法指揮五千名來自烏拉爾山的漢軍鐵騎演練攻擊陣法。這五千人是從遷移到塞外的漢人流民中徵募的,是他化了兩年心血精心打造的一支鐵騎。李弘看了很滿意,雖然這些人和匈奴鐵騎、風雲鐵騎、度遼鐵騎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但隨着實戰經驗的增加,他們會迅速成長爲一支攻無不克的真正意義上的漢軍鐵騎。

李弘重賞了穆斯塔法。兩年前李弘從大漠回來的時候,曾讓鬍子、雷子和穆斯塔法組建訓練一支兩萬人的漢人鐵騎。現在看來,他們做到了,這支大軍可以用了。

晚上,李弘召集幾位將領在一起商討冀州戰事,李弘再次提到了大漠。大漠是不是真的穩定了?

姜舞回答說,南部大漠胡族衆多,許多部落間都有矛盾,但由於各部實力差距不大,互相牽制,暫時還能保持穩定。如果要出事,就是北部大漠。西部鮮卑大人邪歸逆和野狼王遊騎這兩年爲了爭奪牧場,屢次發生衝突。過去我們在大漠駐有大軍,雙方都比較剋制和忌憚。現在我們的大軍幾乎全部撤走了,只剩下龐德和燕無畏的五千風雲鐵騎。這五千鐵騎還能不能保持對胡族諸部的威懾,就很難說了。

劉冥認爲不足爲慮。漢北郡胡族諸部的實力佔據絕對優勢,鮮卑三部目前還沒有實力起兵叛亂。大漠如果要發生衝突,最多不過是一些部落之間的小廝殺,這很正常。草原上的部落要想生存,就要不停地打仗、殺人,否則遲早都要給別人殺了。

八百里快騎急馳高柳城。

鎮護將軍張燕急報李弘,冀州戰局發生鉅變,請大將軍速速南下。

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四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簡明大漢軍制軍階一覽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九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上)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上)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七節漢民族主義者和大中華主義者的觀點分歧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上)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九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二節第4章 雛鷹初展翅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六節(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七節漢代家庭的生活消費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上)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六節羅蘭死亡騎士書友的一些書評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三節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官制等級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上)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五節第2章 班超固我願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二節-第二十四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七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七節
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三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七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四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簡明大漢軍制軍階一覽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九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上)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上)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七節漢民族主義者和大中華主義者的觀點分歧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上)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九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七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七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二節第4章 雛鷹初展翅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六節(下)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六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七節漢代家庭的生活消費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一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上)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四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六節羅蘭死亡騎士書友的一些書評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三節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官制等級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上)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五節第2章 班超固我願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二節-第二十四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七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