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秉持孔子遺志,拓土開疆!

第444章 秉持孔子遺志,拓土開疆!

“爲國立言?”宋濂與劉伯溫對視一眼,劉伯溫道:“殿下此前語出驚世,大靖理學閉門造車之風,算是已成立言二字……”

朱肅搖了搖頭,“還差得遠。”

“理學雖死氣沉沉,固化天下人之思想。但真論起來,他也有他所存在的作用。”

“那就是爲人們指出一條治國之路。只需‘存天理,滅人慾’,便能到達大同之世。雖然本王認爲天理之說可以休矣,但是既然把這條路給填了,那就有必要爲天下人指名一條新路。”

“否則理學既去,人心惶惶,若不多加引導,又有妖言惑衆之人拿着聖人經典斷章取義、牽強附會,萬一又給它成了氣候,那豈不是前門驅狼,後門進虎?”

宋濂聞言,面色亦嚴肅了起來。“此言的意思老夫知曉了。殿下是想在國子監宣揚真理大道,以防又有人以妖言惑衆,使我儒門再入歧途。”

“實不相瞞,自爲殿下點撥之後,老夫亦在尋找真正的‘儒道’,與老夫一般想法的大儒,只怕天下爲數亦是不少。”

“真理大道何其難尋?縱使是殿下您,貿然著書立說,未經天下人辯駁,恐也難以服衆。”

朱肅點點頭表示理解,其實宋濂說的已經是輕了,雖然他朱肅駁斥了理學的“天理”根基,將理學徹底打入了“歪曲聖賢”“斷章取義”的垃圾堆裡,但什麼纔是真正附和孔夫子原意的儒學,現在的學術界仍在展開激烈的辯論。

說白了還是因爲朱肅太年輕,學術界畢竟還是看資歷的。雖然他可以用一力降十會的手段徹底爆破了理學根基,但是爲儒學重塑方向,要比單純的破壞舊有學說要更加艱難。若是此時朱肅站出來宣稱自己有一個想法是儒學正統,也一定會受到千夫所指。

“此事本王自然知曉。不過其實本王並非是想自己樹立起一個全新的儒家學說,而是想重申孔夫子之志,讓衆多儒生們想起儒生真正所要做的應該是什麼……”朱肅道。

“孔夫子畢生之志?”宋濂微微怔了怔,之後有些不敢置信的問道:“殿下所指的,莫非是‘克己復禮’?”

“不錯。”朱肅撫掌而笑。“正是‘克己復禮’!”

其實,理學的所謂“存天理,滅人慾”,正是從“克己復禮”的“克己”二字出發,將其誇張化,妖魔化了數十萬倍之後,再作爲其核心思想隆重推出。理學的興盛經驗珠玉在前不學白不學,但朱肅並非是想再次過分詮釋“克己”部分,而是將注意力放在了“復禮”這二字之上。

要復什麼禮?自然不是指單純的禮儀、禮節。

而是指由周公所著,協助西周成爲強盛大國、奠定華夏根基的制度,周禮!

“殿下想恢復周禮?”劉伯溫的眉頭深深皺起,要不是看這位五殿下實在不像是讀壞了腦子的呆書生,他都忍不住要用看傻子的眼光來看朱肅了。不過他還是勸阻朱肅道:“周時距今已逾千年,縱使周禮曾鑄就周之強盛,但時過境遷,如若強自復古,則必然招引亂象。”

“殿下身具大才,又得陛下信重,萬萬不可盲目推崇復古,以使我大明憑白陷入內耗之境地。”

“劉先生所言極是。”朱肅對劉伯溫報以一笑。身爲穿越者,他自然知道強自復古不會有好下場。朱允炆那大聰明“前車”之鑑,自己怎麼可能和那個好侄子掉進同一個大坑裡去?

“我所說的,並非是恢復周禮之形,而是恢復周禮之制。兩位先生可曾想過,孔夫子爲何想要‘復禮’,只是因爲覺得周禮乃是萬世不易之法,對其盲目崇拜推崇嗎?”

不等兩人回答,朱肅便繼續說道:“非也,所謂明儒見性,我等看夫子之行爲,不能只看表面。”

“孔夫子所在之世爲春秋,當時諸侯割據,禮崩樂壞,各國國君與士大夫或怠於享樂,或內鬥不止。”

“夫子心懷大志,悲天憫人,自然不願見此諸夏自甘墮落之態。所謂‘復禮’,復的並非是周禮本身,復的是周禮背後的那個諸夏和睦、蒸蒸日上的周之盛世!”

“那時,周公以周禮分封諸夏,諸侯們皆篳路藍縷,爭相爲華夏子民拓土開疆。華夏子民並不專注於享樂與內鬥,而是心往一處看,勁往一處使,這纔是隱藏在周禮背後、孔夫子所真正推崇的,想要通過‘克己復禮’來實現的盛世之景!”

宋濂整個人都呆住了,諸夏和諧,拓土開疆……孔子所想要的是這樣的華夏嗎?

這個說法又是聞所未聞,甚至都無人想過,但細細思之,無論是周禮還是論語,甚至孔夫子所說的方方面面,又確實都可以往這個方向解釋。

勸人心存仁義、修己道德、反對內亂、推崇周禮與三代之治,乃至於四處求官,收攏弟子……一切都是爲了喚醒諸夏之人想起先祖之壯舉,是爲了終結春秋亂世,讓諸夏再一次攜手,實現華夏的偉大復興啊!

“可惜秦漢之後,儒學日漸偏離。強悍盛唐倒是有一二開疆拓土之舉,但縱觀三代以及西周之後,卻盡在內鬥享樂,守着祖宗篳路藍縷所開創下的豐厚基業,自認天朝上國,鄙薄中原之外爲化外之地。”

“可千百年以前,即便是我等腳下的這金陵勝景,又何嘗不是屬於蠻夷化外?”

“正是因爲我等先祖不畏艱險,萬衆一心,方一代一代的將此地開闢爲了膏腴之地!”

“縱觀歷朝,縱使華夏歸一,也少有有識之士意識到夫子之遺志,周禮之宗旨,反而將所有的聰明才智,用在瞭如何攥取權力、如何排除異己、如何爲己揚名……此乃孔子之悲痛,也是我華夏之悲痛啊!”

“如今我大明重開天地,一統九州,不該如先前諸朝一般短視,只因爲奪回了先祖祖產便怠於享樂、沾沾自喜……只知道爭搶祖宗留下來的那些產業,有什麼意思?”

“有能耐的,當學習祖宗,爲後人開闢出一番天地來!本王認爲,我等理當點醒大明之士人,讓他們將眼光重新看向天下!讓他們不再一心想着揚名與內耗,而是要秉承孔子之志,學習三代與周朝之舉……”

“將志向放在重啓諸夏,爲後人開疆拓土,拓寬華夏版圖上!”

“直到將我華夏之榮光,徹底撒遍天下間的每一個角落爲止!”

說到此時,宋濂已經被震驚的無以復加。這位殿下,心中竟然存着如此的雄心壯志!

他想起了先前對這位殿下的期望……那時候,他希望這位頗有才學的五殿下,能夠如周公輔佐文王一般輔佐太子朱標,成爲大明的一代賢王。

可如今看來,這位殿下非但能成爲賢王,甚至能夠更進一步,成爲真正引領華夏進一步走向繁榮昌盛的周公第二!

“臣雖老邁,但殿下若有所需,臣必當效死!”宋濂似乎是看到了華夏再次變得無比強大的那一日,整個人震撼不已,老淚縱橫。

(本章完)

第1079章 朱肅回京第1110章 教廷使者第914章 道德綁架第502章 還是大明的空氣香甜第142章 原來我在覬覦太子之位?第283章 四面合圍第1075章 將計將計就計第640章 明堆土山,暗挖地穴第1144章 大明海盜第546章 變革科舉第1104章 新的綱常第433章 朱棡歸來第205章 歷史中沒有的匪禍第115章 求詩第329章 定遼衛指揮使葉旺第376章 元庭地雷:瓦剌第205章 歷史中沒有的匪禍第132章 借錢爲何不早說?第630章 以彼之道第408章 秦淮悟道第958章 叛亂生第109章 被迫揚名第601章 孔家,九族勿論第378章 不斷汲取養分的朱棣第574章 李善長之志第750章 帖木兒之死(下)第101章 李文忠,徐達!第385章 說服山陽萬戶第809章 申斥李景隆第474章 濟南城神鐵鉉!第505章 想做個好兒子?呵呵,晚啦第1100章 絆腳石第507章 本王沒想到世間有如此矮小之人第856章 以少勝多第301章 大明的狗培養計劃第778章 時代變了第829章 黃雀在後第660章 玉米採收第330章 兵將離心第250章 老二老四的悽慘宮內生活第1041章 雷霆手段第1064章 詐降第902章 面陳黔事第402章 仗義執言茹太素第1121章 拜占庭的算盤第1134章 身先士卒第1080章 年節尾宴第921章 朱肅回城第480章 戶部沉沒第373章 強敵仍伺第1077章 胡季犛投降第403章 九族警告第345章 華夏子民纔有飯吃第1139章 起心動念第285章 戰後諸事第205章 歷史中沒有的匪禍第409章 宋濂問罪第344章 依然乏糧第268章 萬衆一心!第27章 禮不可廢第51章 朱標想要做肥皂第754章 天一教第259章 戰前安排第257章 備倭!第763章 再會朱樉第484章 殺!殺!殺!第671章 朱棣論戰第771章 愚昧後人第667章 僞造國書第684章 寶島局勢第127章 英雄血淚第946章 鬼力赤第208章 誠王餘孽!第235章 夜宴第533章 北朝,坑殺!第48章 沐英第976章第227章 張陳後嗣第9章 老朱勿憂,傅友德會出手第215章 神醫戴思恭第556章 徐達!直取元庭!第1014章 三顧茅廬,請個內奸第512章 高級兵法第109章 被迫揚名第282章 不留活口第598章 禍亂朝綱第83章 上架感言第432章 沐英歸來第1066章 先斷你一臂第434章 大明的第一爐鋼鐵第896章 說服水東第158章 四大案,誅連者甚重啊!第954章 惡意第1138章 馬廄激戰第281章 伏兵第501章 什麼京都,分明就是土村子!第993章 安南有請第1121章 拜占庭的算盤第520章 設套第485章 大明最爲缺乏的資源
第1079章 朱肅回京第1110章 教廷使者第914章 道德綁架第502章 還是大明的空氣香甜第142章 原來我在覬覦太子之位?第283章 四面合圍第1075章 將計將計就計第640章 明堆土山,暗挖地穴第1144章 大明海盜第546章 變革科舉第1104章 新的綱常第433章 朱棡歸來第205章 歷史中沒有的匪禍第115章 求詩第329章 定遼衛指揮使葉旺第376章 元庭地雷:瓦剌第205章 歷史中沒有的匪禍第132章 借錢爲何不早說?第630章 以彼之道第408章 秦淮悟道第958章 叛亂生第109章 被迫揚名第601章 孔家,九族勿論第378章 不斷汲取養分的朱棣第574章 李善長之志第750章 帖木兒之死(下)第101章 李文忠,徐達!第385章 說服山陽萬戶第809章 申斥李景隆第474章 濟南城神鐵鉉!第505章 想做個好兒子?呵呵,晚啦第1100章 絆腳石第507章 本王沒想到世間有如此矮小之人第856章 以少勝多第301章 大明的狗培養計劃第778章 時代變了第829章 黃雀在後第660章 玉米採收第330章 兵將離心第250章 老二老四的悽慘宮內生活第1041章 雷霆手段第1064章 詐降第902章 面陳黔事第402章 仗義執言茹太素第1121章 拜占庭的算盤第1134章 身先士卒第1080章 年節尾宴第921章 朱肅回城第480章 戶部沉沒第373章 強敵仍伺第1077章 胡季犛投降第403章 九族警告第345章 華夏子民纔有飯吃第1139章 起心動念第285章 戰後諸事第205章 歷史中沒有的匪禍第409章 宋濂問罪第344章 依然乏糧第268章 萬衆一心!第27章 禮不可廢第51章 朱標想要做肥皂第754章 天一教第259章 戰前安排第257章 備倭!第763章 再會朱樉第484章 殺!殺!殺!第671章 朱棣論戰第771章 愚昧後人第667章 僞造國書第684章 寶島局勢第127章 英雄血淚第946章 鬼力赤第208章 誠王餘孽!第235章 夜宴第533章 北朝,坑殺!第48章 沐英第976章第227章 張陳後嗣第9章 老朱勿憂,傅友德會出手第215章 神醫戴思恭第556章 徐達!直取元庭!第1014章 三顧茅廬,請個內奸第512章 高級兵法第109章 被迫揚名第282章 不留活口第598章 禍亂朝綱第83章 上架感言第432章 沐英歸來第1066章 先斷你一臂第434章 大明的第一爐鋼鐵第896章 說服水東第158章 四大案,誅連者甚重啊!第954章 惡意第1138章 馬廄激戰第281章 伏兵第501章 什麼京都,分明就是土村子!第993章 安南有請第1121章 拜占庭的算盤第520章 設套第485章 大明最爲缺乏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