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新學亂象

bookmark

而那些當地的土著武裝,幾乎沒有抵抗的能力。

畢竟相比於成熟的火槍和火炮,他們手裡拿着的弓箭、長矛、斧頭,幾乎是不夠看的。

這種武裝力量在面對那些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蘭人等國家的武裝商船時,幾乎是一面倒的屠殺。

這種事情上面,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無辜的,這些時不時就從商人客串一把海盜的西方人沒有一個不是依靠着這種路子起家的。

朱由檢的那種,以高額稅收統治,但是給予其最基本的生存保障的方式已經算得上是相當懷柔的政策了。

說不定對於這些人來說,大明的殖民統治將會讓他們感受到一種如同救世主出現一般的春風襲來。

呂宋,是朱由檢一早就定下的殖民統治第一站。

因爲這裡其實有着不少漢人在此居住,鄭芝龍就曾經在大明動盪的時候將東番島上那些活不下去的漢人,收取一定的酬勞之後送到呂宋去。

讓他們在當地再一次的開墾農田,重新生活。

只不過這些前往呂宋的漢人相比於當地的土著生活條件還是要好一些的,畢竟在鄭芝龍和荷蘭人的影響之下,現在敢於觸碰漢人黴頭,或者說觸碰大明威嚴的人幾乎是沒有了。

誰也怕會不會今天欺負一把漢人,明天大明的軍艦就開到自己家門口了。

於是,大明準備開始屬於自己的殖民地計劃。

...

教育部內。

黃立極一臉惆悵的看着朱由檢下的旨意,滿頭直冒汗。

嘴裡還止不住的唸叨着:“這陛下..這不是把我這一把老骨頭往火坑裡推嗎?這活..咋就攤到我身上了..唉!”

新式學堂,是大明教育體系之中很重要的一環,擔負了爲所有參加新式科舉的學生士子普及新學知識,並且在民間宣傳的重要作用。

一直以來,朱由檢都沒有放棄過對新式學堂的投入,反而是在全大明各地積極推進民間辦學的存在。

也就是官辦學堂佔據大部分,民辦學堂只要願意遵守大明的相關教育法律,那麼一樣也可以從教育部下屬的印刷廠裡訂購新學教材。

招攏一些有新學底子的老師先生之後,只要能夠招收到肯跟着學習的孩童,那也算是可以開班授課了。

但這樣做也有一個很明顯的弊端。

那就是與公辦學堂之中,大部分的開支都由朱由檢的皇家國庫以及當地衙門買單不同,這些民間私辦的學堂那可是要賺錢的。

很多東西,一旦牽扯到賺錢,那勢必就會出現問題。

比如說最近就已經有東廠的廉政督查抓到了教育部一些官員的小把柄,不少地方的新式學堂頗有掛着羊頭賣狗肉的嫌疑。

明面上,那可都是正兒八經的新式學堂。

可要是將孩子送到這裡,三天兩頭的那些學堂裡的先生老師就會使喚孩子回家要錢。

教學沒整明白多少,但是收錢那可是個頂個的手段花哨。

按理來說,哪怕是民間私辦的新式學堂,那也是要經過教育部或者當地主管教育的衙門官員准許才能夠開辦出來的,並且在發手續的時候當地的官員那可是要實打實的上門去看看學生、看看老師、看看校舍環境。

各方面的條件,評估之後覺得差不多能夠符合要求了,才准許其繼續開辦學堂。

不然,今天開辦的學堂,明天就得關門歇業。

手續辦完了,後面可不代表就此結束了,當地的州縣官員也應該時不時的下去轉上幾圈。

瞭解一下孩童們在新學學堂之中能不能夠學習到正經的新學知識。

一來二去的,也就能夠保證這些民間自己辦學的學堂內的教學質量不會出現太大的差錯。

壞就壞在了收錢上面。

由於新學教育在大明可以說是個新鮮玩意,不少地方的孩童父母都願意將自己家裡的孩子送到這學堂之中。

可畢竟,由於不同的地區差異。

所以每一個地方的公辦學堂,也就是朝廷設立的免費學堂的質量之間還是有一定的差異的。

比如說,在京城內。

那公辦的學堂內部的先生老師,有時候都是一些地方上的大學院的老師親自閒了出來授課。

最次,也有一些大學院內的學生出來免費的過上一把當先生、當老師的癮。

就是平時了..那裡面也充斥着大量當初沒有考過新式科舉的學生士子,或者一時半會不願意進大學院內學習的學生,都會在這裡賺錢貼補家用。

可要是將目光放在一些人口頗多,但是內部連一個大學院、當地都沒出過幾個考上新式科舉的學生士子的地方,那教學質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當地的百姓爲了不耽誤自家孩子的前程,便會將自己家裡的孩子送到那些需要花錢的民辦學堂之中。

畢竟交了錢的,總是比不交錢的地方讓人安心。

還有一些地方是官辦的學堂之內,連校舍的數量都不夠,沒有辦法收納所有想要學習新學的學生,最終也只能分流到那些民辦的學堂中。

不少人就看中了這之間的利益,毅然決然打着投身大明教育事業發展的名號。

開辦了一大堆的民間新學學堂。

可一時半會,他們也一樣缺少老師先生啊!到時候,當地的衙門官員上門聽課可怎麼辦呢?

他們也有辦法。

還分爲好多個步驟。

一是要想盡辦法賄賂當地的衙門官員,你第一次來是爲了辦手續,那我沒有辦法不攔着你..可你後面那來不來,不就是官員自己說了算嗎?

收了錢..要不你就別來了..

再其次,那就是想辦法解決先生不夠的問題,於是乎他們就招呼那些傳統的學堂先生。

也就是整天抱着聖賢書埋頭苦讀的那批人,雖然說他們對於新學一竅不通。

可是不管怎麼說..那也算是識字的讀書人啊。

給你一本從京師花大價錢想辦法弄來的新學書籍,你不會教學,你還不會對着書本念嗎?

最終,這些私辦的學堂,就如此矇混過關了!

第二十五章 再次視察王恭廠第三百八十七章 進港休整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記下了第三十二章 終於趕到,上城協防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墾農場第一百一十章 客串老師的朱由檢第一百五十二章 造船計劃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三百八十二章 擊沉議和第七十章 收稅風波初起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第一百五十三章 選址蓬萊第五百零八章 風雲變幻(大結局序章)第一百六十九章 中午吃什麼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回來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墾農場第三十九章 糾結的皇太極第一百二十六章 法辦周奎(1)第二百零二章 改漕爲海第三百七十章 修訂律法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第六十一章 朱由檢的火炮夢想第三百三十九章 紅毛落敗第四百八十六章 代善都不願意守第四百三十四章 簡直離譜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快遞要下崗?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張買米記(1)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災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三百六十六章 纏足之事第五十七章 國家債券第二百七十三章 朕全都要!第二百二十九章 試驗第一百九十九章 漕運疑雲第四百五十七章 兩幅面孔第三百三十九章 紅毛落敗第三百四十三章 降稅興醫第四百四十六章 鼠疫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五十章 自我審視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個億的債券第三百七十章 修訂律法第二十章 流民逃亡,吸納賑災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一百五十一章 天虎軍第十師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攏武士第二百九十章 困獸猶鬥第四百八十一章 開赴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四百七十章 野戰炮第一百九十三章 橡膠樹的佈局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二百八十九章 幼稚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九十六章 對金戰爭將至第三百五十六章 起義擴大第一百八十八章 甦醒的朱由檢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二百五十八章 鋼鐵計劃第八十二章 經濟研討會(2)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十五章 改制遇阻,戶部缺銀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三百三十四章 登陸開始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墾農場第一百二十九章 風波平息第四百三十四章 簡直離譜第七十章 收稅風波初起第三百三十五章 紅河平原第二百零八章 出宮閒逛第二百九十九章 張倫第四百三十六章 進金邊第九十四章 再議紙幣問題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一百五十五章 成本第二百七十七章 學生出校第二百六十三章 德川家光想印紙幣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回來了第四百八十一章 開赴第二百二十三章 紙幣定版印刷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四百五十八章 打什麼打第一百九十七章 范文程來京!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到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進港休整第一百一十四章 直隸官學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八十章 大禮豈有不要之理第三百三十二章 輕而易舉第二百零四章 安撫
第二十五章 再次視察王恭廠第三百八十七章 進港休整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二百四十七章 農業貸款第四百六十七章 我記下了第三十二章 終於趕到,上城協防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墾農場第一百一十章 客串老師的朱由檢第一百五十二章 造船計劃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三百八十二章 擊沉議和第七十章 收稅風波初起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第一百五十三章 選址蓬萊第五百零八章 風雲變幻(大結局序章)第一百六十九章 中午吃什麼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回來了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墾農場第三十九章 糾結的皇太極第一百二十六章 法辦周奎(1)第二百零二章 改漕爲海第三百七十章 修訂律法第三百一十九章 推行律法第六十一章 朱由檢的火炮夢想第三百三十九章 紅毛落敗第四百八十六章 代善都不願意守第四百三十四章 簡直離譜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快遞要下崗?第一百五十八章 老張買米記(1)第二百三十九章 江西受災第四百八十八章 多爾袞稱帝第三百六十六章 纏足之事第五十七章 國家債券第二百七十三章 朕全都要!第二百二十九章 試驗第一百九十九章 漕運疑雲第四百五十七章 兩幅面孔第三百三十九章 紅毛落敗第三百四十三章 降稅興醫第四百四十六章 鼠疫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五十章 自我審視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個億的債券第三百七十章 修訂律法第二十章 流民逃亡,吸納賑災第四百一十一章 來回拉扯第一百五十一章 天虎軍第十師第三百八十三章 收攏武士第二百九十章 困獸猶鬥第四百八十一章 開赴第二百二十章 壞消息接連而至第四百七十章 野戰炮第一百九十三章 橡膠樹的佈局第九十二章 朱由檢的回禮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二百八十九章 幼稚第一百六十章 米價背後第九十六章 對金戰爭將至第三百五十六章 起義擴大第一百八十八章 甦醒的朱由檢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來往,別說話第三百八十六章 九州夜話第二百五十八章 鋼鐵計劃第八十二章 經濟研討會(2)第三百九十八章 清理門戶第十五章 改制遇阻,戶部缺銀第一百零八章 兵部改制遇阻第三百三十四章 登陸開始第一百五十七章 軍墾農場第一百二十九章 風波平息第四百三十四章 簡直離譜第七十章 收稅風波初起第三百三十五章 紅河平原第二百零八章 出宮閒逛第二百九十九章 張倫第四百三十六章 進金邊第九十四章 再議紙幣問題第八十九章 與蒙古人商量商量第一百五十五章 成本第二百七十七章 學生出校第二百六十三章 德川家光想印紙幣第三百六十二章 安南請求第一百八十一章 倭國的銀子第一百二十二章 皇太極要回來了第四百八十一章 開赴第二百二十三章 紙幣定版印刷第一百七十二章 敗退第二十二章 層層加碼,成效初顯第四百五十八章 打什麼打第一百九十七章 范文程來京!第六十五章 孫元化到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進港休整第一百一十四章 直隸官學第三百七十二章 有償收費第二百一十九章 修繕黃河水利第二百九十七章 貿易與平息第八十章 大禮豈有不要之理第三百三十二章 輕而易舉第二百零四章 安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