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諸王進京

第267章 諸王進京

隨着皇帝陛下一聲令下,

朝廷派遣大量特使前往各地王府。

按照朝廷規矩,明帝的兒子除太子外一律封親王且世襲罔替,並不遞降。親王世子襲封親王爵位,其餘諸子皆封郡王,皇子成年後,若不能成爲太子,就要被封王然後前往封地就藩,稱“之國”,也就是到自己的封地上去居住。

而親王享受的待遇次皇帝一等,其王府規模宏大,氣勢雄偉,金碧輝煌,四周同樣圍繞高大的城垣和四個城門,城樓上覆以青色琉璃瓦,大門飾以丹漆金塗銅釘,儼然是南京應天府紫禁城的縮影,說是王宮也絲毫不爲過。

郡王府則比親王府相比要低一等,建築規模也小得多,府舍屋間定製共四十六間,不得逾制,饒是如此在地方上也是不折不扣的豪門大戶。

陝西西安,秦王宮。

洪武年間,太祖朱元璋將其次子朱樉派往西安,封爲號稱“天下第一藩封”的秦王。

秦王作爲明初北方邊疆受封的藩王之首,不僅政治地位崇高,而且“富甲天下,擁貲千萬”,這爲其府城在各藩王府中規模宏闊浩大奠定了堅實基礎,號稱“宮城十里、城牆高厚、城河深廣”。

即便是西廠提督谷大用見了,也是忍不住暗自心驚。

這些個藩王看似是關在籠子裡面的老虎,然而僅僅一座宮城就足以媲美紫禁城了。

要是皇帝陛下真如傳聞那般,準備引宗室力量入朝,給這些宗室藩王重新掌權的機會,真不知是對還是錯。

奈何皇帝陛下已經下令,谷大用也不敢多想,只能挺直腰板走進了秦王宮。

這第一代秦王、太祖次子朱樉,那可是出了名的作惡多端,在封地內大興土木,搜刮民財,奴役軍民,草菅人命……可謂是壞事做盡,以致於被太祖高皇帝斥責爲“不曉人事,蠢如禽獸”。

甚至朱樉死後,餘恨未消的太祖朱元璋下令削減其葬禮規模,賜惡諡爲“愍”。

在國逢難曰愍(逢兵寇之事);使民折傷曰愍(苛政賊害);在國連憂曰愍(仍多大喪);禍亂方作曰愍(國無政動多亂),毫無疑問,秦愍王朱樉也算是真真正正的畜生東西了。

不過其後他這些子嗣裡面,倒是收斂了不少,尤其是這十一代秦王朱惟焯,那可是出了名的少年才俊。

朱惟焯,秦昭王朱秉欆之庶長子,弘治十四年其父秦昭王朱秉欆去世,由於當時朱惟焯年僅兩歲不得襲爵,所以暫時由秦簡王朱誠泳的王妃廖氏撫養長大,然後於正德四年承襲爵位。

這位十一代秦王性格質樸厚重,不尚浮華,穿衣用膳儉素。

早晚定省必恭敬謹慎,事無大小,朱惟焯請命而後行,節朔禮宴縉紳,朱惟焯儀度閒雅,不輕言笑,一衆官員縉紳都很尊敬他。

此刻廖王妃帶着朱惟焯與秦藩一系的所有宗室成員,全部跪倒在地上香案之後,等待谷大用宣讀皇帝陛下的旨意。

谷大用也沒有廢話,攤開聖旨便高聲唱唸了起來。

聖旨內容無非是皇帝陛下感念宗室子弟憊於進學,反而仰仗身份作惡多端,荼毒一方百姓,致使朝廷失德天家丟臉,因此召集諸位親王入京舉行宗室大會。

聽完這些話,朱惟焯下意識地看向了自己名義上的祖母廖王妃,後者向他點了點頭。

此刻朱惟焯年不過十二年,雖然性子穩重少年老成,但突然間遭遇這等變故,還是忍不住有些心驚不安。

好在他祖母廖王妃給出了安撫眼神,朱惟焯這才暗自鬆了口氣,立刻接旨謝恩。

宣讀旨意完畢,衆人皆大歡喜。

朱惟焯立刻舉辦了宴會,感謝前來宣旨的朝廷官員。

宴會上面觥籌交錯,推杯換盞,好不熱鬧。

谷大用一邊吃喝,一邊也在暗中觀察着朱惟焯,他發現這位秦王果真如同傳聞那般,謙遜守禮宛如溫潤如玉的謙謙君子,讓人忍不住心生好感。

宴會結束之後,衆人各自散去。

朱惟焯卻極力留下了正使谷大用,拉着他來到了書房。

而書房裡面僅有廖王妃正在等候,其餘再無旁人。

見此情形,谷大用心中也大致猜到是怎麼回事。

廖王妃也不廢話,打開了案桌上面的五個錦盒,裡面全都是價值連城的奇珍玉石,每一樣足以輕鬆賣到上萬兩白銀。

這太監貪財那可是出了名的,因爲他們身體殘缺,所以沒有好色的能力,只能一門心思地搜刮錢財,以免日後老了離宮無所依靠。

“谷大璫,我秦王府傳承不易,焯兒謹小慎微了這麼久,也從未做過任何觸犯律令之事。”

廖王妃顫顫巍巍地起身,然後竟然向着谷大用這個閹人躬下了身子。

“還請谷大璫念在我們這孤兒寡母的份兒上,援手相助!”

她這一躬身,朱惟焯立刻跪倒在地上,不過卻是向着廖王妃,所以也不算什麼屈辱。

只是這祖孫二人的大動作,倒是把谷大用給嚇得不輕。

他只是一個西廠提督,頗受皇帝陛下重用的宦官,哪裡敢如此折辱宗室藩王啊,要是宣揚了出去,且不提其他人會作何反應,皇帝陛下絕對會活剮了他!

所以谷大用立刻上前先將廖王妃給攙扶了起來,隨後這纔將朱惟焯給攙扶了起來。

“殿下,老王妃,何至於此啊?”

“咱家只是區區一個宦官,當不起二位如此大禮!”

廖王妃和朱惟焯聽到這話,不甘心地對視了一眼,又準備再來一次。

谷大用見狀只覺得頭皮發麻,眼疾手快地一把扶住廖王妃,隨後低聲道:“陛下準備引宗室入朝對抗文臣縉紳!”

話音一落,谷大用就飛快後退,裝作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隨即告辭離去。

廖王妃怔怔地愣在了原地,眼眶都有些發紅。

她下意識地擡了擡手,朱惟焯立刻上前扶住了她。

“祖母,這……這是真的嗎?”

方纔谷大用雖然說的小聲,但朱惟焯同樣也聽到了,或者說谷大用本來就是說給朱惟焯聽的。

廖王妃在朱惟焯的攙扶下慢慢坐回椅子上面,然後陡然發出了一聲輕笑。

“呵,驅狼吞虎!”

“咱們這位皇帝陛下,還真是英明啊!”

“比起先帝爺,這位皇帝陛下可是魄力十足!”

誠然,廖王妃只是個婦道人家,但是她執掌秦王府大權這麼久,經歷過的大風大浪也不少,見識到的鬼蜮伎倆更是數不勝數,自然一眼就看穿了皇帝朱厚照的用意。

什麼宗室子弟憊於進學爲非作歹,這些全都是藉口罷了。

皇帝真正想要做的,就是召開宗室大會,然後通過利益交換引宗室力量入朝,對抗文臣縉紳!

“祖母,陛下當真敢讓我們掌權不成?”

朱惟焯激動得面紅耳赤,甚至聲音都有些顫抖。

他沒辦法不激動,也沒理由不激動!

藩王可以重新掌權,那纔是真正的天潢貴胄啊!

而不是如現在這般,他堂堂大明秦王,太祖朱元璋之七世孫,面對谷大用一個太監還要卑微屈膝,面對封地內的官員還要百般交好!

這算哪門子的天潢貴胄?

不過是被圈養着的豬玀罷了!

朱惟焯還很年輕,他現在才十二歲,他的人生纔剛剛開始!

沒有人想要過着那種一眼就能望到頭的絕望生活,更何談他這位太祖七世孫,秦王殿下呢?

廖王妃深深地看了朱惟焯一眼,提醒道:“焯兒,你不要高興得太早了。”

“驅狼吞虎,那些把持朝政的文臣縉紳是狼,而我們這些宗室藩王則是虎!”

“不管是誰,都是皇帝陛下在動用帝王心術收攏權柄罷了,而你們則是皇帝陛下衝鋒打頭陣的將士罷了,這其中的兇險難道你想不明白嗎?”

聽到這話,朱惟焯頓時被澆了盆冷水,可依舊還是不甘心。

“祖母,難道我們要錯過這次機會嗎?”

“爲什麼要錯過?”廖王妃冷笑道:“這幾十年來,文臣縉紳把持朝政,一直在想方設法地加強藩禁,宗室日子過得越發艱難!”

“就算是爲了私仇,咱們也不能錯過這個機會,更何況這還是響應陛下號召,背後有陛下支持那更是不用擔心什麼,儘管跟這些文臣縉紳爭鬥就行了,整死一個算一個!” 廖王妃這位年邁老婦,眸子中也罕見地升騰起了殺意。

“但是!”

“焯兒你千萬要記住,不管什麼情況之下,都不能去做這個出頭鳥!”

“我秦藩一脈是天下第一藩封,不管到了什麼時候,在宗室藩王中都具有莫大影響力,所以焯兒你這位秦王的態度十分重要!”

“不要輕易間就做出許諾,更不要輕易間就被別人利用,不管面對什麼事情,你都要站在宗室藩王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不是隻顧着眼前的利益!”

話說到這兒,廖王妃眼眶也紅了起來。

“焯兒,祖母年齡大了,這一次不能陪你入京了,你要孤身面對這個動盪的局面,萬事都要小心謹慎吶!”

聽到這話,朱惟焯再也忍不住了,伏在廖王妃身前嚎啕大哭。

說到底,不管在外人面前,朱惟焯是何等少年才俊,但他終究還只是個少年郎。

自幼朱惟焯便是廖王妃撫養長大,祖孫二人之間的感情沒什麼好說的,早已經超越了任何人。

此次朱惟焯即將孤身入京,廖王妃就算捨不得孫兒,她也身子骨也經不起這番車馬勞頓,極有可能會直接命喪途中。

廖王妃伸手撫摸着朱惟焯的腦袋,忍不住老淚縱橫。

“我們的小秦王終於長大咯!”

“那就藉助這股大風,展翅高飛吧!”

翌日清晨,朱惟焯再次含淚告別了廖王妃,懷揣着不安坐上了馬車。

廖王妃拄着柺杖走到谷大用身前,再次顫顫巍巍地一拜。

“谷大璫,焯兒在京,勞煩大璫多加關照了!”

谷大用立刻將老人家給扶了起來,做出了各種保證。

沒辦法,今早他醒了之後,房間裡面多出了十個錦盒。

正所謂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谷大用想着朱惟焯一個半大孩子,孤身入京確實讓人心疼,多加照顧也是應有之理。

很快隊伍啓程,前往大明京師。

廖王妃目送着孫兒離去,久久不願挪動腳步。

“焯兒,這一次是福還是禍,全看伱自己的造化了。”

與此同時,江西南昌。

東廠提督丘聚看着面前的寧王宮,心裡面多少是有些不安的。

這股不安,源自於寧藩一脈和皇室天家的恩怨。

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爲鞏固朱明王朝的統治,大封子弟,分藩就國。

按照明代的分封制,皇子封爲親王,歲祿萬石。

王府置官屬,辦理各項事務,冠冕服飾,車旗邸第,僅次於皇帝。

這批明初藩王,雖“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但他們地位極爲尊貴,在親王面前,“公侯大臣伏而拜謁,無敢鈞禮”,諸王在封地,沒有治民之責,卻有統兵之權。

各王府都配有護衛三千至近兩萬人,當地駐軍調動,還須有親王令旨。

這些明初藩王實際是皇帝監控地方軍權的代表人物,而每一個王國則成了一個軍事中心。

比如第一代寧王朱權,藩地大寧,大寧地處喜峰口外,屬古會州之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爲一大鎮。

朱權帶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均驍勇善戰,此外朱權還多次會合諸王出塞作戰,以善於謀略著稱,堪稱明初第一實權藩王。

然而靖難之役中,朱權被太宗皇帝朱棣裹挾起兵,麾下大軍盡入燕軍,大寧成了一座空城。

朱權進入燕軍之後,時常爲太宗皇帝草擬檄文,太宗皇帝對朱權許諾,事成之後,平分天下。

結果太宗皇帝事後自然不可能兌現承諾,非但沒有與朱權平分天下,反而是因爲遷都北京,所以把朱權原來的封地大寧賜給了朵顏三衛,將寧王改封至江西南昌。

這就是皇室天家與寧藩一系的第一筆恩怨。

然後到了天順統治時期,在位的寧王牽連進一樁謀反案以後,被褫奪了維持王府護衛的權利,而且後來再也沒有恢復。

這就是第二筆恩怨了。

寧藩一系和皇室天家的恩怨,說起來也不算什麼,畢竟明眼人都知道,大明王朝這些藩王經過太宗文皇帝削藩之後,早已經成了混吃等死的廢物。

但是當代寧王朱宸濠卻偏偏不是個安分的主兒,一直在暗中勾結朝臣豢養死士,這是打算謀反的節奏啊!

而且前不久劉瑾當朝的時候,這朱宸濠派了他府裡的一個太監帶着給劉瑾的鉅額私禮到京師。

太監想辦法轉送了禮物,轉達了寧王希望有衛隊,並有維持給他恢復了的衛隊的收入的要求,劉瑾這閹人同意了,儘管兵部反對,寧王的衛隊還是恢復了。

所以丘聚現在很慌,他是真害怕朱宸濠這種狼子野心之輩,會直接動手殺人啊!

好在表面上的寧王朱宸濠還是一日既往,跪倒在地上香案後面恭敬接旨。

等到宴會結束,朱宸濠立刻就召集了自己的心腹於密室之中,然後止不住地猖狂大笑。

“哈哈哈……”

“真是天助我也!”

“皇帝竟然要引宗室入朝重新掌權!”

朱宸濠自然有理由高興,他也有資格高興!

只要皇帝解除了宗藩禁令,那他朱宸濠就有大量機會去培植黨羽,直至徹底掀翻現在的正德朝廷!

心腹劉養正卻提出了不一樣的意見,沉聲道:“王爺,這確實是一個重新掌權的機會,但是一旦王爺前往京師,那對我們的大業而言就會存在隱患。”

那可是大明京師!

真正的天子腳下!

朱宸濠若是去了京師,不是等同於自投羅網嗎?

真以爲那些錦衣衛和東廠西廠的番子是吃乾飯的嗎?

WWW ▲Tтkǎ n ▲¢O

在京師裡面密謀叛亂,而且還是京軍戰兵兵力驚人的情況之下,別說他們這點護衛了,就算再翻上一倍,也會被京軍戰兵血腥鎮壓!

那位大明中山侯,可不是什麼簡單人物啊!

朱宸濠也忍不住眉頭一皺,這倒是一個天大麻煩。

他若真是去了京師,那這南昌基業該怎麼辦?

再者中山侯統帥的京軍戰兵,就是一道邁不過去的難關!

任何人膽敢在京師作亂,下場就只有一個死字!

另外一名心腹謀士王綸開口道:“其實我們不必憂心此事,因爲這不太可能發生。”

“陛下如今只是召集諸王入京召開宗室大會,就算陛下真想引藩王宗室入朝,這個人選大概率不會落到王爺身上!”

“此外,就算退一萬步來說,王爺當真被選中了留在朝堂,那也是利大於弊,可以助我等拉攏朝臣培植黨羽,至於南昌這邊可以把世子留下配合策應起事!”

頓了頓,王綸提出了最關鍵的一點。

“關鍵在於,中山侯執掌的京軍戰兵!”

“若是王爺可以將這位中山侯拉攏到我們麾下,那……大業成矣!”

衆人聽到這話,都是神情爲之一振!

若是中山侯能夠加入進來,那可真是天大喜事啊!

朱宸濠點了點頭,對這些謀士的計策頗爲滿意。

緊接着他們又商議了良久,敲定了很多細節。

翌日清晨,朱宸濠帶着心腹謀士劉養正,以及幾十車的金銀珠寶,正式踏上了入京之路!

第224章 楊一清第13章 嚴刑拷打!劉瑾又支棱起來了!第33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142章 天官與首輔!劉希賢的請求!第37章 文臣縉紳的退讓!第52章 專職提督!第62章 母子決裂!哀家還要感謝你?第299章 利益動人心第27章 巨頭出手!請誅閹人!第54章 循吏和幹吏!第72章 反擊!你們想搞文武合流?第242章 涌動!第246章 霸業第67章 虞臺嶺慘敗!第124章 生個兒子!大明皇帝易溶於水!第146章 出師表?被黑得最慘的大明雄主!第288章 赤松氏第124章 生個兒子!大明皇帝易溶於水!第182章 朱厚照朕被當猴子耍了!第259章 遊戲第322章 爲什麼第73章 這一手髒得很!第182章 朱厚照朕被當猴子耍了!第119章 攪弄風雲!你沒有那個膽子!第215章 削髮明志第202章 濟州牧胡!第266章 背刺第97章 聯姻!還是兵書更香啊!第159章 燎原之勢!不過是些卑賤竈戶罷了!第13章 嚴刑拷打!劉瑾又支棱起來了!第33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199章 因地制宜第103章 廷審!楊源的巔峰時刻!第157章 腥羶之藪!戶部都察院集體出動!第284章 進擊的朱厚照第22章 湯昊入殿!第321章 幕後黑手終現身第147章 君臣一心!大明永遠不缺忠良!第149章 大朝儀!正德朝堂的變化!第259章 遊戲第206章 血洗對馬島!第51章 五年計劃!第29章 大小攪屎棍!第188章 觀刑!兇狂暴虐中山侯!第67章 虞臺嶺慘敗!第226章 弱小即原罪第36章 陳大璫的算計!第143章 江南士紳!那藏銀上億的銀礦!第37章 文臣縉紳的退讓!第288章 赤松氏第315章 東海貿易與刺殺第260章 恐懼第287章 元日戰爭第225章 帝師第98章 操練新軍!演武真正意義!第184章 狠辣毒計!衛璋戰死!第154章 隨便折騰!等朝廷來人!第156章 帝鑑圖說!朱厚照龍顏震怒!第109章 大司馬!立場在九邊軍民!第315章 東海貿易與刺殺第19章 土木之禍的真相!第142章 天官與首輔!劉希賢的請求!第46章 調教張永!第93章 彈劾!首輔倒戈!第260章 恐懼第14章 磨刀!小皇帝開始用腦子了!第290章 倭國震動第12章 精緻宅院!立足京城!第246章 霸業第172章 殺人!臨清鈔關!第192章 衛所第3章 誰敢動他?他是朕的救命恩人!第223章 開誠佈公第273章 虛與委蛇第70章 大鬧內閣!有本事就不給錢糧!第287章 元日戰爭第205章 陽謀與陰謀!第230章 以德報怨第321章 幕後黑手終現身第296章 收尾與京師第23章 莽夫挖的坑!第110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本侯建議直接殺!第209章 危局第134章 爲什麼和有什麼!第45章 劉瑾與張永!第30章 廷議第二事!請誅八虎!第251章 魯王第36章 陳大璫的算計!第73章 這一手髒得很!第307章 朝堂爭鬥第57章 立威!你跟莽夫講什麼道理?第183章 收攏兵權!你們這是在找死!第169章 上朝治政!開始死亡點名!第153章 世道不公!湯昊再殺人!第18章 勳貴武臣的豪賭!第105章 名聲臭了?我莽夫要什麼名聲?第133章 謀算倭國!你不會是個抖M吧?第36章 陳大璫的算計!第260章 恐懼
第224章 楊一清第13章 嚴刑拷打!劉瑾又支棱起來了!第33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142章 天官與首輔!劉希賢的請求!第37章 文臣縉紳的退讓!第52章 專職提督!第62章 母子決裂!哀家還要感謝你?第299章 利益動人心第27章 巨頭出手!請誅閹人!第54章 循吏和幹吏!第72章 反擊!你們想搞文武合流?第242章 涌動!第246章 霸業第67章 虞臺嶺慘敗!第124章 生個兒子!大明皇帝易溶於水!第146章 出師表?被黑得最慘的大明雄主!第288章 赤松氏第124章 生個兒子!大明皇帝易溶於水!第182章 朱厚照朕被當猴子耍了!第259章 遊戲第322章 爲什麼第73章 這一手髒得很!第182章 朱厚照朕被當猴子耍了!第119章 攪弄風雲!你沒有那個膽子!第215章 削髮明志第202章 濟州牧胡!第266章 背刺第97章 聯姻!還是兵書更香啊!第159章 燎原之勢!不過是些卑賤竈戶罷了!第13章 嚴刑拷打!劉瑾又支棱起來了!第33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199章 因地制宜第103章 廷審!楊源的巔峰時刻!第157章 腥羶之藪!戶部都察院集體出動!第284章 進擊的朱厚照第22章 湯昊入殿!第321章 幕後黑手終現身第147章 君臣一心!大明永遠不缺忠良!第149章 大朝儀!正德朝堂的變化!第259章 遊戲第206章 血洗對馬島!第51章 五年計劃!第29章 大小攪屎棍!第188章 觀刑!兇狂暴虐中山侯!第67章 虞臺嶺慘敗!第226章 弱小即原罪第36章 陳大璫的算計!第143章 江南士紳!那藏銀上億的銀礦!第37章 文臣縉紳的退讓!第288章 赤松氏第315章 東海貿易與刺殺第260章 恐懼第287章 元日戰爭第225章 帝師第98章 操練新軍!演武真正意義!第184章 狠辣毒計!衛璋戰死!第154章 隨便折騰!等朝廷來人!第156章 帝鑑圖說!朱厚照龍顏震怒!第109章 大司馬!立場在九邊軍民!第315章 東海貿易與刺殺第19章 土木之禍的真相!第142章 天官與首輔!劉希賢的請求!第46章 調教張永!第93章 彈劾!首輔倒戈!第260章 恐懼第14章 磨刀!小皇帝開始用腦子了!第290章 倭國震動第12章 精緻宅院!立足京城!第246章 霸業第172章 殺人!臨清鈔關!第192章 衛所第3章 誰敢動他?他是朕的救命恩人!第223章 開誠佈公第273章 虛與委蛇第70章 大鬧內閣!有本事就不給錢糧!第287章 元日戰爭第205章 陽謀與陰謀!第230章 以德報怨第321章 幕後黑手終現身第296章 收尾與京師第23章 莽夫挖的坑!第110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本侯建議直接殺!第209章 危局第134章 爲什麼和有什麼!第45章 劉瑾與張永!第30章 廷議第二事!請誅八虎!第251章 魯王第36章 陳大璫的算計!第73章 這一手髒得很!第307章 朝堂爭鬥第57章 立威!你跟莽夫講什麼道理?第183章 收攏兵權!你們這是在找死!第169章 上朝治政!開始死亡點名!第153章 世道不公!湯昊再殺人!第18章 勳貴武臣的豪賭!第105章 名聲臭了?我莽夫要什麼名聲?第133章 謀算倭國!你不會是個抖M吧?第36章 陳大璫的算計!第260章 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