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朝鮮出兵

濟州消息傳達朝鮮漢京。

朝鮮大王李懌當即召見了崔潭、南袞、沈貞和洪景舟等朝堂重臣。

“大明準備對女真動手了,要求我朝出兵三萬配合!”

聽到這個消息,衆人都很是興奮。

畢竟朝鮮與女真的恩怨情仇,那可是由來已久。

永樂元年胡裡改部酋長阿哈出朝明,明廷以其所部置衛,襲建州故名,故命爲建州衛,建州女真之名始於此,而後建州衛管轄的女真人分佈區,西擴至後世吉林市東南,東近日本海,北達穆棱河,南過圖們江。

建州衛設立後,朝鮮方面認爲這是大明王朝故意扶持女真人,以扼制其向北發展,爲了抵制女真人歸明,朝鮮關閉慶源集市貿易,引起女真人憤怨。

永樂四年女真人“入慶源界抄掠”,結果被朝鮮軍擊退,自此雙方就此結仇。

女真部衆與朝鮮的矛盾日益突顯出來,雙方摩擦不斷,主要還是因爲遼東苦寒,女真部衆於是靠着劫掠爲生。

李氏朝鮮和大明王朝的衰落,讓夾在中間的女真有了機會,他們在遼河附近的廣袤平原世居,和明朝的通商讓他們掌握了先進的耕種技術卻又沒有忘記漁獵民族的老本行,人口的急劇增加加強了他們的實力也加大了他們對於外界資源的需求。

土木堡之變以後,董山等女真首領親眼目睹了大明王朝的疲軟無力,所以立刻趁機作亂,雖然明廷平定了叛亂此後女真卻又掀起多次叛亂,成化二年一年就殺虜十萬人口,而同樣的女真旁邊的朝鮮也受到襲擾,於是明朝和朝鮮組成聯軍對女真進行了三次毀滅性打擊,這種打擊使女真險些被殺到滅種。

還是那個道理,蒙古人太強女真打不過,明人軍隊又訓練有素並且城池堅固,那麼就只有去搶朝鮮人了。

因此女真劫掠朝鮮的次數更多更狠,這也引起了朝鮮的瘋狂報復。

當年成化犁庭的時候,受明廷調遣的朝鮮大軍,在主帥弼商的指揮下,以精兵萬餘人越過鴨綠江,分道撲向建州衛所在地婆豬江兩岸與吾爾府等處。

朝鮮軍兵所過之處,焚燒村寨,搗蕩屯落,遇青壯而殺,逢老幼而俘,朝鮮軍大將魚有沼率軍攻破李滿住父子據守的山寨後,大肆斬殺,屠城滅寨,李滿住中箭後被魚有詔所殺,其子李古納哈也死於亂軍之中。

可以說當年成化犁庭之役中,朝鮮軍兵斬殺的女真蠻夷,比明軍將士多吃了不知好幾倍,他們對於這些女真蠻夷的痛恨,足以和遼東軍民相提並論。

比如,朝鮮稱邊境一帶的女真人爲“藩胡”,特別給所屬建州左衛的部族長們授予了萬戶等官職而且,由於把貿易權分配給“藩胡”部族,所以“藩胡”可以通過與朝鮮的貿易獲得經濟利益,擴大勢力。

朝鮮的主要攻擊對象是建州衛部,朝鮮世宗時期,朝鮮發動了兩次婆豬江野人征伐,削弱了建州衛部的勢力,因爲這兩次征伐,建州衛不得不遷移其根據地。此後直到朝鮮燕山君時期,朝鮮不斷攻擊建州衛的女真人。

在大明與朝鮮的各種手段打壓之下,女真各部族陷入了混亂不堪的分裂局面,但也正因爲混亂,所以除了很多以劫掠爲生的盜匪部落,反倒是時常劫掠襲擾不斷,惹得朝鮮煩不勝煩。

洪景舟沉聲道:“大王,明廷勒令我朝出兵進剿女真,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機會。”

“女真蠻夷劫掠襲擾我邊境已久,不如趁此機會將其給徹底剿滅,一勞永逸!”

沈貞也開口道:“明廷是宗主國,我朝作爲藩屬國,自當響應宗主國號召,這是大義名分。”

“此外東海貿易正在進行,若是我朝不予配合,只怕明廷會終止東海貿易,到時候損失慘重的可就是我朝鮮了。”

二人你一言我一語地開口,無非就是勸說李懌出兵。

而且理由堂堂正正,無可辯駁。

其一,大明是宗主國,朝鮮是藩屬國,宗主國要藩屬國配合出兵,合理合法。

其二,朝鮮與女真本就存在血海深仇,既然明廷有意將女真給徹底剿滅,那朝鮮也是樂得如此,配合明廷進剿便是。

其三,朝鮮正與大明進行東海貿易,從中賺取了驚人的利潤,若是因爲這次不配合進剿女真,那朝鮮的損失可就大了。

李懌何嘗不明白這些道理,他可是爲了東海貿易,直接剷除了趙光祖等士林派,這要是貿易終止了,那就成了真的冤大頭了。

南袞卻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

“我朝從初期開始就把在和女真的交易中決定交易價格及管制走私的權力直接交給了北方官員,北方官員們濫用這種權力,將其作爲不正當斂財的手段,導致朝貢和官方貿易被削弱,招來了私市貿易的猖獗,對此心懷不滿的女真人才會發起了頻繁的劫掠襲擾!”

“燕山君爲了構築絕對王權,縮小了包括“司憲府”在內的三司的權限和規模,本來我朝對官員的監察就是由“司憲府”負責的,但是燕山君削弱了部門的規模和權力後,其對北方官員的監察也開始減弱。”

“此外,該“司憲府”的大部分官員都是“士林派”,但燕山君時期多次發生“士禍”,使這些人蒙受巨大損失,因此,“司憲府”的監察職能進一步被削弱,監察職能失職、朝廷吏治腐敗、官員貪腐受賄……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南袞也是出身舊勳豪門,不過他本人學識淵博才華出衆,與士林派倒是走得頗近,一眼就看出了李氏朝鮮此刻正在走下坡路。

歸根結底,還是因爲王權的弱化。

王位繼承的不穩定性導致王權弱化,以及由此形成的功臣和外戚的專權,使得李氏朝鮮威望大跌,朝廷腐敗也成了必然的結果。

從王位的繼承情況來看,朝鮮燕山君之前的大王只有一位是嫡長子,這在重視嫡長子繼承的朝鮮王朝中成爲了王權衰落的原因之一。

畢竟朝鮮重視儒學禮法,嫡長子繼承製則是禮法核心,結果你李氏一代一代地自己都不能遵守這嫡長子繼承製,更別提讓臣民信服了。現在這十一任朝鮮大王李懌又是又反正登基,說得好聽點是在“撥亂反正”,說得難聽點就是“謀朝篡位”,更是不得人心顏面掃地。

而且李懌尚未成年不能親政,就由舊勳勢力把持朝政,其母妃貞顯王后尹氏的孃家“坡平尹氏”家族發號施令。

北方官員的後臺,就是這“坡平尹氏”!

南袞這句話一出,李懌臉色也變得陰沉了起來。

這些舊勳勢力把持朝政還不夠,還想要徹底地剷除異己嗎?

他下意識地看向了崔潭,這個新晉的權臣。

崔潭先前在大明京師經歷了一場刺殺,第二天就急匆匆地趕回了朝鮮。

好在後續得知消息,大明中山侯並未遇刺,這才總算是放下心來。

此外因爲東海貿易的利潤,崔潭一躍成爲了朝鮮第一權臣,他也藉此機會在朝堂之上培植了大量黨羽。

“出兵是必然的。”

崔潭率先開口定了一個基調。

朝鮮肯定要出兵!

他崔潭這一切權勢地位都來自於大明中山侯,現在中山侯親自率軍進剿女真,崔潭哪裡敢不配合。

“但是三萬大軍這根本就不可能,一萬精兵足矣!”

先解決出兵的問題,定下一個標準。

沈貞、南袞和洪景舟三人聽後,全都點了點頭。

緊接着崔潭看向了南袞,笑道:“不過南大夫方纔說的也不錯,我朝與女真之間的恩怨,說到底還是因爲北方官員的腐敗而始!”

“朝廷不如趁此機會進行改革,我意舉薦南大夫爲大司憲,沈大夫爲大司諫,洪大夫爲弘文館大學士,不知大王覺得如何?”

南袞出任大司憲,執掌監察機關。

這司憲府以往可是士林派的中樞之地啊!

當初趙光祖等士林派,就是以言論三司(司諫院、司憲府、弘文館)爲根據地,擴大勢力,與議政府爲中心的勳舊派抗衡。

現在舊勳勢力這是迫不及待地要把手伸進三司了嗎?

然而李懌不得不答應,因爲崔潭是朝鮮第一權臣,背後還掌控着東海貿易!

他的意見,李懌不會反駁,也不敢反駁,否則就會被徹底架空。

沈貞、南袞和洪景舟詫異地看了崔潭一眼,這是在故意示好嗎?

不過他們也算是順勢晉升掌握實權了,哪裡會有不同意的道理。

是以三人當即起身拜謝大王封賞,然後各自離去。

唯獨崔潭留了下來。

李懌憤怒地看向他,指責道:“崔卿家,你爲何要如此行事?”

“大王息怒!”崔潭躬身解釋道:“臣自不敢忘大王恩德,更不會賣官鬻爵結黨營私!”

“這三人都是舊勳勢力代表,而三司充斥着大量的士林儒生,他們晉升爲三司長官,士林儒生絕對不會敬服,如此……”

李懌聽完了崔潭的計策,頓時心花怒放,然後心滿意足地就寢去了。

崔潭離開王宮後,獨身一人坐在馬車裡面。

他這個第一權臣,背後權勢皆來自於大明中山侯,所以一切都要以中山侯的意志爲準!

當然,順勢剷除掉政敵,這也是很合理的事情。

比如文武雙全的南袞,出任大司憲後,就可以派去北方整飭軍務,順便輔佐大明進剿女真了!

至於沈貞不過是個投機分子,崔潭有的是辦法除掉他,而洪景舟也比較輕鬆。

一想到這兒,崔潭就忍不住嘆了口氣。

湯侯啊湯侯,這一次我崔潭可是盡力了啊!

第362章 傳奇哈敦與中興之主第228章 清河船廠第316章 湯侯遇刺身亡?第425章 戰爭並非只有武力第147章 君臣一心!大明永遠不缺忠良!第282章 通政司第100章 緊急情況!小皇帝病了!第351章 流放倭國第358章 合作愉快第374章 愛買不買不買滾蛋第386章 難題和驚變!第321章 幕後黑手終現身第128章 退讓與妥協!湖廣鄉黨淪爲犧牲品!第427章 臣權與皇權第125章 富國強兵!元輔大人的請求!第111章 當衆殺人!你能奈我何?第176章 打草驚蛇!地方三巨頭!第360章 達延汗和亦不剌第209章 危局第331章 京軍提督仇鉞第76章 血腥選鋒!戰兵哪有不見血的!第326章 囚車入京第246章 霸業第64章 練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276章 倭國銀礦第389章 憤怒的大明皇帝第64章 練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243章 響馬!第17章 勳貴武臣要給人當狗咯!第65章 朱暉請功!老首輔的離間計!第380章 楊廷和的選擇第260章 恐懼第378章 漢家男兒盡歡顏第32章 證據確鑿!閹人之罪當死!第135章 佈局倭國!開荒打副本!第15章 閣老之謀!悍然出手!第193章 倭寇第340章 卑劣下作的野豬皮第8章 司禮監!第422章 解放與同化第180章 青州震動!兇狂中山侯來了!第167章 善後!下一站臨清!第294章 正德辛未條款第267章 諸王進京第250章 孔氏第118章 馬踏司馬府!本侯要一樣東西!第144章 船隊規模!湯侯要剿倭!第39章 激烈交鋒!第144章 船隊規模!湯侯要剿倭!第255章 士紳第169章 上朝治政!開始死亡點名!第35章 司禮監的職責!第102章 自古得國之正者未如大明也!第201章 謀劃倭國!第338章 堅固堡壘第131章 小事放大化!湯侯再調兵!第198章 琉球第418章 斬首示衆天下慶第214章 各方反應第112章 都察院是一把好刀!第28章 張懋進場!第162章 你敢出兵嗎?給本侯封了整個天津衛第152章 長蘆鹽場!竈戶天生就處於煉獄之中第356章 恐怖的明軍第39章 激烈交鋒!第313章 分割利益與徭役之苦第265章 宗藩新制第8章 司禮監!第267章 諸王進京第270章 宗室大會第318章 驚天變故第333章 出兵遼東第187章 密信真假!開啓追責制度!第260章 恐懼第252章 宗藩第108章 三十二言官下獄!真是一條好狗!第174章 抄家!士紳纔是王朝最大的毒瘤!第197章 萬勝第308章 封賞變故第429章 經濟戰爭第369章 火炮顯威第139章 退而求其次!湯昊的真正目的!第116章 整改都察院!新政第一刀!第370章 明軍的惡毒操作第363章 重建奴兒干第72章 反擊!你們想搞文武合流?第108章 三十二言官下獄!真是一條好狗!第198章 琉球第169章 上朝治政!開始死亡點名!第1章 暴躁小皇帝!野人湯日天!第136章 罪名坐實!足利義維登場!第59章 驍狂中山侯!第259章 遊戲第154章 隨便折騰!等朝廷來人!第62章 母子決裂!哀家還要感謝你?第102章 自古得國之正者未如大明也!第31章 大戲開幕!韓文死諫!第295章 屈辱與奴國第146章 出師表?被黑得最慘的大明雄主!第389章 憤怒的大明皇帝
第362章 傳奇哈敦與中興之主第228章 清河船廠第316章 湯侯遇刺身亡?第425章 戰爭並非只有武力第147章 君臣一心!大明永遠不缺忠良!第282章 通政司第100章 緊急情況!小皇帝病了!第351章 流放倭國第358章 合作愉快第374章 愛買不買不買滾蛋第386章 難題和驚變!第321章 幕後黑手終現身第128章 退讓與妥協!湖廣鄉黨淪爲犧牲品!第427章 臣權與皇權第125章 富國強兵!元輔大人的請求!第111章 當衆殺人!你能奈我何?第176章 打草驚蛇!地方三巨頭!第360章 達延汗和亦不剌第209章 危局第331章 京軍提督仇鉞第76章 血腥選鋒!戰兵哪有不見血的!第326章 囚車入京第246章 霸業第64章 練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276章 倭國銀礦第389章 憤怒的大明皇帝第64章 練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第243章 響馬!第17章 勳貴武臣要給人當狗咯!第65章 朱暉請功!老首輔的離間計!第380章 楊廷和的選擇第260章 恐懼第378章 漢家男兒盡歡顏第32章 證據確鑿!閹人之罪當死!第135章 佈局倭國!開荒打副本!第15章 閣老之謀!悍然出手!第193章 倭寇第340章 卑劣下作的野豬皮第8章 司禮監!第422章 解放與同化第180章 青州震動!兇狂中山侯來了!第167章 善後!下一站臨清!第294章 正德辛未條款第267章 諸王進京第250章 孔氏第118章 馬踏司馬府!本侯要一樣東西!第144章 船隊規模!湯侯要剿倭!第39章 激烈交鋒!第144章 船隊規模!湯侯要剿倭!第255章 士紳第169章 上朝治政!開始死亡點名!第35章 司禮監的職責!第102章 自古得國之正者未如大明也!第201章 謀劃倭國!第338章 堅固堡壘第131章 小事放大化!湯侯再調兵!第198章 琉球第418章 斬首示衆天下慶第214章 各方反應第112章 都察院是一把好刀!第28章 張懋進場!第162章 你敢出兵嗎?給本侯封了整個天津衛第152章 長蘆鹽場!竈戶天生就處於煉獄之中第356章 恐怖的明軍第39章 激烈交鋒!第313章 分割利益與徭役之苦第265章 宗藩新制第8章 司禮監!第267章 諸王進京第270章 宗室大會第318章 驚天變故第333章 出兵遼東第187章 密信真假!開啓追責制度!第260章 恐懼第252章 宗藩第108章 三十二言官下獄!真是一條好狗!第174章 抄家!士紳纔是王朝最大的毒瘤!第197章 萬勝第308章 封賞變故第429章 經濟戰爭第369章 火炮顯威第139章 退而求其次!湯昊的真正目的!第116章 整改都察院!新政第一刀!第370章 明軍的惡毒操作第363章 重建奴兒干第72章 反擊!你們想搞文武合流?第108章 三十二言官下獄!真是一條好狗!第198章 琉球第169章 上朝治政!開始死亡點名!第1章 暴躁小皇帝!野人湯日天!第136章 罪名坐實!足利義維登場!第59章 驍狂中山侯!第259章 遊戲第154章 隨便折騰!等朝廷來人!第62章 母子決裂!哀家還要感謝你?第102章 自古得國之正者未如大明也!第31章 大戲開幕!韓文死諫!第295章 屈辱與奴國第146章 出師表?被黑得最慘的大明雄主!第389章 憤怒的大明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