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鐵腕治國

崇禎琢磨了一陣之後,覺得於孝天這麼做似乎有點道理,而且這麼做可以控制地方官員權力過大,於是第一次點頭稱讚了一下。

隨着於孝天掌權之後,進入到秋季的時候,崇禎開始從簡報上看到了一些更好的消息,爲禍中原一帶的流民軍因爲建奴入關,於家軍入京,朝廷抽調洪承疇以及大批陝兵入衛的空擋得以喘息,重新開始復振。

但是隨着於孝天掌權,重新安排調配官吏以及安排洪承疇和孫傳庭返回中原各省督剿流民軍開始,流民軍的日子很顯然不好過了。

隨着各種新政的實施,老百姓的負擔被大副降低,許多鬧得厲害的地方,朝廷直接下旨,免除了那些當地百姓積年拖欠的各種稅負,而且當年的糧賦也全部減免,爭取吸引離家的百姓返鄉復耕。

至於很多連年遭受災的地方,同樣也下旨免去所有拖欠的稅負,並且承諾將會重新丈量土地,大幅度削減之前朝廷的各種加派。

這使得老百姓們看到了希望,不再發愁交不起皇糧,所以老百姓開始漸漸的安心了下來,不願意再輕易加入流民軍爲禍一方。

流民軍漸漸的開始失血,許多流民軍之中的亂民,聽聞到了朝廷宣佈的各種惠民政策之後,再也無心跟着那些匪首們混下去了,於是大批大批的開始當了逃兵,向官府投降,然後回鄉重新當他們的農民。

這麼一來相當多流民軍無法再像以前那樣囂張了,並且在於家軍精銳也投入對他們的進剿之後,各路流民軍連戰連敗,活動範圍開始被大幅擠壓,不斷有一股股流民軍在各地強力進剿之下灰飛煙滅,匪首要麼投降被捕,要麼被殺,幾個月下來,十餘股流民軍被洪承疇和孫傳庭等人剿滅。

到了十二年底的時候,羅汝才和張獻忠授首,只剩下了最大的一股李自成所部,被趕到了慶陽府和平涼府一帶。

與此同時於孝天將各地抄沒所獲的大批資金以投入到賑濟災民的事情之中,着令各地官府大力賑濟災民,恢復災民重新回到他們的土地上進行耕作,配合新政的推行,遏制了土地兼併的勢頭,使得老百姓看到了希望,漸漸的迴歸他們的故土重新復耕。

在此期間,於孝天令錦衣衛明察暗訪,同時也讓他的手下進行監控,着實抓住了一大批手長的官吏,這幫傢伙貪習慣了,現如今經手這麼大量的賑濟錢糧,豈能不伸手撈錢,於是一個個擼胳膊挽袖子準備大撈一筆。

於孝天等的就是他們這麼幹,正愁找不到殺這幫傢伙的藉口,這一次他們伸手撈錢,可以說是正中於孝天的下懷。

於孝天雙管齊下,在賑災的同時,抓住了相當多官吏的髒手,這一次他可不會客氣了,對付這幫貪官污吏,直接就是大開殺戒,殺的可以說是人頭滾滾,甚至有的縣城,從知縣到下面的差役,被抓了個乾淨,連辦事的官吏都沒有了。

於孝天不管這些,這天底下最不缺的就是想當官的人,他下令擬旨,選拔大批以前想當官但是沒機會的生員,直接外放到各地補缺,至於那些控制地方事務的家族性的小吏,則也使用新人補缺,不怕他們把以前的水攪渾,大不了把之前地方上的那本爛賬打個結,開新賬,總之確保地方事務有人管就成。

雖然這麼做出現了不少的弊端,可是總好過沿襲舊制,繼續讓地方官場爛下去,如此雷霆手段,在大明史上,也除了當初的朱重八這麼幹過,就算是心狠手辣的朱棣也沒於孝天如此狠辣。

於孝天還想方設法的籌措了種糧,並且在北方各地推廣種植良種稻米和谷麥,讓老百姓先有糧種可用,從南方調集大量糧食北運,投入對災民的賑濟之中,讓老百姓起碼能先有口飯吃,撐到過了年夏收之際,只要北方到了崇禎十三年夏收之後,亂象便基本上可以得到控制。

崇禎從簡報上看到這麼多流民軍紛紛被剿滅,不由得暗自有些慚愧,他當了十幾年皇帝,但是流民軍卻越剿越多,中原是越來越亂,可是於孝天才執掌大權半年多時間,流民軍就被大批剿滅,河南開始漸漸恢復了平靜,湖廣一帶流民軍也逐漸被清剿,現如今只剩下陝西那邊,流民軍還沒有被完全控制,其餘的各省已經逐漸的恢復平靜。

雖然他認爲於孝天如此好殺,並不是好事,弄不好會把地方搞得無官可用,但是事實告訴他,他這種擔心並沒有稱爲現實,於孝天破格錄用了大批新的官吏,充斥到那些被清洗了官場的地方去,很快就穩住了那些地方的形勢。

隨着大批賑災的錢糧被投入到地方之後,老百姓第一次享受到大明子民的待遇,雖然賑濟不多,可是卻可以讓他們勉強維生下去,只要有口飯吃,絕大多數老百姓都不願意揭竿造反,提着腦袋和朝廷官軍打仗。

加之這一段時間於孝天令都察院和新的錦衣衛強力介入賑濟活動,着實捕殺了一大批按照老習慣,試圖從賑濟災民的錢糧中伸手撈一把中飽私囊的官吏,使得老百姓第一次真正的領到了配發給他們的錢糧,讓他們得到了真正的實惠。

爲了勸耕,恢復地方農業生產,於孝天還令地方監管已經領取糧種的百姓對土地復耕,一旦發現有人懶惰,不肯下力氣去復耕他們的土地,把發給他們的糧種吃掉的話,就沒收他們的土地,將其打入牢中,發配到外地苦役營之中做苦力,讓他們去修繕河道以及道路,這一招夠狠,着實清除掉了一些好吃懶做之輩,還獲取了一大批免費勞力。

總之在於孝天接掌大權之後,大明北方的局勢迅速的開始被平靖了下來,這一點崇禎不得不承認於孝天做的比他強百倍,而且於孝天手腕比他毒辣的多,手中擁有一支可供他隨意驅使的虎狼之師,這支軍隊對其極度忠誠,於孝天劍指何處,他們便殺奔何處,任何試圖阻攔於孝天前進的力量,都被他們徹底碾碎。

而崇禎自問自己雖然貴爲一國之主,但是卻從未擁有這樣一支效忠於他的軍隊,跟沒有能力打造出這麼一支雄師。

於孝天和他最大的不同,還不是他手頭擁有一支這樣兇猛的可供他驅使的虎狼之師,而是於孝天這個人並不求名,爲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軟的硬的他都可以做出來,這段時間出宮行走的曹化淳、王德化、王承恩等貼心太監,還給崇禎帶回來一些小道消息。

有坊間傳聞,說這半年來,大明各地有不少官吏其實是對於孝天推行新政持着反對態度的,而且許多地方的官員於地方豪強勾結起來,試圖採用武力對抗於孝天的新政,但是其中很多人尚未做好準備,就莫名其妙的被人給暗殺了。

而且很多起暗殺事件,都可以直指於孝天,有刺客在數百米之外,使用火-槍,一槍致命,將暗殺的目標一下解決,往往不給他們留任何機會。

甚至於江西一個副將,因爲叫囂着要支持江西巡撫起兵進討於孝天,結果一天晚上,他全家老少都被人在家中殺了個精光,連房子都被點火燒光,最終一點罪證都沒有留下來,結果其麾下的兵馬立即就被於孝天派兵接管,就地解除了武裝。

而江西巡撫自己也很快就被暗殺,有人在他出門辦事,落轎下轎子的一瞬間,十幾個刺客在不遠處一座房子的屋頂對其開槍,用火-槍將其亂槍打死,最終江西各地官府,都很快表態,願意推行於孝天的新政。

而大明全國各地,像這樣的暗殺事件,據說遍地都是,沒有一萬起,起碼也有好幾千起之多,雖然所有人都知道這是於孝天的手下暗中所爲,但是也拿他沒有辦法,搞得大明上下那些試圖和於孝天對抗的人,無不心驚膽戰,連門都不敢出,坐在家裡面都提心吊膽。

崇禎聽罷之後感到一陣陣的心寒,對於孝天又有了一層更深的瞭解,這傢伙着實爲達目的完全無所顧忌,不管是採用什麼手段,只要達到他所要的目的就行。

還是崇禎十二年底,剛剛開放了半年不到的海禁,在年底的時候,於孝天對四個開放的商埠所獲的關稅進行了統計,僅僅是半年時間,設在松江府、寧波府、泉州府、廣州府的四個市舶司,就爲大明收穫了三百七十萬兩白銀的關稅,而且這些關稅直接入戶部藩庫,幾乎頂上了大明初年一年全國的稅賦。

這麼一來大明一直以來都捉襟見肘的財政困境,也隨之得以解決,於孝天於是再接再厲,把天津大沽口、山東的浮山所、浙江溫州府三個地方也開放,各增設一個市舶司,並且將市舶司正式直接隸屬於朝廷的戶部統管。

新任的戶部尚書周方作這一下可就樂壞了,以前誰當戶部尚書誰頭大,大明到處都伸手要錢,可是戶部卻永遠沒有足夠的錢用,現如今隨着開海禁之後,單單是市舶司就給戶部賺回來這麼多銀子,戶部總算是不用再爲天天缺錢感到頭疼了。

當然誰都不會嫌錢多的,於孝天賺錢的能力強,但是花錢的速度比誰都快,這傢伙出手大方,往往戶部剛剛收到一些錢糧,馬上就被他又一轉手給花了出去。

崇禎十三年初,於孝天公佈了一個新政,那就是將目前大明官吏的薪俸,在原有基礎上直接由高到低提高兩到四倍,官職低的漲工資幅度最大,而官職高的漲工資幅度稍低,但是比之以往,還是提高了很多。

另外對於以前需要官員自己掏腰包養活的一些人員,比如一些原來朝廷並不負責開發餉錢的衙役,現如今於孝天指令朝廷給各地制定定員定額,其薪俸也由朝廷來承擔其薪俸。

這麼一來,對於地方官員來說,就免去了他們一項極爲沉重的負擔,不需要他們自己再自掏腰包去養活這些必須替他們跑腿辦事的人員了。

而有明以來,明朝的官吏俸祿一直沒有改善,朱元璋立國之初,便制定了從儉養政的政策,使得大明官員的薪俸一直處於很低的狀態。

而大明官員想要活的體面一些,僅僅靠着這微薄的俸祿是根本玩兒不轉的,他們除了養活一大家子人以及迎來送往正常的支出之外,還要養活一些替他們跑腿辦事的人員,這些替他們跑腿辦事的人員,也需要他們自掏腰包來養活。

所以他們不得不想辦法從其它地方弄錢,要不然的話當官非但過不上體面的生活,弄不好還搞得傾家蕩產。

這也是朱元璋立國之後,雖然對官吏們採取了極爲嚴苛的管理,甚至推出了剝皮萱草的辦法,殺了很多官吏,可是卻依舊沒有辦法徹底制住整個大明上下官吏的貪-腐之風,而薪俸太低無疑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官吏拿不到豐厚的薪俸,還要過體面的日子,還要養活很多人,不想辦法撈錢,是不可能的事情。

現在於孝天針對這個弊政,大幅度提高官吏們的薪俸,並且將以前一些需要官吏們自掏腰包養活的體制之外的人,也納入到體制之內,由國家給予俸祿,使其可以體面的生活。

但是僅憑這一項,就想高薪-養廉是絕對不成的,這也是於孝天改組錦衣衛,將其歸入都察院之下,來監控各地地方官員的初衷。

這時候都察院和其下轄的新錦衣衛,其實就成了一個監察部門,專司監察官吏們平時做事,查辦他們之中貪贓枉法之人。

第23章 死戰第152章 棄船第174章 毀屍滅跡死不認賬第253章 何去何從第160章 老謀深算1第55章 南日一式燧發步槍第60章 爭議第72章 試槍第40章 大明的財政困局第45章 寧海州西山村第136章 送禮第197章 鴻門宴第8章 屢試不爽的火攻戰術第222章 交鋒1第102章 開拔第52章 吳襄之死第1章 兔死狗烹第26章 失禮第133章 逼迫投效第34章 決戰5第23章 死戰第232章 兵亂泉州府第65章 調將第308章 以商養兵第160章 老謀深算1第6章 錢鬆故去第230章 揮師泉州灣第29 章 談判破裂第119章 收編第58章 知州求援第305章 投名狀第43章 布子第18章 入甕第84章 複雜環境第119章 溜之大吉第148章 小有建樹第22章 虎口奪食第117章 老大來了第8章 大撈好處第142章 中興之世第57章 聞警第34章 招降第108章 挺進平度州第61章 斥責第68章 雞公車第162章 集結整訓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7章 風頭不妙第3章 肆無忌憚第62章 強攻2第85章 攻寨第133章 逼迫投效第104章 天生反骨第27章 見面禮第168章 我知道你們的底牌第81章 逼宮第168章 我知道你們的底牌第51章 機械筆記第201章 劈臉就揍第129章 推杯換盞第73章 下家第305章 投名狀第48章 等待中的疑惑第176章 荷蘭船隊到了第211章 不眠之夜3第115章 叛軍請降第20章 這樣都行第48章 等待中的疑惑第84章 複雜環境第181章 祭旗出戰第273章 熊文燦的小動作第190章 一拍即合第49章 齊人之福第152章 敵援分至第100章 接觸第180章 荷蘭人的訛詐第56章 土窩子第144章 手榴彈第6章 成敗在此一舉第90章 基隆炮作第74章 財政赤字第120章 護航第255章 滿目瘡痍第25章 以逸待勞第1章 火帽第88章 線形陣列第17章 激戰第252章 福建局勢的走向第22章 驗貨第164章 大賺一筆第5章 收心第10章 抗旨第84章 決戰南門第114章 態度曖昧第181章 火攻失利第49章 齊人之福第124章 困獸之鬥第253章 黑旗第174章 一官來訪第115章 進退維谷
第23章 死戰第152章 棄船第174章 毀屍滅跡死不認賬第253章 何去何從第160章 老謀深算1第55章 南日一式燧發步槍第60章 爭議第72章 試槍第40章 大明的財政困局第45章 寧海州西山村第136章 送禮第197章 鴻門宴第8章 屢試不爽的火攻戰術第222章 交鋒1第102章 開拔第52章 吳襄之死第1章 兔死狗烹第26章 失禮第133章 逼迫投效第34章 決戰5第23章 死戰第232章 兵亂泉州府第65章 調將第308章 以商養兵第160章 老謀深算1第6章 錢鬆故去第230章 揮師泉州灣第29 章 談判破裂第119章 收編第58章 知州求援第305章 投名狀第43章 布子第18章 入甕第84章 複雜環境第119章 溜之大吉第148章 小有建樹第22章 虎口奪食第117章 老大來了第8章 大撈好處第142章 中興之世第57章 聞警第34章 招降第108章 挺進平度州第61章 斥責第68章 雞公車第162章 集結整訓第123章 意外收穫第7章 風頭不妙第3章 肆無忌憚第62章 強攻2第85章 攻寨第133章 逼迫投效第104章 天生反骨第27章 見面禮第168章 我知道你們的底牌第81章 逼宮第168章 我知道你們的底牌第51章 機械筆記第201章 劈臉就揍第129章 推杯換盞第73章 下家第305章 投名狀第48章 等待中的疑惑第176章 荷蘭船隊到了第211章 不眠之夜3第115章 叛軍請降第20章 這樣都行第48章 等待中的疑惑第84章 複雜環境第181章 祭旗出戰第273章 熊文燦的小動作第190章 一拍即合第49章 齊人之福第152章 敵援分至第100章 接觸第180章 荷蘭人的訛詐第56章 土窩子第144章 手榴彈第6章 成敗在此一舉第90章 基隆炮作第74章 財政赤字第120章 護航第255章 滿目瘡痍第25章 以逸待勞第1章 火帽第88章 線形陣列第17章 激戰第252章 福建局勢的走向第22章 驗貨第164章 大賺一筆第5章 收心第10章 抗旨第84章 決戰南門第114章 態度曖昧第181章 火攻失利第49章 齊人之福第124章 困獸之鬥第253章 黑旗第174章 一官來訪第115章 進退維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