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十章 全面整軍用忠良

要問這城池怎麼修朱慈炅還真不知道,他甚至連土牆都堆不好,不過沒關係,大明有的是這方面的行家,原來的遼東軍就是這方面的翹楚,他們在孫承宗的帶領下人人都練就了一身修堡壘的本事,修起城牆來快的嚇人。

現在遼東軍遠在關寧鎮守,朱慈炅自然不可能把他們調過來,不過定遼軍就在中都鳳陽看守俘虜,把他們調過來也是一樣的,因爲定遼軍就是在遼東組建的,軍中的基層將領基本上都是原來遼東軍的老人,修個城牆對他們來說簡直比喝稀飯還簡單。

而且,中都鳳陽還有近三十萬的義軍俘虜,朱慈炅本來是想讓他們留在那裡修建開封到鳳陽的鐵路,但現在看來還是擴建京城要緊,於是朱慈炅直接頒旨,令定遼軍和武威軍火速押解中都鳳陽的所有俘虜前來京城。

這鳳陽府的武平衛到京城可有上千裡的距離,就算秦拱明和李明甫拼命趕路,估計也得半個月才能到,這麼長的時間我們的崇正皇帝朱慈炅自然不會閒着,他早就想對明軍進行全面整編了,但前幾年西北的農民起義一直沒有解決,各地必須保留一定數量的守軍,無法進行整編,現在西北終於徹底平定了,整編的事情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明軍按建國時候的編制,總共有兩百八十萬左右,後面爲了節省開支,基本上都改成了屯衛,只留下少數邊軍在九邊鎮守,到現在這個總數少了沒有呢?朱慈炅讓孫元化查過了,一個都沒少!

這都三百多年了,爲什麼一個都沒少呢?其實一點都不奇怪,屯衛雖然沒有俸祿但卻不用交稅,而且土地都是朝廷無償提供的,也就是說,只要勤勞一點,養家餬口完全不是問題,所以軍戶的名額在地方上是很吃香的。明朝那會兒生育可是沒有節制的,一生就是一大堆,這個軍戶的傳承自然沒有問題,就算是哪個軍戶加絕後了,絕對有各種親戚爭破頭皮來搶這個名額,所以大明的軍戶三百多年來一直都沒有減少過,實際有沒有減少不知道,至少在賬面上是這樣的。

朱慈炅當然不可能把二百八十萬屯衛全部整編成正規軍團,那樣的話,每年的軍費開支將是天文數字,就算以他現在比搶錢還快的的賺錢速度也養不起這麼多軍隊,他準備在現有的基礎上在擴充兩個軍團,然後再組建三個預備軍團就可以了。

這擴充的兩個軍團其實就是將原來陝西、山西、河南、湖廣以及中都鳳陽等地的守軍整編一下,這些地方的守軍少則三萬,多則五萬,加起來有差不多二十五萬,反正都徵召來了,乾脆將他們整編成軍團算了,再遣散回各地當屯衛那就有點可惜了。

這二十五萬爲什麼只組建兩個軍團呢,可別忘了在南亞次大陸的邁索爾還有一個遠征軍第一軍團呢,那可是大明的一等軍團,但是現在還只有五萬人的配置,朱慈炅準備在這二十五萬人裡面選拔一下,把最精銳的五萬人挑選出來補充到遠征軍第一軍團。

剩下兩個軍團的名字他也想好了,就叫遠征軍第二軍團和邊防軍第二軍團,至於主將人選,他準備調秦翼明擔任遠征軍第二軍團主將,施維拉不止一次抱怨,錫蘭那邊並不太平,種下去的橡膠樹苗恐怕有被毀的危險,乾脆讓秦翼明帶遠征軍第二軍團去守兩年得了,等樹苗長大了,就沒那麼容易被毀掉了,同時對秦翼明也是一種鍛鍊,起碼能早點熟悉殖民環境。

邊防軍第一軍團的主將,朱慈炅準備提拔曹變蛟來擔任,這小子年紀是小了一點,但大明第一猛將的名頭可不是吹的,不論資歷還是戰功都足以勝任軍團長了。

至於邊防軍第二軍團的主將朱慈炅看好的是馬祥麟,夔州府那一戰直接讓朱慈炅看到了這個表舅哥的能耐,他竟然能以三萬普通守軍打得張獻忠十萬大軍抱頭鼠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至於他的忠誠,早就經過了歷史的考驗,崇禎朝他率孤軍死守襄陽,戰至彈盡糧絕,戰至手下將士傷亡殆盡,最後以身殉國,這是怎麼樣忠誠,就憑這一點他就有資格當軍團主將。

話說朱慈炅這麼重用秦良玉一家是不是有點過火了呢?要知道秦良玉已經是禁衛軍第一軍團的主將了,秦翼明和秦拱明也是軍團主將,現在又提拔他兒子當軍團主將,這一家四口足足控制了四十萬大軍,如果他們造反怎麼辦?

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歷史上她秦家所有男丁,包括她的兒子兒媳婦都爲國捐軀了,她還矢志不渝在抗擊清軍,直至遺憾終老,對國家,對民族,對大明皇帝的忠誠那是毋庸置疑的,至於有人說她是爲了維護自己土司的利益,這純屬瞎扯淡,她丈夫、兄弟、兒子、兒媳、侄子沒有一個是爲了守護土司那點利益而死的。

她的丈夫馬千乘是在爲朝廷鎮壓土司楊應龍叛亂時受了傷,然後又被太監誣陷,病死於獄中;

她的兄長秦邦屏、秦邦翰在渾河與後金血戰,爲國捐軀;

她的弟弟秦民屏在爲朝廷鎮壓奢安之亂時戰死;

她的兒子孤軍死守襄陽,爲國捐軀;

她的兒媳張鳳儀率軍追剿反賊王自用,戰死;

她的侄子秦拱明在爲朝廷鎮壓沙普之亂時戰死;

這貌似有點讓人無法理解啊,在明末那種亂世,大家都在明哲保身,他們卻前赴後繼,趕着去投胎似的爲國捐軀,這是爲了什麼呢?是什麼讓他們對國家如此忠誠?史料中零星的記載或許能解釋他們爲了什麼:

據史料記載,秦良玉的父親,忠州貢生秦葵嘗謂諸子曰:“天下將有事矣,爾曹能執干戈以爲社稷者,吾子也。”

據史料記載,她的兒子馬祥麟爲國捐軀前曾寫信曰:”兒誓與襄陽共存亡,願母親大人勿以兒安危爲念!“

秦良玉的回信只有一句:”好!好!好!精忠報國,真吾兒!“

由此可見,秦家是有忠君愛國的傳統的,這樣一個以精忠報國爲家訓,滿門忠烈的家族都不能重用,那還有什麼人能用!

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五卷 第五十章 百萬大軍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第二卷 第十六章 新科狀元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二十九章 色胚公爵又作死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十五卷 第五十一章 恐怖的速度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七卷 第二十二章 名將聚首第十四卷 第五十一章 魚兒上鉤第十四卷 第三十三章 大戰之年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蘭開溜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資轉運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十四卷 第五章 提高產量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下)第十五卷 第十章 專業人才第十六卷 第六十三章 瓦刺覆滅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腳大汗第五卷 第三章 火炮來了第六卷 第六章 日月龍旗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卷 第二章 念師恩加官進爵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十八卷 第六十九章 橫跨美洲,攻擊英軍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九卷 第八章 列強訂購大明軍火第十四卷 第十二章 大明龍幣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產業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一卷 第九章 豪情滿懷築雄城第十七卷 第二章 雪域神犬第八卷 第十七章 淡水之戰第八卷 第十五章 初次交鋒第十七卷 第五十三章 開發新策略(上)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十四卷 第二十三章 席捲南亞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十七卷 第七十三章 科舉再臨迎盛事第十六卷 第二十五章 盛世長安(下)第二十三章 清洗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十八卷 第三十五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下)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三卷 第十八章 栽贓陷害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五卷 第五十七章 再潰千里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軍雲集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十二卷 第十五章 造訪呂宋第三卷 第四章 飛梭織機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四卷 第十四章 僵持不下第十八卷 第五十章 開始殖民,目標北美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六卷 第二十章 炮彈基數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二十二章 彈劾第十八卷 第二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姻緣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十三卷 第十九章 攔截商船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八卷 第二十三章 大明驚世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攔截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十五卷 第四十八章 明皇大怒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戰遵化上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五卷 第四十章 偷襲滿涇衛第九章 明爭第十八卷 第六十章 巡視東番,測試戰艦第十三章 神蹟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裝備初登場第三卷 第七章 糧食問題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
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五卷 第五十章 百萬大軍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十八卷 第五十三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中)第二卷 第十六章 新科狀元第十三卷 第三十一章 行險一搏第二十九章 色胚公爵又作死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十二卷 第一章 蒸汽輪船第九卷 第十七章 爭守護主臣全清光第十五卷 第五十一章 恐怖的速度第九卷 第十五章 謀東瀛父子齊上陣第十七卷 第二十二章 名將聚首第十四卷 第五十一章 魚兒上鉤第十四卷 第三十三章 大戰之年第十三卷 第十一章 荷蘭開溜第十五卷 第一章 精密機牀第六卷 第十三章 定遼右衛第十七卷 第六章 物資轉運第十一卷 第二十八章 傾盡全力滅建奴第十四卷 第五章 提高產量第十八卷 第五十四章 拉攏土著,籌建基地(下)第十五卷 第十章 專業人才第十六卷 第六十三章 瓦刺覆滅第三卷 第十六章 徐達後人第十六卷 第四十六章 跳腳大汗第五卷 第三章 火炮來了第六卷 第六章 日月龍旗第十四卷 第二十二章 推廣龍幣第十八卷 第十六章 打草驚蛇,以逸待勞第十卷 第二章 念師恩加官進爵第三卷 第十九章 少年高手第十五卷 第二十四章 加大投入(三更,感謝姆知起咩名好大大打賞)第十八卷 第六十九章 橫跨美洲,攻擊英軍第十八卷 第四十五章 鋼鐵巨獸,無敵戰艦(中)第一章 天啓六年第十卷 第二十五章 守襄陽義軍末路第十卷 第一章 覓良纔開科取士第九卷 第八章 列強訂購大明軍火第十四卷 第十二章 大明龍幣第十二卷 第十一章 整合產業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十一卷 第二十五章 斷頭樹下鐵頭精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十一卷 第九章 豪情滿懷築雄城第十七卷 第二章 雪域神犬第八卷 第十七章 淡水之戰第八卷 第十五章 初次交鋒第十七卷 第五十三章 開發新策略(上)第五卷 第十九章 郵局誕生第十四卷 第二十三章 席捲南亞第十七卷 第四十四章 親王級待遇第八卷 第七章 籌建特區第十三卷 第八章 天朝降臨第十七卷 第七十三章 科舉再臨迎盛事第十六卷 第二十五章 盛世長安(下)第二十三章 清洗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十六卷 第四十四章 何止百萬第十八卷 第三十五章 特種作戰初登場(下)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務百姓第三卷 第十八章 栽贓陷害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志展宏圖第十五卷 第五十七章 再潰千里第十三卷 第十二章 兵臨升龍第十三卷 第七章 大軍雲集第十卷 第十三章 公主萬里來相會第十二卷 第十五章 造訪呂宋第三卷 第四章 飛梭織機第十四卷 第二十四章 再赴歐陸第四卷 第十四章 僵持不下第十八卷 第五十章 開始殖民,目標北美第十五卷 第三十七章 黎塞留出手第十一卷 第十六章 屬國考生聚京城第六卷 第二十章 炮彈基數第十三卷 第二十五章 占城來歸第十七卷 第二十五章 大明崇正律第十一卷 第二十四章 戒急用忍圖發展第十六卷 第七章 發展方向第二十二章 彈劾第十八卷 第二十五章 突如其來的姻緣第十八卷 第四章 千萬平民大遷移第十八卷 第十二章 調動海軍,準備支援第十三卷 第十九章 攔截商船第五卷 第十五章 閻王急了第八卷 第二十三章 大明驚世第十五卷 第四十四章 死戰不退第八卷 第十一章 海上攔截第十八卷 第十一章 列強反擊,盟國告急第十五卷 第四十八章 明皇大怒第十二卷 第二十章 難續的戰火第二卷 第二十一章 戰遵化上第十五章 引導第十五卷 第四十章 偷襲滿涇衛第九章 明爭第十八卷 第六十章 巡視東番,測試戰艦第十三章 神蹟第十七卷 第七十六章 新式裝備初登場第三卷 第七章 糧食問題第十卷 第十七章 傳密旨張網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