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謀而後動

蕭墨軒夜裡睡的不安生,這一天在國子監也是迷迷糊糊,好不容易散了學,懶得行走,便在門口僱了頂小轎。

等到了家,見蕭侍郎已經先回來了,正坐在花廳長吁短嘆。

“爹爹又有什麼不順心的事?”蕭墨軒上前請安。

“軒兒你且坐下。”蕭侍郎見了兒子,心裡的煩悶頓時減了幾分。昨個經過一事,又知道蕭墨軒聰明,便想和他商量一下。

“今天皇上見了他們參景王的摺子,果然勃然大怒,把上書的御使痛斥一番,仍叫景王回京裡的府邸住着,絕口不提讓他歸藩的事。”

“張司業和高祭酒不是已經去找徐閣老和禮部吳尚書了嗎?”蕭墨軒愣了一下。

“徐閣老不知道爲什麼,連一句話也沒進。至於吳尚書,一副想做和事佬的樣子,上了個本,倒沒說景王的錯,只說景王還是立刻歸藩的好,卻也被皇上斥責了一番。”蕭侍郎的兩條帽帶,軟綿綿的耷到了肩上,沒了生氣。

蕭墨軒雖然也一直念着這事,但大多不過是心裡太激動,沒想到我也能參與核心政治論題研究,倒沒想的太多。這時見蕭侍郎悶悶不樂,便定下神來,仔細的去想這事,想看看能不能找到點頭緒。這不想還好,仔細一思量,心裡卻不由得咯噔一下。

嚴家父子的事,以前看書看電視也看的多了,弄權謀術自然是不必說,關鍵是他們有個習慣,做事喜歡趕盡殺絕,斬草除根。從這兩天的事來看,蕭侍郎明顯已經和高拱,張居正歸成了一黨。

高拱,張居正自己是知道的,這兩人後來還做到了內閣首輔的位子。他們兩個都做了首輔,同樣作爲黨派中堅的蕭天馭總不會連個名字都沒留下吧,但是蕭天馭這個名字卻似乎真的從來沒聽說過,難道說……蕭墨軒心頭閃過一絲不祥的念頭。

不行,不管是爲了自己這位慈父,還是爲了自己,都不能讓嚴黨得逞。

其實他並沒有想到,如果不是自己來了這裡,蕭墨軒早就成了一堆黃土了。蕭天馭更不會因爲這個兒子入監的事而和高拱,張居正熟識,又何談成黨。就在他醒來的那一刻,歷史,已經發生了小小的偏差。

“爹爹,依孩兒看,此事還是應該靜觀其變的好。因爲此事根本就無法可想,他們既然已經上了書,皇上非留景王在京城裡不可。”蕭墨軒仔細把嘉靖和嚴家父子做過的事想了一遍。

“哦?”蕭侍郎轉了下眼珠,不知道兒子又有什麼高論。

“爹爹更不要和高祭酒,張司業他們再上書去提讓景王歸藩的事。”蕭墨軒繼續說道。

“哦?”蕭侍郎更是不明就裡,難道景王還會開開心心的自己打道回府不成?

“爹爹您想想,皇上爲什麼會留景王在京裡?”蕭墨軒親自幫蕭侍郎沏上一壺清茶,用的是洞庭湖產的“君山銀針”,一根根芽葉躺在杯底,漸漸舒開了腿腳,清澈碧綠的竟似剛採下來一般。

“皇上自然是惱了那些摺子。”蕭侍郎把兒子親自沏的茶端到鼻下,聞了一下沁出的茶香,看着那碧綠一片,心裡的煩悶頓時去了小半。

“那便是了,那些摺子看起來像是參景王,其實說的卻是皇上呢。這時候爹爹再和其他大人提景王的事,皇上愛惜羽毛,只怕更是惱怒。”蕭墨軒微微一笑,端了個小凳坐到蕭侍郎腿邊,輕輕的幫蕭侍郎捶起腿來。

“不錯,有道理。”蕭侍郎被侍侯的舒服,愜意的靠在了雕花椅背上,半閉着眼睛想了一會,又點了點頭。

“皇上肩上擔的是大明的萬里江山,做起事來,只怕比爹爹你們更小心。所以,這事還得讓皇上自己去想清楚。”蕭墨軒繼續說道。

“那依我兒看,這書該怎麼上?”蕭侍郎坐起身來,徵求兒子的主意。

“依孩兒看,爹爹和諸位大人現在應該上表祝賀,並要求皇上封賞景王。”蕭墨軒端着小凳子換了一邊。

“那不正如了他們的意,景王便更有理由親近皇上了。”蕭天馭搖頭表示對此不贊同。

“正因爲親近了,所以皇上更不會把景王立爲儲君。”蕭墨軒胸有成竹的一笑。

“哦,這是爲何?”蕭侍郎感到有些詫異。

“孩兒這麼說,自己有孩兒的道理,爹爹就不必細問了。”蕭墨軒覺得把嘉靖老兒那個“二龍不相見”的心結說出來有些不妥當,想想還是賣了個關子。

“呵呵,你和爹爹也賣起關子來了。”蕭侍郎呵呵笑着在蕭墨軒腦門上輕輕拍了一下。

“而且,皇上既然已經給景王封了藩,卻把裕王留在了京裡,說明皇上心裡早就有了打算。事情鬧的越大,只怕對裕王反而越是不利。

皇上平日裡最恨的就是大臣們結黨,事情一鬧大,倒顯得是裕王在背後指使,而景王卻自始至終獨自面對風吹浪打。”蕭墨軒摸了摸被父親拍過的腦門。

這一次蕭侍郎沒有說話,只是微皺着眉頭,似乎也在思考着蕭墨軒說的話。

“所以皇上不是不知道景王違了祖制,只是景王是來京獻瑞的,伸手還不打笑臉人,更何況景王是皇上的親兒子。皇上不袒護他,那才奇怪了。”

“那……景王。”蕭侍郎張了張口,卻又覺聽了半天,蕭墨軒說的都有道理,可是讓景王呆在京中始終是塊心病。如果皇上不下令,恐怕他就真賴着不走,從以前的例子看,皇上十有八九是不會下這個旨。

“景王自然也要歸藩,但是卻不能是被逼走的,那樣皇上臉上也不光彩,得要讓皇上心甘情願的讓景王回去。”蕭墨軒又轉到蕭侍郎身後,幫父親捏着肩膀。

“皇上會降這道旨?”蕭侍郎又搖了搖頭,不置可否。

“皇上是個聰明人,但是他更要面子,他需要的只是一把梯子。”蕭墨軒的臉上泛起一陣神秘的笑意,“等事情平靜些,爹爹和諸位大人再尋個理由上書,皇上高興了,又有了個梯子,皇上也就會順水做了人情。而且景王在京城,未必肯安生,時間長了,總會留下點是非來。”

“你這法子倒似有道理,姑且可以試上一試。”蕭侍郎想了想,雖然覺得還是有些不確定,卻也沒有什麼更好的法子。手裡的杯蓋,輕輕的在杯壁上敲擊着,發出一陣脆響。

第40章 好好的第36章 絕境得生第1章 翰林新秀第22章 天指地使第28章 誰搞的鬼?第4章 殿前大法第36章 春暖第49章 抽絲剝繭第74章 撥動車輪第41章 血戰台州第3章 迷糊第21章 孃親的自豪第49章 疑慮第67章 蕭學第4章 殿前大法第34章 天生勇者第44章 認死理第10章 振武軍變第6章 張居正的心思第40章 向北第30章 寡人有疾第19章 疑心漸起第20章 好飯好菜第10章 混水相摸第3章 皇上參股否?第34章 天生勇者第2章 酒論天下第33章 談權論勢第36章 各有算盤第70章 念子第16章 會盟(一)第14章 耍威風第26章 風暴前兆第24章 爲誰而爭?第29章 裕王入宮第50章 初審吳府第25章 識人善用第11章 海上游戲第29章 蒼天之下第6章 當朝第一家第25章 靜默第27章 裕王的厚禮第3章 湊一盤馬吊第3章 俺答的禮物第16章 太監一樣可以有種第40章 主動被動第36章 金花定第30章 韃靼之心第48章 金殿鼓第31章 波中仙子第42章 兄弟之情第7章 到底誰的錯第19章 美人倚闌第1章 午門獻俘第45章 大事將至第10章 舉有怪異第10章 寒夜驚第39章 誘惑第18章 黃龍之怒第15章 燈下美人第18章 早該想到第11章 天降祥瑞第27章 無賴哲學第8章 九品對九品第4章 春第64章 海瑞之怒第25章 爭於不爭第51章 草原上的糧食第37章 險中求勝第27章 以騎戰騎第9章 寧家財女第2章 花嶼島之誤第16章 武力奪城第32章 建戌金菊第39章 誘惑第13章 淮南煙花地第4章 神魂顛倒第8章 來了……終於來了第6章 張居正的心思第47章 東門亂第9章 大礁第17章 又有喜事第3章 命自我立第2章 膚潤如玉第10章 喜笑顏開第49章 黃雀在後第27章 裕王的厚禮第21章 護花春泥第62章 赴任第13章 慣用戰術第3章 湊一盤馬吊第21章 厚禮第61章 青天在上第18章 五大罪第9章 蕭家有女已長成第18章 黃龍之怒第40章 天生陰陽第28章 醫癡第58章 清晨的陽光下第8章 學內羣毆
第40章 好好的第36章 絕境得生第1章 翰林新秀第22章 天指地使第28章 誰搞的鬼?第4章 殿前大法第36章 春暖第49章 抽絲剝繭第74章 撥動車輪第41章 血戰台州第3章 迷糊第21章 孃親的自豪第49章 疑慮第67章 蕭學第4章 殿前大法第34章 天生勇者第44章 認死理第10章 振武軍變第6章 張居正的心思第40章 向北第30章 寡人有疾第19章 疑心漸起第20章 好飯好菜第10章 混水相摸第3章 皇上參股否?第34章 天生勇者第2章 酒論天下第33章 談權論勢第36章 各有算盤第70章 念子第16章 會盟(一)第14章 耍威風第26章 風暴前兆第24章 爲誰而爭?第29章 裕王入宮第50章 初審吳府第25章 識人善用第11章 海上游戲第29章 蒼天之下第6章 當朝第一家第25章 靜默第27章 裕王的厚禮第3章 湊一盤馬吊第3章 俺答的禮物第16章 太監一樣可以有種第40章 主動被動第36章 金花定第30章 韃靼之心第48章 金殿鼓第31章 波中仙子第42章 兄弟之情第7章 到底誰的錯第19章 美人倚闌第1章 午門獻俘第45章 大事將至第10章 舉有怪異第10章 寒夜驚第39章 誘惑第18章 黃龍之怒第15章 燈下美人第18章 早該想到第11章 天降祥瑞第27章 無賴哲學第8章 九品對九品第4章 春第64章 海瑞之怒第25章 爭於不爭第51章 草原上的糧食第37章 險中求勝第27章 以騎戰騎第9章 寧家財女第2章 花嶼島之誤第16章 武力奪城第32章 建戌金菊第39章 誘惑第13章 淮南煙花地第4章 神魂顛倒第8章 來了……終於來了第6章 張居正的心思第47章 東門亂第9章 大礁第17章 又有喜事第3章 命自我立第2章 膚潤如玉第10章 喜笑顏開第49章 黃雀在後第27章 裕王的厚禮第21章 護花春泥第62章 赴任第13章 慣用戰術第3章 湊一盤馬吊第21章 厚禮第61章 青天在上第18章 五大罪第9章 蕭家有女已長成第18章 黃龍之怒第40章 天生陰陽第28章 醫癡第58章 清晨的陽光下第8章 學內羣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