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向北

大明嘉靖四十二年正月二夜。

韃靼土蠻越會州而叩邊關,兵鋒抵喜峰口,欲乘夜而入,長城邊將急報京師。

帝驚,急招內閣並兵部深夜入宮商議,蕭公時任文華殿大學士,亦奉詔入宮,因列候補,稱“聽政”雲。

“咚……咚,咚,咚”

“東方明矣,四海威平,鳳鳴,丑時!”

乾清宮丹前的四座鎏金香爐,不緊不慢的吐出一絲絲甜膩的檀香。上百盞明燭微微的搖曳着,把兩隻銅鶴的身影拉得老長,正聚在了隆慶帝的身上。

“諸位都是兩朝的元老。”隆慶帝擡了擡手,示意衆人安靜下來,“若論起軍政,朕興許尚且不如。”

“遼東軍敗,想必諸位已是知曉。”隆慶帝自嘲苦笑一聲,“到這時候,朕才知道,這個皇上當真是不好當。”

“適才軍部又報,圖門兵鋒已抵喜峰口,諸位卿家如何是看?”隆慶帝一語既畢,落下眼來只看着衆人。

“陛下。”兵部尚書楊博上前一步,“韃子冬春之際,缺衣少糧,興兵叩關向來常見。臣以爲,只須吩咐邊軍力守,拒韃靼於長城之外,時久必退。”

“只是……”楊博微微頓首,“眼下遼東新敗,兵力大損,又折總兵楊照,需得儘快周張。”

“楊卿所言有理。”隆慶帝點了點頭,“楊卿既掌兵部,此等之事,便與內閣諸位相商而行便是。”

“臣,遵旨。”楊博應了一聲。退入列中。

“殿中六位大學士,難道再無話說?”等楊博退下,隆慶帝的目光又在四邊略掃一圈。

“楊尚書所奏,正是臣等所思。”內閣首輔徐階,見其他幾個目光都落在了自己身上,略一思量,開口說道,“三萬騎兵,雖是大損,可依我大明國力。也並非傷筋動骨。只要楊尚書安排無誤,臣等一應接應協辦便是。”

“哦。”隆慶帝應了一聲,又是微微點頭,目光卻轉到了蕭墨軒身上。“蕭卿,你可又何見地?”

“萬歲。”蕭墨軒尚未開口,便聽見殿門外一聲輕呼。

“報。”隆慶帝猛得擡起頭來,朝着門邊看去。

“啓奏萬歲,適才兵部來報,土蠻謀喜峰口未遂,轉古北口。潰邊牆而南,掠順義、三河。”殿門開處。馮保疾步而入,大聲奏倒。

“無能……”隆慶帝的眼間滲出一絲怒意,包括馮保在內的殿中八人頓時也是一起低下頭來,不敢仰視。

“嚴防死守,可是防得住,守得住?”隆慶帝“轟”的一拳砸在案上,立起身來。

“皇上。”徐階嚥下一口唾液,“韃靼南下,向來攻我長城衛戍一點,我軍雖陳兵百萬於境。亦難相顧。”

徐階說地倒也是實情,明廷雖陳兵近百萬於九邊,可是漫漫萬里長城,分了開來。除了幾座大的關隘,各個點上,並沒有太多的兵力。

“長城年年修。韃靼年年入,且還是不如拆了算了。”隆慶帝冷哼一聲,拂袖坐下身來。

此言一出,除了蕭墨軒之外,也是人人面面相覷。

“皇上,當立刻下旨戒嚴京師,以防韃靼。”徐階也是愣了半晌,才反應過來。

“那明年呢?後年呢?”隆慶帝冷笑一聲,不以爲然,“朕和太上皇,還有你們,都被困在這京城裡頭,任由他們胡爲,又與“庚戍之變”何異?”

“咚……”幾乎每個人的心裡,都像是受了一記重錘,壓得有些透不過氣來。

“蕭卿,適才朕問話於你,你尚且未答。”隆慶帝回過身來,目光又落到了蕭墨軒身上。

“聖上。”蕭墨軒四顧一眼,似乎有些猶豫,但立刻又鼓起了勇氣,“臣以爲,依眼下形勢,當是以議和爲妙。”

“議和?”大殿裡頭,頓時就像是炸開了鍋一般。

“陛下可依土蠻所願,封其爲王,允其納貢。遣使議和,請其退兵。”蕭墨軒咬了咬牙,將話一口氣說完。

“蕭大人……”張居正心頭猛得一驚,朝着蕭墨軒連連擺手。

“荒唐。”楊博本就是軍旅出身,性烈如火,當下就跳將起來,“土蠻挾三衛以窺薊遼,欲以求王。敵方憑陵以對,若準其所許,小小土蠻定是以爲我大明朝

他。制和在彼,其和必不可久。”

“況且土蠻此舉爲犯順,順義法王卻是效順,無功與有功同封,非但朝野寒心,亦見笑與俺答,關外諸部,必愈輕我大明。”楊博怒聲喝道,“蕭大人也是屢立戰功之人,豈與小人一般龜縮怕事,難道是被富貴掩住了眼。”

“聖上。”楊博刷的轉過身來,對着隆慶奏道,“臣雖不才,願提五萬精兵,斬土蠻於關內,既死無憾。”

“其實楊大人所想,也正是在下所願。”蕭墨軒被楊博呵斥一陣,倒也臉色不變,只是微微笑道,“可楊大人該是知道,自‘土木堡之變’之後,我大明邊軍多次出關,搗毀韃靼各部巢穴。”

蕭墨軒正身挺腰,侃侃說道;“成化九年,陝西總兵官許寧、遊擊周玉各率兵四千六百、從榆林紅山兒出境,搗滿都魯八百帳於紅鹽池,迫滿都魯遷徙北去,不敢復居河套數年。此後弘治,正德,嘉靖諸年間,我大明邊軍亦多次出關搗巢。可北方韃靼歷達延,到打來孫,再到眼下的土蠻,亦如詩中所云‘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如此這般,再過上一百年,我大明北邊亦不能平,即使斬殺土蠻一人,又有何用?”蕭墨軒的聲音無形之中提高了幾分。

“呵呵,那便請蕭大人賜教。”楊博冷哼一聲,略微拱了拱手。

“聖上,臣請請《大明混一圖》示衆。”蕭墨軒幾步走到大殿正中,俯身請道。

“准奏。”隆慶點了點頭,又向馮保看了一眼,馮保立刻會意,踏步退出殿外,未過許久,便見幾個太監擡着幾座支架和一副長絹走了進來,又小心的展了開來。

只見這幅地圖上,以大明爲中心,東起東瀛,西至歐洲,北括韃靼,南達爪哇。在左下方,甚至大抵詳細的畫出了非洲的模樣。

“諸位大人比在下閱歷豐富,想該是知道,此圖乃是洪武二十二年,由太祖皇帝命人所繪。”蕭墨軒指着地圖說道,“可諸位可想過,這圖上爲何沒有國境?”

“嗯?”這幅地圖雖是一直藏於宮中,可徐階等人身居朝廷多年,也曾是見過,此時見蕭墨軒問起這個,頓時不由一愣。

“詩經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蕭墨軒不緊不慢地說道,“可自晉以來,我中華數淪陷於蠻族之手,無一次不是自北方而入。太祖雄心,立此圖而明志,望我輩也。”

“蕭大人的意思是?”楊博有些愕然的看着蕭墨軒。

蕭墨軒暫且沒有說話,而是把手輕輕的按在了《大明混一圖》上邊,輕輕的向着上方移去。

“蕭大人,當年成祖爺五次北伐,尚不能平北方。”郭樸頓時也是目瞪口呆。

“聖明天子並非只守祖宗基業,郭大人意思,是當今聖上不能比過成祖爺?”蕭墨軒呵呵一笑。

“這……”郭樸有些不悅的皺了皺眉頭,“那便請問蕭大人,若要勞師北伐,錢糧從何而來;大軍遠征,戰馬又從何來?蕭大人掛職戶部,又曾在兵部任職,該是知道。汲天下而圖霸業,亦非聖明天子所爲。”

“無須汲天下錢糧,亦無須大軍遠征,戰馬只負輜重便可。”蕭墨軒淡然說道,“在下請許土蠻所請,只爲一時爾。”

笑話,可能嗎?殿中幾人,除了張居正之外,都是禁不住面露譏笑。

當着皇上的面,這個牛可吹大了,看你該是如何收場纔是。

只有張居正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些什麼,卻又把話吞了回去。

“若是蕭大人有此之志,臣等自當相持。”郭樸忍住面上的笑,朝着隆慶帝奏道。

“臣附議。”郭樸話音剛落,張居正也上前一步。

“餘下幾位閣老並楊尚書何言?”隆慶帝像是鬆了口氣似的開口問道。

“微臣只是想問蕭大人,此番舉動有幾成把握?”徐階沉思片刻,開口問道。

“毫無差錯。”四個字從蕭墨軒的嘴裡蹦出,像是四塊巨石,震得各人心裡都是震動。

“若是如此……臣也附議。”徐階抿了抿嘴,拱手回道

第56章 風俗?第74章 撥動車輪第53章 暗影潛行第3章 庭舞八佾第34章 天生勇者第12章 今夕舞第9章 夜半驚第26章 出大事兒了第23章 也許錯了第45章 種葫蘆?第26章 風暴前兆第9章 大礁第13章 國門萬里第28章 影影影第33章 看熱鬧第26章 舊相識第50章 遠征計劃第30章 口令第4章 老不與少爭第45章 早該享福第30章 口令第11章 外相內相第6章 當朝第一家第36章 金花定第25章 送上門的人才第31章 兵者詭道第39章 兵臨城下第9章 九九歸一第1章 誰有可爲第35章 左右爲難第22章 另類的神機妙算第5章 金殿驚變第57章 春心萌動第46章 吉時第52章 關鍵證據第18章 海不揚波第3章 湊一盤馬吊第45章 偷歡?第26章 出大事兒了第47章 鄢元川的道理第2章 國手聚診第27章 一份大禮第26章 出大事兒了第34章 初政第52章 關鍵證據第18章 不肖子誤人第4章 潛在同黨第20章 在此一戰第9章 斷其一臂第31章 我不知道第47章 鄢元川的道理第69章 最佳配比第21章 厚禮第23章 地震西北第9章 寧家財女第31章 波中仙子第6章 背後之人第44章 認死理第59章 走私的總督第17章 又有喜事第23章 醉酒迷魂第20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19章 白板聖旨第17章 疑惑第25章 心事第35章 大明火德第2章 膚潤如玉第44章 認死理第25章 送上門的人才第15章 中計第11章 命中剋星第61章 青天在上第44章 認死理第32章 械鬥第48章 金殿鼓第31章 沒頭緒第38章 蕭府愁雲第35章 良知忠魂第53章 寧波港的壓力第10章 千帆競流第50章 暗戰第9章 目光第74章 撥動車輪第27章 落葉欲歸第19章 如遭雷擊第33章 萬罪歸我第27章 此乃天意第15章 燈下美人第22章 真假倭寇第34章 淵源第14章 翻過一頁第46章 真正的目的,宿命第7章 野心第34章 神秘番子第45章 早該享福第33章 談權論勢第1章 寫生奇遇第47章 流言第5章 金殿驚變第23章 是福是禍?
第56章 風俗?第74章 撥動車輪第53章 暗影潛行第3章 庭舞八佾第34章 天生勇者第12章 今夕舞第9章 夜半驚第26章 出大事兒了第23章 也許錯了第45章 種葫蘆?第26章 風暴前兆第9章 大礁第13章 國門萬里第28章 影影影第33章 看熱鬧第26章 舊相識第50章 遠征計劃第30章 口令第4章 老不與少爭第45章 早該享福第30章 口令第11章 外相內相第6章 當朝第一家第36章 金花定第25章 送上門的人才第31章 兵者詭道第39章 兵臨城下第9章 九九歸一第1章 誰有可爲第35章 左右爲難第22章 另類的神機妙算第5章 金殿驚變第57章 春心萌動第46章 吉時第52章 關鍵證據第18章 海不揚波第3章 湊一盤馬吊第45章 偷歡?第26章 出大事兒了第47章 鄢元川的道理第2章 國手聚診第27章 一份大禮第26章 出大事兒了第34章 初政第52章 關鍵證據第18章 不肖子誤人第4章 潛在同黨第20章 在此一戰第9章 斷其一臂第31章 我不知道第47章 鄢元川的道理第69章 最佳配比第21章 厚禮第23章 地震西北第9章 寧家財女第31章 波中仙子第6章 背後之人第44章 認死理第59章 走私的總督第17章 又有喜事第23章 醉酒迷魂第20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19章 白板聖旨第17章 疑惑第25章 心事第35章 大明火德第2章 膚潤如玉第44章 認死理第25章 送上門的人才第15章 中計第11章 命中剋星第61章 青天在上第44章 認死理第32章 械鬥第48章 金殿鼓第31章 沒頭緒第38章 蕭府愁雲第35章 良知忠魂第53章 寧波港的壓力第10章 千帆競流第50章 暗戰第9章 目光第74章 撥動車輪第27章 落葉欲歸第19章 如遭雷擊第33章 萬罪歸我第27章 此乃天意第15章 燈下美人第22章 真假倭寇第34章 淵源第14章 翻過一頁第46章 真正的目的,宿命第7章 野心第34章 神秘番子第45章 早該享福第33章 談權論勢第1章 寫生奇遇第47章 流言第5章 金殿驚變第23章 是福是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