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治世惟中

北京,紫禁城。

“六更……卯時到。”一陣少了幾分陽氣的喊聲,從鐘鼓樓方向遠遠的傳了過來。聲音有些虛,聽起來像是從哪個角落發出的嗚咽。

“你可知道,十二個時辰,夜裡頭有六更,爲何只打五更,卻少打了六更?”太上皇嘉靖帝經過李神醫的一番調理,氣色已經好了許多。

做人的,往往都是這番模樣,東西在手上的時候,總是想不開。等真放下了,卻啥都想明白了。

“事關大體,皇上不敢擅自決斷,才命奴婢來請太上皇的意思。”馮保嘴裡回的話,和嘉靖帝問的有些牛頭不對馬嘴。

“六更天不打,是因爲五更天的鬼在轉,怕驚了鬼。”嘉靖帝把玉杵拿在手裡把玩着,“可一日之計在於晨,五更天的時候,也該是起來料理料理了。雖然不打六更,可誰都知道天快要亮了。”

“太上皇是說,天快要亮了?”馮保低着頭,間或擡起來偷瞥一眼。

“這怪不得朕,朕坐了幾十年的朝堂,即便是朕歸了天,有些東西也帶不走,到後頭還是得皇上自個決斷。”嘉靖帝微微一笑,搖了搖頭。

“太上皇仙體安康,享壽萬年。說這樣的話,豈不是要痛死奴婢們了。”黃錦和馮保同時回話。

“你們活個萬年給朕看看?”嘉靖帝不屑的掃了一眼兩人,“就是陳老祖,也只活了八百年。有些東西放下了,也就不必再去想了。”

“折煞奴婢們了。折煞奴婢們了。”黃錦和馮保又是一陣異口同聲。

“朕說自個帶不走,黃伴。你不也是。”嘉靖帝見兩人總是同聲,不禁笑了出來。

馮保是黃錦一手帶出來的,故而嘉靖帝纔拿此說笑。

“朕算是想明白嘍。”嘉靖帝若有所思地說道,“朕修道這麼些年,若不經這些變故,倒還轉不過來。這一番大病,倒是因禍得福了。”

“朕心念玄法,常思效文景二帝無爲而治。”嘉靖帝把手放在蓮臺邊的欄杆上,輕輕地拂拭着,“可天下非一人之治。林雷這句話朕常掛在嘴邊,之前卻是沒想明白,朕想無爲而治,卻說的不是一成不變,即便是祖制,該改也得改改。”

“無爲而治,無爲而治,說地不是朕一人,也不是當今皇上一人,而是天下人。”嘉靖帝輕聲嘆道。“無爲而治,該是全天下的人。人人無私心,無貪慾,纔是無爲而治。可朕之度得了自個一人,卻度不了全天下的人。”

“蕭子謙當年曾經和朕說過,西洋曾經有一學者,曾說出過什麼共產主義”嘉靖帝甚有些費解的繼續說道,“倒也不知道蕭子謙到底是從何聽說如此多西洋的東西。這時候越長,朕倒是越看不透他。”

“聽說他還會說西洋人的話?”嘉靖帝好奇的看着瘋保問道。

“奴婢……奴婢也是有所耳聞。”馮保一時間不知該如何回答。

“還是皇上睿智。”嘉靖帝也不再追問,“這樣的人,就撒了手讓他去做,既然看不懂。也就不必去要這個虛名。非得摻和上去,反弄得亂了套。只要他是爲了朝廷。爲了我大明朝。”

“太上皇一如聖明。”黃錦和馮保又同聲回道。

“朕剛纔說到蕭子謙說的那個什麼共產主義。”嘉靖帝又把話轉了回來,“據那西洋學者所言,人人心事勞作,人人無私心,天下糧貨充足,百姓人人可取所需,這便就是共產主義。依朕看,若真到了這樣,這纔是真的無爲而治。”

“可……只這人人心事勞作,人人無私心,便就是難於上青天。”黃錦忍不住接過了話來。

“子謙也是這般所說。”嘉靖帝點了點頭,“他也說這共產主義,只是個水中月,夢中花罷了,用來空想來行,卻吃不得,用不得。故而這無爲而治,倒也是難上加難,該動地時候還是得動。”

“敢問太上皇的意思是?”馮保聽了半天,也吃不準該如何向皇上回稟。

“黃伴,從夏商開始,這歷朝歷代,倒是換了幾家?”嘉靖向黃錦問道。

“夏商周,之後有秦漢晉,再後又有唐宋。”黃錦回道,“元當年雖是異族,可蒙古諸部中,有數部在太祖和成祖時已歸降我大明,按照太祖和成祖的意思,也算得是一家。”

“湊上幾個亂世之時,少不得數十家稱帝。”嘉靖帝又點了點頭,“家家打的旗號,都是爲民,可真正出身草莽者,只有本朝太祖一人而已。”

“太祖爺出身草莽而得天下,恢復我炎黃貴胄,實乃千古一帝。”黃錦和馮保回這話的時候,倒是心有由衷。

“治世惟中。”嘉靖帝又拋出一個詞來,“這也是蕭子謙說的,皇上和他在一起時長,也不會沒聽過。”

“治世之重,不在上,也不在民,最重者,卻在居中。”嘉靖帝解釋給黃錦和馮保聽,“中間者,承上啓下也。此間亂,則天下亂;此間平,而天下平。”

“太上皇所說的中間者,指的可是朝中和地方上的諸位大人?”馮保小心的問道。

“是也,非也。”嘉靖帝搖頭回道,“你等兩人,不也是中間者,看起來雖是奴婢,可若是亂了,卻亂得是天下。”

“奴婢們不敢。”黃錦和馮保連忙磕頭。

“知道你們忠心。”嘉靖帝揮了揮,讓兩人起聲,“可中間者,也不限於此。地方上地大戶,常常手握一地百姓生計,不也是中間者。”

“朕統大寶數十年,我大明曆年來的錢糧賦稅,朕都親自過目審查。”嘉靖帝說道,“其中的不平之處,朕豈是不明白?”

“治世惟中,可亂世也惟中,百姓們起事,亂的是一地,他們亂了,亂的卻是我大明朝。”嘉靖帝又嘆一聲,“蕭子謙,聰明人吶。”

“那又該如何是好?”馮保頓時也傻了眼。本來今個是奉了隆慶帝的秘旨,來請太上皇拿個主意,可聽了半天,卻越聽越怕。

“一時間動不得。”嘉靖帝苦笑了一聲,“若是能動,朕也早就動嘍。難道你們以爲朕真是昏君不成?”

“那高閣老他們?”馮保想了一下,開口問道,“諸位閣老那裡該如何去回?”

“誰說了出來的,便就讓誰去拿了主意。”嘉靖帝訕笑道,“其中的利害,他們也不會不知道。”

“奴婢明白了。”馮保頓時眼前一亮。

“知道了就去罷。”嘉靖帝微微閉上了眼。馮保得了話,小心地道了聲安,退了出去。

“太上皇,其實這稅改,倒真是好法子吶。”看着馮保退了出去,黃錦不無可惜的說道。

“朕也明白。”嘉靖帝皺了下眉頭,“可歷朝歷代的改制,涉到了這一步,卻無不兇險。眼下國事艱難,再添不得亂。”

“南方戰起,東南的海貿已經斷了,又要軍餉。”黃錦憂心忡忡,“今年這個光景,皇上怕是難了。”

“蕭子謙年齒尚幼,他有的是時間。”嘉靖帝也帶着幾分憂鬱,也有幾分期盼。

嘉靖帝滿懷着期盼朝着南方看着,而此時身在南方海上地蕭經略,卻陷入了進退維谷地地步。

佛朗機人果然乘夜從北邊把炮臺上的大口徑地火炮移了過來,眼下天色尚黑,胡亂的朝着海上放着,雖然沒有準頭,可是眼下着再過大半個時辰天色就亮了,而拆卸火炮,可沒那麼快,到時候兩艘陷進海泥裡的封舟就要成了活靶子。

“大人,其實不用如此焦慮。”徐渭望了半天,忽得回頭對蕭墨軒說道。

媽的,光一艘裸船就要五萬兩白銀,再加上船上的火炮、器具等等,至少十萬兩以上,我能不急嘛,蕭墨軒有點亂了手腳。雖然第一目的是在珠江口的海面上攔截佛朗機人回救的艦隊,就算少了兩艘封舟也未必不能,但是隻要一想,就會覺得肉疼。

“大人,原先圍而不打,並非是說真打了,西洋火炮船就不回救,而只是爲了減少損耗罷了。”徐渭提醒蕭墨軒,“既然到了眼下的地步,不如……”

“文長先生的意思是。”蕭墨軒一下子回過了神來,“先攻了上去?”

“佛朗機人的火器,與我不相上下,可若論近戰交兵,我軍卻是略勝一籌。”徐渭指了指天上,“眼下天色尚且未明,黑夜之中,火器的威力本就有限,近了身倒不如兵刃了。”

第42章 損招第1章 土豆燒牛肉第37章 天水冰山錄第28章 長城西隘第45章 偷歡?第32章 進京第4章 殿前大法第41章 向南第24章 洗牌第10章 遺詔第10章 舉有怪異第6章 東方的野心第47章 流言第37章 永康模式第32章 豆子上火第50章 遠征計劃第30章 寡人有疾第46章 真正的目的,宿命第15章 如此立威?第23章 地震西北第23章 也許錯了第15章 燈下美人第22章 天指地使第14章 霧裡看花第18章 海不揚波第59章 走私的總督第3章 庭舞八佾第24章 不安頓的內閣第28章 好禮難消第4章 除夕紅第39章 盡忠報國第33章 談權論勢第1章 寫生奇遇第18章 海不揚波第28章 醫癡第25章 靜默第14章 霧裡看花第33章 輸給了墨子第16章 會盟(一)第22章 真假倭寇第2章 花嶼島之誤第14章 耍威風第41章 難題第11章 流行上辭呈第19章 三教九流也大才第14章 無眠夜第7章 到底誰的錯第12章 利益團伙第9章 目光第25章 又生變故?第15章 中計第65章 雙犬會第52章 關鍵證據第13章 慣用戰術第35章 迎頭棒喝第12章 利益團伙第3章 誅族之罪第21章 護花春泥第29章 同生共死第66章 橫嶼之危第11章 天降祥瑞第23章 三才奇陣第18章 海不揚波第37章 俺答黃金史第11章 飛騎南下第25章 嚴府之邀第27章 一份大禮第54章 打草驚蛇第37章 金翅大鵬第11章 流行上辭呈第22章 真假倭寇第8章 洽情陷情第17章 又有喜事第46章 分人情第47章 鄢元川的道理第14章 霧裡看花第4章 除夕紅第7章 計定東南第26章 探口風第30章 口令第2章 膚潤如玉第50章 初審吳府第4章 老不與少爭第21章 八月十八第32章 清風明月第7章 計定東南第50章 初審吳府第6章 張居正的心思第3章 庭舞八佾第8章 學道理第18章 汪洋大海第7章 辛卯日朔第22章 二牛相角第58章 清晨的陽光下第33章 談權論勢第20章 煙籠碧紗第39章 兵臨城下第33章 輸給了墨子第24章 爲誰而爭?
第42章 損招第1章 土豆燒牛肉第37章 天水冰山錄第28章 長城西隘第45章 偷歡?第32章 進京第4章 殿前大法第41章 向南第24章 洗牌第10章 遺詔第10章 舉有怪異第6章 東方的野心第47章 流言第37章 永康模式第32章 豆子上火第50章 遠征計劃第30章 寡人有疾第46章 真正的目的,宿命第15章 如此立威?第23章 地震西北第23章 也許錯了第15章 燈下美人第22章 天指地使第14章 霧裡看花第18章 海不揚波第59章 走私的總督第3章 庭舞八佾第24章 不安頓的內閣第28章 好禮難消第4章 除夕紅第39章 盡忠報國第33章 談權論勢第1章 寫生奇遇第18章 海不揚波第28章 醫癡第25章 靜默第14章 霧裡看花第33章 輸給了墨子第16章 會盟(一)第22章 真假倭寇第2章 花嶼島之誤第14章 耍威風第41章 難題第11章 流行上辭呈第19章 三教九流也大才第14章 無眠夜第7章 到底誰的錯第12章 利益團伙第9章 目光第25章 又生變故?第15章 中計第65章 雙犬會第52章 關鍵證據第13章 慣用戰術第35章 迎頭棒喝第12章 利益團伙第3章 誅族之罪第21章 護花春泥第29章 同生共死第66章 橫嶼之危第11章 天降祥瑞第23章 三才奇陣第18章 海不揚波第37章 俺答黃金史第11章 飛騎南下第25章 嚴府之邀第27章 一份大禮第54章 打草驚蛇第37章 金翅大鵬第11章 流行上辭呈第22章 真假倭寇第8章 洽情陷情第17章 又有喜事第46章 分人情第47章 鄢元川的道理第14章 霧裡看花第4章 除夕紅第7章 計定東南第26章 探口風第30章 口令第2章 膚潤如玉第50章 初審吳府第4章 老不與少爭第21章 八月十八第32章 清風明月第7章 計定東南第50章 初審吳府第6章 張居正的心思第3章 庭舞八佾第8章 學道理第18章 汪洋大海第7章 辛卯日朔第22章 二牛相角第58章 清晨的陽光下第33章 談權論勢第20章 煙籠碧紗第39章 兵臨城下第33章 輸給了墨子第24章 爲誰而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