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二王入京

隆慶四年,三月二十。歸化。

一彪輕騎,裹着滿身的風塵,朝着歸化城東門疾馳而入。馬上的金鈴一路“叮叮”作響,門邊的守衛和路邊的行人紛紛向兩邊閃過躲避。

當今的歸化,已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除了在關內緊要的當口,比如京城和大同這樣的重鎮布有眼線。對於韃靼人更爲倚重的草原,除了潛伏在各大部族裡的眼線外,歸化城的遊騎斥候,也是常常四處出沒。

韃靼人雖是沒有實力去學着大明建起一個遍佈各地的郵驛系統,可是若遇見有金鈴傳音入城的情形,定是有什麼大事發生了。這時候別說是稍有阻攔,就算是躲得慢了點,馬上的鞭子抽下來,挨着了也沒處申冤去。

“父王。”黃臺吉手裡拿着一份急報,直入王庭,卻見俺答不動聲色的端坐在大殿內,連忙放慢了腳步,走到俺答聲邊,又輕聲喚了聲“父王”。

“父王,全寧果然丟了。”黃臺吉單膝半跪在地上說道,“我們放在薊州的探子回報。戚繼光已經在集結大軍,準備出關。”

“圖門呢?”俺答雖是在儘量保持着冷靜,肩膀卻不禁微微一震。

“已由明國遼東副總兵李成樑押解,打算送到北京,聽說走得是居庸關的路。”黃臺吉答道。

“李成樑……嘶……”俺答微吸一口冷氣,“這個名兒,從前倒像是從來沒聽說過。”

“聽說此人原本只是一參將,也是蕭墨軒提拔上來的,這一回是第一次領軍出關。”黃臺吉補充說道。

“哦,蕭墨軒……嘶……第一次領軍出戰?”俺答擡起頭來看着屋頂,似乎若有所思“可打聽清楚了,到底帶了多少兵?全寧是怎麼拿下來的?”

“確是只有兩千五百人。”黃臺吉肯定的答道,“明軍先用火炮轟擊全寧,圖門和蘇巴海引軍出戰,與明軍打了一場馬戰,非但未勝,反是被明軍挫了銳氣。”

“又被潛伏在全寧城裡的明軍奪了城門,進退不得,明軍用火器強攻,圖門若是不降,只怕也會落得一個和蘇巴海一樣身死的下場。”

“蘇巴海死了?”俺答瞪大了眼睛,直直的看着自己的兒子。

“據說是被明軍義州遊擊線補袞所殺。”黃臺吉點了點頭。

“唉……”俺答沉默許多,長長的嘆了一口氣,整個人的精神也像是頹廢了許多。

“父王,眼下左翼諸部無主,我們是不是……”黃臺吉試探着問道,“日後明庭若是問起來。我們就說是出兵相助,再把吞進去的還出來也不遲;若是不問……”

“糊塗!”俺答猛得一拍身側的椅把,因爲出聲太猛,又連連的咳嗽起來,黃臺吉連忙從草墊子裡倒出一杯熱的奶茶送了過去。

“戚繼光已經在集結大軍,準備出關,明國擺明了是要自己去摘果子。”俺答接過黃臺吉遞過來的奶茶,喝了幾口,逐漸的順過了氣。

“戚繼光是什麼人?此人一生征戰無數,幾乎未嘗敗績。兩千多明軍就能拿下全寧,還打得是我們韃靼人最擅長的馬戰。”俺答嘆聲說道,“一個小小的李成樑,從來沒聽說的人,領着兩千五百人就能打下全寧,還殺了蘇巴海,擒了圖門。戚繼光出關,至少幾萬的大明,你若是不小心撞上去,丟了性命還得讓我去賠罪。”

“明人,豈是這麼好算計的。”俺答垂下眼皮,聲音越說越低。“王崇古,譚綸,戚繼光,還有這個什麼李成樑。”

“明人什麼時候出了這麼多善戰的人,這些人……都不可怕。只有那個京城裡那個姓蕭的……”

“咱們從關內弄來硝石那些東西,還剩下多少?”俺答擡起頭來,朝黃臺吉問道。

“關內一直控着,那貨色比銀子還貴,又查的緊,眼下運過來的,也只有四千多斤,已經賣了出去快兩千斤,畏兀兒和瓦剌人出的價都高,眼下倒是不虧了。”

“還算這些小帳做什麼。”俺答輕輕的哼了一下,“那還有兩千多斤,全封了起來,不許再漏出一絲一毫出去。”

“父王的意思是?”黃臺吉皺了下眉頭。

“咱也好幾年沒入關過了。”俺答扶着椅把,緩緩的站起身來,“準備一下吧,咱也去北京城看看漢人的花花世界,多少年了……一直想去北京城裡看看……”

“那畏兀兒和瓦剌那邊。”黃臺吉仍是有些遲疑,“那可是幾萬兩金銀換來的,況且這事兒,眼下明庭和蕭墨軒也已經知道了,還要全交了出去?”

“幾萬兩?”俺答哼哼冷笑一聲,“眼下怕是還不夠頂起人家紫禁城裡的一根柱子。”

“多少年了,咱也多少年沒見着圖門了,乘這個時候去看看,沒準……日後……歸化就先交給你。若是回不來……”俺答沒有再看着黃臺吉,而是像喃喃自語一樣嘀咕着。

大明隆慶四年,三月二十三。

北京城雖仍是春寒料峭,可從北面傳來的消息,卻像是一股暖流一樣四處激盪着。

圖門從居庸關被押解入京的消息,朝廷雖是百般限制,卻瞞不過四處瘋傳的小道消息。

曾經禍害薊遼十多年,甚至曾經從長城直驅而入,在京城附近耀武揚威的韃靼土蠻汗,已經被朝廷的遼東副總兵李成樑所擒,今個下午就要押進京城。

京城的茶館曲苑,就算那些平日裡最能穩住的氣老爺們,一個個也是眉飛色舞,掩飾不住臉上的神情。

多少年了,自從宣宗皇帝之後,咱大明一直都是被北面的韃子壓着掐。“土木堡”之變,誤了多少軍功世家的子弟不說,甚至把一個英宗皇帝都賠了出去。

幾年前蕭大學士以一文士領軍毀了板升,大同總兵劉漢又在黃河峽谷大敗俺答,雖是大快人心,似乎朝廷對北方的武功有了上升的勢頭。

可轉眼之間,遼東軍出關的三萬人馬又折了兩萬,就連領軍的總兵官都被韃子砍了腦袋。曾經在板升大發神威的蕭大學士也蔫了。不但力主要和韃子和談,還要每年賠上幾萬兩銀錢去養着韃子。

蕭大人的口碑,雖是沒得說,朝廷上下的人都仰望着,可偏偏就做下這麼擋子個糊塗事兒。士可殺不可辱,蕭大人,昏招,年紀不大,怎麼也糊塗着呢。

雖然都不明說,可京城內外,因爲這事扼腕的人大有人在。甚至還有許多人私下嘆息,只怕是朝廷養虎爲患,日後蕭大人的美譽沒準就要毀在這件事兒上。

可是眼下陡然之間,卻傳來了朝廷大軍攻陷全寧的消息,一時之間,大明朝上上下下的人都有些蒙了。

當年幾萬人都打不過的韃子,眼下怎麼隨便派個兩三千人就收拾了?據說還打的是韃子最擅長的馬戰。

不過雖然有些鬧不明白,可打了勝戰畢竟是個喜慶的事兒,更何況還抓了個什麼土蠻汗來,大部分的百姓,只知道韃子,也就最近聽見京城裡的老爺們四處傳說,才知道韃子的頭頭叫土蠻。

而蕭大人以前和韃子和談的事兒,也頓時就變成了韜光養晦,忍辱負重的英雄好漢所爲。

可惜大人們眼下都是閉口不談,偶爾茶樓裡上來幾個在各部的大人家裡做事的,或是各衙門裡的雜役就成了大家追捧的對象,也不管是禮部的還是國子監的,反正是個能打聽到消息的人就成。就連平日裡最不被待見的詹事府裡的人,也成了搶手的熱餑餑,隨便進個茶樓都有人請喝茶聽小曲。

眼見着這些年來,朝廷南征北戰的,就連最難伺候的韃靼人也栓進了套子,難道咱大明朝眼下的武功已經超越了洪武和永樂兩位爺,功蓋漢唐了不成?

大明的百姓,向來最關注的還是關外的韃子。南方雖然打了倭寇和南洋,可一個個居然都覺得順理成章,只有這回,才真覺得揚眉吐氣了。這可是國朝百年以來,莫大的軍功吶。

據說要押解土蠻汗進城的東直門,早就擁了一羣又一羣準備看熱鬧的人,如果不是怕官府怪罪下來,只怕都要爬到城樓上去了。至於臭雞蛋,爛菜葉這些用得上場的道具,那自然是必須的,早就準備充足,就等這場大戲的主角土蠻上場了。在大家的想象當中。土蠻肯定是和從前被押解回京的倭寇一樣,被關在四面透光的木籠子裡,只lu出一個腦袋來。

五城兵馬司的差兵是忙得最厲害的,東直門邊擁了這麼多人,就連從大運河進出城的商隊和行人都無法順利出入。來回拉着清理了好幾次,可人卻是越清理越多。

到了最後,五城兵馬司的人也懶得管了,反正這些人只是擁在街道上,既沒有衝門,又沒有擋住皇上和各衙門老爺的官道。上頭更是沒有任何指令下來,說是要在東直門邊戒嚴,乾脆就隨他們去吧。

其實私底下,這些五城兵馬司的兵,也樂意見着一出大戲。甚至還有人早就瞅準了百姓們放在街邊上,裝了雞蛋和菜葉的筐子,準備到時候乘人不注意,也樂上一把。都憋屈了這麼多年了,沒準上頭也就是這麼個想法,要不怎麼沒有任何指令下來呢。

與鬧哄哄的東直門正好相反,平日裡最是熱鬧的西直門,今個卻是難得纔看見幾個人影,甚至還有幾間商鋪打早上開始就沒開張過。從老闆到夥計都沒了人影,想沒準是也都去城東去湊熱鬧了。

幾乎沒有多少人注意到,一輛鎦金的馬車,像是王爺們纔有資格坐上的那種,悄悄的打西直門進了京城,直朝着午門的方向馳去。

………………

(曾經,月令有過一個寶寶,可是很遺憾,月令從來沒有見過他(她),而且永遠再也見不到,他(她)夭折在媽媽的肚子裡。之後的很長時間,月令都生活在痛苦中,身體狀況也急劇而下,一個月最多能低燒七八次。

醫生說,月令的神經系統出了問題。雖然不是傳說中的神經病,但情況也不好。

後來,月令又有一個寶寶,這次月令終於可以把她抱在手裡了,寶寶很可愛。雖然在寶寶媽媽的懷孕期間,月令仍然很揪心,甚至也間歇的發過低燒,每天都要喝很苦的中藥,差點把胃都喝壞了。可是自從寶寶出生到現在已經三個月,雖然比以前忙了很多,累了很多,可月令再也沒有燒過。

寶寶很漂亮,很健康,出生時候醫生打了十分的滿分。

謝謝大家的關心,我現在很快樂,過去的一年半的抑鬱,應該可以逐漸的翻過去了。以後如果沒有特殊原因,再也不會出現以前的情況了。

這些廢話雖然寫在VIP章節裡,可是月令早就算好了,正文三千三百字,這些廢話三百多,不滿千都是免費,不會讓大家額外花錢看月令的廢話。)

第46章 火樹銀花第37章 爭便宜第47章 東門亂第42章 皇家也有煩心事兒第32章 建戌金菊第2章 花嶼島之誤第65章 雙犬會第47章 流言第42章 兄弟之情第34章 初政第58章 手心手背第39章 惹誰了第29章 蒼天之下第41章 一聲嘆息第8章 損招第17章 謀財害命第22章 真假倭寇第38章 遼東軍情第44章 滅門慘禍第17章 再日爲倭第3章 誅族之罪第28章 誰搞的鬼?第46章 吉時第32章 豆子上火第26章 探口風第42章 搶收第32章 蕭殺第43章 牛角尖第36章 春暖第58章 手心手背第25章 嚴府之邀第28章 醫癡第33章 萬罪歸我第42章 兄弟之情第46章 分人情第36章 候補閣員第8章 蝃蝀在東第47章 東門亂第23章 醉酒迷魂第2章 國手聚診第31章 我不知道第19章 三教九流也大才第38章 古井絕第29章 三比七第25章 識人善用第49章 黃雀在後第35章 左右爲難第42章 萬事因果第41章 袁煒之邀第33章 不信第42章 損招第11章 流行上辭呈第6章 經略江南第7章 利器第2章 小香蘭的心思第14章 霧裡看花第30章 寡人有疾第54章 打草驚蛇第19章 以臣迫君第2章 錢法之治第26章 天火降罰第3章 俺答的禮物第11章 流行上辭呈第34章 張居正的心意第14章 無眠夜第1章 午門獻俘第44章 真相第16章 值房燈影第50章 法中懺第34章 天生勇者第20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38章 江南徐渭第26章 天火降罰第49章 疑慮第18章 粗染藍布第52章 重壓之下第24章 不安頓的內閣第7章 天降星宿第30章 王府兇案第12章 共處一室第21章 “U”字型第44章 滅門慘禍第50章 遠征計劃第24章 南洋的紅毛鬼第37章 爭便宜第36章 絕境得生第45章 大事將至第40章 主動被動第6章 危局第6章 當朝第一家第13章 量小非君子第50章 初審吳府第20章 欺君之罪第27章 一份大禮第22章 心臟第17章 謀財害命第5章 子謙受罰第22章 真假倭寇第27章 本草序第17章 疑惑
第46章 火樹銀花第37章 爭便宜第47章 東門亂第42章 皇家也有煩心事兒第32章 建戌金菊第2章 花嶼島之誤第65章 雙犬會第47章 流言第42章 兄弟之情第34章 初政第58章 手心手背第39章 惹誰了第29章 蒼天之下第41章 一聲嘆息第8章 損招第17章 謀財害命第22章 真假倭寇第38章 遼東軍情第44章 滅門慘禍第17章 再日爲倭第3章 誅族之罪第28章 誰搞的鬼?第46章 吉時第32章 豆子上火第26章 探口風第42章 搶收第32章 蕭殺第43章 牛角尖第36章 春暖第58章 手心手背第25章 嚴府之邀第28章 醫癡第33章 萬罪歸我第42章 兄弟之情第46章 分人情第36章 候補閣員第8章 蝃蝀在東第47章 東門亂第23章 醉酒迷魂第2章 國手聚診第31章 我不知道第19章 三教九流也大才第38章 古井絕第29章 三比七第25章 識人善用第49章 黃雀在後第35章 左右爲難第42章 萬事因果第41章 袁煒之邀第33章 不信第42章 損招第11章 流行上辭呈第6章 經略江南第7章 利器第2章 小香蘭的心思第14章 霧裡看花第30章 寡人有疾第54章 打草驚蛇第19章 以臣迫君第2章 錢法之治第26章 天火降罰第3章 俺答的禮物第11章 流行上辭呈第34章 張居正的心意第14章 無眠夜第1章 午門獻俘第44章 真相第16章 值房燈影第50章 法中懺第34章 天生勇者第20章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第38章 江南徐渭第26章 天火降罰第49章 疑慮第18章 粗染藍布第52章 重壓之下第24章 不安頓的內閣第7章 天降星宿第30章 王府兇案第12章 共處一室第21章 “U”字型第44章 滅門慘禍第50章 遠征計劃第24章 南洋的紅毛鬼第37章 爭便宜第36章 絕境得生第45章 大事將至第40章 主動被動第6章 危局第6章 當朝第一家第13章 量小非君子第50章 初審吳府第20章 欺君之罪第27章 一份大禮第22章 心臟第17章 謀財害命第5章 子謙受罰第22章 真假倭寇第27章 本草序第17章 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