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錢法之治

夜,已近亥時。

乾清宮裡,仍是***通明的,御前幾張案桌上,堆着偌大的幾垛摺子。

“這才閒了一日,竟積了這許多摺子。”隆慶帝苦笑一聲,看着蕭墨軒的眼裡甚是無奈,“明個兒的早朝,又是去不得了。”

曾幾何時,蕭墨軒也和大部分人一樣,認爲一個皇帝合不合格的標準之一,就是是不是每天樂顛顛的去大殿早朝。

“春宵苦短日高起,君王從此不早朝”嘛,若是一個不喜歡上早朝的皇帝,肯定是在後宮搞情況搞多了,身子乏了,自然上不得早朝。

不過又有話說,“眼見爲實,耳聽爲虛”,這麼些年,蕭墨軒也漸漸明白過來,其實上不上早朝根本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當今太上皇當年就十多年未上過早朝,可是事關天下民生錢糧的事兒卻瞭然於胸,若事關重大,各部官員及御史可於奉天門前呼叫,由內府將文書送至聖前,這可是眼前實打實的例子。

相比起來,大肆宣揚明皇不理政事的主子們,“自清高宗以來,御朝不登正殿,有終身未至太和殿者。一御史叫呼於門前,傳命叫刑部或誅戮之。”

借用當年蕭墨軒曾經聽過的一則冷笑話,“你下江南叫風流,我下江南卻叫下流,嗚呼哀哉!”同樣不喜歡至正殿理事,爲何一些成了勤政的典型,另一些卻成了怠政的反面。

當年蕭墨軒也看過不少清宮戲,細想起來,似乎那電視上的所謂大殿都是乾清宮,這個倒是實情。可乾清宮……蕭墨軒想到這裡忍不住擡頭看了看四周,頓時更覺得哭笑不得。

眼下自己在的地方,不就是乾清宮嘛……這哪是大殿,這是寢宮啊。也就是說,辮子皇帝當年就是在這裡“上朝”的。可若是如此。爲何當年太上皇在永壽宮接見大臣,如何就不能叫“上朝”了?這是哪門子的道理嘛。

“萬歲爺,這是戶部宣課司上的。關於錢銀的摺子。”司禮監秉筆太監孟衝從厚厚一垛摺子裡頭。把最上面一份遞了過來。

“朕這乾清宮裡雖是榻位甚多,你躺了卻不合規矩,你若是乏了,朕便準你在朕的躺椅上眯上一會。”

新得了皇子。今個又定下了名,隆慶帝甚是喜悅,留着蕭墨軒在宮裡陪用了膳。

又有幾件事兒,想拿來和蕭墨軒商議,便沒急着讓他走。可是又看眼前這麼幾大垛地奏摺。怕是子時前是批不完了。

乾清宮是皇帝正經的寢殿。東西暖閣共有二十七張牀位,盡給皇上一個人用。每日裡便是殿外的侍衛,也不知道皇上到底會躺在哪一張牀上。

“萬歲爺與其擱着蕭大學士在一邊,倒不如拿摺子聽一下蕭大人地心思呢。”孟衝在一邊聽了隆慶帝地話,呵呵一笑,插了句嘴。

“此話可說得。”孟衝的話,正合隆慶帝的心思,瞥過眼來,看了蕭墨軒一下。

“子謙你也算是出身戶部。且看看戶部給事中孫枝的這份摺子可有道理。”也不等蕭墨軒分辨。隆慶帝便把摺子親自遞了過來。

皇上親自遞過來地摺子,自然不能不接。況且蕭墨軒是文華殿大學士。輔助皇上聖裁也是本職之一,當下就接了過來看。

大明開國之初,原本也是禁用金銀爲價的。可自洪武年末,民間使用白銀之風日盛。至成化年,朝廷又修准以金銀爲價,以銀代錢之風,漸成大勢。

至成化七年,各地賦稅多有以銀計者。時湖廣按察司僉事尚上言云,賦稅動輒以白銀計算,而民間小民何來金銀?此事之後,朝廷又許以物抵稅,方解。

嘉靖帝時,又有戶部主事範燧的上表奏,言有奸商惡吏壞錢法,請以官價銅錢七分折銀一分爲折冊庫,商稅及官員賦稅依此數用白銀計,帝準之。

若論起來,銅錢也好,金銀也好,皆是貨幣。爲何民間百姓偏愛金銀,要知道在明成化年前,金銀在大部分情況下只能作爲貴重金屬而流通,其主要作用也並非貨幣。

可爲何到了明代,金銀卻突然異軍突起,成爲最重要的貨幣計量單位?

這個問題,不但是在大明嘉靖四十二年這個時候很難解答,即使放到數百年後也仍然無法盡述。甚至還因此而分出了一個學術分類,白銀資本研究。

後世皆知,中國在明末已經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可這萌芽究竟從何而生,卻甚少有人去問過。

好在蕭墨軒做過戶部侍郎,也做過直浙經略使,手上有大把的典籍和資料可以去看。

後世之人,往往好一個專家之名,可是何謂專家?眼下蕭墨軒其實就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地專家了,只是大部分時候,即使是他自己也沒法去發現。

翻開一本中國古代史,放眼去看,在明成化,弘治年前一直以銅錢爲主要貨幣。至宋,元,明,甚至開始出現了官府發行地紙鈔。

這些紙鈔的出現,又往往在後世被視爲社會的進步。但是,實際上這些紙鈔絕不是以爲催進社會進步而爲目的出現的。它們出現的目的很簡單,也很殘酷,那就是作爲統治者掠奪財富的工具。

但凡愛看三國故事的人,大多都聽說過一個故事。劉備入主西川之後,缺錢少糧,於是問計於劉巴。劉巴獻一計,數月後,西蜀倉庫滿盈。

劉備雖然有諸葛亮做軍師,可是諸葛孔明也不是神仙,當然不可能給劉備變出滿倉地兵器和糧食來。那麼劉大耳地收穫從哪裡來?自然就是掠奪民間。

劉巴獻給劉備的計策很簡單,“鑄大錢而當百用”,找個形象地比喻,就是找張a4的紙,在上面寫個1,然後再加四個0,最後告訴你,這就是一萬塊錢,你可以拿去用了。雖然那紙是用銅做的,其實細想起來和印在紙上也多大區別。

作爲一個從數百年後來的人,蕭墨軒也斷不會盡帶着啥批判的目光去看這些問題。畢竟什麼時候說什麼事兒,要是拿回到數百年後,蕭墨軒眼下豈不就是個“封建大毒瘤”的狗腿子。難道非要拉一幫農民,帶着他們在全世界推行共產主義才成。

眼下這個時代,當然要站在這個時代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

與後世不同的是,無論宋,元,明,或者是更早的劉備。他們發行貨幣都不可能和後世一樣去搞什麼“金融儲備”。印了就是印了,造了就是造了,你拿去用就好了。

再加上官鈔和銅價相差甚大,歷代各地多有執私錢者,日殺而不止,便就是因爲其中利潤豐厚,按照某馬的話說,就是資本的力量令人敢於“鋌而走險”。

這些私錢的流通,也嚴重影響了國家的貨幣基礎。

不過又有俗話說的好,“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民間的對策也很簡單,那就是我儘量不認你給我發的錢。

至明成化年間,民間交易已是多好用金銀,相對銅錢來說,金銀作爲貴重金屬,價值穩定性要高的多。這一股風氣愈演愈烈,最後就連朝廷也不得不修改律法,認可了白銀的貨幣地位。

白銀畢竟是一種稀有的貴重金屬,白銀貨幣的產生,使普通百姓更加廣泛的和市場聯繫在一起,而這種貨幣的穩定性,是銅錢和紙鈔所無法取代的。於是在明成化後,以白銀貨幣爲起由,資本主義萌芽逐漸開始東方產生。

嘉靖時,銅錢七分折銀一分,乃是鈔價,實際上銅料一百斤始值銀十兩,和官價的差額足有一倍之多。覈定官價本是好事,可此制一出,民間積蓄舊錢卻因此阻滯難用,錢法愈壞。

眼下孫枝這份奏摺裡的意思,便是請求朝廷恢復商稅收錢之制,以流通百姓手上的銅錢通寶。

剛看完了摺子,蕭墨軒心裡頭其實已經有了主意,面上微微一笑,合上了奏摺。

“子謙以爲如何?”隆慶帝見蕭墨軒淡定,大是心安,迫不及待的向蕭墨軒問道。

“皇上請恕臣直言。”蕭墨軒起身行禮道,“其實行銀稅也好,行錢稅也好。依臣看,都只能治標,卻治不了本。”

“有話便說,莫要引得朕賞你廷杖。”隆慶帝和蕭墨軒在一起的時候,倒不顯得拘束,就連天子之尊也顧不得,直直的一拳拍在蕭墨軒肩上。

第11章 海上游戲第48章 金殿鼓第17章 西湖釣魚第31章 波中仙子第27章 無賴哲學第24章 夜叉第52章 縱慾?第16章 太監一樣可以有種第53章 寧波港的壓力第19章 套獸第27章 以騎戰騎第26章 動如疾風,快如迅雷第5章 馮保之託第17章 謀財害命第17章 再日爲倭第17章 又有喜事第20章 好飯好菜第五十一章第36章 金花定第23章 三才奇陣第16章 腳底抹油第32章 定北第53章 暗影潛行第56章 山外青山樓上樓第24章 邊陲之患第23章 爭議第5章 左右爲難第44章 安全感第40章 白銀兩萬第1章 二王入京第45章 種葫蘆?第19章 爲大事者,無所不敢爲第17章 餘暉脈脈水悠悠第61章 內閣來的公文第29章 當世名醫第10章 寒夜驚第39章 兵臨城下第1章 寫生奇遇第13章 顧忌重重第22章 奇貨第63章 有辱祖宗第50章 初審吳府第50章 遠征計劃第34章 初政第11章 天降祥瑞第3章 迷糊第14章 霧裡看花第68章 人以羣分第28章 誰搞的鬼?第22章 天指地使第30章 韃靼之心第17章 矯旨第22章 另類的神機妙算第14章 莫傷仲永第16章 治世惟中第16章 腳底抹油第26章 探口風第37章 爭便宜第16章 關外的動靜第39章 官私合營第36章 候補閣員第27章 捷報請功第46章 真正的目的,宿命第10章 寒夜驚第36章 委屈第45章 同仇敵愾第16章 太監一樣可以有種第13章 泡沫散盡第17章 謀而後動第1章 國富民強第58章 手心手背第59章 走私的總督第38章 太華之山第33章 談權論勢第10章 喜笑顏開第10章 混水相摸第27章 捷報請功第4章 遠房表妹第42章 損招第3章 俺答的禮物第40章 向北第34章 初政第3章 蘄州來客第35章 迎頭棒喝第69章 最佳配比第19章 以臣迫君第48章 金殿鼓第32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46章 火樹銀花第20章 欺君之罪第55章 精神崩潰第12章 婊子立牌坊第1章 脈脈心語第33章 萬罪歸我第14章 萬壽帝君第37章 爭便宜第1章 翰林新秀第23章 三才奇陣第13章 泡沫散盡第5章 子謙受罰
第11章 海上游戲第48章 金殿鼓第17章 西湖釣魚第31章 波中仙子第27章 無賴哲學第24章 夜叉第52章 縱慾?第16章 太監一樣可以有種第53章 寧波港的壓力第19章 套獸第27章 以騎戰騎第26章 動如疾風,快如迅雷第5章 馮保之託第17章 謀財害命第17章 再日爲倭第17章 又有喜事第20章 好飯好菜第五十一章第36章 金花定第23章 三才奇陣第16章 腳底抹油第32章 定北第53章 暗影潛行第56章 山外青山樓上樓第24章 邊陲之患第23章 爭議第5章 左右爲難第44章 安全感第40章 白銀兩萬第1章 二王入京第45章 種葫蘆?第19章 爲大事者,無所不敢爲第17章 餘暉脈脈水悠悠第61章 內閣來的公文第29章 當世名醫第10章 寒夜驚第39章 兵臨城下第1章 寫生奇遇第13章 顧忌重重第22章 奇貨第63章 有辱祖宗第50章 初審吳府第50章 遠征計劃第34章 初政第11章 天降祥瑞第3章 迷糊第14章 霧裡看花第68章 人以羣分第28章 誰搞的鬼?第22章 天指地使第30章 韃靼之心第17章 矯旨第22章 另類的神機妙算第14章 莫傷仲永第16章 治世惟中第16章 腳底抹油第26章 探口風第37章 爭便宜第16章 關外的動靜第39章 官私合營第36章 候補閣員第27章 捷報請功第46章 真正的目的,宿命第10章 寒夜驚第36章 委屈第45章 同仇敵愾第16章 太監一樣可以有種第13章 泡沫散盡第17章 謀而後動第1章 國富民強第58章 手心手背第59章 走私的總督第38章 太華之山第33章 談權論勢第10章 喜笑顏開第10章 混水相摸第27章 捷報請功第4章 遠房表妹第42章 損招第3章 俺答的禮物第40章 向北第34章 初政第3章 蘄州來客第35章 迎頭棒喝第69章 最佳配比第19章 以臣迫君第48章 金殿鼓第32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46章 火樹銀花第20章 欺君之罪第55章 精神崩潰第12章 婊子立牌坊第1章 脈脈心語第33章 萬罪歸我第14章 萬壽帝君第37章 爭便宜第1章 翰林新秀第23章 三才奇陣第13章 泡沫散盡第5章 子謙受罰